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人間失格一直想自殺?
書中作者描寫的心理活動就是我從記事到現在一直的心理活動,非常痛苦,當我讀多這本書以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雖然我一再告訴自己要好好活著,如果我自殺了我的父母會崩潰會活不下去,可是這種想自殺的念頭一直縈繞著我。
能否有辦法讓我擺脫這種共鳴並想選擇和作者一樣去自殺的念頭?
如果你死了,你就沒有機會後悔了。死亡的靜寂比煩倦的生活更可怕,因為「你」已經不復存在了。你務必要知道,人生在世不可能光為自己而活,也定然不能自私的為自己而死。
既然已知道人生如此,為何不能靜候一生年老的終結?既然都有勇氣死了,為何沒有勇氣好好活下去,就算是做模樣給別人看,也想必有它的意義。
ps:不要因為別人的意圖而影響心境,他的人生是他的,你的人生是你的。如果需要,暫且停止你所看的書籍,學會放下,努力去做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或是暫且將精神寄托在宗教,慈善,親情上。做事情不要太思索其本質和意義了,如果一味沉浸在現象里,你會活更好。「迄今為止,自己有過多次希望被殺的想法,但卻沒有一次想去殺人。原因很簡單,就是自己不想讓可怕的對手因為被殺而獲得幸福。」這是人間失格裡面的話。莫名想起了涅槃樂隊的主唱柯本自殺後的遺言「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與其凋零不如燃燒,所以我們怎會了解,死亡對於某些人來講也許就是解脫。
但書中的那種絕望好像並不是徹底要去死的絕望,雖然多次想要去嘗試,但後來還是在為了活著而活著。
「我本想這個冬日就死去的,可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制和服,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這樣看起來,太宰治更像是一個勇士,有勇氣直面死亡,但更有勇氣在絕望中活著。
希望你能活下去。
不是替你父母,也不是替你朋友,是替你自己。反正今生,誰都是第一次。生而為人,謝謝你。看看余華的活著吧
推薦:輕小說《文學少女》的第一本,標題是小丑什麼的,不記得了。需要尋求的解決方案,不是「擺脫」,而是清楚地認識到它的存在,並且接受它,帶著它活下去,並從中得到升華。太宰真的是絕望的嗎?世人會給一個真正絕望的人如此高的評價嗎?人們難道不都是讚賞那些積極上進的思想,對陰暗晦澀的東西避之不及的嗎?然而一味的積極上進,就是心靈雞湯般的空談,心靈雞湯最叫人噁心的地方,就是去普及一種泛泛的美德,而忽視了現實的脅迫,站著說話不腰疼。而太宰能獲得高度評價的地方,便是能夠直面現實的脅迫,接受最痛苦的生存方式,卻同時保存對世界最深層的愛、最純粹的善意。網上有句雞湯話,「真正酷的人敢於在虛偽黑暗的世界裡執行美好」,這麼說的話,太宰是一個很酷的人。他的自殺真的是因為絕望嗎 ?他的自殺總是有女人陪伴,我認為無法否認這種尋死的行為里包含的「愛」。反過來再看他的文學:「『我好愛這世界!』我熱淚盈眶地想。注視著天空,天空慢慢改變,漸漸變成了青色。我不停地嘆息,好想褪去自己的衣裳。就在這時候,樹葉、草變得透明,已看不見它們的美麗,我輕輕觸摸草地。好想美麗地活下去。」徹底絕望的人是寫不出這樣的話的。
