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支持陸權為王,有些事想不通?那個解釋下?
陸地運輸成本能降低到海運成本一樣嗎?
鐵軌中國是標準鐵櫃,歐洲也是,但是原蘇聯華約地區還是寬軌,部分東南亞還是窄軌,這個過幾個國家就要來回倒貨,方便嗎?成本又上去了?
還是要反對一下高票答案,說陸運是迫不得已,這是用結果推原因。
現在是海權主導世界,那麼你搞路上貿易自然就顯得很悲催,很迫不得已。
但是如果從上帝視角看哪種簡單、消費比高,陸地是最好的。
先說一下原因:這個世界上,至少在有人類生活的歐亞世界島和美洲上,國際間的東西橫貫的交流都是最頻繁最容易的。
試問為啥美國人只能統一東西部而不能統一南北部?
為啥中國可以將國土拓展到草原游牧民族佔據的新疆西藏卻不能在南北方向上獲得更多的國土?
說實話,如果不是清王朝是我們最後的王朝,可能東北的上面那個角都不是中國的領土。
這樣我們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東西橫貫線上,地理氣候、文化習俗相比南北向更加接近、人們的經貿往來也更加頻繁和互相依賴。
哪怕是大殺神成吉思汗,他可以東西擴張至歐洲,但是西部南方的馬木魯克他打不下來,東部南方的中國(南宋)他打不下來。
南宋的滅亡還要等到他孫子忽必烈靠著相對懷柔、溫和的方式才能統一(有證據顯示,蒙古並未對南宋的降城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相反,是採取了接收的方式)。
這就說明,一帶一路雖然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但本質上卻是最高效的聯繫世界貿易活動的方式。
路上貿易之路的繁榮在歷史上主要就存在於三個時期,剩下的時間則是游牧民族之間進行優勝劣汰的過程。
第一個時期——漢武帝至王莽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屢有中斷,但是總體而言還是維護了西域和絲綢之路的和平穩定和繁榮。
第二個時期——唐王朝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對草原商路的壟斷,這一時期的和平繁榮靠的是唐王朝對來華貿易的默許和草原帝國對商隊提供的武力保護。
第三個時期——大元王朝及後大元時代。
大元王朝為了促進貿易的繁榮,取消了原本各地的關稅,我們知道之所以現在的海運比陸運便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雖然陸地距離短,可是關稅繁雜,各地交稅比例不一,還容易出現拖延,導致陸運失去競爭力。
所以在大元時代,忽必烈將地方的土地稅收留給了地方政府,換取他們取消關稅,促進了貿易的繁榮。
同時,在南宋時期,中國地區就出現了銅錢不足的問題,在古代,貨幣大量使用貴金屬,可是貴金屬的開採量和儲量終歸是有限的,這就意味著貨幣總量肯定跟不上經濟活動的增長。
於是,忽必烈改用白銀作為本位,在中國地區允許銅錢的流通,同時對南宋的紙幣進行昏幣回收(有污損的紙幣)。
白銀之所以可以成為本位,是因為當時西班牙人已經發現了墨西哥的銀礦,同時日本的銀礦也被發現,世界的白銀進入了爆發時期,保證了經濟活動的平穩運行需求。
那麼,如果白銀都不夠了咋辦?
