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的女主角修女為什麼可以結婚?

西方修女可不可以結婚在今天來說應該是不同教派不同規定的吧?但是不是大多規定不能結婚?

電影《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里的修女為什麼可以結婚?該電影背景在二戰前後時期。而且,該故事創作靈感源於真人真事。


《音樂之聲》的女主角不是正式的修女,只是一個postulant。

按照影片中女主角所屬本篤宗的一般規定,postulant是最低級的見習候補人,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見習之後,才能成為見習修女novice。novice再經過更長時間的修鍊才成為初級修女junior,junior繼續修鍊,才成為正式修女nun。

可能上面的術語不一定很精確,但意思是這樣。想當修女很不容易,必須一步一步,每個階段分別發初願、復願、終身願,好多年修鍊之後,才能成為正式修女。正式修女才有不結婚等規定。

我想影片女主角不受正式教規的限制。很久沒看過這部片子了,憑印象。


她不是正式的修女。BTW,想想就覺得不公平,生了七個孩子的上校夫人多辛苦啊,十幾年裡一直大著肚子,一死全完了,男人、孩子、錢財、風光全歸了家庭老師。健康才好,祝每一位婦女身體健康。


這裡關係到歐洲的傳統。在羅馬崩潰之後,文化丟失,只有修道院/教會掌握著文化,所謂的貴族,大多數來自北方的蠻族,其實大字不識。(扯遠一點,蠻族來到文明地區,連城市都不敢居住,認為是魔鬼造的。我覺得吧,所謂怪物抓公主,騎士救公主,就是文盲向文明人進攻的故事,呵呵)要接受教育(教養),就得去找修道院。直到中世紀之後,歐洲的傳統是,有錢人家的女孩兒送到修道院去學習禮儀教養,等到待嫁年齡再接出來。要是沒錢送嫁妝(要女方提供,而且不少),或者女孩兒受感召,那才正式進階成為修女。

比如伽利略,他當補課老師搞發明(望遠鏡等等)一大動力是要給自己的妹妹補上嫁妝,為這事兒沒少受小舅子的氣。他的兩個私生女都送到修道院里,後來成為修女(可能因為是私生女的關係)。

教會在歐洲勢力大是有原因的。入侵的蠻族沒有文化,雖然有武力但無法建立起有效統治。教會幫助/收服了這些野蠻人,成為他們的精神主宰。教會學校在歐洲教育體系中也一直佔有重要地位。我們在看歐洲文學作品時,經常遇到的主日小學,慈善機構,教區牧師,都是這些傳統的體現。中國近代科學/教育的興起也有教會的很大功勞。首先把科學介紹到中國來的利瑪竇、湯若望等都是天主教耶穌會派的教士,上海的徐家匯天文台、震旦大學也是耶穌會創辦,燕京大學則是基督教創辦。竊以為,52年取消教會學校,趕走國外教師,對中國教育其實是一場災難。扯太遠了,打住。


推薦閱讀:

遺體化妝師

TAG:電影 | 西方文化 | 音樂之聲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