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式英語之鑒》里的部分見解與教材里的翻譯理論相悖?

《中式英語之鑒》中說英語重動詞而避名詞,而翻譯理論教材上卻說英語重名詞而避動詞。


因為英語名詞用的多,所以翻譯新手就老想套名詞,結果讓平卡姆大媽反向吐槽了。

更新--看原題目就知道題主真的是很新很新的新手了


"Plain English is a language based on verbs. It is simple, concise, vigorous and, above all, clear. Chinglish is language based on nouns--vague, general, abstract nouns. It is complicated, long-winded, ponderous and obsure."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中式英語之鑒》中強調的是英文是以動詞為基礎的,大部分的翻譯教材也是這個觀點啊。

不知道題主在哪本教材看到的英文是名詞,中午是動詞。 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印刷錯誤


兩者其實都沒有說錯

英語中一個句子只能用一個謂語動詞,為了讓句子容納更多的信息,將動詞名詞化是一個常見的做法,這樣會顯得文章比較正式,很多學術論文都是這麼寫的。有些政商名流會在說話時也用很多名詞化的動詞,顯得自己文化教養高,用語和普通人不一樣

因此,用好名詞化的動詞,能夠讓你的英文讀起來更加「像」英文

但是,名詞化的動詞其實不符合人類說話思維的直覺,正常人說英文和寫英文時不會頻繁這麼用的。而且,英語國家倡導了很多年 plain English,即鼓勵使用直白的英文,少用繁複的英文。

所以,你就會看到有些書(特別是中國人寫給中國人看的英文寫作書)鼓勵你用名詞化的動詞,以讓你的文章更正式,更有「英文味」;而有些書(特別是外國人寫給外國人看的寫作指導書)卻會鼓勵你少用名詞化動詞,多直接用動詞,以便於讀者理解

英語本身基礎不紮實,為了追求文章地道,濫用名詞化動詞只會讓你的文章無法理解

只會用基本的動詞形式,又會讓你的文章讀起來缺乏變化,好像是七八歲小孩寫的便條

其中的取捨,只有靠你廣泛的閱讀和學習來把握了


  1. 《中式英語之鑒》這本書正好看過,本身也學過一些翻譯理論,這兩種說法是在不同的層面來講的。
  2. 英語一個句子(從句)中一般只有一個動詞,漢語一句話則可以有多個動詞。整體而言,漢語中的動詞要比英語的動詞豐富很多,想想take這個詞可以對應多少中文的動詞。故中文的文章裡面動詞比較多。

  3. 英語重動詞而避名詞,舉個例子。「實現我的目標」 有兩種說法,to realize my goal, the realization of my goal 在英語的行文中,I will do everything I can to realize my goa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my goal. 雖然兩種語法上都正確,但鼓勵第一種說法,因為更自然,句子更有活力。


12年前如果沒有記錯,買了這本書,的確學了不少東西,不過不要指望一本書包羅萬象,大量語言輸入增強語感。


建議你看下綜合類比較充分的書,連淑能的英譯漢教程。裡面可以回答你問題。


推薦閱讀:

「英語從句」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動物界的雌雄英語稱謂,hen/cock和cow/bull還能這麼玩兒?
[第8次聽寫] 變形金剛(一) 甩掉字幕看電影
你遇到那個如彩虹般絢麗的人了么?

TAG:英語翻譯 | 英語 | 翻譯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