除了必要的紙幣,忽必烈還發行了只能用白銀購買的鹽印,也就是鹽票來作為大額紙幣使用,在鹽鐵專營時代,食鹽就是硬通貨,是大宗商品,和行走的房地產證差不多。
所以,雖然鹽引只能在兩淮地區兌換食鹽,但是發行卻是全國發行,哪怕是甘肅,也有專門印發鹽引的機構。
忽必烈等王族也自己投資商隊,這種模式本身就代替了原本的稅收系統,也就是說忽必烈不再需要收稅,而是靠貿易盈利來維護統治。
同時,忽必烈對貿易收的稅率之低也是業界良心,只有3.3%,這樣的匯率竟然通過海上貿易流傳到了翡冷翠和威尼斯,使南歐也採取了相同的匯率。
也就是說,在陸地上,只要有一個統一政權,或者是大元這樣的能夠統一關稅的強權存在,陸地貿易的成本就比海運低得多,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現在一說到一帶一路就要提世界島的原因,如果你不能統一世界島的關稅或者統一整個世界島,那麼哪怕你擁有俄羅斯那麼大的領土,這樣的陸權也沒有任何意義。
可是如果能統一這裡的關稅,也就是如果中國可以跟沿線國家談好成立我們經常說的自貿區(自貿區基本上都是0關稅,或是無限趨近於0關稅的),ok了,大元帝國完成的事,經過600年重現了。
到時候,馬可波羅看到的大元王朝有多繁榮,我們中國就有多繁榮,至少是生產能力最強的珠三角必然會重現當時江南的繁榮。
有人說,如果不是你中國主導,都是0關稅,你咋知道中國就是最繁榮的?而不會便宜了別人?
當時大元帝國就是統一關稅,中國也是被征服的佔領區,何以中國地區最繁榮?
答案是工業生產能力!
南歐的兩牙多富裕,最先開始大航海、最先開始殖民、最先發現貴金屬礦,咋最後人家西北歐牛逼了?
因為西北歐有工業製造業——紡織業,而南歐屁都沒得,只會炒地皮、放高利貸吃息。
我們今天都知道當時菲利普三世有多奢侈,可是他購買的奢侈品除了葡萄酒,其他的都不是本國生產的,他的財富完成是為西北歐最嫁衣。
而地中海諸邦,《威尼斯商人》里已經表現的很明確了,只知道放高利貸,從不從事實業,說白了就是東西方二道販,轉手貿易,這樣的人在東西方對立的時代(十字軍時代)能活得很好,可是如果「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了,這樣的人第一個衰落。
所以看看今天的歐洲和中國,誰在從事真正的生產,誰在玩虛擬經濟?誰能在0關稅下日進斗金,誰是放貸吃息的食利者?
如果對食利國家這個概念感興趣,可以去看另一篇答案
秩序化——淺析食利型國家
所以說,陸路貿易好不好,吼啊,如果真的搞成了,美國就是把海洋壟斷了還有啥用?讓他吔屎去吧。
以目前的技術來看的話,陸運最大的優勢在於時間短,節省時間成本,但是對於大宗貿易來說,這個優勢基本就算不上啥優勢了。而海運不一樣,百萬噸級船舶單次運輸量不知道要多少趟次陸運才能完成;此外,陸運對於非鐵路沿線的國家來說也不划算,海運則不同,海運可以大範圍湊單,畢竟大部分國家都是有海岸和港口的。
另外,從安全上來說,陸運鐵路要經過多國領土,一旦某個國家出現內亂或者其他問題,整條線路就會受到影響,比較跨境鐵路運輸的國際規則同國際海洋規則相比還很不完善。
還有就是,一旦與沿線國家發生糾紛,爭端很不容易解決,經常會牽扯好幾個國家,海運則不會,海上行船基本不會過多的干擾到別的國家。
自從維多利亞時代直到現在,依然是海權為王。陸權成本相對較高,制空權主要體現在戰爭時期。
路權相對海權有幾點劣勢:
1. 地緣政治的捆綁。由於走路上運輸,相對於海運會經歷更複雜的運輸環境,在路過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區域,需要更多的成本來維持地緣政治的平衡。歷史上就有中蘇為了戒備而採用不同鐵路標準的現象,在多個國家聯通陸路,要掙脫地緣政治的捆綁,一旦地緣政治有變,如國家關係變化、區域內亂等,陸路就會被截斷。
2. 聯通成本的升高。路上運輸,無論是客運還是陸運,成本隨著距離顯著升高,比海運高很多。建立鐵路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但是需要較長時間的準備及較高的前期投資。大宗商品運輸更是如此。
3. 效益獲得的緩慢。路上經濟帶由於長期處於低迷狀態,其生產力,購買力相對較低,需要較長時間能夠才能夠過得利潤。
然而相對而言,路上經濟有助於內陸國家發展,而且路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大都是發展中國家和能源大國,有著非常大的經濟潛力。
