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為什麼豆瓣評分會差別如此之大?

12號剛上映的時候還是6.2分(前幾天做過不小範圍的點映了),現在14號下午,評分已經是7.4了,為什麼差距會如此之大?因為之前已經點映了很多場,應該不只是口碑效應。是現在有水軍,還是之前有黑水,亦或是兩者都是?


個人認為這部電影之所以評分兩極分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取決於觀眾的閱歷。

因為這部電影恰到好處的留白(點到為止),4個故事講的很明白 敘述故事的順序穿插恰到好處

劇組在細節部分也下了很大功夫(道具/人物演繹/環境的構造/bgm等),鏡頭彷彿是去到事情的現場一般 蛛絲馬跡都絲毫無差 讓觀眾有了很大的思考空間 。

閱歷少的人 所見即所得,只是看了4個年代的故事而已

閱歷多的人 看到了一些畫面就會聯想到更多的東西,比如張果果打羽毛球時的衣服的汗跡(並沒有給長鏡頭)就足以告訴觀眾他平時的工作強度以及態度,又比如沈耀光把蛇膽遞交給沈叔時兩人一套動作交流(鏡頭也是一筆帶過)就可以聯想到沈耀光出生在一個富貴家庭家教依舊嚴格如斯,又比如陳鵬坐火車回鄉因長期接觸核輻射掉頭髮的鏡頭裡邊都可以有很多的故事 而我在電影院的時候卻聽到「理科生學的都禿頂了」這樣的言論 等

電影的細節多到無法用長鏡頭一一強調 而有心人又都能看在眼裡。

都是以小見大 ,小到只是眼前電影講得 明明白白的幾個故事

大到可以用短短2個小時解答「人為何要行善」,「蝴蝶效應」以及展現各種現代社會存在的問題 (人性,悲劇婚姻等)的縮影

要說它分高 我認為是它把故事講清楚了 ,留給觀眾的思考空間大,且有跡可尋,而不是一味的跟我們強調他的核心思想「無問西東 /forever young」

它把他想講的故事 講明白了 ,剩下的 留給觀眾自己腦補

思考的越多越深入的人 給的分就會越高

反之越低。

個人看法 以上。


這電影我點映去看了。雖然沒有非常優秀,但相比同期上映的電影。肯定是好過7.8分的《芳華》,至少不能和《前任3》這種爛電影同一個分段。

我自己喜歡看電影,2017年共計電影院看了50部電影,給的評分也從沒和豆瓣最終評分相差超過正負0.2。

這部《無問西東》我給的評分是8.4。個人覺得是被惡意刷低分了。

而且這部電影屬於缺點優點都很明顯的類型,開分這麼低會讓很多人帶有有色眼睛去看待,缺點會被放大,我倒是不在意會影響票房什麼的,關鍵是這樣打出的分,怕是很難達到作品應有的分數了。


我去看了這部電影,感受很深刻,可能和我的生活及工作有關係的原因吧。這類輕文藝類的電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和喜歡的,而且導演把影片的整體架構打撒,然後用細微的線索相連,感覺很巧妙,但是有些人就不喜歡的。總之,電影能否感染觀眾,和電影的立意以及觀眾的欣賞水平、知識層次、個人經歷等有極大關係。就像民謠音樂,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對於這部電影我給8.8分


其實我覺得,豆瓣目前7.5的評分還可以稍微往上爬一點。


我認為這和《妖貓傳》的評分兩極分化是一個道理,因為並不是所有觀影者都具備了欣賞好電影的藝術素養。


首先,我針對題主提出來的刷分問題,做一下辨別,我們世票吧的吧友,無聊的時候,在無問西東,剛上映的區間,去翻了一下底下所有的差評短評。得出的結論是,其實,對於他們大肆渲染的所謂刷分,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證據。大量短評中,沒有為文藝分刷低分的常見表淺,比如無聊,沉悶啊這類詞語,也就是說,他遭遇的刷分,是比較低強度的,甚至說就是,其他電影包給一些營銷公司做宣傳,對同檔期電影,進行壓制的一個常規刷分。甚至由於同檔期的電影較弱,所遭遇的狙擊強度,遠遠不及其他一些典型案例。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豆瓣前後那麼大的差距呢?從他下面的短評也可以看出來。主要差評集中在的問題在於,戲劇衝突矛盾不夠,四個故事之間的表面聯繫不夠緊密。

由於無問西東採取了幾個故事,分頭敘述的方式,每個故事的篇幅都被大幅壓縮了,戲劇衝突,所需要的渲染和鋪墊,就顯得沒有那麼到位。

而幾個故事之間,我們當然知道,他們的精神內核是一致的,但是表面上看來,除了都是年輕人之外,並沒有什麼簡單直接的聯繫啊。這對於觀影的連續性,肯定造成了一些影響。

總而言之,無問西東,就像一杯清茶入口微苦,甚至偏於寡淡,但是等到他回甘返香的時候,我們才能咂摸出一些味道出來。所以造成了他初期評分偏低,後續一路猛漲的格式。當然,抓住刷分這個話題,片方做了一些口碑上面的引導,我覺得起到了作用,也是善意的。


推薦閱讀:

65歲的老太竟是人販子?現實比電影更扎心!
豆瓣8.6分,今年最好看的華語電影票房卻只有700萬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在什麼意義上我們可以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中國電影審查更容易接受的是暴力,而不是性

TAG:豆瓣電影 | 無問西東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