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英語中的省略字,為何漢字的簡略表達現在幾乎沒人用了?
如英語中are you簡化為r u,漢字中的拜拜了簡化為886,前者現在仍然經常使用,而後者幾乎沒人使用了
瀉藥。看了若干回復,覺得需要討論幾種「簡」的區別。
- 【音近替代】通過讀音相近來簡省的方法主要針對非正式場合的打字交談,作用是大大減省了輸入長度。譬如英語「are you」需擊鍵7次,「r u」只需3次;英語「through」需擊鍵7次,「thru」只需4次;法語「a demain」需擊鍵8次,「a2m1」只需4次;漢語 (以普通話全拼計) 「baibaile」需擊鍵8次,「886」只需3次。值得注意的是,「音近簡省」基本不改變音節數量,只是以音節為單位取代為更簡短的輸出方式。
- 【音素簡省】通過縮略音節來簡省的方法主要針對拼式較長的單詞。以音節為單位的減省一般不會破壞音節構成的規律,因而往往可以作為獨立的詞獲得承認,讀音也是「讀如字」,譬如將mathematics簡寫為math,將laboratory簡寫為lab等。減省部份音素 (如依音節保留輔音) 的方法破壞了音節構成規律,一般只能作為有共識的縮寫,譬如將management縮寫為mgmt,依然需要讀作management。
- 【縮略語】英語常見的縮略方式是截頭縮略,即取首字母,如Project Management縮略為PM,讀法也相應變為逐字母讀出pee-em。在縮略形式恰好符合該語言音節構成規律時,也有依拼寫讀的情況,如「只讀存儲器」ROM可以不讀作ar-owe-em。漢語縮略語主要用來縮減較長的專有名詞 (專名) ,非專名則用得較少。
題主的提問主要針對第一種情況。從方法上看,以上方法對拼音文字更容易操作。漢語一字一音節,「音近替代」只能以音節為單位,而不能像上例中法語那樣,用2代替de,用1代替ain,打破完整的音節,局部代替。Mgmt這種「音素簡省」對漢語而言更不可能——輸入法層面可以有諸如輸入「qcsj」,輸出「前程似錦」的實踐,但直接將這種縮略直接用於交流 (譬如粵語地區似用「wwfk」表示「榮wing華waa富fu貴kwai」) 則較為罕見。漢語能夠使用的「縮略語」方法也往往限於專名。因此以上幾種方法,漢語中運用起來是較為掣肘的。
至於有人提到成語,成語本身是古漢語單音節為主環境下的產物——這也是如今很難再產生新成語的原因,現代漢語不再以單音節為主,四個字所能夠承載的信息量變少了——而並非我們以今效古,從雙音節生硬刪去一字「縮合」成的。成語自身意義完備,語法正確。今人之所以認為成語字面與實際含義有差距,往往是因為成語背後的典故或使用範圍有所限定,又或者是對成語中漢字在當時的意義不了解,而不是因為成語用字本身「縮」掉了什麼內容。
繼承古漢語遺產已經很難,更無必要奢望造出新成語。反觀如今流行的各種打著「成語」幌子的四字詞,往往自身意義不完備,語法也不正確,生拼硬湊。比較出挑的是「細思恐極」,是狗尾草叢中比較像成語的一朵奇葩。之前輸入法爛,打數字比打中文省事。現在輸入法這麼智能,無需省略。再說表情也豐富了
將責明?
心理語言學怒答一記:因為漢語使用者對音節(bo,po,mo, fo)更敏感,英語使用者對音素(b, p, m,f)更敏感(註:這裡就用漢語拼音和英文拼寫了,雖然字母的讀音其實不一樣)。這個是有科學證據的,而且還有證據顯示英語好的程度對漢語使用者對音素的敏感性有影響。
話說漢語拼音對漢語使用者(就是知友們)的語音意識應該也有影響,有一些兒童研究證據。至少,沒有漢語拼音的時代是不可能有人品=「RP」這種縮略語的,只能有「八榮八恥」、「累覺不愛」 這種。所以,從漢語的歷史來看,漢語字母縮略語就是一個非常新事物。而它的出現,其實是漢語拼音和漢族網友音素敏感性提升的共同結果。
「RP」現在不那麼流行了(過氣了),應該是五筆字型不那麼流行(OUT)之後,漢語拼音在網友中太普及了……加上大家英語也都還行了,不至於看到T恤上印幾個英文字母就自動達到了HIGH點,這種「新」的縮寫方法也就不再稀奇了(逼格下降了),所以就沒有80後年輕的時候那麼火了(服老吧!)
