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率秦國六十萬大軍出征時,為何多請田宅就可以打消秦王的疑慮?其中的人情世故或政治考量要怎麼理解?

李信攻平輿,蒙恬攻寢,大破楚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楚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李信奔還。

  王聞之,大怒,自至頻陽謝王翦曰:「寡人不用將軍謀,李信果辱秦軍。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病不能將,王曰:「已矣,勿復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王曰:「為聽將軍計耳。」於是王翦將六十萬人伐楚。王送至霸上,王翦請美田宅甚眾。王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國中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王坐而疑我矣。」


其實文中已經做出解釋

我在此補充幾個例子

與王翦同期的名將白起死於范睢的讒言

曹丕用司馬懿之謀而不予兵權 還有說法是先貶再用

諸葛亮四出祁山因小人造謠不得不返

岳飛不圖名利卻因莫須有的謀反而被皇帝召回處死

安史之亂哥舒翰將軍本可死守潼關迅速平定,而因玄宗聽信楊國忠讒言逼其主動出擊導致大敗

袁崇煥因為打算靠死守北京城抵抗實力強大的清軍騎兵而被崇禎猜忌

明朝最後的希望孫傳庭被崇禎催促出兵不敵李自成

總結一下:歷史上用人不疑的皇帝畢竟是少數,且皇帝往往不懂將領的戰術思想,加上臣子的讒言很難保證不變卦。而重兵在握萌生不臣之心的將領如趙匡胤,吳三桂等也比比皆是。所以聰明的將領會選擇賣個破綻給皇帝,讓皇帝覺得一切在自己掌控之中,才能獲得充分信任,將領的才能才能充分地發揮。


據說去美帝使館面簽的時候,如果你在國內有房產、工作且收入穩定的話,那麼通過幾率會很大;否則的話就很可能會被對方認為你有移民傾向,從而遭遇拒簽。

古今同理,擼主感受一下。


取了天下何患無田宅?反過來說多請田宅自然是對天下沒想法。


其實呀,皇帝最怕的就是文官不愛財, 武將不惜死。否則,聖上如何威逼利誘你呀


聰明人啊,現在管理學有本書,講權力的本質一章中提到:人不僅要管理自己和自己的下屬,也要管理自己的上司。知道上司的擔憂,局限和思路。從而決定自己怎麼做。

你看看八國聯軍時候榮祿的做法:送槍炮、水果給使館,又佯裝共計,這樣上面既有了面子,自己又不至於掉腦袋(一根筋的掉腦袋的可多去了),事情還有迴旋餘地。


很明顯突出了兩點:1,不封侯,不要權

2,使勁要錢,「貪財」

手握傾國之兵的情況下,一個要錢的將領和一個要權的將領,哪個更讓王者放心?


皇上最擔心的是:全國軍隊都交給您老王了,萬一您老王不去閥楚,殺回咸陽咋辦?


自污


我覺得就是委婉地提醒下秦王別干預我的指揮。要說這是表示我不會謀反,秦王能看不出來?


表示自己只愛錢財,而錢財都是皇帝給的…所以咱肯定對皇帝您忠心耿耿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王俊凱在電影《長城》里宋仁宗的扮相?
歷史上有哪些經典的詭辯?
武廟七十二子為什麼沒有伍子胥?
曾國藩交友:八交九不交如何解讀?

TAG:歷史 | 戰國時期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