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什麼要設立直轄市?

不針對特定地方。


因為國家要適應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提升城市的職能。

中國市的行政區劃萌芽於北洋政府時期,分為特別市和普通市。1922年,北洋政府先後設立了京都特別市和青島特別市(青島市是中國最早的直轄市)。特別市相當於後來的直轄市。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先後有漢口丶南京丶天津丶北京丶上海丶青島丶廣州7個特別市。 1930年,組織法經過修訂,城市級別改為直屬於行政院的院轄市(直轄市)和省轄市。據此,上海丶廣州丶漢口等改為院轄市,廣州降為廣東省轄市。1931年漢口降為湖北省轄市。1932年,西安被定位陪都,暫時升為院轄市。1939年,陪都重慶升為院轄市。

抗戰勝利後,重組行政區。1947年6月,將漢口丶廣州丶西安丶瀋陽四個省轄市升為院轄市。至此,全國共有12個院轄市,即南京丶北平丶天津丶上海丶青島丶漢口丶廣州丶重慶丶西安丶哈爾濱丶瀋陽丶大連。

解放戰爭期間到新中國成立前,國統區和解放區的院轄市丶直轄市,共計14個,即南京丶北平丶天津丶上海丶青島丶漢口丶廣州丶重慶丶西安丶瀋陽丶大連丶鞍山丶撫順丶本溪。

新中國成立後到1949年年底, 全國共先後設立12個直轄市:北京丶天津丶瀋陽丶鞍山丶撫順丶本溪丶上海丶南京丶武漢丶廣州丶重慶丶西安。原國民政府時期的大連丶青島丶哈爾濱三個直轄市均改為省轄市。

到1952年,南京市又降為江蘇省省轄市,旅大市(大連)升為直轄市。1953年,吉林省的長春市丶松江省(1954年併入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升為直轄市。自此全國直轄市增加到了14個。其中,東北地區最多,竟有七個直轄市。1954年,重慶等直轄市先後劃歸四川等省,只有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到1997年,重慶市再度直轄。

直轄市和省區有甚麽分別呢?

1. 行政級別,理論上一樣,都是正省部級,不過一般直轄市書記都兼任政。治。局委員,比一般的省。委。書記要高的多。

2. 地域。直轄市地理面積沒省大。

3. 經濟結構:直轄市的工業丶第三產業一般占的比例比農業要高,而許多省份的農業依然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4. 生活水平:直轄市的人均GDP一般要高於其他省份。

省丶直轄市丶自治區丶特別行政區都屬於省一級的行政區,但是由於直轄市的特殊性,所以它的級別其實要高於普通的省,因為它的書記都是由政治局委員兼任,直轄市書記和副總理是一個級別;而且國家領導人一般都是直轄市書記升上去的。個別省如廣東丶新疆,這種經濟大省和邊疆地區書記也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由此可見直轄市在我國的重要性。

直轄市雖然與地級市管轄區域相同,但是直轄市管轄的區與地級市平級,管轄的縣與地級市代管的縣級市平級。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地理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地理】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城市群是一種什麼樣的空間發展理念?有什麼優勢和不足?

脫苦海:為什麼廣州從古至今都是中國重要通商港口,而泉州卻衰落了?

脫苦海:為什麼本地人有錢後大多會在省會城市或更大的城市購買房子?

脫苦海:為什麼沿海的省會都不靠海?

脫苦海:中國的省名由來分別是什麼?


我是某國有銀行的,我就說說銀行的例子吧。

通常我們是按照省來設置分行的。但是對於某些比較大的城市,我們也會為其單獨設置一個分行,比如大連,蘇州,深圳等。

而對於分行來說,如果部門的某項業務做的特別大,也可能會被單獨拿出來成立一個新的部門。

這裡面的邏輯是,為了避免資源過於集中。

如果某個城市業務資源特別好,或者某個業務特別容易賺錢,那麼在現有的考核體系下,分行就會把全部的資源與精力投入這裡,以獲得更好的業績。這樣下去,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只要還是業績導向的考核標準,這個問題就會存在。這時候,開闢新的分行或者新的部門,可以緩解這種趨勢。

