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貨幣乘數是準備金率的倒數?數學推倒過程是什麼?
一開始是1000,準備金是百分之十,然後就是900,810,729。那麼是1000(1+0.1)^0+1000(1+0.1)^1……+1000(1+0.1)^n=1000*(1/0.1)(⊙_⊙?)
把0.1換成x,兩邊同時除以1000,用西格瑪的方式寫一下就是:Σn=0到無窮大(1+x)^n=1/x,最後這一步怎麼來的呢(⊙_⊙?)
作者:DONT鏈接:如何看待日本央行在2016.1.29宣布負利率? - DONT 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以一個例子說明吧。
假設,只有一個銀行,為了方便,我們假設銀行沒有資本金(或者假設銀行有N元資本金,用作了租房子,總之這部分忽略不計了)。
初始情況:有個客戶來存錢了,存了100元在銀行。
於是,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如下圖所示。
好了,銀行有了100元,央行規定,必須留下準備金10%的準備金,這準備金是用來應對儲戶(債權人)可能隨時遇到突發情況,會需要來銀行提取現金的情況。此時,資產負債表如下圖。
現在銀行有現金90元,是可以用的。銀行當然也非常需要把這90元放貸出去。這樣銀行才有飯吃,錢趴在銀行上,銀行就喝西北風了。
於是,有個企業A(該企業的公眾號:yuanmu8)需要錢,正好需要90元,沒問題,全放貸給他吧。
當前,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稍有變化,不過變化不大,只是現金變為了債權(為了方便我寫成了貸款,這樣好理解哈)。
好了,企業A拿到現金,發展不錯,於是把錢全花了,實際上主要應該還是用於支付工資、購買固定資產等等等吧。為了方便,我們假設,企業A把90元錢支付給了員工A。員工A拿到這麼多錢當然很美,於是找到銀行,又把錢存到了銀行。
同樣銀行收到存款,必須留出來10%=90*10%=9元,作為準備金。
餘下了=90-9=81元現金。
此時,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為:
銀行,還是一樣的銀行,不是慈善機構,更需要吃飯、盈利,因此,必須把這現金81元放貸出去,才能不喝西北風,於是找到企業B,全部放貸給了企業B,此時,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現金變為了貸款。具體為:
後續發展情況是類似的,企業B當然盈利也不錯,把貸款的81元錢付給了員工B,員工B又找到銀行,把錢存在了銀行。
此時,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如圖:
當然,銀行,有錢了,有錢了,還要放貸,這次放貸給企業C吧,於是資產負債表上,現金變成了貸款(債權):
好了,企業C當然也是優質企業,僱人的過程中當然也要支付工資,發工資72.9元給了員工C,員工C把錢又存到了銀行。
此時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如圖所示:
當然,道理還是一樣的,銀行不能讓錢留在賬戶上。留下10%的準備金,其餘的全部需要放貸出去,此時的資產負債表為:
好了,我們看明白了,這個情況是周而復始的。
注意,右側是大家手上有的錢。因為這個錢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手裡面有的錢。而實際上,現在市面上一共就有100元的現金。是這樣吧,但是我們看在當前10%準備金的控制下,銀行讓大家的總財富變為多少呢?
