佛教為什麼沒能在歐洲立足,或者融入當地主流文化?

為什麼佛教沒有憑藉東西方文明的數次碰撞(如亞歷山大東征,蒙古對於歐洲的遠征)而傳入歐洲,並在當地主流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


佛教法師:哎,這邊這位施主,阿彌。。。。。。

十字軍:異端!看劍!

別說佛教和伊斯蘭教了,同宗的東西羅馬都砍得不亦樂乎,來幾個光頭還不夠十字軍砍得。


佛教即使在印度自己都混得不是很好,直接向西傳教又得遇上信仰綠教的阿拉伯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這倆宗教都是以暴力著稱的,所以指望通過僧侶傳教這事兒就不現實了。

剩下的途徑只有武力擴張,但是高仙芝敗於蔥嶺之後西北的佛教區都改信綠教了……這還怎麼向外傳……


謝謝邀請哈。

簡單寫一下,希望不要介意。

我來美國這幾年,又是學社會科學的,美國很多運動,比如禁酒令,比如婦女投票等等。特別簡單的說,我覺得歐美人比較看重自我,但也很容易被煽動。喜歡外放進攻式的表達,有擴張侵略性。哲學一直都不如中國古典一樣抽象。喜歡簡單直接。

皇權其實從來沒有在歐美像中印一樣等級森嚴,基督教擴張性強,和政治權利對抗,組織民間力量。改革多次。十字軍東征等等大事影響深刻。相比之下佛教沒什麼擴張性,很抽象,強調修行。很哲學。屬於愛信不信。。。所以啦。

本題分析超級簡單粗暴。不要引我說的話。


聖教軍東征然後帶回來個講「善惡有報」的新教派?這個邏輯我沒想明白。。。

其次,如果你認真看了《射鵰英雄傳》,那你應該知道成吉思汗和他子孫信奉的是道教,這個不是查大爺瞎說的。

再者說了,那麼多年的貴族平民體系下來了,又沒有科舉這種制度,以至於西方階級之間的鴻溝難以逾越,天然阻止了佛教的盛行。


謝謝邀請

任何一種思想的建立都有其客觀環境的影響,比如中國儒教的興盛就是建立在中國農耕社會宗親體制下的思想體系,它符合宗親社會家族生活的管理觀念。

佛教也是如此,其與世無爭的觀念與中國道家思想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因此容易接受。這是建立和睦農耕社會思想基礎。當鮮卑族入主中原後,本來就嚮往中原文化的拓跋家族更是把這種宗教奉為國教,因為這是適應於新形勢與其原來社會生活不同的處世理念。

而發源於中東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其起源時間處在中東已經沙漠化的綠洲生活區域。綠洲生存環境的特點就是資源極其有限。因此生活在這裡的人容不得外來人口對資源的分享,也就是自然環境造就了其相互不容的個性(眾多小國的歐洲,動蕩的中東就是證明)。最後隨著更嚴重的沙漠化,大部分人向東西方向出走。企圖入侵東部的被漢武帝打跑了。但是走向西部的人也曾經幾次打回中東尋根(聖地)。

由此可以看出,佛教這樣的溫和無爭的宗教不合這些人所處的環境造就的性格,因此就不容易被接受。佛教在那裡不能被理解。他們更願意接受達爾文的物種競爭、適者生存的觀念。


簡單來說,擴張不到那麼大的範圍

外來宗教要想立足

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緩慢滲透培養信眾

比如佛教東漢傳入中國到南北朝才慢慢長起來;基督教從明末開始做中國的工作,群眾基礎也是慢慢培養起來的;基督教最初在羅馬帝國內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確立合法性的,而佛教在印度地區也是跟婆羅門教掐了很久到了(好像是)孔雀王朝才暫時把位子坐穩

另一種就是暴力傳教

中世紀基督教在歐洲傳教就是打過去不皈依就死,然後等軍隊走了這個地方叛教就再打;伊斯蘭教也長期是這種情況

但是佛教往歐洲擴散兩個條件都不具備

早在佛教誕生前很久,中亞就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拜火教杵在那;拜火教之後是伊斯蘭教。其實除了奉藏換佛教的蒙古外,很少有正經強大的國家or軍隊能碰到歐洲,而且即使蒙古也基本上就碰到歐洲的一個邊。

我個人印象,佛教最盛時期,新疆,蒙古,西藏,雲南,東南亞一些小國,印度。中國東部日本以及朝鮮7世紀後算是一個大教,但也僅此而已。後來這些地盤還紛紛保不住

其實從伊斯蘭教起來之後佛教就從來沒有再突破過這道屏障向西發展,即使蒙古西征,西部的汗國也很快伊斯蘭化了


並不是完全沒有,現在歐洲有一個族群是信仰佛教的。那就是生活在俄羅斯境內伏爾加河流域的卡爾梅克人。

他們是衛拉特人(瓦剌人)的一支,在17世紀初西遷。這個族群信仰的是融合了薩滿教的藏傳佛教,並把這種宗教信仰一直保持到現在。

清朝東歸的土爾扈特人原先就是他們當中的一部分。

列寧的奶奶據說是卡爾梅克人。

現代佛教在歐洲的影響,主要靠某個從西藏跑出去的人……


@赫連鏡繇 認可他的說法。佛教往歐洲擴散兩個條件都不具備,而且你們沒發現佛教的教義要溫和很多嘛


在中亞遭綠教阻擊,遂敗


麗薩辛普森不就是信佛教,,,,不過感覺有點被黑的感覺。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對中國沒有產生多大影響?
為什麼西方人比較相對中國人會膽子更大,更喜歡尋求刺激?
為什麼似乎只有東亞國家的人感冒了有習慣戴口罩防止傳播?

TAG:戰爭 | 西方文化 | 佛教文化 | 宗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