至於「886」,它屬於數字諧音,本來就和字母縮寫不太具有可比性。不過問題既然這樣問,也順便說一下吧。「886」屬於諧音隱語。古時候就有,只不過不用阿拉伯數字寫而已……一般意思還比這個深一層,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儀廉」(忘八/王八無恥),又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一少十——缺衣少食)。說個俏皮話還能一輩子只說這段?當大家都知道這些隱語背後的意思的時候,也就是換一批的時候了。
提升逼格一定要上文獻:
Verdonschot, R. G., Nakayama, M., Zhang, Q., Tamaoka, K., Schiller, N. O. (2013). The Proximate Phonological Unit of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Proficiency Matters. PLoS ONE, 8(4), e61454.英語能力對漢語母語者音素感知能力的影響,他們的導言中還有對「Stress-timing and syllable-timing」心理現實性的綜述,感興趣可以看看。
PS. 為什麼作者認為三個代表、八榮八恥,ID卡、BP機,以及No zuo no die 都不算縮略?這不科學……這和語言有啥關係。。。現在有成千上萬個不同風格的表情可以表達再見的意思,為啥要用886或拜拜或再見……隨手一鍵點個表情不就得了you are除了能簡化成u r還能簡化成啥?
有啊,中文有然並卵,有不明覺厲,有十動然拒
砼
隨便說幾個。十動然拒
不明覺厲
累覺不愛喜大普奔人艱不拆細思恐極不哭站擼說鬧覺余圖種菊熊男默女淚地命海心體虧屁思
來信砍李菊福請允悲人幹事何棄療我伙呆細軟跑爺五死語死早戰五渣
自干五注孤生破事水因為現在都改用表情包了:)
有些漢語簡化很尷尬的
英語省略現在也用的少了,初期的崛起是因為手機打字只有九宮格,打字巨慢,在黑莓和大觸摸屏出現後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是何 不是 和
1.字母語方便諧音簡化,而漢字則不是;2.語法方面的簡化兩者都有。
謝謝邀請中英文中都有省略語,只是形式有別這樣的區別在於兩種語言的記錄方式有差別在英語語言中,其記錄方式是以記錄語言發音順序的語言,因此,其在書寫中就可以用不破壞語言發音順序的方式記錄,而不會產生誤會,如are you與r u與原發音相近。在讀時不會產生誤會。而漢語語言是象形字,是以場景為基礎的文字,所以中國的縮略語基本上都與此為基礎,比如成語,就是中國語言的縮略語,但是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是有場景相匹配的。而流行於現代網路的縮略語也是如此。雖然漢語同音字較多,但其記錄方法並不妨礙閱讀。然而,在這樣的記錄方式下,使用類似的英文縮略語(使用相同讀音的其他字代替),讀出來就會產生很大誤解。如我愛你,用某地語言讀時是「我挨你」的發音。如此看來發音相同難以解意。
高富帥,矮丑窮。這不都是嗎
⊙ω⊙字母鍵盤切換數字鍵盤很費時間的(⊙o⊙)而且如果連續輸入一句話中間被數字打斷很煩的簡直不能忍Σ(っ °Д °;)っ
因為我們現在有表情包
因為漢字的省略意太多了,很容易想歪。盜墓筆記里有個關於「然」的故事,極度省略有時可能會詞不達意
看我的id.因為中文有輸入法.
其實其它語言也可以有輸入法,比如定義:sku=Thankyou,詞條加的多了,用起來就方便.但是它沒有輸入法,或者多數人沒有使用輸入法的習慣,乾脆就搞些約定俗成的東西了...漢語網路語言會有一些縮略語,只是能流行多久未可知啊.英語的僅限於最常用的那些,縮略了也有一定的可讀性,應該能流傳很久.
對於全拼輸入法,有個特點,長詞無重碼.比如四字成語,只打4個聲母,基本沒啥重碼,用起來很方便.英語可以取發音部分當做編碼,類似於漢語的聲母,而且長度最好是3到4個字母,好處是重碼少.,除非最常用的一兩個字母,缺點是重碼多.比如:fsbk或者fb=臉書,ykst=一顆賽艇具體的自己研究吧,我英語挺爛,人也挺懶...你造嗎,事實不是醬子。
你造嗎,我宣你
城會玩,然並卵 etc。。。懶是人類的天性。。
語死早,然並卵,你看現在一縮就是一句了!
推薦閱讀:
※十條中文冷門小知識 對外漢語教師的你都知道嗎?
※為什麼「俺」這個詞讓人感覺土裡土氣?
※如何看待鏘鏘上歐陽江河講到現代漢語是個「受傷的漢語」?
※大學中文系的課程可以自學嗎?
※學藝不精的經歷——說「顧」(雇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