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Snapchat 的生命力和活躍度能持續增長?

同時期起步的明星社交類產品比如 Vine 就遇到了增長瓶頸,而同類型的私密社交或閱後即焚 IM 基本都死去了,為何 Snapchat 能一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與增長勢頭?


我是快樂的搬運工。下面的圖文來自於Nir Eyal的PPT,我把每一頁都用圖片形式放在這裡,歡迎大家瀏覽。

多圖預警!

多圖預警!

多圖預警!

50多張圖片!!!!!

重要的內容重複說3遍!

正文:

Snapchat的秘密心理學

你用Snapchat嗎?

當然不,因為天朝沒法玩。。。

如果你沒有使用,你可能年齡超過30歲了。

還有可能身在天朝。

這款APP非常火熱!

但是,對於我們國人來說,就跟Twitter、Facebook一個性質。天天看媒體宣傳,卻您打開的網頁無法顯示。

月活躍用戶量超過1億,每天發送超過4億的snaps。

好恐怖,每天就發照片,可以別這麼瘋狂嗎?

Snapchat公司估值超過$10 billion!

我都不會數了,到底值多少人民幣。

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Snapchat的心理學機制吧……為什麼人們使用如此頻繁。

關於微信、微博、我覺的也可以研究一下。

解構Snapchat

1.它是什麼

2.它如何工作

3.秘制調料

接下來我將以Nir的PPT為主,做一名優秀的解說員。

1.它是什麼

Snapchat是一種製造輕鬆消化的內容的方式!

拍照!

非常容易就能用手機拍出完美照片,用於分享。

Snapchat在捕捉生命中的微小時刻方面非常有用。

這有點像捕捉「柯達時刻」(如果你記得這是什麼。)

不管是曾經的膠片柯達還是今天的數碼柯達,柯達時刻記錄下的是人們在那一刻的喜悅、幸福、感動、思念…

Snapchat同樣也是一種有著特殊規則的信息服務。

每款app都有規則。

Tinder,向左滑動「喜歡」,向又滑動「過」。如果有人也喜歡你,匹配成功!

如果匹配成功,有種小小的成就感和好奇心在內,然後大家就認識了。而且還是互為伯樂赤兔。

Twitter,一次只能寫140個字元。

嗯,微博目前的產品形態已經遠不是Twitter那種簡單的文字交流了,還能聽歌,還能打賞,還有升級。本地化後,產品太複雜了。。

Vine,創造6秒鐘的視頻。

只有6秒哦,只比蠻王多一秒。

Snapchat,發送照片/視頻,幾秒鐘後就消失。

稍微慢一慢,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這一特殊規則對Snapchat來說很受用呢?

不用擔心的交流

拍攝消失的這一事實,意味著人們可以變得更加真實、更有趣,更自己!

在微信上每天曬正能量的人,黑暗的一面隱藏得可真深。

「照片十秒後就沒了,誰在乎!?!」……Snapchat用戶說

減少擔心別人對照片的看法這一「思想負擔」。

甩開胳膊就是干!

Snapchat用戶拍照從來不擔心。

「嗯,這張我用美圖羞羞再修改一下後,再傳朋友圈。」

如果說Instagram的信息源像婚禮上的正裝出席,那麼Snapchat就像是在朋友家裡穿睡衣。

隨隨便便,我就把照片拍了。咦,鼻屎沒挖乾淨,哈哈,沒事,10秒後就看不到了。

1.它是什麼完結

---

2.如何工作的

Snapchat的初始默認屏幕是攝像機頁面。

我們很清楚這款app希望人們做什麼……

哇,已經在拍照了!

其他APP們(Instagram、Facebook、Twitter)總是先展現信息源。

總比有的app一打開就是廣告強……

Snapchat打破了這一規則,照相第一。

……而且減少照相的步驟到只需輕輕一按

越簡單,越容易做的事情,我們越可能去做。

當然,Snapchat也有其他的節省步驟的方式。

如果你是Instagram用戶,你知道選擇正確的濾鏡的痛苦!

在Instagram上選擇濾鏡造成了兩個選擇閉環

1.下面選哪種濾鏡呢?糾結

2.這個濾鏡適合我的照片嗎?

