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海軍的北上,大井兩艦的改裝是否成功?
改出來屌炸天的40管93雷,實戰卻一發都沒打過。最後改成運輸船葬身海底。
雷擊巡洋艦這貨到底是屌炸天還是腦洞大?PS:玩過大海戰2的都知道開局雷幕有多煩人…
非常不成功,除了在遊戲里。
北上大井的重雷裝改造是日本海軍九段作戰計劃中雷擊戰計劃的極致體現,通過最大化提升單艦魚雷搭載與投放量來彌補驅逐艦數量不足,如果按照日本人構想中日美海軍大決戰,大井號一次可以發射40發610mm氧氣魚雷,轉個圈再來一次就是80發,哪怕是在開闊洋面,這種密度的魚雷投放量,對敵方艦隊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威脅,雖然這種作戰形式基本上是一種自殺式的,因此選擇大井來說,就算損失了也無所謂,也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這個計劃是紙面上的,只是構想中,珍珠港襲擊之後,日美雙方已經很難出現構想中的大規模艦隊決戰了,而且就算髮生,其作戰形式也是以航母為中心的航空戰,最後的結果就是,大井和北上的重雷裝改造基本排不上用場。而且由於大井和北上本身的設計問題,擔負主力艦的護衛或是進行護航作戰也是不合適的。無論是炮戰還是防空作戰,5500噸級的表現都說不上有多好。所以從開戰後的情況來看,大井和北上的改造是沒有任何用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日本海軍的雷擊戰並沒有取得戰果,在瓜島戰役中,日本海軍的驅逐艦隊通過魚雷還是取得了不少的戰果,比如塔薩法隆加海戰,只搭載少量魚雷的日本驅逐艦以很小的損失對美國海軍的重巡洋艦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是這種夜間近距離交戰的情況還是少數。而在泗水海戰中,日本海軍的魚雷命中率和可靠性都很低,在混戰甚至出現了誤傷陸軍運輸艦的情況(也有可能是美軍發射的魚雷,尚存爭議),如果在這種夜間近距離交戰的態勢下,一次性投放80發魚雷,稍有不慎就有誤傷友軍的可能性,雖然我們都知道是不可能這麼用的,但是這樣的話,還有進行重雷裝改造的必要嗎?這時候,驅逐艦的兩座四聯裝魚雷發射器其實是完全夠用的。而後來北上被改裝為回天搭載艦,基本上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企圖以這種不著調的戰術拚死一搏,事實證明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九段作戰本質上仍然是一種一戰思路下的,以戰列艦為核心的艦隊決戰計劃,對於日本海軍來說,魚雷也好,海軍航空兵也好,是為了消耗美軍主力艦隊,使得在決戰日雙方的實力基本持平。但是這種情況完全是想的很美好。但是就算是日本海軍在開戰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以日本的工業製造能力,這時候再去轉型已經來不及了,中途島一戰雖然日本仍有得手的可能性,但是隨著中途島的失敗,戰爭的長期化,消耗的增加,補充戰損都來不及,更別說這種海軍思路的全面轉型了。只有12艘的秋月級就是很好的體現,預定建造36艘,最後完工數只有三分之一。大鳳級1941年開工,直到1944年才完工服役,預定建造的大鳳改則是一艘都沒有建成,而作為補充艦的雲龍級預定建造16艘,包括半成品在內只建成了6艘,而美國海軍的埃塞克斯級,1941年開始陸續開工,1943年基本形成戰鬥力,而在美國海軍航母的匱乏期,日本海軍憑藉優勢兵力尚不能完全取得優勢,等到埃塞克斯級服役,基本就是束手就擒了。
如果從艦艇本身改造的技術方面來看,北上大井的改造還是成功的,但是並沒有什麼用,詳情請看大姐姐苧寧的回答
當然了,在遊戲里,北上大井這種船還是很恐怖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一款叫大海戰2的網路遊戲,遊戲中的北上大井開局轉兩圈,一片魚雷就跑了過來,不會玩的基本就是要跪,會玩的也得被蹭掉皮,對於一些喜歡近戰放魚雷的小船來說,開局碰上這種雷擊彈幕,基本是活不了了。至於艦娘里的北上大井,我的大井總是雷擊miss我會亂說?我的大井總是假摔我會亂說?我現在根本不想讓她進編隊。。。。。。。。。如你所見,IJN的重雷裝巡洋艦就是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作為本子九段漸減截擊作戰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軍部上層曾對重雷裝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水雷戰隊寄予厚望,覺得這玩意只要衝到對面航母或者主力艦旁邊來一次魚雷齊射(北上:吃我大酸素魚雷啦!),分分鐘教美帝做人啊。畢竟93式氧氣魚雷是本子為數不多領先美英的軍事黑科技,不好好利用教訓一下美帝可不行呢
但前提是你沖得過去才行
