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擺脫應試教育帶來的思維僵化?
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鞭策之下,日益覺得自己思維的僵化,似乎把答題思路帶入到平時的待人處事,思考問題上。總是想做最「正確的決定」,標準答案。我心懷恐懼。希望答題的人自由發揮,從心理情商智商各各角度都可以來告訴我如何解決。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每個人也藉此反省自己是否收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並加以修正。應試教育有自己的的目的,我們通過它得到社會資源後,也應該讓自己回歸最具有活力的本性。
踏入社會
在應試教育之外的業餘時間,年輕人還是要多學習一個。比如說學一點樂器啊、唱歌啊什麼的跟音樂有關的東西,可以陶冶情操。
多學英語以外的幾門外語,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也可以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總之,就是要多開拓自己的姿勢面,可以極大地對沖應試教育帶來的思想僵化效果。大多數事情是沒有非黑即白的絕對性標準的,更多的是一種灰色標準,或者說是一種和稀泥的標準。應試教育確實會導致一部分人的思想、邏輯僵化等毛病,你得認識到你所做的關於事情的決定永遠不可能是絕對正確的決定,只有相對你自己來說是正確的決定。所有的事情都是沒有絕對標準答案的,或者說所有的標準答案都是人設的,都有一定的局限範圍。我們來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在北方,大冬天的起床上洗手間,突然,濺出來一小滴在你腳面上,由於你體溫很高,那一點東西瞬間被蒸發掉了,那麼現在你可以做兩個決定:第一,你在水龍頭下沖洗一下,但是這很可能會讓你毫無睡意,不想再回溫暖的被窩休息。第二,你可以忽視這個東西,這是自己排泄所產生的,而且就那麼一小滴,已經不見了,要知道,你在睡夢中都可能會有那玩意流出來,或者平時劇烈運動的時候都可能會灑出來。這兩個決定都可以是對的,也可以一對一錯,或者都是錯的。決定權在你手上,在你思想上。所以,你傾向於哪一個決定,哪一個決定就是對的,所有的正確的決定來自於你對這個決定所產生的後果的忍受程度。你覺得不沖洗一下,你忍受不了,因此覺得這個決定是錯的,不該下這個決定。說來說去,其實還是回到原點,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沒有絕對對的待人處事方式,做自己就好了。
因為缺乏靈性,我始終沒感覺到應試教育很影響到我的待人處事世界觀。
或者是因為應試教育從來沒成為我生活的全部,至少不是其中最具影響的部分?
思維僵化是外界環境影響大腦的結果,要改變得用其他的外界文化去再影響大腦。
從現實的角度,中國目前是恢復科舉制了, 中國沿用了幾千年的制度,現在繼續使用,直觀就可以判斷是落後的。我們現在整個的教學體系是借鑒於西方文明而建立起來的,和以前相比具有很高的先進性,然而我們用先進的教育體系,卻在維護著一個最終目標——科舉制,這個幾千年都沒有讓我們走入近代科學的落後制度,面對工業文明,它能起到什麼作用,可想而知。
現在的教育就是為了科舉制而普及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就是抹殺想像力的一種教育。現在所謂的優秀教師,恰恰是抹殺想像力,淹沒天才,違背現代教育方向的最不合格的教師。因為他們根本不注重於講課,著重做題,他們更像工廠里的車間主任,嚴格地說,他們不是學生的教育啟發者,他們只是學生的自習自律的管理者。看著他挺辛苦,其實他沒有付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付出的腦力勞動的辛勤,這也就出現了現在的教師,上得了講堂,也上得了酒桌,也去得了舞廳,滿腦子私心雜念,卻也能做到很高的升學率。這裡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一個教師讓學生做了一萬道題,考試是從二萬道題里選100道題,如果在他的一萬之內,那麼他就成了優秀教師,如果在另外一萬道題內,那麼他就白「辛苦」了。然而,這裡面還有一些總能「幸運」的在一萬道題之內,當然這個幸運是個關聯的幸運,「幸運」的學校,「幸運」的生源,「幸運」的老師,當然就有「幸運」的結果。