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上知乎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佛教徒上知乎後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

佛教徒上知乎後發生了哪些改變?

知乎給佛教徒帶來了什麼?

歡迎師兄們交流

穆斯林請點擊:穆斯林上知乎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X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道教徒請點擊: 道教徒上知乎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宗教

基督教徒請點擊:基督徒上知乎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宗教


先自我介紹下,本人北傳佛教徒,今年25周歲,生長於佛教家庭,2010年正式皈依三寶,我的見地是接受釋迦牟尼佛所有的教法,包括聲聞乘,菩薩乘和秘密乘,接受大乘第三期如來藏見為佛法最高見地

說一下自己上知乎的體驗

這個體驗主要就是發現佛教在知乎應該屬於比較小眾的話題,關注度並不高,且提問質量普遍偏低。很多提問者對於佛教的認識和理解可能僅僅來自於《西遊記》,多數屬於那種只要百度一下就知道的常識性問題,缺乏含金量,故回答慾望不高。

知乎的佛教圈,據我觀察,主要分兩派,考據佛學派和實修佛法派,個人更欣賞後者

推薦幾位實修派的知友吧(因為這類佛教徒往往關注度不高),這類人往往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了佛法,佛法在其人生觀的塑造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佛法的信仰心很強,平等全盤接受佛陀所有的教法,有較為豐富的實修經驗。遺憾的是這類人在這一兩年大批退出知乎或很少答題,代表人物有 @劉俊 @佛澤

目前還留在知乎的實修信仰派代表知友有 @秋沛 @火十三爺 @許然 @任天涯 @如義等

希望能幫助到題主,想到什麼有空再更新


謝邀。

我接觸知乎比較晚,大概三年前,現在已不記得是什麼機緣。那時候我根本不算佛教徒,對佛法知之甚少,關注的人和內容很雜,文學、歷史、八卦、冷笑話、情感等,最後才輪到佛教類。

第一年基本上就是看和點贊,有點像個乾癟的海綿,迫不及待地到處吸收水分,並沉溺於碎片化的知識不能自拔。為了刷存在感,在唯一擅長的情感類話題里回答了大量的問題。那時候只覺得知乎很對我的性子,喜愛幽默,追求真實,充滿善意。

雖然沉迷知乎,但偶爾還是會看看佛教的相關書籍,這為一年後回答一些類似佛教歷史、輪迴理論之類的問題打下基礎。為了避免胡扯,一個問題往往要翻閱很多資料去佐證答案的真實性。

回答問題後我才明白,無論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我了解的是多麼貧乏。而正是對問題的責任心,促使我放下惰性,大量閱讀經論和佛教著作,精進思維,漸悟法理。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相同的佛經,帶著明確的問題去看,和籠統的了解,所得完全不一樣;相同的問題,別人問起再思維,和自己籠統的思維,所得也是完全不一樣。

所以我很感謝知乎,感謝知友,不管知友有多少看起來簡單或雷同的問題,對我來說,都是緣法的重要途徑。


因為名字被匿名回答者提到,所以留意到這個問題。

作為佛教徒,可能是一位非常不稱職但是臉皮厚到還繼續說自己是佛教徒的「佛教徒」,上知乎其實也和大家一樣,留意到這個知識分享的平台,因此就登陸上了。起初,還是看看大家對佛教相關的回答。不過,後來就開始多嘴了,及至這年來基本只是對被邀請作答的回答,其他的看到就看到,也很少去特意去看不同的問題和回答。

上論壇也好,寫博客文章也好,到知乎回答問題也好,其實也可以是修行的一部份。過往因為在一些論壇會收到一些佛友提出的問題,也逼使自己去深入瞭解一些本來可能概念不清楚的佛法名相,消化後再幫佛友解釋。在知乎則可能更多在用老本,不過偶爾也會有一些比較需要思考才動手回答的題目。

在知乎裡面也會看看參與回答題目的其他答案,發現有幾個問題:

(1)科學教的崇拜很嚴重,很多時候答案都是為了噴宗教信仰而噴宗教信仰。尤其是一些對一些現象的解釋問題。

(2)提問者經常都是將小說內容當現實,很多時候提問者自己分不清那些是虛構故事,那些是歷史事實,最多陷入此類哭笑不得的情況是「西遊記」和真正的玄奘三藏法師事蹟。

(3)回答者中不少能引經據典的,這是值得讚歎,但是有時候經典的引用可能需要多加幾句解釋,尤其是提問者大多對於佛法未得深入,不然何須提問?