在Snapchat上,你只要輕輕一划,濾鏡自動匹配。

少做了一個決定

但從認知角度來說,這非常重要

用戶在這裡也能發揮創造力!

拍完照片後,用畫畫和文字修改照片同樣有趣。

Snapchat提供無窮無盡的個性化可能性。

不僅如此,Snapchat還有地理過濾器,只要一划,根據你所處的位置個性化你的照片。

是的,拍攝和修改這些照片,有著難以言盡的奇特、不確定、創造性和吃驚的感覺

Snapchat會將最佳的用戶照片處理,變成故事,讓所有人都能看到。

所有的照片都是增加「多變的獎勵」。

參見有哪些充分利用了習慣慣性和心理慣性的商業案例? - Larus 的回答

還有不知一個行為秘密起作用。

2完

---

3.秘制調料

Snapchat的秘制調料根植於它的本質——通訊服務

發送照片激活了「互惠規則

參見《影響力》一書。

互惠在社會心理學是指我們用另一個積極行動回復一個積極行動的需求。

遵循這一原則,當用戶收到一張照片後,她某種程度上會覺得有責任也回送點什麼

因為照片會消失,所以你必須立即回復,以防你忘記收到的是什麼照片!

「雙擊回復!」Snapchat說道。

而在一些點擊後,另一個回復就在路上了……

載入下一個觸發器,更多的照片……

最終,使用Snapchat就成了一個日常習慣

Snapchat有一個非常棒的Hook。

1.內在觸發器

對失去重要時刻的恐懼。快!拍下來!太可愛了!

2.行動

打開app,輕輕一按即可拍下。

3.多變獎勵

這看起來怎麼樣?我抓住了這一時刻了嗎?我應該如何修改?

4.投資

將照片發給其他用戶

「載入下一個觸發器」,並且「存儲價值」,當新的聯繫增加時。

5.外在觸發器

回復照片會發送新的通知,激活互惠規則,……

……Hook圈圈繼續工作……

你現在理解人們為什麼根本停不下來了嗎?The End


Snapchat有趣在於,它的使用感受非常接近人與人之間的原始溝通方式:面對面聊天

生活中的「面對面聊天」有什麼特點?

  1. 和對方交換現在的感受
  2. 絕大多數時間在扯淡,交談內容漫無目的
  3. 面完後會有一種抽象感受,如「挺開心的」,「還行」或「糟透了」

Snapchat滿足了以上三點。

用Snapchat有好一段時間了,它是我用得最輕鬆最有趣的IM。在主功能里,它只能發送現場用照相機拍的圖,且對方查看後10秒內圖片就消失了,注重「現在」的感受。

跟好基友發一些很扯淡的照片,比如自己做鬼臉,拍我們一個共同認識的人然後用筆塗鴉惡搞,發一個又冷又爛的笑話等。這些內容都是原創的,即興的,心血來潮的,反正都是閱後即焚,質量過得去就行了,跟你面基時突然想做個鬼臉是一個道理。

跟剛認識的妹子也有很好的效果。Snapchat發圖後,自己是不能回放的,對方也是看完就沒有了。這下子交談就沒有壓力呀,隔三差五發圖打招呼,我個人比較喜歡發自拍+問候,反正發完自己也看不見了,別人看完也就沒了。大膽發幾次後,別人感興趣的話,哪天有空或者心情好了就會回你一張,接下來就進入良性循環(為什麼?因為我願意分享自己的狀態,表現出了真實的自己)。現在想像一下,如果Snapchat像微信那樣能看以前的圖,絕對可以出幾套暴漫表情包了。但如果真這樣,我就不會發那麼多看著無營養又可能有趣的內容了。

Snapchat能讓用戶通過它遠程地又低時間成本地獲得接近「面對面聊天」體驗,符合我們的原始溝通方式。不要小看這微妙的不同,「當下感受」+「扯淡」+「無壓力」的組合下,用戶自然會產生很多有趣的內容,也會一直活躍著。

PS. 有條件的朋友們一定要多用用Snapchat,很快你會變得很有趣,好玩無壓力 :)