在航母和航空兵主導海戰的時代里,不斷被美帝教做人的IJN才發現光靠93式魚雷很難取得決定性勝利,北上大井在海戰中淪為了打醬油的存在,活躍度還不如驅逐艦小學生們(北上:「驅逐艦?啊啊,好麻煩。」),最終只能和驅逐艦一起當「東京快車」跑鼠輸送了
總而言之,作為IJN腦洞大開的產物,重雷裝巡洋艦在實戰中證明了自己基本無用武之地,同時其自身從重雷裝巡洋艦改裝成高速運輸艦的經歷也見證了IJN從曾經的不可一世逐漸走向滅亡的全過程
最後提一句
北大魔王夫婦真的好萌好萌的啊,最喜歡你們了在討論歷史的時候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或者說不好的習慣,就是只從後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說白了就是老開上帝視角。具體到海軍史上,就是用戰功當標準來評價一艘船。按照這個標準,戰功少得可憐的大和級以及各種沒有在實戰中大顯神威的船都是失敗的。有沒有達到設計和建造的目的不影響船的成功與否,能不能達到目的才應該是標準;因為前者是人的問題,後者才是船的問題。
評價重雷裝巡洋艦的成功與否,首先要看看這兩艘船改造的目的。作為「outranging」戰術的一部分,日本海軍於1930年代中期制定了戰略決戰的夜戰作戰方案,因為此時的日本海軍已經擁有了(除了雷達外)最有效、最可靠的夜戰設備(微型潛艇、B型照明彈和93魚雷),具備了達成作戰目的的條件。北上和大井就是為了實施這個夜戰方案而改造成雷巡的。
夜戰方案大體上包含兩次魚雷攻擊。發現敵軍後,艦隊將放棄搜索陣型而組成夜戰陣型——實際上是一個把敵方艦隊包圍起來的大圈,輕巡洋艦和驅逐艦位於對方艦隊的兩側,重巡洋艦位於後方,高速戰列艦在兩側前方。一旦所有船隻就位,指揮官將下令進行第一次魚雷攻擊。發射魚雷的船是兩側的輕巡洋艦,發射距離大約為20到30公里,魚雷數量130發。直到此時,所有行動都要確保不被發現。確認所有船隻發射完魚雷之後,雙方距離拉近,重巡戰隊將分成兩部分以切斷後路。下令「全軍突擊」的時候,偵察機、照明彈和探照燈開始幹活,水雷戰隊的驅逐艦展開近距離雷擊。
從這個計劃可以看出,輕巡洋艦擔當的雷擊任務是第一次雷擊,也就是開幕雷。不同於第二次的近距離雷擊,開幕雷對魚雷的質量和數量都要求很高:20公里的距離上魚雷命中率將會非常低,因此為了確保雷擊效果,需要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的魚雷來彌補命中率的不足。
再看看擔當開幕雷擊的輕巡洋艦。IJN的輕巡洋艦種類不多,1930年代中期已經完成的輕巡包括天龍級、夕張、5500噸級的球磨、長良和川內。輕巡出身的最上級此時還在建造。就算是5500噸級的輕巡,魚雷裝備也嚴重不足,單舷8發的數量就算是14艘船一起上也達不到130發的要求。
那麼問題來了,為了達成作戰目標:1、設計新船;2、改裝。不難看出來後者的性價比要高得多,而且此時日本國內的造船廠正忙的熱火朝天——最上級正在施工,大和級的設計和建造準備工作也在進行,而球磨級艦齡接近15年,也正好是該保養和近代化該修的時候了。於是重雷裝巡洋艦應運而生,單舷20發的魚雷能夠很好的滿足作戰需求——短時間內發射大量魚雷,同時隱蔽性不錯,又能與其它輕巡和驅逐艦協同行動。
總而言之,重雷裝巡洋艦能夠很好的迎合夜戰作戰計劃的需要。造出來符合作戰計劃需要的船就是好船。因此我認為這兩艘船的改造是成功的。至於這個作戰計劃本身的可行性和實際上的執行情況——這並不是雷巡的問題,而是戰術上的問題,或者說人的問題了。
參考:Evans, D Peattie, M Kaigun: Strategy, Tactics, and Technology in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87-1941
LaCroix, E, Wells, N Wells II, N 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技術成功,戰術失敗。應該改成這樣:(請摺疊我)
其實北上大井的假象作戰環境是日德蘭式的,假設當年公海艦隊有幾艘北上大井.......
北大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後來的有關遊戲裡面,ijn有個能玩的單位吧
前幾天看紀錄片,萊特灣來著?紀錄片說美帝的舊式驅逐艦衝到本子艦隊里用魚雷都重傷了日本的CA,貌似是熊野?讓我感覺是船員水平的差距啊。。【就讓我來告訴你吧,MS的性能並不是戰力差的決定性因素!——夏亞阿茲那布
其實改成回天搭載艦比改成重雷裝巡洋艦有用多了。。要不然就像五十鈴那樣改成防空巡洋艦
推薦閱讀:
※【死磕中國潛艇】日本海自新一代朝日級驅逐艦
※【喀山號】俄羅斯重溯蘇聯夢,歷時八年下水最先進核潛艇
※4.1紀念王偉!現在汽車都有GPS定位,為何當年撞機事件,沒辦法定位尋獲王偉?
※【短文】美軍戰機機身標識那些事兒-之三-除了飛行員,還有誰的名字可以印在飛機上?
※【新年新艦】皇家泰國海軍的韓國造DW3000H護衛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