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規範的意義是什麼?
Material Design 、iOS HIG,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設計規範,他們推出的目的是什麼?規範的出現會不會讓UI設計師淪為「美工」?會不會讓應用喪失特色?
設計規範的宏觀意義是統一
設計規範還有很多其他意義
1.方便在大型體系下建立設計文化;2.輻射與傳播設計思想(抽象的)更加容易;3.保證多成員參與的項目保持視覺一致性;
4.設計規範的建立與規範本身的優秀與否考驗設計團隊的實力;5.用戶層對某產品的體驗一致性得到落地;6.塑造品牌調性;7.迭代與交接可以更加無縫;8.減少設計出錯率。......宏觀上對內統一,對外區分;
簡化,優化,糾正執行錯誤;管理與合作變得容易。首先我們要了解設計規範的定義基礎,她是圍繞在某種風格或者大型設計文化下的,同時設計規範也分宏觀與微觀。宏觀規範通常用來描述感受(抽象的),我們不希望蘋果的設計看起來像諾基亞;微觀規範更加可視化,數據化,是針對相對獨立的體系建立的一些視覺遵守條款。我們都不希望看到新浪這樣大的平台,各個頻道間的設計差異明顯,感覺點擊後跳到搜狐平台,而這些針對用戶層都是非常重要的體驗。
設計不應該是變化多端,豐富的么?我們很多設計師無法理解規範的意義可能都是因為這種思考。當然是,但我們的變化與擴展應該是基於某種基礎上的,這看起來是不是更有挑戰了?
借用前段時間非常精彩的一段內容,可以深刻體會一下這句話。
***規範不是標註,她比標註更宏觀,好的規範總是統一方向與基本參數,確能預留無數的設計可能性來保證擴展性。這樣的設計規範是優秀的。而相對講,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也總能在某種同樣的條件下設計更精彩的方案。
我們還可以想像如何管理一個幾百人的設計團隊,如果沒有規範,將如何保持用戶體驗上的統一,包括視覺,操作,風格等。(某段時間內)最佳設計實踐的復用
1. 保證平台統一性
統一性是交互設計的一個基本原則,在一個長期迭代多人合作的項目中,不同的設計師會負責不同的模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思路,就有可能會對相同的元素做出了不同的方案,對於用戶來說容易造成困惑,對品牌整體形象的建設也沒有好處。所以對於較大型的產品,最好有設計規範來定義基本的元素,幫助眾多設計師一起做出有統一性的產品。
2. 提升團隊工作效率
對於同一個基本元素,如果沒有設計規範,交互設計師需要設計一次交互方式,視覺設計師需要設計一次外形,UI開發同學需要開發一次,每個不同的設計師遇到這個元素時都可能重新設計一遍。但如果有了設計規範,只需設計一次,團隊中任何一個設計師需要用的時候直接拿來用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再進行視覺和開發,極大的提升了效率。
3. 打磨細節體驗
在整理每個元素的規範時,設計師都需要對其場景、狀態考慮清楚。在整理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些以前沒注意到的問題,並進行優化。把一個小元素單獨拎出來仔細考量,寫成一篇完整規範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打磨細節的過程。
我其實不太同意說這個是為了提升設計水平下限的各位答主(如風雲、王王、idiot lee)的說法。
考慮下面兩個生態環境:- 一個系統里,有一百個應用,它們都是由最好的UI設計師分別開發的,各具特色。
- 一個系統里,有一百個應用,它們都是由最好的UI設計師分別開發的,但是因為遵循了同一套設計規範,所以只能在限制內做文章。
很可能2的某個app拿出來跟1的對應app去比,體驗會差一點,但是,2作為一個整體,使用起來比1會好很多很多。
很可能,生態環境的維護者(蘋果,Google)提出一套設計規範,不但提升了設計的下限,也提升了整個生態環境的UX的上限。100分的人做出來的,讓60分的人能做出80分的效果。
好的設計,比特色更重要的是,能否讓用戶直觀的感知界面傳遞的信息,簡潔而不加思考的操作並達成任務。iOS的設計規範很重要的一條指導原則就是「設計跟隨內容」,「儘管清新美觀的UI和流暢的動態效果都是iOS體驗的亮點,但內容始終是iOS的核心」。
而設計規範的存在,恰恰能最大程度的保證設計的統一性,一個設計統一的產品,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用戶對產品的不必要的探索和嘗試,從而流暢的使用產品。
這裡的統一有四個方向:
1. 交互操作的統一性。比如返回鍵統一放在左上角,用戶返回上一級菜單的時候,不加思索的就知道要去左上角尋找路徑。