SnapChat 滿足的是人與人之間直接溝通的需求。這是一個具備持續價值、高粘性、高頻次的服務。閱後即焚固然是一個表層玩法上的創新(確實命中了年輕人的需求),但關鍵在於 SnapChat 服務與 Facebook 有本質的差異(玩法、人群等)。

除了 Snapchat,國際市場上的 Whatsapp、FB Messager 和 LINE 都非常大;QQ 和微信就更不用說了 —— 足以說明:以滿足人與人之間溝通為使命的產品,是巨大的需求和市場。SnapChat 在舞台最中央。

如 Path,雖然有 150 人的好友限制、私密社交、設計漂亮等賣點,但與 Facebook 沒有本質的差異,它的天花板是作為 Facebook 的一個「子集」存在。後來 Path 推出 Talk,已經掀不起什麼浪花了。

中國的類似服務,因為微信「朋友圈」神一般的存在,以及微信巧妙的產品組合(集成「2 分鐘內撤回消息」太容易了),加上手機 QQ 第二春,確實難度不小。回想一下,Snapchat 爆火的那個階段,FB 還沒有大力推自家 Messager 呢(此條憑印象,沒具體考證時間點),也還沒有買下 Whatsapp。

幾年前有很多關於 Instagram 和 Path 誰能走到更遠的討論,現在來看 Instagram 提供的服務,更容易與 Facebook 拉開差異,並且從側面對 FB 構成了威脅,FB 最終溢價買掉它。

問題中的 Vine,作為一個短視頻服務,和 IM 並不在同一個維度上(側重內容創造 VS 關係鏈)。它的參照對象應該是圖片起家,後來集成短視頻的 Instagram。

——

說這麼多也沒什麼卵用,事後總結罷了。


美國人:

Snapchat上:你準備去參加聚會了、你在去的路上、在聚會上真開心、聚會結束準備各回各家、第二天早上醒了。

Facebook上:聚會上和朋友們的可愛合影(當然啦,這些照片裡面是沒有酒的)。

Instagram上:一張最漂亮的照片。

中國人:

微信朋友圈上:聚會上的食物、酒水,三張美圖過的自拍,兩張朋友照片,一張合影。


性息公司Snapchat浪子回頭,搞起返璞歸真的內容創業

文/駱海濤(微信公眾號:自由駱體)

說些暴露年齡的往事:記得當時年紀小,看電視、聽廣播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

傍晚,我和小夥伴們準時圍在收音機旁邊,你愛談天我愛笑,一起收聽電台廣播的故事。

晚上,我們會到處串門,無論在誰家,都是聚在一起收看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不知不覺睡著了,夢裡花落知多少。

之所以會這樣「隆重其事」,因為在那個節目內容匱乏的年代,人們都認定:廣播故事、電視劇都是按照節目表時間播出的,如果不看,就不會再有。

後來,錄像機、VCD、DVD相繼出現、普及、式微,如今,網路視頻成為了人們觀賞影視最方便的方式。

電視劇早就不是節目表上稍縱即逝的一段影像,而是隨時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找到的、豐富得有些過剩的資源。

儘管現在一些熱門電視劇依然引來很多人「按時守候」在電視機前,但這是為了嘗鮮,並不會擔心「如果不看就會失去」。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節目內容實在是太不稀缺了。

然而,Snapchat要在手機上把視頻節目返璞歸真,回到「過去的那個年代」。

誰?Snapchat?那個以閱後即焚功能著稱的「性息應用」?那些來無蹤去無影傳播的裸照?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現在的Snapchat逐步成為與大多數視頻網站反其道而行之的「電視媒體」。

2015年1月,Snapchat推出Discover功能,其所有內容每日更新,昨日之日不可留——前一天的新聞一去便不復返。

一天的「閱後即焚」生命周期營造出了一種緊迫感,在充斥著海量信息的今日世界裡前所未有。

對於這種「製造稀缺」的做法,有評論稱:「假如你的收件箱將在24小時內消失,你會覺得有必要打開每一封郵件閱讀。這就是Snapchat的天才之處。」

比較微博或優酷土豆這樣的平台,用戶必須關注特定帳號、或熟知搜索關鍵詞,才能看到相關視頻內容。

而在Snapchat上,Discover內容限量供應、直接呈現,而且通常是原創的精品,並非加工處理的二手信息。該功能的設計師相信:限制選擇的好處在於能夠迅速便捷獲取內容。如果突然間提供太多選擇,就會妨礙用戶體驗,保持簡潔緊湊才是關鍵。