算算看:
100+100*0.9+100*0.9*0.9+…100*0.9^n
=100*(1+0.9+0.9*0.9+0.9*0.9*0.9+……..+0.9^n)
我數學不好,不會算,我們乾脆百度一下,這個是多少吧
過程不重要,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結論,經過無數次的放貸之後,右側的總額,也就是大家手裡面的錢應該是=1/(1-0.9)=10
這個我們記住好了,叫做「貨幣乘數」,也就是準備金率的倒數。
因此,如果準備金率是10%的話,那麼貨幣乘數就是10,則100元可以經過銀行的放貸變為市場上的1000元。
如果,準備金率是5%,則貨幣乘數是20,則100元可以通過銀行放貸變為市場上的2000元。
所以,央行通過控制準備金率的微調,就能實現對市場上錢多少的控制。
如果想讓市場上錢變多了,就要降低準備金率;
如果想讓市場上錢變少了,就要提高準備金率。
我們看看中國近期一次準備金率是怎樣調整的,以及調整的目的是什麼。
有了上述知識,現在看新聞,就清楚多了。
央行會不斷地根據市場情況,進行準備金率調整,一般來說,調整是非常謹慎的。即使這樣,幅度調整也在7%到21%之間進行了波動。可以看到,這會導致貨幣乘數在5到14之間波動。最近十年幾乎在10%到20%之間波動,貨幣乘數是5到10倍之間。
前段時間很多人討論日本的負利率,最近還有人說討論,來,我們看個新聞。
我們知道,其實負利率是針對準備金說的。銀行存在央行的準備金越多,會導致名義準備金率越高,進而會導致貨幣乘數縮小,市場上錢少了。所以,要用負利率,讓銀行把錢放貸出去,刺激貨幣增長。
注意,表面上看,貨幣乘數造成了很大的通脹。實際上,凡是存入銀行的錢,都是有他的實際價值擔保的。例如,在上述例子中,產生的錢,都是工資,都是創造價值後,員工從企業得到的。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理解,存入銀行的錢,都是由其創造的價值擔保的。這個不是製造通脹的原因。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還會造成通貨緊縮。因為,創造的價值,通常超過存入銀行的貨幣價值。
前幾天關於通貨膨脹的文章,有人留言,提到貨幣乘數。他也提到了貨幣乘數效應,但是通貨膨脹和貨幣乘數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
當然,關於貨幣乘數是有很多假設的。我們現在只是在理想狀態下的假設,實際情況要更複雜。
文章太長,大家就是去讀的興趣了,先寫這麼多了。
---------------------------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號:yuanmu8.
等比數列當-1&
由於當n的值不斷增加時,q^n的值便會不斷減少而且趨於0,因此無限項之和:
假設準備金率為a,則最多可用1-a的錢用於放貸,市場上名義貨幣就是1+1-a,放貸之後假設貸款人再將1-a的錢全部存入銀行,銀行再拿(1-a)*(1-a)的錢用於放貸,總的市場上的名義貨幣數就變成了1+1-a+(1-a)^2,每次放貸都假設全部用於儲蓄,n次之後市場上名義貨幣就是1+1-a+(1-a)^2+......+(1-a)^n,那麼取極限為1/(1-(1-a)),也就是1/a。這就是貨幣乘數,也即是單位貨幣能夠產生的名義貨幣總數。貨幣供給/基礎貨幣
= (通貨+活期存款)/(通貨+準備金) // -----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
= (1+存款/通貨)/(1+準備金/通貨)
=(1+存款在通貨的比率)/((通貨/存款 + 準備金/存款)/(通貨/存款))
=(1+存通率)*(通存率)/(通存率+準備金率+超額準備金率) // ----存通率*通存率 =1----//
=(通存率+1)/(通存率+準備金率+超額準備金率)
其中用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準備率和現金通貨在存款中的比率。
k=(Rc+1)/(Rd+Re+Rc)。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沒有各種漏損,包括法定準備金、超額準備金、非交易存款準備金、 漏損現金etc,那麼原始存款豈不是可以無限創造貨幣,銀行A-銀行B-銀行C。。。我們現在假定有一個因素k&<1,讓原始存款每一步轉存都縮水,一元下一步就成了1-k元,然後(1-k)2,(1-k)3,這是一個公比小於1的等比數列,其和收斂於1/k,這個值就是所謂的最大創造存款總量~這個k就是損失的貨幣嘛,也就是準備金等等,它值越大,損失的就越多,貨幣乘數就越小。直觀上看,就是二者成反比。
教材里都有
那個什麼,以為你要推倒數學來著……仔細一看原來是推導……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多階段博弈中的 one-stage deviation principle?
※能否計算山東漁船遠洋殺戮事件各位參與船員最大幾率存活的行為方式及其成功存活的數學期望?如能,各是怎樣?
※有經濟學研究將偏好作為內生變數嗎?
※如果印度這次貨幣改革成功了,會顛覆現有那些經濟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