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海綿城市?

最近海棉城市概念很火,網上一直在傳土人景觀海棉城市的宣稱片,大家如何看待這個生態設計方向


一到夏天看海太多了,城市規劃和管理者們找到了一個新的概念,又可以繼續折騰了。

城裡的綠地公園太少了,多蓋樓、多修路,借口是我們人多啊。

城市裡的小池塘、小湖泊、河道大量被填埋,然後蓋樓、修路。


海綿城市對於建築行業可能是利好,但不是所有企業都能享受到這種利好

有人認為,在國家號召建設海綿城市,試點城市範圍逐步增加的前景下,國內萬億元級別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即將啟動,建築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利好。

鄒裕波告訴馬小良,海綿城市概念是讓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倡導城市尊重自然。雖然有一些項目建設量的提升,但是更多的是在建築行業的設計理念、建築方針措施的一次升級過程,不一定會帶來更大的建設量。

而且,由於各個試點城市的地方財政力量可能不足以支持這麼多試點工程,PPP模式成為了各地方政府優先採用的模式。而巨大的資金投入讓海綿城市帶來的項目量傾斜到了能採用PPP模式的少數大中、超大型國企中。海綿城市帶來的利好不一定能帶給民營建築所。

299.9%的從業人員不了解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一種可持續理念而非某個具體城市,這種理念要貫徹到城市的各種建設中或改造中,核心是「生態雨洪管理」和「低影響開發」思想。這一理念要求尊重自然、把水資源作為重要因素考慮到項目中。我國99%的行業內人士沒有實施過相關項目,要求多專業合作,而且,海綿城市相關的地方性法規、規範技術、當地適用的抗澇抗旱植物類別以及項目考核標準都在缺失狀態急需補充完善。

鄒裕波還提出,海綿城市需要對「雨水」這一因素慎重考慮,不僅要考慮當地城市的降雨量、徑流量、地下水水位與污染、蚊蟲孳生等因素,還需要考慮海綿城市這一系統的建設成本、維護成本。

這一過程非常複雜,不是單一行業或專業的人能解決的。比如目前國內通行的在城市內部進行改造,通過公園、小區、建築物屋頂、綠化帶等「海綿體」達到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的功能,可能需要花費很多資金。

但是如果參考古人的智慧,在城市外圍或是河流的上流建立蓄水泄洪的水道湖泊,比如杭州的西湖或是北京的頤和園,這樣不僅維護成本低,也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綠色基礎設施及活動空間。

3雨水花園是對傳統的審美景觀理念升級

雨水花園(rain garden)是海綿城市21項LID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技術措施中的一種,是雨洪管理最佳BMPS的措施。阿普貝思致力於在國內推廣雨水花園的設計理念。

鄒裕波認為,過去景觀設計行業過分強調景觀的裝飾美學,導致現在的甲方與公眾對於景觀的美觀程度有一種病態的需求。「在人行道、住宅小區內做出5、6層綠化和堆出地形陡坡,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澆水、修剪、滅病蟲害。就像養寵物一樣伺候綠色植物。」這種造景的觀念讓城市為維護這些景而付出高額維護代價。

他認為,雨水花園的概念是對傳統景觀設計理念的一次升級。景觀設計人員應該從景觀的美觀性升級為關注景觀的生態性、技術性和功能性。

應該如何做LID低影響開發技術將成為景觀設計的必要手段。具體手法很多,基本原理是以可持續理念對待城市景觀。

1、採用台地形式解決雨水就地下滲。2、採用低維護植物,優先選用既可耐澇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本土植物,適當搭配外來物種。3、少用石材,採用低碳低能耗的可回收材料。4、置入藝術品,讓植物自然生長,減弱植物造景的單一性。……

然而,由於雨水花園的理念是採用本地低維護植物以及少用石材等高能耗材料,對於部分以採用珍稀植物和高檔石材為設計賣點的高檔住宅小區、別墅而言,甲方接受度不高。

目前阿普貝思(北京)建築景觀設計諮詢有限公司約有一半的項目採用「雨水花園」理念設計並建造。由於低維護的特性,產業園區與市政公園的甲方對於「雨水花園」理念較易接受。