Discover專題開設15個頻道,分別由專業的媒體或團隊製作上佳的視頻、文字和圖片內容——每月共吸引了6,000萬名訪客。有觀眾評論說,Snapchat的頻道,跟家裡的電視頻道是一樣的。其實,並不一樣,因為Snapchat的收視率比大部分電視網路要高。

索尼娛樂公司CEO、Snapchat董事會成員邁克爾·林盾(Michael Lynton)評價:「在很多方面,這是舊有廣播模式的一種回歸。」

要做到這一點,Snapchat必須精益求精,隨時緊緊抓住13-34歲年輕人的心。

2015年7月底,Snapchat關閉了兩個頻道——華納音樂集團和雅虎,取而代之的是iHeartRadio與BuzzFeed。原因是華納音樂和雅虎沒有取悅到任何人。

其中,關於雅虎的案例,Snapchat最初是直接與雅虎旗下的凱蒂·柯麗克(Katie Couric)開展合作,結果這位全球新聞主播卻成了問題所在。雅虎頻道大部分內容以傳統新聞廣播形式開始,柯麗克端坐台前,對著攝像頭讀稿,最後長鏡頭切換至雅虎標識。年輕人根本看不進去。

2015年8月,BuzzFeed加入Discover頻道的第一個完整月份,BuzzFeed內容21%的瀏覽量來自於Snapchat(對於擅長討好年輕人的BuzzFeed,我寫過《媒體新霸主?BuzzFeed三大歷史啟示會讓你禁不住說卧槽》一文)。

Snapchat對收視率和收入的追求取得了一個意料之外的效果,即為Discover合作夥伴之間的競爭推波助瀾,形成了不成功便成仁的競爭氛圍,讓各頻道內容均堅持專門、獨家為Snapchat推出上乘之作。

傳統電視界為了俘獲年輕人的心,拼了老命爭相與 Snapchat合作。來自於有線電視的美食頻道,極渴望躋身於Snapchat的Discover專題,因為「Snapchat的廣告銷售額非常高」,而且能接觸到「難以捉摸的受眾群」。

然而,傳統的美食頻道的電視節目並不適用於Snapchat——它根本就不是千禧一代的菜——而那些老電視人也不知道該製作怎樣的原創內容,援引一條評論:「沒有人想在Snapchat觀看67歲電視廚師艾娜·加藤在廚房裡表演燉菜。」

如今,估值160億美元的Snapchat有多大的吸引力?該公司聲稱,在Snapchat觀看大學足球賽的人數超過了傳統電視觀眾,頂級Discover頻道所吸引到的觀眾規模也超過了有線電視頻道,少數付費頻道除外。

2015年9月,Snapchat每日視頻瀏覽量超過了40億人次,與Facebook的數據旗鼓相當——而Snapchat每日活躍用戶基礎僅僅是Facebook的十分之一。

每一日,這些手機應用都在搶奪年輕人的注意力,因此,內容必須讓TA們珍惜並感覺有價值。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瞬間擁有——年輕人說,每一瞬間都要美好。


我個人也是snapchat的狂熱愛好者,一天可以發100張照片,這玩意真的會上癮。傳照片方便,能隨時隨地分享自己的狀態,還能照片塗鴉。照片都是即拍即傳,很真實,不像大家傳自拍到qq空間,朋友圈或者Instagram前都要費半天勁去修圖...還有就是如果對方截圖了會有提示,感覺很人性化。此外它的幾次更新也能感覺到它在不斷進步

總之我覺得它是一款很適合年輕人的app,像當初會用qq,微信,都是因為周圍人都在使用。更何況如今fb已經被冷落了,發條消息別人隔好幾天才回復...發snapchat簡直秒回_(:_」∠)_


如果這是剛需,為什麼在中國沒有成功的克隆版本?


