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義中有哪些自圓其說的示例?


--有什麼證明上帝存在?

--聖經。

--為什麼聖經可信?

--因為是上帝傳授的。

--我感受不到上帝,所以我不信上帝。

--信了上帝才能感受到。

--我信了上帝,但是我仍然感受不到。

--你信得還不夠虔誠。

--既然上帝創造了萬物,為什麼還有惡?

--惡是缺乏上帝的地方。

--上帝是全知全能的。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會有罪惡?

--因為上帝給了人自由意志。

--那就是說上帝不知道人會怎麼選?那還算全知全能嗎?

--全知全能不是你理解的那個意思。


摘自 - 為什麼我不是基督教徒(作者不詳):

  那麼,基督教信仰是靠什麼來讓教徒對其如此堅定不移呢?從教義的根本內容的角度講,我認為最主要的答案是自圓其說。我們知道,基督教信仰的一切,均不是建立在經驗事實之上,而是建立在主觀臆斷和對認知的扭曲之上。讓教徒們篤信不疑的因素,說實話是非常複雜的,它有恐懼在作祟,有對邏輯和心理規律的認知的淡薄,有(接近)受創的心理障礙或人格障礙的經驗驅使,有思維選擇性的強化作用……但是,在這種種的因素中,我認為起到關鍵性的,是基督教信仰中規模宏大的自圓其說。

  要對非教徒解釋這自圓其說現象,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對其講述幾段基督教教義,又或者更直接的辦法是,讓非教徒與基督教徒談上幾句,我想,那本身是一個具有啟發性意義的行為。可是,要對基督教徒解釋這相同的內容,卻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從我的整體經驗出發,我感覺到,基督教的自圓其說,就如一個非常巨大的封閉的圈子,裡面填滿了各種矛盾的事物。我們沒有人能夠將這整個圈子裡的所有事物一下子談完,而當我們聚精會神地談論這個圈子裡的某一個部分時,我們會發現,這個部分是沒有辦法獨自支撐其身的,它必須靠這個圈子裡的其他部分來支撐,而當我們將注意力轉向這個支撐著它的其他事物時,我們同樣會發現,這個新的部分依舊是沒有辦法獨自支撐其身的,它同樣需要依靠其他新的部分來支撐……到了某個時候,整個圈子裡的所有(主要的)事物都被我們了解過之後,我們就會得出一個清晰明了的結論:這個圈子裡的所有事物,都是沒有辦法獨立存在的。這就是自圓其說的典型意象。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當你跟基督教徒談論愛的話題時,他們談著談著就會跟你談論罪的話題,可是,當你以尊重的態度將話題轉移到罪時,你可能會發現,他們會將話題轉移到公義。就這樣,你可能花了六個小時與一個基督教徒談論一些信仰相關的話題,可是,當這六個小時過了之後,你會發現,你們什麼話題都沒有談論到,你們所談論到的,都是沒有針對性的、不以經驗事實為依據的東西。當然,我在這裡所講的,並不是指著,我們在談話時,不能同時談論多個話題。我的意思是,基督教徒在談論某話題A時,他們必須依靠另一個話題B來對其進行解釋或論證,而他們亦然會用話題C來對話題B做相同的事,到最後,當基督教徒在談論某個更新的話題時,他們終將會使用話題A來對其進行闡述。這就是基督教徒自圓其說的方格了。如果你對此產生疑問,並向基督教徒提出的話,我完全相信,基督教徒會用某個本身會讓你產生新的疑問的問題來作為答案回答你,可是,如果你想將這個新的疑問弄明白的話,基督教徒就必須再提供給你一個更新的本身具有問題的答案。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願意並且有能力去思考和感受基督教各種教義的人,會時不時產生「基督教信仰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問題」的感嘆了。同樣地,若我們中有誰將這樣的感嘆傳遞到基督教徒的耳中時,基督教徒必然會找到一個答案來解釋這個被他們評判為問題的感嘆,而這個答案必須由其他新的答案來支撐,而新的答案又必須由更新的答案加以解釋和論證才「說得通」。

  這就是非教徒與基督教徒談論信仰話題時,普遍都會體驗到一種暈頭轉向的原因了;這也正是我分辨一段論證是否存在自圓其說的直接依據。與基督教徒談論信仰話題實在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它不僅挑戰我們的思維,也挑戰我們的耐心。那是一種被帶進死胡同里繞來繞去的感覺,而你必須覺知到,你正在一條死胡同里繞;如果你更敏感的話,也許你會同時覺知到,那個帶領你的基督教徒,也同樣被引導著在相同的死胡同裡面環繞,而引導他的,是他錯誤的思維模式,以及恐懼。基督教信仰本身的自圓其說,並不一定會影響到每一個人,畢竟許多人還是會有清晰的頭腦;可令人惋惜的是,它就是那樣真實地影響到很大的一部分人。不難發現,基督教徒自主地進行自圓其說,必須存在一個思維層面的前提:我必須是對的。——就是這個前提,使得與非教徒談論信仰話題對基督教徒而言,是一場只能贏而不能輸的搏鬥。——基於這個不健康的前提,我們可想而知,基督教信仰對基督教徒最直接的影響,便是恐懼了。


推薦閱讀:

焦慮、迷茫、矛盾、危機,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在斷裂中尋找著突破界限的機會。

TAG:社會 | 宗教 | 辯論 | 詭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