「別再讀什麼書了。只有觀念的生活,故作無意義的高傲,真是讓人輕蔑、輕蔑。你沒有生活目標,實在該對生活變得更為積極些;老是擺出一副思索、煩惱、自我矛盾的樣子,其實一切只是自己太過傷感罷了;只是一味地憐惜自己、安慰自己而已。是你把自己給高估了!」
「今後,我要單純正直地行事。不懂的,就說不懂;不會的,就坦承不會。若是摒棄故作姿態,人生之路似乎是意外的平坦通途。」從其他的作品裡,也能夠讀出太宰的另一面,他深知自己的晦澀陰暗來自於沒落貴族斜陽派的驕傲,或許放棄這種驕傲和對人性的思索會使自己活得更輕鬆,但那樣真的好嗎?他說的「跳樑小丑」的事,便是他對放棄驕傲、放棄深沉來活得更輕鬆的「實踐」,而這種實踐卻反而證偽了「活得輕鬆」的假設。如此一來怎麼辦呢?太宰常用的一個邏輯是:善良招致懦弱,而我卻為這種善良的懦弱而感到自豪,不願放棄自認為善良而感到的幸福,而這種善良難道不是一種偽善嗎?這麼一來,我和那些虛偽惡劣的人又有何不同?但,從他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里,可以看見他面對人性的質疑而做出的選擇:即便是被歸類為虛偽,為世人所不屑,我也不願放棄這種善良,於是我寧願懦弱,我知道會有更輕鬆的選擇,但我選擇保持自我,保持純粹,寧死不屈。於是他真的死了,他的文學卻帶著他的愛流傳於世,為他真正的價值發聲。敢於直面人性的人歷來不多,太宰的文風迷惑了許多人,但假如沉下心來帶著理性去讀,能夠看到更多。太宰不是在抱怨什麼,而是對人的生存方式、生活狀態發起了赤裸的思考和挑戰,追尋真誠純粹的生活。而他所處的環境導致他無法找到一個解,由於社會的脅迫,只能把自己埋進女人的懷抱里,帶著最後的愛相擁沉溺。如今世道變了,我們不需要再步他的後塵。同時社會的脅迫也使太宰的小說充滿了矛盾和悖論。因為深愛而絕望,想要逃避而越發逼迫自己面對:「日日重複同樣的事,遵循著與昨日相同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而那樣真的好嗎?與其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被麻醉,默默地消滅自己的價值,不如借著強烈而敏感的思緒創作驚世的文學,好一個革命者的靈魂!逃亡和鬥爭/愛戀和追尋,卻非兩個極端,而是互為表裡的。
「所謂的幸福感,難道不是像沉默在悲哀的河流底下微微閃耀著的沙金一樣的東西嗎?經歷過無限悲哀之後,看到一絲朦朧的光明這種奇妙的心情」絕望和希望是共生的,痛苦和幸福是交織的。太宰的愛是激烈深刻的,他的苦也必然痛徹心扉。人們從其文學中得到的共鳴,感覺到太宰就如同誇張化的自己,因為苦難與幸福每個人都有,太宰只是更為敏感罷了,因此他的痛苦與快樂都格外地波濤洶湧,而人卻也有一個奇怪的癖好:熱衷於審丑。倘若把美好與醜惡同時擺在面前,人們的目光卻都集中在丑的一面,而忽略了美好,於是太宰絕望的臭名便得以遠揚,他的純真卻無人問津。而這種審丑的「怪癖」,有時也存在於太宰自身之中,於是他的文字就優先表露了絕望的一面。而「審丑」的行為在不同人身上也有著不同的出發點:空虛的人為了起鬨尋歡而關注醜陋,醜陋的人因為安慰自己不是唯一的醜陋的人而熱衷於發現別人的醜陋之處,等等,太宰的「審丑」也包含了多種複雜的動機:「對人感到過分恐懼的人,反倒更加迫切地希望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更可怕的妖怪;越是容易對事物感到膽怯的神經質的人,就越是渴望暴風雨降臨得更加猛烈……啊,這一群畫家被妖怪所傷害所恫嚇,以致於最終相信了幻影,在白晝的自然之中栩栩如生地目睹了妖怪的所在。而且,他們並沒有使用「滑稽的逗笑」來掩飾自身的恐懼,而是致力於原封不動表現自己所見。正如竹一說的,他們勇敢地描繪出「妖怪的自畫像」。原來,在這裡竟然存在著未來的我的同伴,這使我興奮得熱淚盈眶。