從設計的角度講一下Snapchat為什麼能在年輕人群體中佔比那麼大

Snapchat:專屬年輕人的社交傳奇

社交類App近年來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更加娛樂化、更具個性、更多的媒介形式,比如ins和Tumblr。Snapchat則是其中年輕人最鍾愛的一款。

Snapchat月活用戶超過1億,日發送snaps超過4億,而且還在保持高速增長和對年輕群體極高的滲透率。可以說,美國的年輕人每天就是在用圖片交流。

能做到這一點,當然首要得益於Snapchat的超級功能「閱後即焚」,正是因為沒有了負擔,年輕人才可以肆無忌憚的發自己的「真實」的照片,而在朋友圈或是ins上你發張照片要思前想後,還要加濾鏡,「不能輸」的心態反面就是Snapchat——「不怕輸」。

不僅在功能上不斷針對年輕人的口味進行打磨,Snapchat的商業活動也與年輕人息息相關。

在Story功能里,Snapchat將入駐媒體放在曝光最大的位置,入住的媒體都大量採用了極具趣味性的動圖與小視頻作為展示手段,合作的很是愉快。

前一陣爆紅的Snapchat Glass是一款可以拍攝段視頻發送到Snapchat的智能眼鏡,不定期突襲售賣的營銷策略和第一人稱的獨特拍攝視角讓這家互聯網公司賣硬體的時候如魚得水。當然,依然是面向年輕人。


Snapchat新增相片換臉功能玩Snapchat的寶貝們都知道,自拍模式下長按臉部可自動識別面部並觸發麵部互動效果,在最近一次更新中,Snapchat增加了與照片換臉的功能:系統會自動讀取你的照片庫並識別所有照片中的人臉,在換臉模式下只要點選你想換的臉就可以把照片放到自己的臉上,向右滑動可無限切換面部。同時,不僅僅是人臉可以識別,漫畫簡筆畫、機器人、甚至是動物的臉都可以被檢測到,三次元二次元世界輕鬆進入,做一個要當海賊王的男人!

學習新鮮資訊,洞察國際社媒。

每周會為你帶來1篇國際社媒動態,1篇海外社媒案例,1篇行業深度挖掘。

據說勤於律己專註好學的人都關注了我:globalsociallab


因為他們最常用的iMessage很無趣。稍微想找點樂子的年輕人就都用snapchat了,僅僅把它當做類似微信的IM,並沒有刻意的追求閱後即焚。

一個在澳洲的朋友告訴我,身邊的人平時正經一點的通訊用iMessage稍微帶點娛樂性的聊天都是在用snapchat了,聽到以後我其實一點都不驚訝,畢竟澳洲本土沒什麼自家產品,然而跨國服務做的最好的IM基本上也就是這兩家了吧。


當 Snapchat 在上線幾年後遭遇增長放緩、支出大幅增加,市值縮水 60 億美金的情況時,Snapchat 利用起了自己的用戶人群與好萊塢進行合作,力爭穩定自己的發展。

在一個產品自身用戶增長遭遇停滯,甚至用戶量被競品超越的時候,與內容領域的巨頭共同發力內容,的確是一個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決定。

具體請關注三文娛知乎專欄:市值從300億跌到240億美金的Snapchat,要靠視頻節目爭取新的發展空間 - 知乎專欄

------

結尾向大家推薦一下自己~

新文化,新娛樂,新內容 | 乾貨最多的動漫產業新媒體 歡迎關注 @三文娛 ,以及訪問三文娛官方網站 www.3wyu.com 查看更多動漫產業資訊



是中國人的慣性使然。更好的Im軟體其實很多,QQ也並非完全無法離開。


推薦閱讀:

產品運營中針對 SB 、火藥桶型的用戶,最重要的幾點原則是什麼?
為什麼許多人都說,好產品是運營出來的?
作為一名產品運營人員,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好書?
如何從一個運營人員的角度,來寫競品分析?
當產品已經做的一塌糊塗時,應該從哪裡開始逆轉?

TAG:產品運營 | 社交產品 | Snapc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