本文出自馬良行mlhang公眾號對阿普貝思(北京)建築景觀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總裁兼首席設計師 鄒裕波的採訪。


炒作概念


當前海綿城市很火,政府和企業都盯著這一塊,在全國也出現了很多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但是在建設過程中也發現了盲目跟風這一現象。一個概念熱了後,大家一窩蜂全擁上去,為了建設海綿城市而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對本地實際情況和特殊性的思考。

海綿城市建設看起來很簡單,相關技術也比較成熟,但是建設中和建成後的檢測方面卻比較缺失,以透水鋪裝為例,前期建成後確實有效,但是一年後這個路面是否還透水,透水率是多少,使用年限是多久等所有這些方面的數據檢測卻沒有一套完整的標準,因此又提出智慧海綿城市。智慧海綿城市就是在此基礎上對海綿城市檢測的一個有效的監控。

只能說海綿城市建設目前我國正在初期階段,隨著問題不斷被發現,後期海綿城市建設會越來越規範和完善。總體來說建設海綿城市還是很有必要,海綿城市也會是未來城鎮建設的重要趨勢。


不是土人在吵,土人什麼都不算,概念是財政部在炒,其實就是之前用爛了的低衝擊一個概念


海綿城市生態效應大過防內澇效應,對源頭污染削減和控制中小雨徑流有些作用

防洪?管網都排不開不要指望海綿寶寶

海綿城市是對一味搞灰色基礎設施的糾偏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並考慮其複雜性和長期性。

海綿城市的建設途徑

一是對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

二是生態恢復和修復。

三是低影響開發。

海綿城市建設應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及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

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

低影響開發(LowImpact Development,LID)其核心是維持場地開發前後水文特徵不變,包括徑流總量、峰值流量、峰現時間等。

在我們國家,低影響開發指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採用源頭削減、中途轉輸、末端調蓄等多種手段,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

規劃控制目標(建設目標——水)

徑流總量控制

徑流峰值控制

徑流污染控制

雨水資源化利用

關鍵技術環節

1、制定控制目標和指標。(徑流總量、徑流峰值和徑流污染控制目標)等

2、建設用地選擇與優化。

3、低影響開發技術、設施及其組合系統選擇。(比如:地下水超采地區應首先考慮雨水下滲,乾旱缺水地區應考慮雨水資源化利用,一般地區應結合景觀設計增加雨水調蓄空間。)

4、確定設施規模。(水文和水力學模型計算得出)

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設計流程

以小區為例的典型設計——場地設計

結合現狀地形地貌,合理利用場地內原有的濕地、坑塘、溝渠等。

應優化不透水硬化面與綠地空間布局,建築、廣場、道路周邊宜布置可消納徑流雨水的綠地。

有景觀水體的地方,景觀水體宜具備雨水調蓄功能,景觀水體的規模應根據降雨規律、水面蒸發量、雨水回用量等,通過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確定。

以小區為例的典型設計——綠地設計

綠地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應設計可消納徑流(雨水)的低影響開發設施,並通過溢流排放系統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和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有效銜接。

道路徑流雨水進入綠地內的低影響開發設施前,應利用沉澱池、前置塘等對進入的雨水進行預處理,防止徑流雨水對綠地環境造成破壞。

低影響開發設施內植物宜選擇耐鹽、耐淹、耐污等能力較強的鄉土植物。

城市道路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典型流程(廣場、綠地其他的不同)

典型設計——道路設計

優化道路橫坡坡向、路面與道路綠化帶及周邊綠地的豎向關係等,便於徑流雨水匯入綠地內低影響開發設施。(豎向設計)

路面排水宜採用生態排水的方式。(溢流排放系統等結合)

路面宜採用透水鋪裝,透水鋪裝路面設計應滿足路基路面強度和穩定性等要求。

道路人行道宜採用透水鋪裝,各種開發設施應該防止徑流雨水下滲對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造成破壞。