然而科舉制所造成就的「人才」,就是自古以來中國人說的「書獃子」,因為這種應試教育,恰恰是抹殺天才,造就書獃子。因為所有這些應試內容是什麼,我們稱為知識的,也就是經驗知識,也就是說這些都是人類已經想過、做過、並落實了的一種經驗,這個裡面沒有任何想像力的成分,它只能維持社會需要,它不能引領社會進步,因為它畢竟是過去的經驗。當然,想像力是要有基礎的,這就需要教育,但是教育不是在複印經驗知識,而是以經驗知識為基礎來啟發想像力。考試要不要,當然需要,因為它是個考核標準,如果不是在應教育下的考試,它對人才的脫穎而出就有一個積極的作用,反之,它就會產出大量的書獃子。天才和書獃子不同的地方,天才善於思考,書獃子善於儲存「記憶」(經驗知識),這樣,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就會適應不同的道路。
對於經驗知識,天才對於每個問題都有自己的問號,而且他會有延伸的思考,而書獃子他沒有任何問號,他的思維習慣就是儲存。天才接觸的知識越多,他的問號就越多,他的思考越多,書獃子只要給他,他就儲存,儲存的越多,他的思維空間佔得越滿,他就越呆。然而這個應試教育,根本不給天才任何問號空間、思考空間,拚命往裡塞,他具有天賦的思維空間就這樣被破壞了。書獃子不一樣,越塞他考得越好,結果他勝出了,天才淘汰了。再看科舉制的結果,書獃子進了公科,天才到了民科。這種科舉制的體制大家都很清楚,到了民科就等於告別科學了,書獃子不傻,他知道自己就是個口袋,裝進去什麼就是什麼,掏不出別的東西,他們很快就形成一種壁壘,美名曰「學術圈」,每個人提著個口袋,相互比一比,看誰的口袋裝的東西多,在一起把酒論英雄,繼續專業抹殺智慧,維護科舉制給他們帶來的榮耀。這就是他們讀書破萬卷的目的,做人上人,過優越的生活,他們現在不是這樣嗎?他們根本就沒人為科學。科舉制的不斷完善,讓書獃子完全把持了,從某種角度來說,書獃子和天才勢不兩立,:如果說科舉制,起初是間接抹殺天才,現在是直接抹殺天才,這就是科舉制的結果。就中國所產生的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樣教育體制下出來的。
:教育,尤其是工業文明出現後的教育,就是經驗知識的一個普及,起到一個啟發作用,考六十分和考一百分,他們的想像力是一樣的,放棄應試教育,打破科舉制才有出天才的可能,因為天才的思維特點註定在應該教育中被淘汰,也就是說,放棄應試教育,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天才出現,但是不放棄卻能百分之百的不出天才。但是,現在看來很難,因為書獃子完全把持了,你看國家三令五申的提出應試教育的弊端,但是教育界沒有任何的鬆動,這已經是銅牆鐵壁了,這種現狀不改變,諾貝爾獎無緣。這是從現實角度,從表面來看。
:從事物本質來看,有什麼樣的主觀概念就有什麼樣的表現(我們往往錯誤地把主觀概念認為是哲學)。我們中國,是第一個產生哲學授予的地區,是現代人類產生的地方,現代人類是從中國大陸擴散出去的,不是從什麼非洲出去的,這是我定義的。因為,現在的中國所表現出來的主觀概念依然頑固著最初 人類領悟哲學授予而形成的主觀概念,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強大帶有人的主觀概念,通俗地說,也就是具有最初人類的影子。隨後人類出現了以佛教形式為表現的哲學授予所形成的主觀概念,以聖經為表現的哲學授予所形成的主觀概念,和以伊斯蘭教形式為表現的哲學授予所形成的主觀概念。
這四次哲學授予所啟發的主觀概念方向,如果簡單地說,就是四句話,人類最初以拜物教為表現的主觀概念方向——我要成為人,成為最厲害的人,我是世上的唯一(重要),其本質就是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強大、自我創造、自我決定、自我存在為方向概念;佛教是在修復拜物教所產生的人獸的影子,他的一句話就是:我要是什麼樣的人,我為什麼存在,我要尋找我的存在;聖經的出現,是人類一次偉大跨越性的概念轉變,他對人類最初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做了一次脫離,他的一句話就是:你不是你認為的自我存在,你是被創造的,萬物也不是為你客觀存在的,也是被創造的;伊斯蘭教的出現,是在修復聖經出現後的一次回歸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他的一句話就是:創造者是唯一,不能刻畫,這就再次確定,你是被創造的,不容動搖。 