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越戰爭中國軍隊為什麼不進攻河內?


因為蘇聯的強大威懾力。

當時美國CIA提供的情報顯示(沒錯的確是美國佬給的情報),中蘇,中蒙邊境的蘇軍師團兵力和裝備都十分缺乏,平均下來每個師的滿員率只有大概50%,這是由於當時美蘇在歐洲嚴酷對峙造成 。再加上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力,北中國邊境的地形和嚴寒氣候,鄧小平得出結論:如果蘇聯要想在中國打越南時背後捅刀子,要想發動大規模進攻需要6個月準備時間,中等規模進攻需要2個月,小規模只需2個星期。

當時的中國剛剛結束了文革,開始了改革開放,還經歷了邊民外逃等事件,其虛弱程度達到了建國以來最低點,絕對承受不了與蘇聯開戰的代價,哪怕只是小規模的衝突。所以,兩個星期是對越南作戰的上限時間,鄧小平的計劃是以兩個星期的時間結束對越南的戰爭,給越南開一道不可癒合,持續流血的傷口,然後國家實力迅速北調,在北方邊境全力備戰,威懾蘇聯使其不敢開戰。

這個計劃坦率的說非常的冒險,其中蘇聯,美國,越南方面的變數都實在是太大。從這一點而言,鄧小平是一個完全不亞於東鄉平八郎和山本五十六的賭徒。

最後的事實表明,蘇聯人連最小規模的進攻都沒有發起。這無疑和鄧小平在北方的嚴謹備戰有關。世人皆知南方戰場中國人投入了30個二等師,卻不知北方邊境中國還有300個一等師在警戒。

而南方戰場,中國軍隊基本完成了鄧小平的目標。在一開始,越南人得到了錯誤的情報,以為入侵的中國人只有2個師,於是下令越南軍隊「主動進攻」,「將侵略者趕出邊界」。這種混賬命令帶來的結果就是大量越南老兵在中國軍絕對優勢的火炮中白白喪生,成建制的部隊在中國軍的槍口下被團滅。在蘇聯的情報顯示了中國軍的實際規模有30個師後,越南高層大驚失色,很及時地把後續準備送上前線的幾個師調回河內,併火速調集柬埔寨的越軍精銳一同調到河內並經營首都防線。這樣做的結果是當中國軍攻克諒山之後,兩個星期的時間已經耗盡,甚至還多拖了兩天。中國軍隊已經沒有時間再進攻河內。

是的,制約中國軍隊進攻河內的,不是傷亡,不是後勤,而是時間。

如果越南沒有把那幾個精銳師調回首都防線而是讓他們去接受中國大口徑火炮群的洗禮,如果蘇聯人的情報再晚來兩天,如果越南老兵展現的戰鬥力再弱一些,如果中國人的戰鬥力沒有被文革削弱的那麼厲害,鄧小平這個賭徒絕對會下令進攻河內!

但是中國軍隊的目的還是達到了。中國人摧毀了越南所有的工業基礎,此後陳兵邊境,使得越南不得不在邊境部署百萬大軍,此後十年完全無力發展國內經濟,衣食住行樣樣都只能依靠蘇聯的接濟。這就是鄧小平的目的:在越南身上開一道不可癒合,持續流血的傷口,而終極目的,是要累倒給越南輸血續命的蘇聯!


以鄧為代表的毛後時代領導人在研究對越作戰的同時,也在為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準備。對內要撥亂反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必須顧及蘇聯的反映,當時的戰略格局是「螳螂(越)捕蟬(柬)黃雀(中)在後彈丸(蘇)在手」互相牽制,大家心照不宣;加上4月後越南進入雨季,更加不利於作戰行動。因此,無論是國內建設的需要還是蘇聯威脅的存在還是戰場環境因素,都決定這隻能是一場短時間、淺近縱深、有限規模的有限戰爭。時間短、縱深有限,位置偏北,對河內不會形成實質威脅,動搖不了越南當局侵佔柬埔寨的決心。柬埔寨當然希望解放軍能夠給越南以深入的實質的打擊,但中國予以其大規模的物資支援,對越作戰停留在「教訓」、「懲罰」的程度,柬埔寨也只能表示理解。所以中央軍委沒有什麼圍魏救趙,逼迫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的目標在裡面。眼睛是放在越北,出兵懲越,對柬埔寨是一種戰略上的呼應、牽制。越南當局和越南軍方也不是傻子,其對國際局勢和中國軍事行動的判斷基本準確,斷定中國如果出兵,只能是速戰速決。


如果打到了河內,那麼自衛反擊戰有可能被國際輿論定義為侵略戰爭。當時國際輿論普遍反對這場戰爭,或者呼籲停戰。我國得目的也很明確,威懾越南小盆友不要仗著蘇聯在東南亞太過跋扈,所以鄧說小盆友不聽話了打打屁股。另外一方面也是鍛煉我軍戰鬥力,檢驗我國軍工系統,緩解社會矛盾的一個手段。所以打到一個可以達到以上目的的情況下也就達到了作戰任務,沒必要耗進去,也避免了國際社會的指責。

實際上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損失也很不小,一來猴子們作戰意志也很頑強,叢林戰也很精通,游擊戰也學的像模像樣。另外來講那個時段我國裝備質量以及後勤也得不到保障,裝備故障也導致了一定的傷亡。最後向為國家利益奉獻犧牲的所有人致敬。