反過來,政府設計直轄市,我認為也是基於同樣的思路。現在的直轄市北京已經被批評吸周邊的血了。如果北京是河北的省會,那麼整個河北省恐怕都是北京郊區一般的存在。

河北再來一個大城市?不存在的。


北京直轄不需要理由,因為是首都,全世界主要國家中美俄法英日德首都都是直轄的。

上海一直是中國最大城市,直到改開前佔全國經濟比例都很嚇人,如果回歸江蘇,這個江蘇省不得了,2016年GDP十萬億人民幣,佔全國1/8強,典型的座大諸侯,不利於中央集權。再加上民國的特別市歷史,上海直轄順理成章。

天津也是民國院轄市,還是民國第二大城市,當然今天地位下降很多。天津直轄的最大原因就是維護北京的地位,加上天津的河北完全鎖死了北京,危脅太大了。憑藉天津的位置和體量直轄是不夠格的。

重慶就是一個披著直轄市外衣的小省,分省前的四川規模確實太大,三峽是由頭,鄧和李鳥是政治資源,計劃中的三峽省胎死腹中,重慶本來就是西南最大城市,直轄還能減少一級行政區劃,節省管理成本,所以最終直轄取代分省。

最後談談個人看法,京滬維持直轄不變,天津回歸河北做省會,重慶劃入川東幾市擴大改省。

針對部分天津網友特此聲明,個人對天津並無偏見,天津是定都北京的第二大受害者,只有和河北合力才能減輕傷害,因此贊同回歸河北,並天他意。


設立直轄市的地方,自然有設立的理由。

直轄市和省的區別,是直轄市的地域較小,人口集中於一個大城市內。實際上,把它叫成省也可以。

設立直轄市,一為首都安全考慮,首都本身設為直轄市,是國際上的慣例,這是北京。

取消察熱兩省後,北京被河北省全包圍,如果河北省發生變故,北京易被瓮中捉鱉,於是划出天津來建直轄市,和河北構成雙安全門。

上海作為直轄市由來已久,建國後作為國家財政重要來源地,沿襲以前做法。

重慶是為了迎合西部大開發的國策。


主要是為了切割可能會威脅中央統治的省份;比如江蘇和河北如果要一分為二,只有切割上海天津符合邏輯;評論區里認為我扯淡的人太多,我就講一句,我們國家三千年歷史,留下來的最大經驗教訓就是不迷信任何制度,也不迷信任何人

額外說一句天津,因為天津設立直轄市最不能服眾,咱不討論民國,只討論地理和現在

  1. 實際上到晚清民國本朝,大家已經看出來了,中國這麼大,有資格定都的只有四個城市,我先說標準:
    1. 不能離海太遠,現代經濟是海洋經濟,遠離海洋=自外於世界潮流
    2. 必須在主要交通線上,實際上就是三個,長江、大運河(津浦線)和京哈線,分別連接著中國腹地、長三角、京津唐和東三省,除了中國腹地之外,都是工業重鎮;首都必須在這三條交通線之中兩條的交叉點;其實京廣線不是說不重要了,然而除了一頭一尾全在內陸腹地
    3. 建國時候鐵路幹線一共就這三條(加上隴海,四條),全都從京津始發,所以說建國時候首都選址其實沒什麼懸念了。。。
  2. 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城市只有四個,京津寧滬,建國初中國接近於沒海軍,所以去掉天津上海兩個海邊的,只剩下南北二京;北京是京哈、京滬和京廣三條幹線鐵路的始發站;傳統上華北大平原的農業生產能力及其連帶的人口動員能力遠超於中國其他地區總和;因而北京作為六百年統一王朝首都有能使國家長久安定的歷史,南京十朝定都史沒有一次讓國家長久安定,北京勝出。

至於什麼前朝首都南京所以本朝必須北京的說法純屬搞笑,滿清比民國腐朽反動多了,要是為了躲開腐朽反動的舊社會,本朝應該定都西柏坡;選擇北京就是因為方便、安全、經濟

但這四個城市共同特點就是輻射力超強,除了北京,全都是一整條水系的核心城市乃至唯一核心城市,還蹲在全國最重要交通線上,所以為了國家的穩定,抑制強藩出現,除了首都以外,津滬寧全部被剝離母省;南京這是清朝給本朝的遺產,然而清朝做的也沒本朝那麼絕,清朝兩江總督還是在南京的,南京在清朝保留了蘇皖贛三省省會的地位

津滬是本朝新加的直轄市,因為天津最不能服眾,從地形來說說:

