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區分「還不夠努力」和「努力錯了方向」?


先停下來,不要做了。

兩天之後,問自己,如果就此放棄,後悔嗎?

很後悔,那就是努力不夠; 不那麼後悔,反而有些感慨,那可能就是方向錯了。


所謂「不夠努力」是指還沒嘗試過多少方向就放棄了。

至於「努力方向」有沒有正確一說,我也不知道。推薦看一下 Oliver Emberton 的《生活是迷宮,不是馬拉松》這篇文章:Life is a maze, not a marathon


足夠努力,才能快速搞砸一件事情,從而發現是不是方向不對。

不夠努力,看不出效果,無法判斷方向對不對,而且不努力的話,方向對了又怎樣,恐怕也沒什麼成果。


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很大程度上無法區分

經常我會舉一個例子:

你現在回到了16世紀,基於那時的科技和認知水平,如何在30年完成登月?

答案是:無解

按照當時的認知水平,我們意圖登月,就以為著我們要把自己放的更高。我們會努力堆出更高的樓,做出更高的風箏,但註定失敗

我們站在21世紀的視角,會說當時努力錯了方向。

站在16世紀的視角,更可能會認為不夠努力。


說你不夠努力的,是要來給你兜售成功學的。

說你努力錯方向的,是要來給你兜售方法論的。


從前有兩個兄弟挖井打水喝,老大看準了一塊地就認真拚命的挖,老二挖一會就換地方,過了不久,由於老大持之以恆的挖井,終於挖到了水,也喝到了水,而老二由於總是換地方,導致最後沒有一個井足夠深,挖到水,最後渴死了。

從前有兩個兄弟挖井打水喝,老大看準了一塊地就認真拚命的挖,老二挖了一會就換地方了,過了不久,由於老大始終不肯放棄第一口井,最後挖了很久也沒挖到,渴死了。而老二由於一開始沒挖到,換了個地方,很快就挖到了水源,也喝上了水。

這兩個故事困擾了我整個學生時代。如果我是挖井人,該怎麼辦?

現在知道了,最多10米,如果十米挖到了還沒有水,就放棄。

因為10米的水壓正好等於大氣壓,也就是說,在沒有水壓的情況下,10米以下的水,就算我挖到了,也沒辦法用抽水機抽上來喝。

很多時候,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不妨回頭看看自己最開始想要達到的目的。

持之以恆,勿忘初心。


我提供一個片面一點,但是操作簡單的方法:當你很疑惑是不是努力錯了方向的時候,十有八九就是努力錯了方向。

我嚴重反對那種不拼盡全力哪能知道方向的觀點,這種貌似很勵志加熱血的答案,實際上我認為這有很強的誤導性。這東西就跟考試答卷一樣,你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把餘下時間都放在幾道根本不知道方向的難題上的人,都是已經確信前面簡單題都正確在那衝擊滿分的人,而大多數成績一般的學生明智的選擇是:掂量一下此次卷子的難度,然後再決定答題策略。同樣道理那種拼盡全力的巨大成本是你付出不了幾次的。不知道是不是努力錯了方向,並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你沒有判斷方向的能力,所以要我說,不知道其實等同於錯了,因為至少應該先把努力方向放在判斷能力上。


高數掛科了,如果是因為平時不上課、考前不複習,那就算作「還不夠努力」;

高數掛科了,如果是因為整學期都在徹夜苦讀《進口挖掘機修理》,那就算作「努力錯了方向」。

-------------------

雖然從高數考試的結果來看,兩者顯然是一樣的---都掛了。但兩者的過程卻是完全不同的,苦讀《進口挖掘機修理》的同學掌握了一門技術;而「平時不上課、考前不複習」的同學因為有大量的閑暇時間,所以.......交了個女朋友。

整體來看,我們無法確認怎樣才是更好的,考試順利通過的同學拿到了獎學金;學習《進口挖掘機修理》的同學掌握了新技能;天天翹課的同學在陪女朋友逛街。每一項都有得有失,只有時間和自我的感受才能檢驗當時選擇的對與錯。此時,區分「還不夠努力」和「努力錯了方向」並沒有意義。

但是,針對具體的結果來看,分辨是否成功很簡單,過了就是過了,掛了就是掛了。在工作中,順利完成就是順利完成了,不管你是因為「還不夠努力」還是因為「努力錯了方向」,不管你在失敗中領悟了什麼、在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失敗就是失敗了。此時,區分「還不夠努力」和「努力錯了方向」依然沒有意義。

-------------------

但是無論是哪種場景,只有你自己最能有效的區分自己到底是「還不夠努力」還是「努力錯了方向」,自己最清楚在每一個過程中,做的夠不夠。

不用欺騙和安慰自己,躺在床上遙想「老子要是踏下心來,好好學習,這些考試肯定能通過啊」的那個人,相比在地鐵上背試題、加班寫報告、堅持早起跑步的人,肯定是「還不夠努力」的。不要怕「努力錯了方向」,連嘗試都沒有嘗試過,何談方向呢?即使方向錯了,對你自己而言,也是有意義的。


如何有效區分【還不夠努力】和【努力錯了方向】?

