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可再生能源的社會經濟價值?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能」見蔚藍 ,歡迎關注討論~


把我另外一個問題的答案粘過來了:

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真的節能嗎? - 葉子莊園的回答

潮汐能和風能都是來自太陽能,化石能源來自於很長一段時間的太陽能(外加一些地熱和萬有引力)。基本上所有的能源都來自於太陽,少部分來自於地熱。所以用哪種形式對是一樣的,只要能源消耗量不變,就沒有節能。

使用這些新能源只是節省了「化石能源」,意義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之所以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本質是避免了以往很久的太陽能在短時間內釋放,給地球造成的壓力

但是太陽能的功率並不高,無法滿足現代人類的能耗需求,就算利用風能回收了空氣吸收的太陽能,利用潮汐能回收了海水吸收的太陽能,利用光電池攔截了大地要吸收的太陽能。所以人類必然要釋放以往的太陽能,除非利用核能。

所謂「節能」,唯一的辦法是降低能耗總量,或者降低能耗需求,或者提升單位能源的產出。比如電熱廠發電效率的增加,各種設備的效率的增加(比如節能燈,汽車發動機效率,空調EER等),建築保溫減少的採暖能耗,隨手關燈,用車的減少等。

而對於設備「全生命周期評價」,即:「這些設備從造出來到損壞這段時間,從環境中收集的能量所減少的碳排放,能否覆蓋掉製造這些設備的碳排放」

這個問題的研究有第1個誤區,就是一些人研究「這些設備從環境中收集的能量,能否覆蓋掉製造這些設備的消耗的能量

簡而言之,無論從哪裡來,本來人類消耗的能源是不變的。而製造了這些設備,又額外的消耗了能源。所以人類的總能源消耗是必然增加的:

總能耗 = 人類活動總能耗 + 製造設備能耗

但是,用這些設備提供的能源是不排放碳的,使用了這些設備後,原來的一部分能耗不用排碳了,但是製造這些設備還要排碳,所以要比較的是二者排碳的關係

總排碳 = 人類活動總排碳 - 新能源減少的排碳 + 製造新能源設備的排碳

看似正確了,繞過了第1個誤區的人還在沾沾自喜,沒想到大部分的研究者掉到了上面的第2個誤區:

在減少了傳統能源的消耗的時候,不但有製造這些新設備要新增排碳,減少的傳統能源也會減少傳統能源設備的製造,這部分碳的減少也要考慮。

總排碳 = 人類活動總排碳 - 新能源減少的排碳 + 製造新能源設備的排碳 - 少生產傳統設備減少的排碳

看到這裡,希望那些認為「新能源在全生命周期上並不節能」的學者檢查一下自己的計算是否有誤。(這種觀點在中國節能研究學術界是主流觀點,是的,你沒看錯)

看到這裡,好似終於沒有掉入陷阱,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是,布置陷阱的最高境界就在於此,當你正想美美的休息一會兒時,卻發現,你躲藏的最安全的地方,周圍是高高的水泥牆,上面是密布的鐵絲網。沒錯,這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後的陷阱。而剩下的幾乎所有研究者,都掉了上面最後的陷阱

因為,經濟學應該比較的不是絕對成本,而是機會成本

而那百年前的爭論,到底是革命還是改良,大抵如此。


可再生能源的價值,不僅僅是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更值得肯定與發揚的,是其履約的社會環保責任。

眾所周知,世界資源已經瀕臨匱乏,國內的資源使用也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所以國家目前大力推行循環經濟。國合會提出來的綠色供應鏈,也是與循環經濟不謀而合的。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資源可以再次利用,什麼樣的能源可再生,是擺在大眾面前的一個問題。但是從目前的形式來看,國家各界都在關注循環經濟發展,特別是最近在北京的循環經濟展覽會,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機構,協會,高校,各大優秀企業等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利用互聯網來為循環經濟助力。

參會的企業中,有一家平台,東方循環網,就是從固廢乃至環境解決方案出發,儘可能的發揮資源的生命力,延長資源的生命周期。有固廢產出以及有需求的企業,可以關注了解下。


社會經濟價值就是產生了一系列相關的行業,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養活了大量的從業人員(包括本人)簡言之create jobs and make some people wealthy。


推薦閱讀:

為什麼水電比火電便宜?
按照人類現在的科技完全可以實現無限能源,而且特斯拉時代都可以實現了,為什麼我們至今還依舊很原始地依賴石油煤炭?
美國女孩剛發明的「水藻變油」技術究竟有多大意義?對石油等傳統能源會造成多大衝擊?
財新網旗下又細分為能源、健康、時尚等不同子網為什麼?

TAG:能源 | 可再生能源 | 經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