人類從最初到現在,這四次哲學授予所反映出來並形成主觀概念的方向,所應對的現實社會,也就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我們現在的社會形式。不能說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如果按我們的主觀習慣非要做個確定 的話,那麼就是最初的以拜物教為表現形式的和以聖經為表現形式的是人類兩次偉大的跨越,如果聯繫起來看,從最初的「我要成為人」,當然現在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對於起初的人類來說,這是最偉大的跨越,它標誌著人從動物中脫穎而出,有了區別於動物的思考,「我要成為最強大的人,我是自我存在,我是唯一重要,然後就有了想像力,我要像石頭一樣堅硬,我要像大樹一樣挺拔,我要像獅子考慮一樣勇猛」,這就引發了拜物教的表現形式,雖然是一次偉大的跨越,但是它讓人變成了人獸,發展下去將會自取滅亡,因為每個人都要成為最厲害的人,每個人都是自我唯一存在。佛教出現,就是在修復這個人獸的狀態,一個自我思考,就有了最初的社會規範,也就是有了最初的社會狀態。但它並沒有脫離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只是修復了它。到了聖經,就做了一次脫離,通俗地說,相對徹底地擺脫了人獸的影子,進一步加強了社會的狀態,一個:「你是被創造」的概念方向,就擺脫了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 這就大大拓寬了思維空間,而不以自我為絕對,對事物的判斷,而是置身於被創造的萬物來看待事物。這就是工業文明最初的概念基礎,置身於被創造的萬物中,思維拓寬了,就認識到物與物的作用,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所認為的我作用於物,這個就是工業文明的啟發概念。形象的說,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就決定我們以自我決定性為標準,我們用我們的手拿起石頭拿起木棒,我們用我們的手去改變一個運動,一切都是以我作用於物。然而,產生「被創造」這概念就改變了以自我為決定標準,而是以創造、萬物的共同存在為標準,那麼他就發現了除我作用於物之外,還有物作用於物(機器),這就是工業文明的最初概念(理論)。伊斯蘭教在這次概念轉換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 為它修復了脫離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又回歸到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動搖,堅定 了脫離。
那麼,現在再回來看看我們,我們就是那個最初產生現代人類主觀概念的區域,按照事物延續的邏輯,當然,這種主觀概念在我們身上體現的是最多最頑固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受到了佛教、聖經、伊斯蘭教的影響,也在逐步的擺脫當時人獸的狀態,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完全擺脫了人獸的影子,因為我們的發展是在人類不斷進步不斷出現的主觀概念的影響下的改變,沒有通過領悟哲學授予,做一次相對徹底的脫離主觀概念,所以,那個最初的主觀概念,在影響中不斷地完善、保存並頑固,這就是我們極端的自私,極端的妒忌、仇視智慧的根源,因為我們現在依然受著那以自我為心自我強大的主觀概念的那個人獸影子的支配,因為我們概念中的自我存在、自我決定就決定了我們的絕對自私,因為我們的自我強大的概念,就決定了我們仇視任何人的強大,就決定了我們的妒忌,因為我們知道,人強大的根本是思維,所以我們就仇視任何能表現出智慧能夠強大起來的人,這就決定我們仇視智慧。
:看看我們的表現,拿歐洲人做個對比,就可以看出來問題。歐洲一個智慧顯現,會被他們認為,這是創造者(神)通過某個人賦予他們的智慧(這個理解是對的,不是迷信,它更接近於本質,相信被創造是對的,相信思維是被創造也是對的,相信神的歐洲人開創了工業文明,已經證實了這一點,我不知道有些人還需要什麼樣的答案),他們會一呼百應,一個智慧,會迅速普及下去。反觀我們,一個智慧的閃現,我們會群起而攻擊,不是一呼百應,而是大辯論大爭論,就是在爭你智慧還是我智慧,根本不懂「神是智慧的,人頂多是愛智慧」,智慧是被創造的,我們的自我存在就決定了我們認為,智慧是自我創造的,:所以我們就比智慧,自我佔有智慧,我們自古以來沒有抄襲這個概念,一個美好的智慧出來,我們做的就是抹殺他,佔為己有。