  1. 天津對河北來說是心臟、核心,河北對天津來說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天津這樣的商貿城市,他當然需要一個腹地才能發展得更爽
  2. 國家拆上海和天津是為了避免南北直隸兩個山川形勝+經濟實力極強的省份分疆割據,河北在漢唐宋明清(卧槽,我曆數跟沒曆數一樣,用歷朝倆字就能解決),南京在歷朝動蕩時期,都成為了強大割據勢力的中心,不拆不可能,不定都也不可能,簡單說就是上輩子作孽太多(劃掉)
    1. 但是這個拆的手法有點毒辣,主要是建國初(到現在),按地方財政收入(地稅+國稅)討論地區實力的話,上海&>=江蘇,天津&>=河北的格局就一直沒變,所以要拆到兩省能夠分庭抗禮,最方便的手法就是拆直轄市;你總不能把天津沿著海河拆出來天津1和天津2,把上海沿著蘇州河拆上海1跟上海2吧,這比拆直轄市還要缺德太多了。。。
    2. 這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教訓,我們國家持續統一王朝的歷史最久,亡國的坑踩過最多;比如像朱元璋他不願意定都北京,他孫子就被北京軍閥剿了
  3. 即使中國從北京遷都到其他大區,如南京武漢蘭州喀什,天津和上海仍然會保持直轄市地位
    1. 南北直隸太能鬧騰了。。。這是大家不得不承認的地方
    2. 因為東北的特殊地形,他進出關只有一個便捷出口就是錦州-山海關一線,所以作為東北出關見到的第一個大城市,天津實際上是東北地區的最大交通樞紐,這一點在北洋軍閥時期和偽滿洲國時期都有體現,東北軍閥對天津極為重視

為了讓討論適用於全國,我加幾個城市給大家考慮一下:

  1. 京津之於北直隸-東北
  2. 上海之於江蘇、南京之於安徽
  3. 成都之於四川,有沒有必要直轄?沒有必要,四川盆地雖然歷代動蕩時期都會割據,但都無力介入中原戰事(至少近一千年如此);而且四川盆地礦產資源不如北直隸豐富,戰爭動員力和戰爭潛力都低於北直隸;北直隸自帶大量的煤鐵石油儲藏,這個即使是南直隸也望塵莫及的;重慶直轄是為了帶動西南西北若干個省份的發展,這也是成都所不可比的,三峽建成之後,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天然的交通航運樞紐
  4. 廣州之於廣東呢?沒有必要,理由大體同四川
  5. 武漢之於湖北?我最早把他提出來跟成都廣州並列,被湖北人一頓嘲笑,說武漢湖北根本沒資格和成都四川、廣州廣東並列,因為窮,建國時期湖北就是武漢+窮的要死的江漢平原+鄰省不要的一堆拖油瓶,當時武漢佔到湖北gdp的75%
  6. 濟南、青島之于山東?這個我已經不想寫了……
  7. 陝西山西?這個歷史已經證明了,唐朝之後關中就窮了,武則天和她老公一天到晚跑到洛陽去養活她們一大家子人和朝廷和軍隊,山西山河表裡割據自保有餘,進取不足,跟北直隸搞好關係別被滅了是正經事,畢竟山西人口太少,資源單一

總結一下,首都土著杜牧(唐朝首都在哪大家都知道對吧)在他的《戰論》里長篇幅渲染了河北地區對全國的意義:

河北視天下猶珠璣也,天下視河北猶四支也。珠璣苟無,豈不活身;四支苟去,吾不知其為人。何以言之?夫河北者,俗儉風渾,淫巧不生,朴毅堅強,果於戰耕。名城堅壘, 〈音頁。〉嶭〈五結切。〉相貫;高山大河,盤互交鎖。加以土息健馬,便於馳敵,是以出則勝,處則饒,不窺天下之產,自可封殖,亦猶大農之家,不待珠璣然後以為富也。天下無河北則不可,河北既虜,則精甲銳卒利刀良弓健馬無有也。

這是農業時代,戰馬是最重要的戰爭物資的時代,河北對全國的軍事壓力

我們國家漫長的農業時代截止到解放戰爭為止,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也是我們黨對華北地區人民的組織和動員所奪取的偉大勝利(東北畢竟是華北幾個解放區涌過去的人撐起來的嘛)

但工業時代河北地區對全國的重要性甚至更為突出:

