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德國的一戰二戰,廣大的殖民地和第三世界能獨立么?

沒有德國的一戰二戰,就不會有蘇聯的誕生和崛起,也不會有納粹德國和蘇聯援助下的中國工業崛起,也不會瓦解英法的殖民帝國。

沒有這些,恐怕現在這個世界還沒有告別殖民地時代,非洲印度,東南亞,中東,恐怕還是英法的殖民勢力範圍。

覺得這個有點意外。

另外說個話:日本當年在東南亞把英國打得落花流水,整個英國殖民地,包括印度,新加坡,馬來亞,荷蘭的印尼,都開始覺得英國不配統治他們了。。。

最典型的就是緬甸的昂山和印度的錢德拉鮑斯,開始和日本合作了。。


是這樣的,正是一戰二戰瓦解了老牌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不然英國已經統治印度400年,再統治200-300年也不是問題,尤其當老牌帝國科技進步,更容易控制殖民地,只有戰爭才能瓦解這樣的體系。

殖民帝國大戶主要是英法兩國,二戰這兩個國家徹底報廢,而美國又不喜歡殖民這個體系,因為現在自由商業的發展,所以到處煽動獨立。世界大部分殖民地都獨立了

但是東邊的俄羅斯,二戰後更加強大,什麼烏克蘭,5個斯坦等加盟共和國其實就是俄羅斯的殖民地,只不過打個好聽的幌子—蘇聯。如果蘇聯不經濟極度虛弱,發生政變,周邊這些加盟共和國(殖民地)根本沒法獨立。

二戰英國輸的最慘,一戰的教訓還沒記住,這種大規模的戰爭就不能打,打完後就是兩敗俱傷。綏靖政策,讓兩塊殖民地,沒什麼問題,都是周邊的親戚國家。不然,看到英國300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這叫德國50萬平方公里土地,怎麼能心甘情願。完全可以談的,只能怪丘吉爾這二愣子。


西方佔領殖民地,同時也一定程度輸出了西方的技術、思想。

而這,在殖民地慢慢發酵,到了一定時候,殖民地總是會開始「覺醒」的。

西方的成功導致了殖民地的瓦解。。。

殖民地瓦解後西方依舊成功。。。

因為獨立後的殖民地各國依舊受到了西方價值觀的洗禮,並且很多仍然在經濟、在政治上一副西方。

以上《全球通史》中的觀點。

當然兩次戰爭可能帶來了契機。


沒有德日vs美歐蘇的二戰,也會有歐洲VS蘇聯的二戰。


因果倒置。

不是德國發動世界大戰促成了殖民地解放,而是帝國主義內在矛盾的總爆發導致了世界大戰,作為矛盾總釋放的一個附產物就是殖民地解放——殖民地體系本身就是舊秩序矛盾的一部分。

這個鍋德國不出來背也有人出來背,就算沒有德國,一樣會有兩次世界大戰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全面興起,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沒有德國的一戰二戰,就不會有蘇聯的誕生和崛起】【恐怕現在這個世界還沒有告別殖民地時代】

吐個槽,這唯心主義史觀的味兒濃的要溢出來了……

【日本當年在東南亞把英國打得落花流水,整個英國殖民地,包括印度,新加坡,馬來亞,荷蘭的印尼,都開始覺得英國不配統治他們了。。。】

東南亞獨立運動戰前已有,很多國家的獨立運動從被殖民之日起就從未停歇,比如越南。換句話說,日本在亞洲的軍事行動和東南亞各國尋求獨立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如果不是殖民地衝突,一戰可能還不會往死里打,敗了就敗了,簽個條約,賠點錢,我割給你個洛林,你給我個但澤之類的就完了。

但德國就是因為對殖民地的不滿而期待對世界重新洗牌。

德國作為通過二次革命上位的新人,對殖民地如饑似渴實數正常,實力強大的德國決定對老牌強國發動搶奪戰也是正常。

德國想要的就是那被分完了的陽光下的土地。

殖民地和大國利益的關係實在是太密切了,上到西班牙葡萄牙狠賺一筆,下到英國的日不落神話,又或是被國人熟知的日俄戰爭。世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是大國的殖民地爭奪戰。搶佔殖民地就是資本主義財富不斷發達擴充的僅次於工業革命的手段。

