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吳語是假濁音,那日語英語也是?
日語東京方言一些濁音明顯是肌肉緊張度不足的清音 但詞中卻是濁音 而英語詞首更是完全的清音 但詞中仍是濁音 而吳語和這兩種語言類似 詞首清音 詞中濁音 卻認為這兩種語言是真濁音 吳語是假濁音 這不是雙重標準?
問題不成立。首先說一下通常所說的「假濁音」意思是從VOT角度不是真正的濁音。如果某個資料把吳語的全濁聲母叫做假濁音,又認為英語濁輔音的VOT也是非負的,是不可能說英語是真濁音的。
再來說說日語英語的濁音。先說日語,的確,現在很多人日語詞首的濁音經常發成假濁音,不過大多數播音員的真濁音發的還比較到位。現在日本人說話,尤其是配音員、播音員等,有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就是不管清音濁音,句首都會內爆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Wsp7AMxTYwww.youtube.com
注意0:03處的「今日、國內」,0:06處的「ただ」,0:30處的「注目」、「國內」,0:34處的「最大」等等。一旦注意到之後還略微挺煩人的。
英語的話跟日語類似,不過根據我的感受,近兩年英語的濁音似乎越來越真濁了。我在油管上看的視頻,多半的人發的都是真濁音,而且男性比女性發真濁音的比例要高一些,美國比英國的比例要高一些。
註:非專業人士。建議讀者慎重閱讀,多參考文獻原著,我記錯、搞錯的多批評指正!
另外這篇寫的還算詳細,主要算是一個總結,方便其他不了解背景的愛好者閱讀。
----------------------------------------------------------------------------------------------
這是個經典問題。
(一)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大前提——中國傳統音韻學中的「濁」和西方語言學中的voiced,並不一定是完全對等的概念,畢竟沒有人能穿越時空去驗證中古濁聲母的具體音值。所以我們整天把濁掛在嘴邊,要注意很多時候此濁非彼濁。
(二)語音學中的「濁」主要看的是VOT(初濁),以此為判斷的話,法語有比較標準的濁輔音,英語詞首的濁輔音不那麼濁,或者甚至接近於清音(不展開討論口音),日語中根據口音、輔音位置,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用題主的話說就是有點「假」。
(三)題主的真/假濁音之說,我理解為【題主從Phonetics的角度上,認為在語音中,本該濁的輔音發成了清輔音,這濁音就是假的。】然而,在一般語境中,我們往往只是從Phonology的角度上在討論,英語、日語、吳語,這些有歷史清聲母和歷史濁聲母的,即便在一些情況中清化了,卻不和同組的清聲母完全相等。譬如說影母「汪」和雲母「王」:
汪uaon1【(?)u?44】 小汪siau-uaon【sio-u? 52-44】
王waon2【?u?24】 小王siau-uaon【sio-u? 52-24】
在崑山點(括弧內),連讀變調不同,對立仍然存在。再譬如藏語中,歷史全濁聲母在衛藏話中清化為送氣清輔音,但是在康方言中仍為濁輔音。而且像拉薩話,歷史濁聲母只在詞首讀為送氣清,在詞中卻又讀為不送氣,就不與次清聲母完全等同。那我們也不能聽了拉薩話就一刀切就說藏語是假濁音。
----------------------------------------------------------------------------------------------
下面說重點,吳語「詞首清音,詞中濁音」的說法,不完全確切。
(四)在詞中為普通濁音,這點沒有異議。
(五)對詞首濁音最經典的描述必須是趙元任大師一派的「清音濁流」。講的是歷史濁聲母在詞首 = 清音 + 濁流。關於濁流,眾說紛紜,有說貫穿整個母音的,有說主要在母音前半段的,等等。書寫習慣是,趙提出的清輔音加一個彎頭h,譬如並母p?,匣、喻兩母就「簡直」寫成?。趙強調,這裡的?是一個理論的音位,使得母音形成一個同質的氣息母音。(《現代吳語的研究》、《音位標音法的多能性》等)
(六)我們看到,趙時代的學者已經開始認識到這個濁流是貫穿母音的,但是他們的局限在於,譬如塞音——詞首的濁塞母不帶音,一旦爆破,後面就跟一個氣息母音,使得前面的聲母聽上去有點濁——這種看法把濁流歸結在韻部,和聲部割裂開了,況且不整齊也不簡潔。
直到最近朱曉農老師提出的發聲態的解釋,個人也很支持這一學說。簡而言之,濁聲母字在非詞首的位置,發聲態是清冽嗓音,而在詞首是弛聲。(發聲態是對於聲帶的描述,鬆緊開合等很多方面,清冽嗓音就是平常的發聲情況,弛聲是一種氣聲,不贅述)用到了發聲態,這種描述自然就是貫徹整個音節的了,弛聲態使得清輔音聽上去有點濁,母音聽上去帶氣,如此就完美而整齊地解釋了這個問題。朱提出的書寫習慣是,詞首寫成氣聲標點,貫穿整個音節,【罷p?a?】。(《全濁弛聲論——兼論全濁清化(消弛)低送高不送》)
(七)綜上,可以認為弛聲是吳語中濁聲的詞首變體。這樣一來,聲調和發聲態也緊密結合在一起,高清冽,低則弛,十分整齊美觀。再補充一點,吳語的清不送氣塞音聽上去要比其他方言的「硬」,韓語里一直搞得玄乎其玄的緊音也是如此,這類音傳統上處理為緊,或者是前喉塞?C,朱曉農老師認為是因為處於「張聲」的發聲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前往研究。最後,有趣的是,有人猜測或許古代濁聲母就是吳語這樣的音,譬如劉半農先生,當然這無從驗證,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是從歷史角度還是語音實際,說吳語是假濁聲的都站不穩腳跟。其實我沒看到過誰說吳語是假濁聲了,請題主指出。。。
第一,吳語雖以全濁聲母的特點而出名,但也是送氣、不送氣對立明顯的語言。吳語的全濁音和幾對清濁對立多是和送氣、不送氣音相輔相成構成的,對立的清濁音其實發音特點差別沒是否送氣那麼大,實際運用中全濁音並不有太大地位。不是濁音假,而是吳語的的實地運用中,特別是塞音、塞擦音中的濁音沒有太大利用率,但吳語清音中確實有些許的「爆破音變」,這可能也是吳語無真濁音論的主要來源。
第二,絕大多數語言,發音時聲帶的振動作用,最主要是母音來負責的,而不是輔音,更別提擁有漢語普遍特點——母音佔優勢的吳語。吳語的清濁輔音,和其他國家語言相比,幾乎見不到複輔音,單輔音發音還是顯得相對短促,而母音發音和其他語言相比受氣流影響更小,使得即使是輔音比母音多的音節,輔音對母音的覆蓋度也大大小於其他語言,這樣各類輔音的清濁特點在發音中就更不顯著。
其實都是句首清音濁流 句中真濁 假濁音只是條件變體 知道這些語言都有濁音 且吳語是塞音三分 南吳濁音不論哪個位置是真濁就行了。
請給出具體的例子來,因為我們不知道你說的"一些濁音"是指什麼.有些人會把不送氣的清音誤以為是濁音,所以有必要針對具體例子來討論.
推薦閱讀:
※為什麼 IPA 中,/?/ 沒有對應的圓唇對立?
※如何區分a、?a和?a?
※清雙唇塞音 [p] 在一些語言中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TAG:語音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