(4)不時會發現台灣蕭平實和其正覺同修會之流混入宣傳其邪說,這個被教界公認為欺師滅祖誹謗祖師大德的人,在一些不知道其存在的問題的知友間,可能覺得還有機會拉攏一番。

(5)蕭氏的論調以及網上幾個論壇論調比較攻擊藏傳佛教。尤其詬病其雙修,或者說喇嘛虐待信徒欺騙信眾,或者將苯教滲透後已經不是佛教云云。這些論調的出處(從來沒有大德如此論調的,弘一法師早年對藏傳的意見,後來還特意懺悔反省自己的錯誤),大家不去看是否值得信賴,而是一窩蜂的跟風種下口業。可惜。

(6)不少問題也涉及一些禪修方式,入門者其實最好還是有明師指點,尤其是坐禪方面。

(7)對於一些簡單的佛教名相,其實不值得去回答,因為只要上網一查就能找到。

知乎作為一個知識共享平台,對於佛教來說還是做得不錯的,往後還要看各位大德師兄的不吝分享。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總體而言戾氣的不少,平和的不多。

認真學習經典的不多。不習經典,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不少。

不通教理,一味言實修者多。實修就是打坐頌咒的更多。


心有餘而力不足

宗教之外的答案都傾向於理性

到了宗教問題理性就沒了


冷眼看看。

對於一些不懂裝懂還戾氣過重的人只能說,也許是我自己不夠清凈。

不過我還是想一再地勸請諸位,不論回答哪個領域的問題都一定要有依據,如果自己還只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就不要回答了,尤其是佛教類的。我們要對說的話負責。

呵佛罵祖誹謗大德的也都消停一下吧,不管是藏傳還是漢傳都沒有這種傳統。

蕭某人和盧某人的心〇法門的信徒們都應該去看看什麼叫四法印。


學到了很多佛教黑歷史。。。


  • 佛教徒上知乎後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

  • 佛教徒上知乎後發生了哪些改變?

  • 知乎給佛教徒帶來了什麼?

首先,俺在任何情況下,不會給自己標籤,是或者不是佛教徒、佛弟子、三寶弟子……俺只是煩惱深重,跟隨佛陀或其他老師學習減少煩惱,在日常生活中練習五項正念修習,領了證的學生,僅此。

但是,個人話多、身邊又沒有可以說的人,所以常常來知乎回答一些所謂佛教相關的問題。那麼借知乎的影響力,還是有機會遇到一些日常生活中遇不到的有趣的師兄們。還有師兄給俺快遞書或者包裝精美的CD,這讓我很開心。——其實,作為一名吃貨……

當然,也會有一些沮喪,不止是那些多如牛毛的基於西遊記、或者玄學辯論的問題,更是對於那些,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莫名敵視佛教、不關注心靈的發言。每次俺心裡都忍不住痛。真的,說這些話的同學,你生活中有遇到過出家師父么?你確定你碰到的不是帶有黑社會團夥性質的、剃了頭的導遊或者連鎖寺院經營者?

補充說明,以多次舉報小房子為例,同樣的文字,貼滿了如人民日報等虛假內容,如果發言ID內容空白,知乎管理員則認定為不友善內同,但是如果匿名發言,知乎管理員則認為未違反社區規定,可見,知乎管理員的確代表了之知乎在佛教領域的水準。

最後,說改變,因為在知乎體會到這樣巨大的需求以及文字的淡薄,所以只要我在上海都有密集的線下一起修習的活動。而不在上海的日子,自然是回去師父們身邊繼續學習了。——恩,此處應有掌聲^_^

綜上,還是很喜歡知乎,和知乎遇到的諸位師兄。感恩,合十。


謝邀。

知乎是學習佛法的利器,也是造妄語離間語粗惡語雜穢語業的利器。


在各處都要去對治自己的貪嗔痴,包括知乎上,很容易就惱怒或是執迷。


受皈依,還未受五戒和菩薩戒。

學習佛教相關的知識是看南懷瑾、吳信如、凈界法師、明一法師、宗舜法師的著述。

算是水平很低的新學...