自古以來,在科舉制的公科的維護下,這些書獃子就抹殺智慧,然後佔為己有。再看看我們的歷史上,儒家思想也好,道家也好,他們根本不是最初的智慧閃現,他們都是編纂者,跟現在於學術界如出一轍,說本質一點,就是抄襲。因為,你看儒家和道家,它符合一個匯總編纂的邏輯習慣,這是一種平面邏輯習慣,不符合原創創造性立體邏輯思維。就以道家的《道德經》為例,起初,他的概念已經觸及了事物的本質,如果在一種一呼百應的狀態下,這種思維方向能夠拓展的更遠,結果,在抹殺和抄襲下,一個已經開始釋放的想像力,被抄襲編纂者編回了主觀概念中,一個美好的的想像力沒有踏上征途,卻讓抄襲者劫回了原地,玄了又玄,玄了幾千年,也沒玄出地球是圓的,也沒玄出個太陽系。我們現在很多人重新解釋它的深奧,它沒你想得那麼深奧,它是一個美好智慧被抄襲者劫後餘生的表現,深奧在於你把歐洲人玄出來的概念玄進去了。
我們到現在一直頑固著我們頑固,一直不是不相信,只是不知道,你是被創造的,你的智慧是被賦予的,否則你不會熱衷於你智慧還是我智慧,你厲害還是我厲害,因為你不知道是創造者的厲害,這就是你自我為心的結果。那麼現在我就說,智慧源自於什麼?萬物包括我們的存在,要遵循有存在的方向,萬物在運動中存在,不是你自我為中心的自我決定的自我存在和唯你存在,存在就要遵循物質存在運動的決定性,這個決定定義為意志,意志決定了存在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你認為的智慧的源泉。它是萬物總的決定——意志的體現,那麼就關聯出神是智慧的,人頂多是愛智慧,自認為自我智慧、自我存在、自我決定,並不能讓你變的智慧,而是讓你看起來象一個原始人那樣簡單,之所以你現在看起來不像原始人,不是因為你的智慧起了作用,是人家真正智慧的結果對你的影響,也就是人類主觀概念對你的影響,維護了你的發展屬性。如果把這些人類不斷產生的主觀概念拿走,你憑自己,就是個原始人。因為你不知道愛智慧,你沒有真正獲得過智慧 ,只是受到過影響。就從現實來看,如果工業文明不對你影響,你現在也不知道工業文明是什麼。因為,你不相信,其實是你不知道,你包括你的思維,是被創造的,你永遠不會置身於萬物之中,追尋萬物的規則,你永遠不知道物作用物的存在,你會一直堅持自我作用於物。不要去認為,沒有影響你,你同樣可以開創工業文明,那是我們犯了一個抄襲的老毛病,只不過是概念抄襲。現在看得很清楚,工業文明對我們廣泛的影響。我們在工業文明中,只能重複,其本質就是抄襲,沒有任何的思維拓展。 只要我們在你厲害還是我厲害、你智慧還是我智慧中陶醉,那麼真正的智慧美好的想像力就會遠離我們,我們只能在自相爭鬥中等待別人的影響。
當然是要有非分之想
沒有僵化的教育,只有僵化的個人。認為應試教育是僵化,素質教育是靈活的想法本身,難道不是一種思維僵化么?如果一種教育不能激發且滿足好奇心,無論何種形式對受教育的人來說都是失敗的,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完成這個過程。你和別人都一樣,別人和你都不一樣。
改變不了,當下,只要是個孩子就會受到應試教育的摧殘,如果有人說他能想到一個完美的策略解決這個中國教育的難題,那他一定是個騙子。
因為根源並不是什麼提高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創造力啊…
根本問題在於計劃生育政策,每個家庭都把所有的希望賭在單個孩子身上了,就得給我上大學,以強制性的命令去不斷的鞭策,我高中就意識到這點,和父母吵架,總覺得他們把我當做給他們增面子,吹牛13的工具。
中國的教育也學不了例如德國(小學分流,自己選讀職業還是文理),因為啥制度,看著挺好,一放到我們這,肯定完蛋,因為有腐敗賄賂和作假啊,呵呵。
解決的方法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教育問題自己消失。19世紀,歐洲人無法清理馬糞,到處都是,但是後來怎麼解決的呢?不是想辦法清馬糞,而是馬車沒了,汽車取而代之。按照知乎一貫的風氣,我要說:
真正思維僵化的人,恰恰是沒能突破應試教育的人。
或者說,連應試教育都應付不了,活該思維僵化。應試教育也是講究思維的發散與收斂,平衡和妥協的。受過良好的教育,都會有比較平和的心態。相反,整天通過網路宣揚暴力,吃著藥丸的,十有八九是自己實力不濟,卻把責任推到自己所受的教育上。