  1. 東北已經開發,全國農業生產的重心大幅度北移;現代全國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大致在南陽盆地處,而糧食生產的重心在開封;如果去掉一些糧食不能自給自足的省份,只討論各個省份的餘糧(廣東浙江等省份很顯然是負的),重心大概在北京,因為全國只有東北的糧食是大幅度過剩的
  2. 煤、鐵、石油礦藏:全國礦藏如此齊全的省份也就是遼寧和河北了,山東可能沒那麼多,河北tm石油還特別多,天津的渤海石油是全國第三大油田(現在好像已經第二大了,超過了大慶?華北-渤海盆地不止這一個油田,六七個了);所以其實全世界泛濫的銹帶也無非只有河北省一個罪魁禍首而已,極低成本的鋼材傾銷讓底特律、鞍山和魯爾都過不下去日子了
  3. 綜合前兩條,還有之前討論過的交通線和人口分布,定都京津地區已經是歷史的必然,是中央掌握調配全國物資的唯一方便場所,是武漢南京上海所不可比擬的

以上都是gdp所不一定能體現的東西


?陪都?為了打破大省的壟斷,扶植中央可以直接控制的力量。

【重慶:西都;上海:南都;天津:東都】

同時直轄市也像是幾個省的行政中心一樣。全國大區一級被撤銷,直轄市還是需要發揮這種地區協調,牽頭的作用的。


一個一個列出來:1、北京,政治中心,將北京列入中央直屬有利於中央對全國中心更好地建設,減少省一級有利於國家權力機關不用受制於省級,典型就是深圳,中央給政策,但屬於廣東省下屬,政策落實需要中央下文、省級落實才可以。況且天子腳下怎麼能容忍有省長在哪裡唧唧歪歪呢?

2、上海市,全國最發達、蘊含資金最多的城市,要是讓江蘇佔了,這省長還不飛了?況且中央大多數金融政策需要上海配合,直屬容易實行。

3、天津,主要是佔據著首都的出海口,歷史上從明朝開始就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重要直屬下為北京提供源源不盡的對外渠道。

4、重慶,西南震懾偏遠的地位,作為戰時陪都預備準備的。


反對設立直轄市是為了「削藩」或者「削弱地方」的說法。

實際上百度百科上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就是因為城市過大,人口過多,且在全國行政版圖內有非常明顯和特殊意義。

直轄市設立後出現的「超省級」政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隔了20年,特別是近兩年,別看某些城市叫的凶,結果國家新一輪城市規劃中只給予了它們「國家中心城市」的稱號,「新直轄市」隻字不提。而這些城市當前「宣傳」的規模、經濟水平和特殊屬性,擱十年前,早就夠直轄。

直轄市的設立使得「省級」層面可以直接管轄最基層的縣級層面,完成「省級區劃」內的集權,從而使直轄市的最高領導層擁有直達基層的權威。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從省級層面更為通盤兼顧縣域基層的發展;缺陷是省級領導層在該直轄市內權威過重。

而其他省級區劃,最基層的縣級則有「地級市」進行代管,隔離了與省域最高領導層的權威,特別一些政治地位較高和經濟水平較強的省份中,還有「副省級城市」或者「計劃單列城市」進行「分權」,所以其實是談不上對更高層級的威脅。


我們國家建立伊始,總要挑幾個城市重點建設。

就這麼簡單~

你知道武漢的電話區號么?

哈哈


削藩


謝邀。

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體量巨大區域巨大等等,防止尾大不掉,重慶因為是一個城市分出來,其實重慶的體量應該是一個省,如果海南叫海南市的話,當年划出去也是直轄市。

另外是減少層級,高效執行特殊的政策以及規劃,可能有這個考慮。

直轄從直接理解就是分割化、區格化、獨立化,一種計劃性的割裂、孤立的行政操作,這種方式很好么,僅從經濟角度考慮,我覺得有點過時了,現在應該是提倡城市融合,城市化特別大城市化的趨勢已成,過去通過行政手段,利用戶籍的方式把人群固定在一個區域,人為的通過計劃經濟用差別化政策形成水平和垂直的不同區域,配比發展,這種在未來會被打破,比如大灣區這個概念,就比深圳直轄要高好幾個層次。

思路要變變了。


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行政權力是設立直轄市的主要緣由。

大省拆分是第二原因。

在中國的行政架構中,不同級別的地方政府擁有的行政權力是完全不同的。

無論財政、司法、招商、土地拍賣等等,不同的行政級別差別很大,甚至有的是能不能做的區別。

地方要發展,上級就要放權。

所以除了直轄市,還有很多副省級城市,這是省政府放權的體現。

如果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省級行政權力來執行,推動,那這個城市就有中央直轄的必要性了。