佛教徒上知乎後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佛教徒上知乎後發生了哪些改變?

答:因不是主要關注佛教相關的問答,所以心路歷程沒有較大變化。

知乎給佛教徒帶來了什麼?

答:在我看來:

1、可以接近有真才實學的人,並向其求教。

2、可以學習到對於不同問題,不同的視角和解答的思維方式。

3、不同於其他人對於知乎上用戶對於佛教知見比較淺顯和錯誤的看法,我認為這裡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知乎是對於自己佛教知識和修行水平的一個檢驗道場。

機遇:佛教徒可以通過專業知識,解答疑惑來幫助想學佛的人,也算是一種行菩薩道的方式。

挑戰:a)要對佛學知識有較深的水平,要具有正法眼藏,正知正見,能深入淺出的回答一些疑難問題,甚至邪知邪見、歪理邪說。b)解答方法要活潑,要深入淺出,要正確的「抖機靈」。要有般若智慧產生的波羅蜜。c)要有很強的忍耐心。


在當下的中國,當你跟大部分人提起自己是信仰佛教的話,大多會被嗤之以鼻,抑或被認為是鄉下老太太拜佛菩薩時的迷信印象,而且你還沒有很好的說辭來解釋所謂佛教的正知正見。這大概是一種悲哀,一種因缺乏信仰而漠視傳統道德下的群體現實常態。我不是非得為佛教辯白,大乘佛教的包容精神也不屑於如此做。即便是基督教,它核心價值也是一種關於愛與奉獻,罪與懺悔的自我救贖。在我而言,只要是助人為善的都是可取的,只不過基督教因強調一神論而具有不可避免的排他性,對於信仰與否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而佛教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神論,只是一種教人認清實相和覺悟的教育。中國幾千年來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能夠綿延不斷,又很包容地接納了異域的佛教,融合成中國特有的傳統哲學文化,其博大精深的內涵足以令當今發達的西方國家也漸漸趨向汲取。

反觀西方几大宗教,歷史上由於各自的排他性,對於異教徒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式的鬥爭意識,派系之間的流血衝突不斷,而中國歷史上雖然也不乏大規模的滅佛運動,但幾乎都是統治者的獨立意志體現罷了。也許有的人會拿當今國際主流宗教下的社會發達程度說事,說目前信仰佛教的國家普遍比較落後,而西方發達國家大多信仰基督教。不可否認,如今末法時代佛教的地位大不如前,然而時移世易,看看中國的古代,佛教昌盛的唐宋卻早已稱霸世界,誰能否定若干年後東方的雄獅不會再次崛起於世界之林。

就中國的現狀而言,佛教的處境十分尷尬,雖然歷經千年的興衰,雖然已處於末法時代,但是在某方面來說何嘗不是最好的時代。當今的科技的發達對於佛教的傳播是大大有益的,而且量子力學,超弦理論等物理學,天文學的研究成果都在不同程度上佐證了佛經中的真理,愛因斯坦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

的確,佛教不同於一般宗教,沒有一個萬能的神,沒有非要我們膜拜的對象,釋迦摩尼佛是覺悟宇宙真相的智者,是教育家,是引導我們發現宇宙實相的本師,所謂自性生萬法,我們禮佛是反觀自性,學習佛的大慈悲,大智慧。法華經有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慧能大師開悟後的偈語: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唯識,華嚴經又雲,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天堂和地獄真實存在,但是並不是誰造的,一切都是人業力的顯現,為善為惡招感不同的境界,從這方面看,哲學家叔本華提出的唯意志論認為,世界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體現,與佛教的唯識論異曲同工。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說的就是如此。

說到基督教,很多人即使不信仰,內心也是不拒絕的,我想原因大概有二,首先它是來自發達國家的宗教,我們對於西方的一貫性思維使然。其次它把愛的宗旨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的點滴,讓人可以很親切的體會到,沒有佛教那種出家人的清苦修行,與世隔絕的現實。然而,佛教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避世,而是以遠離塵世煩惱的修行為手段,到達解脫自在的彼岸,然後普度眾生。用朱光潛先生的一句格言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只不過如今很多寺廟打著佛教的旗子大肆進行商業開發,斂財,早就違背了佛教的本質,也使得原本就淡漠的信仰瞬間崩塌。