2. 確保視覺元素的統一。比如彈出框中,紅色都是警示性、負向操作,如刪除。這樣用戶一看到紅色的文字,即使沒有看文案,他們也能明白點擊後,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通過這樣長期的馴化,用戶在使用產品的時候,就可以做到不假思索,從而提升操作體驗。3. 整體設計風格的統一。一款產品有很多設計師,如果沒有設計規範,不同的設計師對產品都有自己的理解,那麼設計出來的產品會讓用戶覺得,雖然是一款,卻好像不同頁面模塊的風格都不一樣,有明顯的割裂感。而且一款產品需要有自己的調性,要傳達整個產品的設計理念和態度。只考慮設計師本人的風格,忽視整體產品的體驗,是對用戶很不負責任的態度。設計規範最大限度的保證設計師在大的框架中,根據功能的不同,設計出體驗完整的產品。4. 文案的統一。文案其實可以和交互操作歸為一類,都屬於交互設計師要考慮的問題。不同的措辭會讓用戶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理解,語言風格的統一,也是在幫助用戶降低與你的產品的溝通成本。各家應用目前都是基於iOS或Android平台,由於應用Material Design的產品相對iOS較少,這裡先拿iOS舉例。在iOS設計規範指導下,用戶已經習慣了這一套東西和產品,如果硬要違背原則而行,不是不可以,但是用戶用起來就是覺得不順手,因為習慣已經養成了,數以萬計的產品也在用這套規範接著馴化用戶的使用習慣,標新立異的產品除了好玩兒有創意、與眾不同,還能留下什麼呢?用戶打開一款應用,發現面對陌生的界面完全不會操作,需要花時間探索,如果兩三次都找不到他想完成任務的路徑,用戶很可能就放棄嘗試了。所有東西被設計出來,被規划出來,都有目的在其中。
首先,我們要理解設計規範的作用。不可否認,設計規範限制了使用它的設計師在設計上的施展空間,扼殺了設計師更多的創意和靈感,但也使最終的設計輸出趨於系列化,不偏離產品開發的戰略主線。
正如我第一句話所說,設計規範之所有存在,是有它絕對的意義的。
成本與效率
商業運作的本質就一句話: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偏離這兩點的任何行為都將埋下讓公司倒閉的惡果!
題外話:天下武功,為快不破。無論什麼拳法,什麼功,什麼真經的,其動作的開發一定是圍繞著「快」這個字展開的,比如什麼動作和什麼動作配合,能達到快速應變的效果之類。你看到的拳法神功都是術的層面,其體所有武功的核心都一樣:快!
說這段廢話幹啥呢?我要說,設計規範之所以被設計出來,就是為了節約成本,提升效率!
- 設計規範雖然限制了設計師的創意和靈感,這意味著設計師將減少設計思考的時間,縮短了開發周期,讓這個項目進度在設計環節變得更加順暢;
- 在設計規範下的產物,保守但不容易犯錯,避免了推出市場後陽痿的風險,同時也保證了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統一性,節省了營銷和再教育成本;
- 設計規範讓新手和嫩頭能迅速進入狀態,節約了公司的培訓成本,提升了設計師運作機制的效率;
- 設計規範讓供應鏈管控更加輕鬆,風險更小,議價能力更強,大大減少了生產環節的成本;
- 設計規範讓品牌部和推广部更加能掌握後期的營銷策略,使之變得更加有效率;
- ......(當然,上述幾點中有些是針對產品設計)
我們再來看看lz的問題,淪為美工?讓應用失色?我來翻譯一下:「我特么是天才,我的審美天下第一,你們特么不採納我的方案就是傻逼!」懂了嗎,lz完全以個人利益的角度來評價設計規範在商業運作中的價值,視野low到連郭敬明的JJ都看不到!(這裡且不說 好不好 這類完全主觀性的判斷是否合理的問題)
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大多都是基層馬仔,因為:但凡是一個管理層,都會覺得規範是無比美好的一樣東西!
制定規範的直接目的是約束設計行為,最終目的是確保設計的合理統一。規範雖然是有豐富項目經驗的人制定的,但維護的卻不是某個人的意志,而是項目的意志,因為遵守此規範對項目是好的有利的,此規範才有意義。所以規範是為了項目利益最大化而在團隊人員中形成的一種約定(貌似約定的英文單詞Convention本身就有規範的意思),所有參與設計的人員都要遵守此約定,所有參與開發的人員都會依此約定解讀設計。
比如我們約定設計過程中使用統一的命名規範,所有的主鍵統一命名為id,結果有設計人員違反約定將一個非主鍵欄位命名為id,約定被打破,共識也就被打破,設計人員之間、開發人員與設計人員之間的溝通就出現了隔閡。
團隊協作中,統一在某種程度上比局部設計開發的好壞更重要。違反了約定,局部設計開發的再好,反而可能影響到項目整體的穩定協調。
約定優先於配置(Convention Over Configuration)。
說個題外話,當你看見一個電工為了賺錢轉做工民建設計,搞點小民房小廠房,不求嚴謹只求快速入門賺錢的時候,你就明白規範的意義了,要是沒有規範。這貨什麼都敢做的
設計規範的意義在於。。在保證工程安全、經濟、耐用等眾多條件的最低標準。。。在於不至於出現那麼多豆腐渣。。。
推薦閱讀:
※哪些例子最好地說明了「UI 過度設計」?
※中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什麼時候頒布和實施的?
※如何建立一套 UI 設計規範?
TAG:設計 | 用戶界面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 | 設計規範 | Material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