很顯然,北京作為首都,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無論是國內地位還是對接國際發展,都需要更高的行政級別,所以直轄。

天津直轄,更多的是歷史原因,至於拱衛京畿,就現在來看,已經沒有很大的必要性。當然,為什麼不把天津合併回河北,主要是沒有這個必要,而且河北太大管理也不方便。

重慶為什麼直轄,同樣的,四川太大,管理起來不方便。為了三峽工程的開展,同時需要一個支點來推動西南的發展,所以重慶直轄。

為什麼重慶定位是市而不是省?主要是減少行政級別,減少行政臃腫,提高行政效率。

北京上海屬於權力下放,天津重慶屬於大省拆分。兩個原因都同時存在,只不過有所側重。

現在討論比較多的是深圳會不會直轄?

這就要從現在中國的實際情況來分析了。

首先,最近三十年來,四大直轄市的黨委書記均由政治局委員兼任,副國級國家領導人,行政規格是非常高的。

同時,廣東省委書記也是政治局委員兼任,多年未變。

所以,從政治上來說,已經不存在拆分廣東省的必要性。

另外,從經濟上來說,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有廣州的存在,深圳也不會在廣東省造成一家獨大的可能,也沒有拆分的必要。

那麼現在深圳是否有必須要省級行政權力來推動發展呢?

目前是沒有這個必要的。

一個深圳很小,另一個深圳是一個科技、經濟城市,政治不是重點。

所以,深圳在短期內不會直轄,除非廣東的經濟發展跟不上深圳的發展,如果哪天深圳的GDP是廣州的兩倍以上,也許會直轄。


要是上海市和江蘇和並,你覺得江蘇省是不是太牛了,都可以明著左右國家經濟決策了。


可以反向考慮下,如果不直轄會怎樣,

如果北京、天津和河北都合併成一個大省

上海合併給江蘇,

重慶本來相當於一個省,暫且按下不表

然後嘞,中央一看河北省、江蘇省都指揮不動了。


這個應該從歷史上面來談吧。

直轄市是從民國時候的特別市發展過來的。民國設立特別市的原因也不是什麼怕地方割據的原因,都是錢鬧的啊。大家都知道,農業提供賦稅的能力很弱,一般能滿足地方各級政府官員和胥吏的薪水就不錯了,這個情況今天也沒有改變。相對來說,工業和服務業的資金流動就大的多,能收到的賦稅也會多好多。任何時候有錢的都是大爺,都要認真對待。設立特別市就是為了更好的培育稅源,更好的把錢控制在自己手裡。所以為什麼建國初期,東北那麼多直轄市,主要原因還是有錢,工業生產能力特彆強。所以當然不能丟掉財源。後期撤銷那麼多直轄市也是這個原因。

直轄市發展到今天,當然不完全是錢的原因了。那是因為國家的賦稅沒有以前那麼緊張了。重慶為什麼直轄我覺得比較明顯。現在剩下來的就是一個問題,為什麼天津還直轄。按說的話,河北容納一個天津也翻不了天。我覺得是因為直轄年代太久遠,現在天津人和河北人已經沒有什麼文化認同感了。天津和河北的差距過大。天津人也不會願意加入河北去。


直轄市都是發展超過省會,可以擔當區域中心的城市。京津超過河北原來省會保定,上海超過南京,重慶超過成都。

大都市的發展模式和周邊地區有區別,所以適合分開管理。

重慶直轄還是因為老四川太大了,200多縣,1億多人,不易管理。


從行政管理的角度打亂區域經濟資源配置的可能,使地方不能產生威脅北京的經濟動能和隱患。


讓各個功能不同地區的相對優勢變成絕對優勢。然後讓它們成為刷各類數據的狂魔。

適合刷GDP的城市瘋狂建工廠,適合種地的城市拚命劃紅線,適合輸出勞力的城市解決貧困別搞出什麼幺蛾子就行了,適合做大撐面子的城市就拚命給資源給政策。

農民家5個兒子都讀書,最後可能全出來打工了。如果拚命供一個讀書,將來發達了說不定還能回村裡給另外四個弟弟每人蓋棟新房子娶媳婦。


推薦閱讀:

10月優秀筆記_吳宇航_看不見的城市
上海永不拓寬的馬路2:愚園路 | 城志
上海,中國最洋氣的城市
劉易斯·芒福德:特大城市的命運

TAG:城市 | 政治 | 地理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