有一種說法認為,基督教的上帝大概相當於佛教六道中天界里的忉利天主帝釋天,這種說法當然有自我標榜的嫌疑,但是仔細對比下,我們發現基督教中的天堂和地獄與佛教並不相悖,只不過後者內容更加充實,除了天堂和地獄,還有人道,畜生,鬼道和阿修羅。除此之外,佛還提供給我們一條跳出六道輪迴的解脫之路,往生極樂世界。很多人看到此又笑了,這麼虛無縹緲的概念怎麼能讓人信服。原來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當我慢慢接觸佛經時,不由得對佛經的智慧肅然起敬,在2500年前的世界,佛經中的宇宙觀,靈魂的詮釋,人類的孕育過程與現今最新科技下的結論何其相似。這也越堅信了我對於佛所說的極樂世界絕非誑語,最新的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超弦理論以及十維空間的研究大概就已經觸及到了不同空間瞬間穿越的可能性。我們很容易去理解,海底世界的生物如何無法想像人類世界的複雜多彩,正如我們同樣無法想像極樂世界之輝煌絢麗。即便是生活在古代的人類,又如何理解如今網路時代的便捷與不可思議,極樂世界的境界同樣不可思議。莎士比亞說過,不要誹謗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則你的生命將會處於重重危險之中。所以,我們不要以為如今的科技已經無所不能而且是正確的,科技總是不斷被發現和重新證明的,偉大如牛頓的萬有引力也有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而誕生了相對論。

看看今天的世界,人們為了自己的慾望忙忙碌碌,正是熙熙攘攘,利來利往。殊不知人生匆匆幾十年,我們為之奮鬥的身體卻是苦空無常的,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個先到來。諸位可以考慮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假如當我們去世的時候,發現佛教所說的因果報應,六道輪迴是假的,那麼我們因為平時的虔誠修習損失了什麼?假如相反地,我們發現地獄真實的存在,報應不爽,是不是悔之晚矣?在當今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不反對合理的物質追求與精神享受,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為了個人的利益而迷失了本心,違背了傳統文化意義上的道德,從因果的自然法則來看,最終害人害己。何況佛教提倡少欲知足的簡單生活,正暗合了中國道家清凈無為的宗旨,也在很大程度上消減了現代人因為各種物質攀緣的奮鬥導致的精神苦痛。

孔子曰:三十而立。回望自己匆匆而過的三十年,實在過於平凡,儘管如此,我依然要感恩父母,這麼多年的養育,雖然沒有同齡人的所謂成功,甚至可以算是糟糕得很的悲劇,我慶幸並感恩這種命運,也許正是我所經歷的痛苦,才讓我更容易親近佛法,體悟人生的真諦,正如蓮友們經常自我期許的那樣:願今生是我的最後一世,再來時,腳踏蓮花。

林林總總,都是隨筆而寫,我知道自己沒有無礙辯才,知識閱歷淺薄,只是有些想說的話而已,或許在如今浮華的網路也是如此不合時宜,我也沒有要以此說服各位朋友,能看到這點文字也是我們的緣分,信仰也需要緣分,希望這點文字能夠種下善根,在將來的某個時刻發芽。古人有雲,舉頭三尺有神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沒有信仰也罷,做一個善良的人就好。正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閻浮眾生,果然剛強,難調難伏。


心路歷程:吃喝玩睡

知乎給佛教徒帶來的改變:沒有什麼改變

知識的積累,其實對佛教徒而言,不是很重要。

心態和信仰的改變,知乎改變不了你,佛教可以。

佛教給人一種敬畏天地以及生命的能力。讓你的心學會放空,如天空一般,雁過不留痕。生活會和以前一樣,磨難一個都不會少,但心如天空,如明鏡。只觀照情緒,不住過往。

但知乎給大家一個認識世界的標杆和方法,佛教的學習,需要標杆和方法,但最後都要統統丟掉。


沒什麼體驗,就是感覺很多人並不了解佛教。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