歐洲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很少有亡國戰爭,雙方不一民族,不一語言,都沒啥能耐搞民族融合,奧匈帝國倒是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但結果就是失敗的很徹底。

題主是對的,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一戰。

作為帝國主義最薄弱的一環,沙俄在一戰是拉滿了國家反對率,如果不是這樣,革命可能還得再費一番周折。看看十四國干涉事件,如果不是一戰之際,革命肯定是會受到國際干預的,至少德國人會出把力。到時是國際的形式和歷史的潮流哪一方能佔上風將會是一個永遠的謎。

二戰使英國國力衰弱是事實,但就算不是二戰,英國也沒能力繼續統治這些殖民地。

只要有殖民地就會有戰爭,無論是對殖民地的壓迫反抗的戰爭還是大國的爭奪戰。

現在世界幾乎已經沒有殖民地就是殖民地沒落的證據。

中國等一批國家的發展毫無疑問會是殖民地人民心中的未來方向,他們早晚都會高舉反抗的旗號,投身到反壓迫的行列。維持大規模的殖民地存在需要一隻太過龐大以至於基本沒有國家能負擔的軍隊,而這無疑對經濟是一種可能會導致畸形的壓迫。軍工的產出不斷上升最終會使國家陷入瘋狂,至少日本人能證明。

如果一個殖民地被解放,那剩下的國家將滿懷信心與希望,和英國人死扛到底。

而現代的人民越來越能認清人人平等的真理,佔據道德高地的政黨具有很大的優勢。

經濟全球化下,海外市場可以通過wto開放,經濟可以用英鎊(現在是美元)漁利,廉價勞動力在發展中國家基本不缺,

那麼還要要殖民地幹嘛?

而中國拿到蘇德的援助也算是好事一件,單看工業方面,德國確實對華有很多的援助,這主要就是指由德國軍事顧問團提出的種種建議確實對抗戰有著莫大的幫助,且這種援助已經超過了貿易的交換,而德國對中國並無政治野心,所以在我看來這是真的援助。但就蘇聯的工業援助來講倒不好說什麼,在二戰期間蘇聯的援助集中於軍火的提供,尤其是空軍力量的幫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對抗日本,緩解蘇聯自身壓力,這就好像當年幫助中國,但卻竭力反對中國對不平等條約所失去領土的想法,是為自我利益的,畢竟軍火是給了國民黨。題主所說的蘇聯工業援助主要是集中於建國後的,但這和美國對國民黨的援助性質上別無二致,都是希望在華找到一個代理人的結果。

幫助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


我認為題主說得對,世界大戰確實重創了老牌帝國,給殖民地反抗者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戰爭帶來的民族主義高漲,形成了殖民地內部的推動力。

跟商家之間競爭,消費者受益有點類似。


不能,嗯。


這種假設毫無意義,蝴蝶效應知道吧,如果德國未發起一戰二戰,世界也沒有可能按戰前的軌跡運行。舉例來說,俄國與歐美髮生大戰、英、德自身經濟崩潰、英美由於殖民地爭奪發生戰爭,綿延到歐洲、全球經濟危機、反殖民運動興起、中國內戰結束、日本與俄國爆發戰爭波及歐洲...任何因素都可能導致世界按不同軌跡發展,殖民時代也隨時可能結束。

所以,把結束殖民時代算作德國的「功勞」,這也未免太牽強了。


就算李雷不娶韓梅梅,他也會遇到李梅梅,趙梅梅,張梅梅。

戰爭導致了一些既定事實,但沒有戰爭人類社會的發展會是另一條軌跡,並不會停滯不前。


推薦閱讀:

一戰的Vimy Ridge戰役是如何促進加拿大變成獨立國家的?
存在艦隊理論的內容與核心思想是什麼?
一戰為什麼沒有打成解放戰爭那種大規模土工作業和爆破攻堅為主的打法?
為什麼德國在一戰和二戰初期都選擇了閃電戰的戰略?
普林西普是受誰指使殺害斐迪南大公的?

TAG:德國 | 蘇聯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