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文化輸出已十年,是否出現了沉沒的前兆?是否審美疲勞了?

韓流明星越來越多,但一個從05年正式關注韓流的我來說,我看到他們的人長得越來越一樣,我聽他們的歌也越來越一樣,我看他們跳的舞也越來越一樣,我是不是審美疲勞?


同一年的同一個作者的歌曲你感受下:

視頻封面【孝琳&寶拉】Sistar19《因為從有到無》韓語中字MV【HD超清】視頻視頻封面[TT1ST字幕組][MV]Teen Top - Miss Right(長直發的她)視頻

如果你說的是大的音樂類型的話,那確實是電子樂煩得要死。但是在電子樂的框架下,你會發現,配器啊、節奏啊自由度還是很高的。其實不格萊美金曲聽多了也受不了,kpop因為不斷重複的節奏,這個效果會來得更快。

至於他們長得……其實和近些年流行畫眼線有很大關係吧,綠豆眼都被畫成了氣球。按道理說,就算是整容,隨著技術的進步,差異化越來越大了才對啊,只要山根、鼻尖、下巴不是太突兀了也好接受。

最後說他們舞蹈~我認為韓流最大的護城河就是舞蹈,這外人學簡直太難了,又要有力量,又要有準確度,還有有配合(After School有從5個人一直到8個人的不同舞蹈隊形),沒有高強度的訓練和毅力是做不到的,而外國哪有這樣的廉價偶像呢?自打上世紀末到現在二十年的時間,題主我相信你絕對沒有在兩首歌里看到過同樣的舞蹈(經典動作嘛……也不會重複太多)。我喜歡看現場版,因為觀眾的應援音量、舞台設置、服裝甚至有些髮型都會不一樣,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增添一些新鮮感。

最後,歌謠界僅僅是組成韓流的一個部分,還有綜藝呢,還有電視劇呢,還有電影呢,這些近年來都湧現了不少佳作,正是不斷奮進的體現啊。

如果題主還是覺得審美疲勞了的話,何不放手呢,娛樂如果帶不來歡樂,那就失去本意了。

現在韓流依舊是韓國的一項國策,藉助韓流,韓國從旅遊等方面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強力的政府支持是他們會繼續輝煌下去的外在動力,剩下的,就看從業者的素質和能力了,而這一點韓流又有海量的從業者來支撐,所以暫時還是會繼續高歌奮進,至於什麼時候沉沒,這個我也不清楚。可以預見是個緩慢的過程。


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的韓流沒有內涵,韓流相對於內在更注重外在。


韓流文化的繁榮是和「造星工廠」分不開的

這是一篇網易相關新聞……

英國BBC:韓流音樂成功歸功於背後的奴隸協約

韓流文化已經成為可以標準化、工廠製作方式的產品,從歌曲的創作到韓星形象的包裝……

所以使人有審美疲勞的感受應該是必然的現象,獨立、個性很難衝破韓流文化背後的藝人製造制度。我個人不太看好這種「文化」現象,甚至覺得有些恐怖。因為我個人覺得如果藝人沒有獨立精神獨立創作思想的話充其量也只是藝人而已……(輕噴,聽說權志龍等極少數的藝人是較優秀的創作型歌手……)

對韓流文化的反諷《江南style》能成為影響力巨大的歌曲甚至成為文化現象,我覺得很有趣。但是否鳥叔反諷的成功必須建立在K-POP嚴密、有序的創作工業基礎之上呢?這一點我也不能理解,望更了解這方面的知友給個介紹。

聽力比較好的人感興趣可以看一下這個BBC的視頻 簡要介紹了韓國的K-POP文化輸出

英國k-pop粉絲 韓國 韓流 K-POP 亞洲文化中心 BBC_在線視頻觀看

還有一個相關的美國紀錄片,找到再貼上來吧


怎麼說呢……我是個混歐美圈的,但是什麼類型的歌都聽過一些,算是從一個路人的角度描述對k_pop的感覺吧。

我聽過的K_pop大部分都是電子舞曲,他們的電子舞曲給我的聽感不怎麼好,伴奏嘈雜,歌詞幹癟無趣,人聲含糊不清,根本不知道他唱了什麼,非常不耐聽,往往聽了開頭前幾句就會切,如果看了mv的話,更加糟糕,炫目的燈光變換著顏色,一個個長相都差不多的偶像畫著濃妝,穿著奇裝異服伴隨著嘈雜的音樂在台上舞蹈,舞蹈動作還是挺好看的,整齊劃一,動作乾淨利落,很有力度,曾經是kpop的聽眾,但是聽他們的電子舞曲聽多了就發現他們的賣點都是如上文所述的套路,我就去聽歐美了,kpop成了一種偶爾聽聽就算了的消遣品……