鄧公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

你總不能打死吧~


越南和蘇聯當時是建立有軍事同盟的。雖然蘇軍沒有立即出兵,當時在邊境上是陳兵百萬的且動作頻頻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和蘭州軍區紛紛表示鴨梨山大。而我們當時最牛的坦克是59式,最牛的飛機是J6和J7。核彈頭的數量和威力同大哥筆,相當於現在的中國和朝鮮比。如果一旦和大哥開打,除了「人民戰爭」這絕世大招以外,還真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對付大哥。

對越自衛反擊戰對中國而言只是局部的衝突,中國領導人不傻,不會像當年「皇軍」那樣賭國運的。

再說,即使佔了河內又能如何?現在早已不是殖民地時代了。吃了早晚要吐出來的,美國佔了伊拉克10年,撈到啥了?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謝邀

第一,從戰略上講,當時的性質就是懲戒性的,目的很大是為了是圍魏救趙,使越南從柬埔寨撤軍、讓一眾東南亞諸國安心……方法就是有限用兵,在邊境打打,根本就不需要直達河內。

第二,從戰術角度看,雖然打完高平、諒山後再到河內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地理阻礙了,但是那時候越軍在柬埔寨的精銳就回來了,需要打硬碰硬的戰鬥,說實話,我認為憑當時解放軍的組織水平未必就能打贏身經百戰的越軍。


不說後勤老大問題,就談國際這塊,真不怕老大哥百萬大軍爆菊花啊,當然了,上面也沒想佔領這個計劃,就是為了教訓下越南東南亞的擴張動作,順便再每個軍區都教練兵,最後再凝聚一下黨的威望


此戰是打著自衛反擊的名義的,如果失手把對方首都佔了,那這個大義名分如何維持

最初連諒山都沒想占,後來越南人看穿了中國的色厲內荏的虛弱本質,堅決不調主力部隊回援,才惱羞成怒的佔領諒山。


既不想,也不能

當時打這場戰爭的目的不外乎

1、遏制越南在東南亞的霸業,打破蘇聯聯合越南對中國的合圍。

2、向美帝大大交上投名狀。

3、以對外戰爭轉移些矛盾,鞏固某人地位。

像上面的這些目的,基本都實現了。其中各大軍區對越南進行車輪戰,一定程度上拖垮了越南經濟,越南的霸業也就被遏制了。


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各國開會討論敘利亞問題,會場內唯一一個敘利亞人是個服務生:…弱國無外交。當年中法在日內瓦開會決定越南獨立時越南的代表只有在會場外等消息的資格。


歸根到底,還是要看鄧小平為什麼決定要打這一仗。

他的目的如下:

1)獲得南部邊境的安全。

2)凝聚民心

3)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4)提高黨的威信

5)獲得美國的好感,為接下來的改革開放做準備

6)挫一下蘇聯的顏面,同時美國也高興

7)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威望

8)對柬埔寨做一些實質性的支持

所以,上述目標就限定了這場戰爭的規模,而且不能拿下河內。

但是,最終攻擊到什麼位置,是個難以確定的問題。

他當時定在了越南的一條河。

最後在期限內,我們的軍隊有一個師已經過了河,但是上面怕擔責任,讓他們又撤了回來。

後來,越南臉皮很厚,說我們打不過那條河。老鄧又決定打過去。

不過事後他還是後悔應該繼續深入30公里。

當然,我們的目標也許可以定為「轟平河內以北」

但是,我們的力量已經達不到了。

不是說我們的作戰力量不行,而是不划算了。畢竟,打仗是要耗費大量物資的。

總得來說,我們達到了目標。

能頂住蘇聯54個師的壓力,在軍隊已經亂了20年的情況下,果斷決定開戰並打贏這場戰爭,老鄧是很厲害的,佩服佩服佩服!!!

下面是之前的簡單回答

******************

1,達到了目的,就是勝利,而並非一定要攻佔都城,讓對方丟盡臉面。

比如長平之戰後,秦國並沒有滅掉趙國。

當然,滅掉趙國是秦國最想要的結局,但是並一定可以達到。畢竟韓楚依然可能出兵。

所以,秦國的目的僅僅是大幅度削弱趙國,減少側翼壓力,目標是先拿下韓國。

2,當時我們在國際上依然是孤立的。

如果拿下了河內,就意味著完整佔領一個國家,這不符合當時的國際規則。

那個時候,已經不能隨便吞併一個國家了。

3,美蘇都僅僅容許我們教訓越南一下,絕對不容許我們擴大地盤。

而它們可以隨時對我們進行攻擊或制裁。


那時的日內瓦公約規定:局部戰爭不能攻佔首都


對越戰爭不就是教訓下越南,順便打給老美看的么

打首都,就是要軍事佔領了。問題是軍事佔領越南,對我們有啥好處?

這戰爭不單讓越南在邊境消停,還換來10多年中美蜜月期,推動了外資和技術進入中國,其實挺划算的


那超出計劃外了。當時有點謹慎,實際上再深入點會更好。不過打到河內似乎不能確定是否適合形勢


推薦閱讀:

2018年,世界海軍將會增添多少新成員?
中國第二艘自產航母,會是烏里揚諾夫斯克航母的山寨?
關於志願軍38軍14小時疾行70多公里前往三所里切斷聯軍撤退路線的前後是怎麼樣的?
中越戰爭中國到底深入越北多遠?
簡訊|土耳其學中國搞五代機卻遇挫 降標改研發噴氣教練機

TAG:歷史 | 軍事 | 中越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