技術的選擇

主要有透水鋪裝、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滲透塘、滲井、濕塘、雨水濕地、蓄水池、雨水罐、調節塘、調節池、植草溝、滲管/渠、植被緩衝帶、初期雨水棄流設施、人工土壤滲濾等。

透水磚鋪裝

透水鋪裝按照面層材料不同可分為透水磚鋪裝、透水水泥混凝土鋪裝和透水瀝青混凝

土鋪裝,嵌草磚、園林鋪裝中的鵝卵石、碎石鋪裝等也屬於滲透鋪裝。

下沉式綠地

下沉式綠地的下凹深度應根據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滲透性能確定。

下沉式綠地內一般應設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證暴雨時徑流的溢流排放。

生物滯留設施

按應用位置不同又稱作雨水花園、生物滯留帶、高位花壇、生態樹池等。

對於污染嚴重的匯水區應選用植草溝、植被緩衝帶或沉澱池等對徑流雨水進行預處理。

生物滯留設施宜分散布置且規模不宜過大。

生物滯留設施的蓄水層深度應根據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滲透性能來確定

滲井

滲井指通過井壁和井底進行雨水下滲的設施。

雨水通過滲井下滲前應通過植草溝、植被緩衝帶等設施對雨水進行預處理。

滲透塘

滲透塘是一種用於雨水下滲補充地下水的窪地,具有一定的凈化雨水和削減峰值流量的作用。

調節塘

調節塘也稱干塘,以削減峰值流量功能為主,一般由進水口、調節區、出口設施、護坡及堤岸構成,也可通過合理設計使其具有滲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補充地下水和凈化雨水的作用。

調節區深度一般為0.6-3m,塘中可以種植水生植物以減小流速、增強雨水凈化效果。

植草溝

植草溝指種有植被的地表溝渠,可收集、輸送和排放徑流雨水。

可用於銜接其他各單項設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和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

滲管/渠

滲管/渠指具有滲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採用穿孔塑料管、無砂混凝土管/渠和礫(碎)石等材料組合而成。

滲管/渠適用於建築與小區及公共綠地內轉輸流量較小的區域。

植被緩衝帶

植被緩衝帶為坡度較緩的植被區,經植被攔截及土壤下滲作用減緩地表徑流流速,並去除徑流中的部分污染物。

初期雨水棄流設施

緩解初期沖刷效應,降低雨水的後續處理難度。

組合系統的優化應遵循以下原則:

1、組合系統中各設施的適用性應符合場地土壤滲透性、地下水位、地形等特點。

2、組合系統中各設施的主要功能應與規劃控制目標相對應。

設備選用流程圖

必要的數據

制定控制目標和指標。(徑流總量、徑流峰值和徑流污染控制目標)等

確定設施規模。(水文和水力學模型計算得出)

生物滯留帶實景

植草溝實景

透水鋪裝和下沉式綠地實景

透水性彩色瀝青路面實景圖

下沉式景觀水體實景圖

相關案例:

深圳市光明新區門戶區市政道路

門戶區23條市政道路,共計17 km。工程設計按照低影響開發理念配套設置雨水綜合利用措施,將道路紅線範圍內的雨水優先彙集進入兩側的生物滯留帶進行滲濾、滯蓄處理,將徑流雨水用於補充地下水,發揮徑流污染控制、峰值流量削減、水文生態修復等方面的作用。

低影響開發設施設計標準包括控制徑流峰值流量、綜合徑流係數和徑流污染,在三個標準中選擇最大的標準作為控制目標。

根據設計標準計算各項低影響開發設施的尺寸,包括其附屬設施,如預處理設施、臨時存儲空間、各個過濾層厚度、配水設施等。

所有低影響開發設施均按徑流峰值控制目標設計,可實現城市雨水管渠的綜合設計重現期標準由2年一遇提高到4年一遇,設施的規模相當於設計降雨量28 mm,可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約為70%。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不改變傳統設計中的雨水管渠排放系統,只是在雨水排放到雨水管渠系統前對峰值流量、徑流污染等進行控制。

所有低影響開發設施的綠化均滿足景觀要求,設計最大雨水排空時間為24 h。

植物配種主要滿足以下要求:

