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德里達的「延異」概念?
01-26
看了很多資料始終不太明白,求各位哲學大神指點一二。
你投了一顆石子在水中,水面泛起了層層漣漪。石子落入水中,你永遠不知道中心在哪裡,只能通過一圈圈的水紋去感知那個所謂的中心。每一圈波紋會往外擴散,直至消失,謂之,延。每一圈波紋都不一樣,即使內部角度也不一樣,謂之,異。是以,延異入手,解構中心。
延異,是基於符號學提出的,是以符號指稱符號的無限運動,比如我們說「知乎」是什麼,然後我用「網路社交媒體」作解釋,然後又拿其它語言辭彙指稱「網路社交媒體」……真正的含義被無限的延遲在中途,永遠沒有出現於當下我們所提出的問題之中。而所謂的意義,以及先驗所指(上帝等)就被解構,大主體也就被解構了!
打個比方,你要用彈弓打10米外樹上的一個目標物,這時候要考慮兩個問題,1、時間延遲,你打出去的子彈要飛一會才能達到目標物的距離,2、干擾因素:主要是有重力作用,飛過去的過程中子彈會下落一段距離。於是為了達到擊落目標的目的,你首先要估算一下時間和下落距離,然後朝目標的直線方向略向上傾斜的位置打出彈弓,子彈在拋物線飛行後擊中目標換個接近的例子,一個人對生活失望衝動自殺,這時候你要勸他不要自殺,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考慮該怎麼說,其實說什麼並不重要,對改變其自殺行為的傾向有效才是關鍵,那麼也有兩點:1、你要讓他能願意聽你說話,2、你給他發出的行動撤銷的指令產生效果不是走耳朵,而是走心,於是你的第一步可能是用同情的話語讓對方放下防衛心,接受你,拉近距離,然後用一切方法讓他對生活下去產生希望和不舍。達到目的的這個過程是一段延遲和變異的敘事,而不是直接說,你別死。直接說別死雖然傳達的意義是準確無誤的,沒有延異的,但對於實現現實中的目標常常是無效甚至有害的。現實情況中延異的概念和應用要更加複雜,總之現代主義認為普遍的理性是理想公眾生活的指引,這就依賴於共識和準確敘事,而後現代主義認為誤解是生活中的基本常態,不存在普遍的理性平台,也不存在不發生延異的敘事。
differánce 停車zuò愛楓林晚
to differ 做還是坐?
to defer 啊原來是「坐」隨時間而變謂之延意義空間中的位置不同謂之異確定的意義總被消解,隨時空而變幻無停止,謂之延異。
◆延異,符號指向所指,總被耽擱延異,不能"其所是的"呈現自己,對象和意義總是不確定的,符號既不能達到最終所指,也無法確定地呈現自己
延異即「延遲」與「差異」。
當你使用 GraphQL 查詢資料庫,每一個欄位都可能展開為新的類型,因此查詢得到的 JSON 理論上可以是無限嵌套的,你也就可以無限地深入資料庫...
阿爾法狗下圍棋,每一步的不同可能,和這個延異有類似的地方。
推薦閱讀:
※人有一技之長是個什麼感覺?
※如果「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祂為何要試驗別人?
※沒能力就沒經驗,越沒經驗就會越沒能力。那這些相對弱的人的出路在哪裡?如何擺脫這個困境?
※一株無法被救贖的山楂樹
※如何看待「世間萬物每十二萬九千六百年重演」的理論?
TAG:哲學 | 雅克·德里達JacquesDerri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