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特別願意批判社會 只去看社會陰暗面 思想十分偏激?


名詞 Bopo, 動詞 -d, 形容詞 -x, 副詞 -f, 連詞 -l, 介詞 -j, 數詞 -s, 量詞 -s, 助詞 -z, 代詞 -nil


我不知道樓主說的很多是怎麼根據的。也許有的批判只是揭露了事情的本來面目,有的是個別比較偏激。今天的年輕人尤其對社會的不公很不滿,可見這是兩方面原因導致的,不能把問題簡單的歸咎於年輕人。試問樓主,你是一個「寧飲毒奶粉,不做賣國賊的人么」。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什麼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沒有那麼多年輕人批判社會,你思考過么。

理性的批判其實就是愛國的一種變現,那些每日大唱讚歌的人基本都移民邪惡的資本主義國家了把。


人有時候只會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在網上搜索的你是搜索這個行為的主體,主觀上你會去選擇搜索你想要看到的信息,你搜什麼網路就給你反應什麼。

花點時間離開網路,去問問身邊七八十歲的老人,問問他們對這個社會的看法,問問他們現在幸福么。

我覺得題注應該會有一個新的看法。

圖樣圖森破,你的年齡在國家的發展史上的跨度很短很短。


總是好的,至少願意去愛國主義,去極端,去奮進。魯迅說,未來中國人脊樑,就在那些沉默圍觀者艱難跋涉,卻不笑者的身上。

但是我同樣認可,憤青是一個麻木極端沒有力量不睿智的團體。成大器需要憤青,但是如果遲遲在憤青不會做事實,他也只能是個憤青。

觀點多種多樣,蔣方舟說過句話,讀來讓人懸壺灌頂——「當金錢也不可以終止一個人憤怒的話,那他真的是個憤青」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批判也好,抱怨也罷,只是人生的必經階段而已。至於這個階段要走多久,還要看自身的造化了。

題主你猜,我們這群「年輕人」是處於第幾階段?

哦,還有,別把90後跟憤青放在一個話題,拜託。


因為他們渴求完美。而非只求活著。


有些時候批判很正常

因為

往往有一點是要在心底明確的:

不是黑暗太黑暗,

而是光明太耀眼


不敢說是全部,很多人是這樣,而且這樣的做法都是有源頭的,有些是只習得了魯迅的批判而未沾染得他的良知,有些是苦於無法不勞而獲而發泄心中的憤慨,有些是自己內心深處充滿陰暗面而做一個鍵盤大俠,ta的筆下是當前之事,融之以內心的骯髒情感。而且這樣的方式是很容易在網路上得到呼應的,類似的人數量可觀,這樣的話題敏感,也不乏一些中立者自認為看到了社會的真實一面,在那拍手叫好。


這個叫做精神叛逆期,是自我形成後開始融入社會前的適應期。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偏激的話看起來更辣眼睛……

回歸正題,題主說的我也有點感受啦。有時點開網路都會被驚到,深深懷疑自己的判斷。

想想看這不也是當下的反應嗎?無論是網路上還是現實里,群眾觀點混亂,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聲音能讓所有人信服。

而我覺得群眾的力量很大的一個來源就是統一。

但當今這種狀況讓這種力量縮水了,於是人們就開始害怕了,也許有些人就會採取更極端的言辭來奪取力量,奪取支持,捍衛自己的觀點吧。

其實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反正在網上說話也不用負責任,個別人就會「自由發揮」一點吧。

不過我也不是說偏激的話就沒有用,誠然它對刺激社會還是有用的,但我還是覺得有時候要適可而止。因為偏激的話終歸是被誇大了的,無法反應事件真相。

個人還是希望大家說話不要太偏激啦≥﹏≤明明事實沒有那麼誇張的……

知乎首答,幼稚的地方還望指正嘿嘿(//?//)


我覺得也挺好的,批判揭露的目的在於讓社會變得更好,讓更多人明白社會的險惡,從而督促社會變化。不光光是發泄憤怒,也是一種側面映射出這個社會的確實很黑暗。

但是...心寒的是,網上噴的爽,現實里不改變啊...


推薦閱讀:

90後不能勝任工作該怎麼管?
如何評價微博用戶「一個失業父親等待女兒歸」曝光女兒拿光自己300萬積蓄後不知所蹤?
90後女生會做飯,嫁人是優勢還是劣勢?
買房子對中國80後90後到底意味著什麼?
明明知道是收不回的禮金(結婚滿月等),你們一般包多少?

TAG:社會 | 人文abc | 憤青 | 9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