(1)景觀設計的認可;

(2)低影響開發設施排水時間滿足植物受淹時間要求;

(3)低影響開發設施的種植土層需滿足植物種植要求。

圖F4-1和F4-2分別是道路剖面示意圖和生物滯留帶實景圖。

【生物滯留設施】

概念與構造:生物滯留設施指在地勢較低的區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蓄滲、凈化徑流雨水的設施。生物滯留設施分為簡易型生物滯留設施和複雜型生物滯留設施,按應用位置不同又稱作雨水花園、生物滯留帶、高位花壇、生態樹池等。

適用性:生物滯留設施主要適用於建築與小區內建築、道路及停車場的周邊綠地,以及城市道路綠化帶等城市綠地內。

對於徑流污染嚴重、設施底部滲透面距離季節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層小於1 m 及距離建築物基礎小於3 m(水平距離)的區域,可採用底部防滲的複雜型生物滯留設施。

優缺點:生物滯留設施形式多樣、適用區域廣、易與景觀結合,徑流控制效果好,建設費用與維護費用較低;但地下水位與岩石層較高、土壤滲透性能差、地形較陡的地區,應採取必要的換土、防滲、設置階梯等措施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將增加建設費用。


起點是好的,但是噱頭太大,而且很多東西都沒好好研究就開始做。政府炒下面的人又趕著出業績,導致現在到處都在實施而且多是實驗,一些數據測算根本不準確。作為一名景觀設計也在做這個項目,沒有人能為你很好解答一些困惑,面對的問題還很多。


昨天坐火車回常德,水面快要逼近大橋了,城區大部分地區地面都是乾的……


想像一下城市像「海綿」一樣很有「彈性」,當城市裡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當需要時把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再利用造福人類。那麼,園林行業與海綿城市建設有何關係呢? 實際上「海綿城市」即是以景觀為載體的水生態基礎設施。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具備一定的雨洪調蓄、水源涵養,雨污凈化等功能,這也是「海綿城市」構建的基礎。但是,各種關鍵性生態過程在土地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因此,通過「景觀設計的安全格局」合理規劃在城市雨澇調蓄、水源保護和涵養、地下水回補、雨污凈化、棲息地修復、土壤凈化等重要的水生態過程中關鍵性的區域、位置和空間,它們共同構成水生態基礎設施。「海綿」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它對應著的是實實在在的景觀格局;構建「海綿城市」即是建立相應的水生態基礎設施,這也是最為高效和集約的途徑。故此「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和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是密不可分的。

文章鏈接:http://www.hm17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2


http://624395.team.chinathinksbig.org/?isappinstalled=0from=timeline

這是我們自己做的關於海綿城市的活動,希望大家能提提意見,多多關注,謝謝


今年3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聯合下發文件,啟動2016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申報工作。4月22日,三部門共同組成的評審專家組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召開2016年海綿城市試點競爭性評審會議。

海綿城市建設位列「十三五」國家戰略百大工程項目,對於我國未來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此次共有17個城市參加海綿城市試點競爭性評審,通過參評城市現場答辯,專家現場打分,最終有14個城市入圍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名單如下(按行政區劃序列排列):北京市、天津市、大連市、上海市、寧波市、福州市、青島市、珠海市、深圳市、三亞市、玉溪市、慶陽市、西寧市和固原市。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申報條件加碼

據有關專家指出,與去年不同的是,各地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信息填報情況,將作為申請海綿城市試點、專項建設基金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優惠貸款的基本條件。而前述支持政策對地方政府來說具有極大吸引力,根據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的現行支持政策(土木極客)


不把基礎的管道工程做好……搞些浮於表面的花活……


低影響開發LID


推薦閱讀:

如何科學地規劃與改進貴陽市的交通?
為什麼江蘇沿海沒有一個比較大的城市?這是偶然嗎?
為什麼不採用增加建築密度和高度的方式節約土地?
和丟掉的垃圾重逢是什麼感受?他在美國做了一場追蹤實驗 | 特贊專訪Carlo Ratti

TAG:城市規劃 | 環境保護 | 景觀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