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貴州4名留守兒童疑家中喝農藥集體自殺,生前窮得只吃玉米面」這條新聞?
01-27
命運只要給過他們一點溫暖,他們也會化雨成春。可惜命運不曾。
我能理解,,,讓我來講講我的故事,我從小被寄養,5歲就開始了,而且是多個家庭寄養。出生農村家庭,家裡沒什麼錢,父母外出務工,過年回來。持續到上初中,初中在寄宿學校,偶爾回家,在家還要自己做飯。在這段時間我想過結束生命,每當躺在床上寂靜無聲時輕生的念頭總會浮現,沒有實施是因為我的姐姐,她已經出嫁,她會適時給我一些關心。高中,可想而知也是寄宿,很少回家了,有時間就投身網吧,大一時戒除了。讀書自然也變差了,成績毫不在乎。高三時搬離了農村,在外買了房子,後面一個人在家住著。父母還是在外,一直持續到現在,在一所專科讀著。帶來的影響是早熟,有時候很不想說話,或許有些許不自信,但容貌又給了我自信,不是自戀成這樣,是有人直接或間接誇過我的容貌和他人的目光讓我知道。和人相處也可以,對親情沒什麼感覺,對父母的感覺就是他們會給我錢用是親生父母而已沒有很深的感情。萬事看淡,有時覺得人生很無味,從生到死忙碌一生,有想去做和尚的想法,現在才20歲,不知未來怎樣,,,
孩子們可能只是太餓了,願安息,下次投胎到一個父母健在社會體系健全的家庭去吧 …
很遺憾地發現當今媒體還是存在太多的「暗示」。一看標題包括瀏覽全文以後發現「自殺」與「貧窮」好像已經被理所當然地綁在一起。而事實上貧窮真的是自殺的原因嗎?後續報道里有更詳盡的家庭環境介紹,說的是房子是新蓋的錢也有定時寄回來。即使這仍舊是一個貧困的家庭,可是自殺理由真的能就這樣輕易構成嗎?是不是存在別的因素?然而這麼多的新聞受眾被傳遞到的信息是「那幾個孩子因為窮所以自殺了」而這只是我們覺得(此處該加粗)。
是不是可以更往深些探究孩子們的內心想法呢?是不是可以把先入為主的客觀物質代替為主觀心理?
另外,真心覺得事件被報道之後就應該到信息足夠全面了才有資格篤定地發言。
半夜刷知乎,思維有些不著邊,請多擔待。我想知道的是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對死亡有認知的。
可憐的孩紙。說到底,人與人之間是冷漠的。除了自己的父母,沒有人會真心的在乎你,全心全意的為你著想。不幸的是,孩子命苦,他們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不一樣,都不是個玩意兒。學校老師,村裡幹部,會為了完成工作或者完成任務走訪走訪,但是有什麼鳥用,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有人真的關心嗎?沒有。這個世界真的是很冷!
心痛
留守兒童的父母去城市建設未來,未來,未來。
其實他們家的房子比我的好,比我大
所以我到要看看啥時候共同富裕,看看是不是自己打自己臉
有些地方的貧窮是人們想像不來的
認為應該讓政府負責多管管的,都活該被政府徵稅強拆,
中國還有多少這樣的孩子,最大的才13!還有多少東西沒有經歷!!沉船是天災,這樣的人禍更悲慘!!!每個中國人都要反省!
推薦閱讀:
※「六度分隔理論」是否已失效?
※為何啃老變得習以為常?這代年輕人怎麼了?
※從知識與權力的關係論現代社會的極權特徵
※「要你何用?」——當社會學遭遇質疑
※學人說|孤獨症個體社交「掩飾」上的性別差異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