至於kpop里的抒情歌,苦情歌…我聽過一些當紅偶像組合唱的抒情歌,好聽是好聽,但是不能讓我對歌中的情感產生共鳴,不能震撼我。kpop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希望能在音樂上做出創新吧…


kpop所謂的沒落,其實也就是在內地變得不再那麼流行。

你能說美國衰落了嗎?你能說香港衰落了嗎?在某程度上是的,在另一個角度卻不是。再舉一個例子,AB參加考試,A考了70分,B考了50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A考了80分進步了10分,B考了70分進步了20分,然後,B沾沾自喜地說,你看以前A比我多20分,現在,只比我多10分,所以得出結論A「退步了」。

你之所以有這種錯覺,在於兩個原因:

一,我們的選擇更多了。同樣是外來文化的歐美日的流行音樂,對我們來說更新鮮,質量上也不比kpop差。華語樂壇也冒出了一班有才華的音樂人。kpop顯得不再優越了,更多的人聽國語歌,聽日韓、歐美的人當然就少了。

二,kpop本身依託於韓語這門語言的特點被放大。和國際接軌後,學外語的人多了,學校也有開這些專業的。而韓語呢?韓語終究是小語種,比不過英語、日語、西語這些語種。kpop就這樣被其他流行音樂掩蓋了它的光芒。

沉沒的前兆是什麼?青黃不接。

參考港台最近幾年幾乎沒有新人,都是一些老油條。參考tvb,都是30歲的老演員。30歲的老演員被迫去演學生,為什麼?因為沒有優秀的新人演員啊。只能老演員繼續上。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才是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


還沉沒 我真的卧了個大槽 求睜開眼看看內地那幫廢物吧 聲樂作曲舞蹈演技品相媽的一個都不佔 除了亂搞就是通稿 占著愛豆的身份自稱演員的貨色還少嘛 啊?他李秀滿爸爸看了都想砍死自己培養出這些玩意兒


這取決於文化輸出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經濟水平差異。文化輸出這事向來是經濟發達的一方向不發達的一方輸出。從這一點就很容易分析出結果了。

最近兩年,國內一線城市的人均GDP已經跟韓國和日本的人均GDP不相上下了。所以結果就是韓日向中國一線城市輸出文化變的近乎停滯。舉個實際點的例子。韓國一些不太腦洞的電視劇里,偶爾會出現吃飯的場景,若干泡菜,或者一家人分著吃一小塊西瓜。就這鏡頭讓一線城市的居民怎麼看的過去,你丫那麼窮還好意思上我的電視屏幕?

同樣的道理可以解釋香港電影的衰落。90年代的香港電影對大陸來說好看,是看到裡面那麼多現代城市的多生活,高樓大廈,名車豪宅。而以現在的觀點再去回頭看,香港的電影里的這些元素在國內一線城市司空見慣。論高樓大廈,都不用提陸家嘴和徐家匯,單五角場和靜安寺就夠虐的了。此時的香港電影,想找銷量下滑的原因就不僅僅從自身找,也要看看整個時代背景和客戶的改變。

反過來說,大陸這些年也可以向周邊一些不發達國家輸出文化了。這並不是什麼孔子學院推動的,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經濟水平差異造成的。比如輸出到越南的小說和電視劇。


是的,所以SM都主推主打中國的EXO了,國內疲軟了,霓虹疲軟了。


對韓國的鋼琴曲還有些感覺,歌曲就算了。


造星工廠這件事目前是主流審美,還不會迅速衰退,你看看日本的AKB LOVELOVE 中國的tfboys等等……雖然本人不感冒但是還是覺得現在大家都很好這一口


推薦閱讀:

有哪些流傳或提倡的美德或者優秀品質,實際上是有漏洞的?請舉例為證?
居伊·德波:景觀就是人的一切社會生活被商品所殖民
不好意思,我覺得小狼狗並不好聽
西方社會價值體系里為什麼對生命如此尊重甚至是敬畏?有什麼宗教學和哲學解釋嗎?

TAG:文化 | 明星 | 社會 | 韓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