我的辦法是,看身邊那些【努力的人】,他們的現在,就是你【努力】之後的樣子。

那麼,問自己;「如果自己努力【一段時間】後變成他們【現在】的樣子,我願意嗎?」

願意嗎?

願意嗎?

願意嗎?

不願意就是錯了方向。

然後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的努力是沒有清晰的目標和計劃的。

我們只是用努力本身來感動並麻木自己,僅此而已。

註:此處的【努力】是被定義的「努力」,而且【一段時間】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我反對排名第一的答案,想看乾貨請繼續。

要有效區分,需要滿足一個前提:自己或能提供指點的人的知識和經驗足以對努力的正確方向和大致路線有個充分的認知,除此以外談論該問題都是耍流氓。

如果你知道蘋果掛在3米高的樹枝上,你沒有竹竿可以夠著,也不能去爬樹,更別指望蘋果自己掉下來或別人給你摘下來,你唯一的辦法就是跳躍,你從跳2米一直練習到跳2.5米,且你知道自己能跳到3米,只要你繼續練習。

同樣是這個問題,但蘋果在5米高的地方,你知道自己無論怎麼練習也跳不到4米,那繼續練習跳躍就是白費力氣。

簡單地說,如何區分有幾個方法:1、條件差別不大的其他人在沒有開掛的情況下,曾經通過努力達到過目的,而你才剛開始就有所懈怠,那很可能(是很可能)是努力不夠;2、你從邏輯分析中判斷你經過各種嘗試,有可能達到目標,但需要長時間,或者多方法並用,或者時機成熟,那現在沒達到就是努力不夠(等待和忍耐也是一種努力);3、如果發現你的諸多努力,僅僅是在達到目標的進程上前進了那麼1-2%,距離100%遙遙無期,甚至是負的1-2%,且那時你已經付出了絕大部分的努力,那很可能是方向搞錯了,或者乾脆是目標搞錯了。


1、事後區分:看結果,時間會說明一切。

2、事前區分:

(1)確定目標是否真實;

(2)從邏輯上來判斷,努力的行為的是否為促使目標結果發生的動因;

(3)評價努力行為作為促成目標結果的動因是否足夠強大到能夠推動結果產生。

(1)是從實質上判斷「努力的方向對不對」;(2)是從形式上判斷「努力的方向對不對」;

(3)建立在前兩項成立的前提下,可以評價「夠不夠努力」。

兩個問題本身不屬於一個判斷維度。

-------------一條嚴肅的分割線-----------------

事前判斷多少都帶有混沌的特性,一果總是多因,人畢竟又不是全知全能嘛,怎麼完全把握!

努力與對都是絕對概念,但實質上卻是相對的東西。多努力都不夠努力,多對都不夠對。

其實有時候可以這樣想,你開心就好咯。

?(?????)


今天腦海中莫名的縈繞著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一句台詞—「run!just run!」

或者我們都趕過公交車,最糟糕的就是車在十米開外我們卻用可以努力奔跑的時間猶豫,然後在幾步開跑後看著車離開然後懊悔。

也許你足夠聰明睿智足夠冷靜判斷,總能想清楚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那你真的是幸運,如果加上足夠的自制力和執行力,你應該會是個人物。

可惜,芸芸眾生不過是普通人。很多時候我們苦於看不清前路,即使日思夜想縷清頭緒卻又不確定如何去實現它。於是,我總是迷茫、猶豫、瞻前顧後,甚至希望有「人」能告訴我只要怎樣做就好。

後來我明白了兩件重要的事情:

1.即使我在朝著我想要的目標前進,也一定會遇到困難。所以不要一遇到瓶頸就去懷疑初衷。好像佟掌柜哭訴「額錯了,額就不該嫁到這裡來…」

2.據說電腦下棋時走一步已經可以考慮到之後的500步了。而我,能想清此時此刻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要已屬不易。所以我盡量協調各方選出的目標和方案並不具有多少智商情商上的可改進性,最好的就是根據情況變化見招拆招就好。

你會想是目標錯了還是不夠努力,多半是遇到困境。稍微核檢目標未嘗不可,但最好的應該是像阿甘一樣,別回頭看前路,just run!


+

哪能事事都拎得清。

這事要是能有一個黑白分明的判斷手法,可以出版《夸克的自由之路——諾貝爾獎領獎綱要》,《菲爾茲獎,手到擒來之黎曼零點破解篇》,《22世紀中的後三民主義:TW 民主共和國建國史》

呵呵。

+


努力錯了方向也會有一個錯了方向的結果,而不夠努力是沒有的


人生哪有什麼方向?

你的人生志趣,你的努力拚搏,比起世界的亘古綿長,沒有任何的意義。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少在知乎提這種漫談人生的問題,多研究些具體事情,比什麼都強。

當然,如果這是大V寫好了答案才提問的,就當我什麼都沒說。


還不夠努力是指你客觀認清自己水平能力,堅定目標但依然沒有成功。

努力錯了方向恰恰相反,要麼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水平,要麼沒有確定目標。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