我們走一帶一路,尤其是走路上經濟帶其實是被逼無奈之舉,當本土經濟潛力被充分開掘,只有擴張地緣經濟才能保持經濟增長。我們如今經濟增速放緩意味著光靠房地產之類的內需只能製造泡沫而沒辦法持續發展,而往外走卻面臨著很多問題。太平洋一直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其控制第一島鏈以外的海洋經濟帶包括港口、海警以及補給設施制約著我們在這裡的貿易。在太平洋建立海上經濟帶就要和美國利益產生直接衝突。而如今美國在中東的控制減弱,我們可以通過走路上貿易路線打通中亞直達歐洲。比較好的方案是通過東南亞進入印度洋,然而南海問題制約了這個想法,而印度和日本也在積極進行圍堵,即便如此我們仍擴展了寮國柬埔寨經濟通道。目前通過巴基斯坦的出海口可以進入印度洋,體量畢竟很少,所以沿河西走廊、外蒙古走路上經濟還是很有必要。還好我們有可以拿得出手的鐵路基礎建設,如高速鐵路,動車等。我們要爭取逐步在一帶一路上的受惠國統一路上運輸標準,這一點比海運困難,然而還是要努力並且義無反顧地去做。
而在資本積累上,成立亞投行聚攏資金,進一步打破美元如黃金一般的國際貨幣地位,提高人民幣的含金量。對內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並進行經濟轉型,努力擺脫房地產依賴的稅收體系。嘗試擴軍聲張西太平洋以及南海的權益,進而讓美,日,印度等國家採取守勢,借著美,日,台等政客的東張西望,自顧不暇,讓其走向保守主義,從而推進亞太政治經濟重新洗牌。
這一切都很難,不過走出困境只能如此,願明天更美好。
成本海運應該是比陸運低的多的。就考慮中國東南沿海往西歐海運吧。未來還可能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進一步降低成本。從海港到海港大概得一個多月。但是如果是火車。各方面談攏了一車過去不換軌,不到四天就可以從中國到西歐。甚至還有海陸聯運的選擇,鐵路運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再轉海運。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沿海,不是所有國家都有海岸線,內陸的人民和國家也要發展。這個時候鐵路是不可替代的。對於不沿海地區的人來說,即使要走海運,也得通過火車運到就近的海岸線。這時海運成本優勢就不明顯了。所以,即便海運的成本顯著低於鐵路。但是有不少內陸地區的運輸貿易需求,加上鐵路運輸節省不少時間,資金周轉速度更快,資金鏈更不容易斷裂。考慮這些,鐵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未來陸權未必比得上海權,即陸運的貨物不一定有海運的貨物多,但是相比起來也不是可以忽略的了。陸權的崛起不在於貨運量趕超海運,而在於陸權擁有更高的資源集中度。陸路運輸的節點非常有限,極度依賴於地緣。這種集中度最終會造就偉大的城市
現代戰爭講求的是三位一體,陸海空都重要,缺一不可,
陸權玩的是征服不是貿易我把你礦區佔了,豎一堆塔這遊戲不就贏了嘛
軌距不一樣不是問題,一帶一路的目的之一就是推銷中國的基建,只要所在國有意願,完全可以再給他們換一條鐵路嘛...
一個段子是怎麼說的?兩個鞋廠銷售員去某非洲國家考察市場,回來後一個垂頭喪氣一個興高采烈。垂頭喪氣的那個說你看那個國家的老百姓都不穿鞋子,看來我的生意黃了...興高采烈的那個說你看那個國家的老百姓都沒有鞋子,我把鞋子賣給他們,他們每人至少要買一雙,這是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推薦閱讀:
※地緣政治(14):如何評價中國修建肯亞首都內羅畢到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的蒙內鐵路?│脫苦海
※歐洲地緣格局 | 分裂歐洲的歷史宿命
※在混亂中尋求秩序:美國對華政策框架
※泰國地緣格局 | 國王去世後的泰國將何去何從?
※地緣政治(4):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對有關局勢有多大影響?│脫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