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要發展民俗旅遊,如何才能更好的展現自身文化,避免千篇一律?


如何才能更好的展現自身文化,那必須要從各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大歷史、小人物」,只有把握住了大的時代背景,才能繼續將文化特點細化到某個地區、某個市縣乃至某個小鎮,通過時代共性和地方個性才能真正摸准自身的文化特點是什麼?以避免千篇一律~

以敦煌佛教文化為例,從漢開始到現在各歷史時期的佛教文化特徵亦都是相同或不相同的,相同的是佛教,不同的是佛教信仰一直在發展~

再具體到某古鎮,如想要發展民俗旅遊,就需要找到該地民俗文化「亮點」,這自然不是旅遊開發者自己說了算,而是通過遊客問卷調查得出,再就是需要專業人員從橫向縱向進一步挖掘該文化「亮點」,以及將其拓展成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如節事活動、旅遊演藝、旅遊商品、休閑娛樂等旅遊體驗性產品設計,當然市場導向型的旅遊古鎮還需承擔賠本的風險,因為裡面包含的未知因素太多了。


其實我覺得吧基礎設施做好,把環境清理乾淨就夠了。當下的開發,矯揉造作,過尤不及。


有民俗才會有特色。如果只是經濟發展的旅遊,同質化不可避免。


因地制宜。同時注意保留原有居住民的生活方式不被改變


堅決打擊古鎮內「串珠子」「賣鐲子」「緬甸翡翠」「山寨土特產」銷售

限制並引導「客棧」「青旅」數量,強制所有餐飲、住宿行業的排污達標,減少污染

增加古鎮外停車場數量與面積,降低古鎮內機動車數量,加強古鎮內公公共交通,同時規範自行車、電動車租賃行業

增加古鎮內生活垃圾清理頻次,合理規劃生活垃圾站點

規範酒吧行業,一定規範酒吧!

其實說實話就是乾淨!安靜!清凈!


要有獨一無二的營銷賣點和噱頭。

全國古鎮那麼多,大家叫得上來的有幾個呢?


什麼樣的古鎮?是依靠土著居民生活背景和民俗文化淵源而打造的古鎮還是在空白之地打造的新興古鎮?這裡假設是前者。以突出民俗文化為特色的話,要避免千篇一律,首先要做好品牌構建和主題定位。以什麼來打通旅遊品牌?IP,或是節慶活動,還是產業特色還是其他?其次,業態上,吃、住、游、娛、購的消費產品要創新。比如體現不只手工藝產品製作觀賞體驗或者購買,不只服飾的體驗購買,開發主題產品組合更能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旅遊吸引物。例如丹寨苗族的苗醫文化體驗館,茅台的酒文化體驗館等。


第一,看你的古鎮區位,是不是一個旅遊目的地城市,有沒有其他優秀的旅遊資源,如果有,要「借光」,打造XXX旅遊新的增長極。比如,黃山腳下的宏村。直接把一個村打造成景區。

第二,明確是自身想要打造景點,還是做其他景區的配套。做配套就直接做成商業街。

第三,看看這個地方的民俗能否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可以,就是你的一大賣點。設計專業的產業鏈,演繹、音像製品、DV、節慶、論壇、博物館、等等設施要撿起來。

先回答這麼多吧,希望能帶給你啟發。


居然能在這兒看到你~聽說惠山古鎮收費了~像惠山古鎮主打祠堂和泥人博物館之類的算是正道嗎?


當地人是保存當地民俗生活方式的最好載體。旅遊服務業整體上需要提高,先有好的旅遊體驗,再談體現當地民俗的旅遊體驗。


你好。古鎮發展民俗旅遊,其一就是要減少商業化,因為商業化帶動的旅遊下,難免會千篇一律,比如現在的江南古鎮,那裡基本上都是差不多,沒太大區別,就是因為商業化氣息十分重,每個地方的特色都融入進來了,如果想保留當地的文化以及更多特色,就必須帶動當地人民發展民俗,給他們一些利益,使他們有動力去維護自己的文化,這樣就可以。相比之下,雲南那裡的旅遊民俗保留得比較好,基本上很多東西都是一路留下來的。


民俗旅遊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口頭傳承文化、民間歌舞娛樂文化、節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從開發規劃的角度來說,古鎮旅遊開發民俗旅遊首先要分析當地的旅遊資源、旅遊市場等旅遊發展條件,其次從當地史脈、文脈、地脈的角度進行追根溯源,提煉古鎮的民俗文化要素,並能在項目建設、產品開發、線路設計、活動策劃、宣傳營銷、景觀營造、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進行體現。

其中文化要素的提煉是古鎮民俗旅遊開發的核心之一。需要通過資料查找、與當地人(老人家這方面了解的比較多)交流、專家評定等手段,當然提煉出來的東西最好是能滿足市場需求的。

現在許多古鎮景區採用的形式有當地婚俗展示、動靜態的生活方式展示、演藝表演等形式。


推薦閱讀:

為什麼皖南,特別是古徽州地界會保留著這麼多古城古鎮古村落?
拍攝蘇州園林、古鎮這種地方需要注意什麼?
坐標蘇州木瀆古鎮,籌備了10間房的格調民宿,正在裝修中。尋找一位管理夥伴,這會是你想過的生活嗎?
古北水鎮因何而美麗?

TAG:文化 | 規劃設計 | 古鎮 | 旅遊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