問下自己,當初的應試教育都學了些什麼,搞清楚了沒?既然連應試教育都那麼簡單都沒有弄好,還指望有大出息?親身經歷的例子,老家要轉讓一塊山林的經營權來修路,其實很簡單的一件事,通過轉讓經營權獲得資金,修好村裡的路,方便大家。但是動了(侵犯)部分既得利益(侵佔公共財產)者的利益。於是,
有人在公告群里談人性,談人性,含沙射影,含沙射影。。。這幫人想的不是怎樣把蛋糕做大,怎樣建設家鄉,怎樣讓生活更美好。就成了自干五,真正的自干五。既得利益(侵佔公共財產)者和他們毫不相關,屁大本事沒有,只會做鍵盤黨,敲敲文字,站在「道德制高點」,感嘆集體財產無人保護,感嘆人心不古。。。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憂國憂民啊,感覺真好。見到這種人,只能說:
MDZZ~
有感而發,文不對題。勿噴。今天校對完試卷,又一次發現自己的理解和思維跟標準答案的不一樣。
為什麼應試教育的試卷不能容納多個角度得出來的答案呢
或者把問題問的更準確
歷史有一道題
「如何評價xxxx」我分析了一下然後說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評價balabala在我眼裡它就是問這個啊。。但是答案不是這個或許是我個人理解能力的問題吧
然後語文閱讀是最不懂的
我看那些文章它問我裡面人物當時什麼心情在我看來他是消極絕望的結果答案說他是充滿希望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反正我是真的搞不懂啊這個東西我自己也拐不過來想背模板也沒有得背啊為什麼要讓我跟給出標準答案的人思維和理解一樣嗎
就算他的這個思維和理解是最適合這個世界的
那也不是我想要我必須要的吧我還是堅持我的想法好在語文閱讀題現在也越來越少這樣的題目了抱著敢於質疑一切,挑戰一切的想法,大多數世俗的看法都並非完全正確,甚至會錯得離譜,特別是在人生道路選擇上的價值觀。去質疑了,就要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方式求證它的錯誤,從千千萬萬的說法中選擇自己覺得最靠譜,最適合自己的觀念,然後堅持自己的觀念
瀏覽了整樓,我想說,以前我以為「何不食肉糜」有多麼的弱智可笑,可是這TM的就是你我他,你以為你能輕輕鬆鬆的超脫試外,僅僅是,你的家境讓你的視野超出了晉惠帝而已,,,而,很多的人,他沒辦法不做司馬衷,沒辦法不看完了xwlb看天氣預報,然後繼續jdft,臨睡前新聞30分,,,你以為可以選擇,抱歉局限的不只是物質金錢,而是世界觀,,,你指責這是懶,這是傻,只是你不思考,井底之蛙是絕大多數人,而不是我以前以為的,可笑的個別個別人,甚至只生活在寓言里。有時候見識的鴻溝無法跨越,,,就好像你完全無法讓你父母不看抗日神劇一樣,這是他們唯一的青春,他們唯一的記憶,他們的唯一的三體,對他們的三體。
好像暴露了以前的我是多麼多無知( ╯□╰ ),對,以前的我: 做夢的素材都沒有的孩兒 。。。因為直到青春期,我做過的夢只有十幾個重複了幾十遍幾百遍的夢,至少我一直這麼記得
從小到大,我只生活在大鬧天竺般的,毫無邏輯,挖苦諷刺永無休止的反智透頂的,家庭語境里,最後我和王寶強真的是老鄉,不只是像
不要忘了自己。
想必題主已經進入大學了?
那就當個快樂的學渣就好,探索點所學專業以外的領域,慢慢就能擺脫。
講道理我就高中好好學過,高中算是應試巔峰對不對,因為要考大學啊,但是我還是發育起來了,可見想不應試還是做得到的
並不覺得,應試教育是目前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方式
應試不適症
突然對一句話好有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對考試是一直不能適當應對的,總是過度反應的,造成我對考試潛意識是憂慮的,憂慮自己沒有按自己的思維步驟一步步來以至結果我不認同,所以只要我是有試要考,不管是讀書還是工作後,我都生活得不快樂,因為這種焦慮就像慢性中毒,整個人是鬱鬱寡歡的,我現在放棄一切考試,希望徹底結束考試生涯,結果我現在天天生龍活虎狀態只好。考試成就了我的自信也打擊了我的自信,有時候處理不好一種關係,長期處理不好,就只有不玩兒了,人只是活心情,其他都扯淡!
推薦閱讀:
※真正阻礙敏捷管理的是東方傳統文化嗎?
※教師的核心素養是什麼?
※中國很多富人都在外國長大,接收西方教育,他們有沒有對於中國的國家歸屬感和民族認同感?
※如何看待中國現在的教育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