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碎片化閱讀的淺薄?


淺薄的人,有能力把時間化整為零。深刻的人,有能力把時間化零為整。


1、緣起

我在得到app訂閱了兩個專欄,一個是 《王煜全:前哨》,另一個是《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2016年9月22日,李笑來在」羅輯思維「做線上直播,在做」如何看待碎片化閱讀?「的解答是,李笑來並不推崇「碎片化閱讀」,並說了一個很有意思比喻,」沒聽說過靠撿硬幣發家致富的。「

我在聽到這句話時,只覺得比喻很恰當,並沒有想太多。

後來在閱讀《王煜全:前哨》的一篇文章,標題是碎片化信息真的讓我們變得淺薄嗎?(9月11日),從標題看,似乎是給碎片化閱讀翻案,認為碎片化閱讀不會讓人淺薄。

這就不好玩兒了。

李笑來和王煜全,是兩個——至少在」羅輯思維「這個社群圈子裡——牛人,怎麼會對這樣的問題,產生不同的見解呢?

2、為什麼會有碎片化的概念?

碎片化的概念,說到底就是一個人認為不夠做完一件事的時間,就是」時間碎片「。

3、碎片化的,到底是」時間「,」閱讀「,還是」信息「?

首先,分析一下李笑來、王煜全二人的邏輯:

李笑來:所說的「撿硬幣」,指的是閱讀信息質量不高,不成體系,不構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信息是零散的。閱讀再多這樣的信息,也無法讓一個人變得更「深刻」。

王煜全:如果仔細看過文章,其實他說的不是「碎片化閱讀」,他是從生物科學的角度,分析人類大腦在獲取豐富複雜信息後,更利於大腦形成溝回和褶皺,進而促進大腦從生物角度的進化。王煜全只是不小心用了一個「碎片化閱讀」的標題,而誤導了讀者。

所以,李笑來說的是「信息」,王煜全說的是『信息處理「,一體兩面。

其次,「碎片化閱讀」或者「碎片化信息」本身就是偽命題。

每個人在讀書的時候,都是要一點一點讀完的,獲取的信息來就是一點一點進入大腦的,在大腦里進行處理和加工。大腦的工作機制如此,哪裡有碎片化問題?

所以,碎片化的,是「時間」。

4、時間怎麼就碎了呢?(電子設備的過度使用)

讓我們時間」碎片化「的根源,是電子設備(主要是手機),或者是電子設備的過度使用。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太大,所有人都期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保持自己在」接受外部信息「的狀態。碎片化時間的使用,主要有三個方向:

(1)獲取信息(資訊)。擔心遺落了什麼重要信息,跟不上別人的步伐。零碎的時間,也要用來」刷一下「微信,新聞,才能保證自己是個」新人「。事實是:你回想一下,你上個星期花費時間和精力刷的微信和新聞,對你今天的生活有意義么?

(2)閱讀。地鐵上,差不多一半的看手機的人都是在讀。關鍵是,讀什麼?是網路小說,還是非虛構?同樣是閱讀,個中差異,天壤之別。

(3)遊戲。遊戲的本質是讓人的獲得」即時反饋「,和不斷刷新」存在感「。」即時反饋「動物本能,而人和其他動物的區別在於,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本能,以期獲得」延時反饋「。玩遊戲也有不同的境界,最低的境界,就是獲得」即時反饋「和」存在感「。最高的境界,是研究遊戲如何讓人獲得」即時反饋「和」存在感「。一高一低,境界不同。

意志力

在《思考,快與慢》這本書中講到,人在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時候,需要消耗」意志力「。人的」意志力「不是無限的,它就像電池一樣,是不斷消耗的。在人的」意志力「低下的時候,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就降低。此時,人就需要休息,給」意志力「充電。

另外,人的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樣,符合」用進廢退「的規律。如果我們經常鍛煉意志力,意志力的電池容量就可以不斷增強。

人在」碎片時間「所做的」獲取資訊「、」閱讀「和」遊戲「,都會消耗人的意志力。也就是說,在」碎片時間「我們開足了馬力,讓自己勞累,到了」大塊時間「,只好割出來一小塊時間讓自己休息一下,恢復一下意志力,以完成正式工作。

時間,就這樣被」碎片化「了。

5、同樣的信息,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說完時間的問題,現在就要回來說信息的問題。

事實上,每個人的大腦都是一個操作系統,同樣的信息,經過不同的操作系統處理,獲得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比如,同樣一篇網路小說,有的人會完全沉浸於故事情節,而有的人讀這篇小說,目的是理解小說作者和讀者的心理,以期了解真實的世界。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統。

這樣來看,信息本身沒有淺薄和深刻之分。關鍵在於處理信息的人,在處理信息是,是淺薄的,還是深刻的。

淺薄的人,只知道獲取更多的信息;深刻的人,知道如何不獲取更多的信息。

淺薄的人,處理信息的結果,只能的是零散的,碎片的,沒有生命的信息;深刻的人,會把處理的信息與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融合,給信息賦予生命力,令其生長。

淺薄的人,有能力把時間化整為零。深刻的人,有能力把時間化零為整。


碎片化閱讀和深入研究這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學習需求,存在於不同的閱讀場景。他們並非矛盾,而不是非你即我的關係。甚至從信息擴散和傳播的角度來說,碎片化閱讀有莫可匹敵的優勢。段子背後,讀的是書、新聞、各個學科的根基都在。如今大行其道的大號們動輒100000+閱讀接廣告到手軟真的他們就是那麼#看起來也不怎麼樣嘛#嗎?抖抖機靈就成?他們之前的腳踏實地的廣泛閱讀量、精準的預感,嚴肅的文字訓練、敏感的實事靈感抓捕、再組織能力這些才是真正的DNA,你再去分析每一篇,再也不是一條簡單的可供於碎片化閱讀。

碎片化閱讀怎麼就一文不值了?


感覺自己越來越淺薄,O(∩_∩)O哈哈~


推薦閱讀:

英語學習碎片化還是連續性效果好?
如何治療和菜頭在《碎片化生存》里提到的「力倦神疲」?
如何每天進行碎片信息的接受、整理、消化和吸收?
信息碎片化降低了人們的認知水平?
長閱讀的未來是什麼?互聯網的碎片化閱讀會使長閱讀走向衰落嗎?

TAG:閱讀 | 碎片時間 | 個性化閱讀 | 碎片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