竭力想把覺得美的東西原封不動地描繪為美是幼稚和愚蠢乃至完全謬誤的。繪畫大師利用主觀力量,對那些平淡無奇的東西加以美的創造,雖說他們對醜惡的東西感到噁心嘔吐,卻並不隱瞞對它們的興趣,從而沉浸在表現的愉悅中。換言之,他們絲毫不為別人的看法左右。我從竹一那兒獲得了這種畫法的原始秘訣。 」——直面不屈、自我認同、設法超越現狀等等。「否定之否定」。太宰早就知道一切了。人太過了解自己,太過了解人性,卻也不是那麼豁達,高處不勝寒。無法達到豁達的境界,與神經質的敏感和婦人之仁等等確實的軟弱之處可能有關,人無完人,太宰也確實不是一個硬漢。擦乾眼淚,收起小刀、繩子和毒藥吧,睜開眼敞開心看看太宰陰暗外表下明亮得刺眼的善良純真吧。
因為你要是讀了人間失格而自殺死了之後,在天堂遇到太宰治,他一定會用最戲謔的句子來諷刺你的懦弱。
他知道的可比你想的要多得多。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太宰治成功了。因為有這種情緒的世上不止他一個,但是能準確寫出來併產生共鳴的,就他一個。
我認為太宰治寫出這麼多文學作品可不只是為了讓讀者看後單單產生想死的念頭的吧。能用心寫出文字,怕是對活著這件事,比誰都認真,即使作者結果如此。
加繆「苦難折磨著我們,可同樣的,太陽也還是溫暖著我們的身骨」
別看余華,浪費時間去看叔本華
《人間失格》真的很有帶入感,誰不曾悲觀過,誰不曾說過如果我這事沒成,我就去死這樣的話。可是這世界上本來就有兩種人,前者選擇縱身一躍;而我沒有勇氣,選擇在歌舞喧囂中繼續苟且,和選擇死亡相比,誰更好一點,只有上帝知道。
苟且就苟且吧,我本就不是高尚的人,說不定在別人的眼裡,就像林夕說的那樣:「原來過的很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
人是脆弱的。
脆弱到一張紙就能劃開你的皮膚,一句話就能讓你從天堂落入地獄。
但是最悲哀的,莫過於遺棄自我。
你的人生是歷史中的塵埃,而你的人生卻是你的全部。
你視你的人生為垃圾,那麼你就是垃圾。
你視你的人生如珍寶,那麼你就是珍寶。即使這世界只剩下你一個人,也要堅強活下去。
只有你才能向這個世界證明:你曾經如此精彩的活過了我你的一生。剛看完這本書,說實在的,只看懂了一半,所以還好,雖然感覺到了痛苦但是還沒喪失活下去的勇氣。如果看完是真的感同深受,想要自殺,在決定前建議去看看醫生,你可能已經患有抑鬱症了。我不贊同自殺,但是那些說自殺的人懦弱,送你們一句火影里的話吧:若不知曉相同的痛楚,就不能真正理解他人,而且就算能夠理解,也不可能相互體諒,這就是不變的道理
個人覺得讀了這本書之後更應該好好活著,而不是選擇死去。
或許太宰在《人間失格》里展現的是一種絕望且悲哀的氛圍,但是當我們沉下心來的時候會發現在書中徹頭徹尾的絕望中同時又能感到深深的希望,太宰是渴望愛與被愛的,渴望融入世人中。或許是因為一個天才的內心始終是孤獨的吧。不過最後還是希望你不要自殺,畢竟如果真的這樣做了的話是會後悔的
你連死都不怕,怎麼會怕活著呢
過幾天就好了。如果你本身沒有精神類疾病的話。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