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的運作?
可以介紹下金本位制下各國的金融市場和國際貿易是如何運作的么?
金本位制下,貨幣價值和商品生產是何種關係?早期掠奪和殖民貿易可以增加國庫金子儲存,那麼如果據此發放貨幣,而本國商品生產量未增加,不會引起通脹么?另外,發行貨幣不得多於國庫中的金子,那麼可以少於么?
當時各國生產水平變化不大,並且也預想不到未來技術發生商品生產水平會大大增加以及貿易的不穩定性,所以當時各國採取金本位制,適合當時各國生產水平穩定的情況,而一旦各國經濟狀況發生大的改變,且是經常持續性的不穩定,穩定的金本位制就要崩潰,是這樣么?那當時各國跟金本位制匯率的確定是如何而定的呢?可否調整呢?如果不考慮其他國家,即不存在國際貿易的情況下,感覺通貨緊縮只是改變了貨幣的衡量單位,對國家不會有啥不良影響,比如原先標價2元的商品,現今標價1元,錢比原先更值錢了而已,雖然在標間2元到1元間會經過一系列變動,比如嚴重通貨緊縮因賣得便宜掙得少了會導致一段時間內廠商生產積極性降低,但過後產生也會感受到貨幣更值錢了,相對來說掙得還多了,總之感覺通貨緊縮在封閉的區域環境內沒啥不良影響……通貨膨脹同理第五點不明白……什麼是依據含金量的貨幣平價來確定?也就是說當時各個國家定自己跟黃金掛鉤的比例時,不是跟國庫內的黃金來定的?
以為 貨幣 黃金 商品價值 三者掛鉤,貨幣依據本國國庫黃金量發行,貨幣發行量除商品總量為商品價值,國家間的匯率實際是依照商品價值來定的,同一件商品兩個國家不同價格比即匯率,所以黃金儲存量越高的國家,發行貨幣總量越多,商品生產量高的國家則商品單價低,商品生產量低國則商品單價高(用本國貨幣衡量),但有國際貿易在的話,相同商品在兩國是等價的,而其價格比率是國家間匯率,因此即使黃金儲備少,但商品生產高的國家,其商品本國貨幣定價低,但實際上其貨幣是「值錢「的,國際上貿易相同。----好像理順了又看了看書,貨幣發行量與商品的價值的多少問題(也可以說是通貨膨脹或緊縮)問題算一個關於貨幣是否中性的爭論。一直懷疑經濟學中常用的由於A引起B、B引起C、C引起D……所以A引起H的推論方式,一是這個推論建立在,每一個環節均能感知到前一個環節的變化並迅速做出反應,但能夠保證中間每個環境順利完成么,且強度足引起下一項?(尤其是建立在人們意識到A所以進行B的情況下,在人們歷經通貨膨脹微調後,是否還會在看到A時進行B?);二是各環節的時間差,比如通貨膨脹可能引起物價上漲,利於企業生產,但也會引起僱員要求增加工資(尤其在工會強大的國家),那麼輕微通貨膨脹是否真的可以良性刺激企業生產?還要關注各環節變化的時間差(以及幅度),比如當僱員感受到物價上漲要求增薪時,企業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獲得盈利以應付增薪。寫上面這些就是想說,通貨緊縮將時間差與力度考慮進來後,它對於地區的影響連鎖反應到底是如何的,是否會因人民口袋的錢少了而吝於消費、儲備黃金,還是人民感受到物價低了,刺激了消費從而刺激生產,或者是在輕微通貨緊縮(膨脹)下,輕微有些許變化,但不足以讓人感知,最終回到貨幣新的標價平衡?12:07 刪除
一、
黃金產量不可控,數量也有限,如果跟不上生產發展的速度,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是很容易造成通貨緊縮的,這點不會錯的,——思考經濟問題一定要用動態的思維,通貨緊縮之後,人們就會產生黃金升值的預期,因而會壓縮消費而選擇將黃金儲存起來,消費減少,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就會降低,從而經濟增速就會下降,而人們找金礦的動力會大大增加,此消彼長直到通貨不再緊縮
二、掠奪和殖民是會造成通脹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16世紀西班牙征服瑪雅後,掠奪了大量的黃金白銀回國,而西班牙國內卻沒有相應的工農業發展水平,結果導致了西班牙國內的通貨膨脹及其對歐洲其它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巨額貿易赤字,最終這些掠奪來的錢又流去其它國家,西班牙也開始衰弱,史稱價格革命。
三、當然可以少了,不過如果你是政府,你不會選擇少發的,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四、第一點已經回答了,金本位下由於不大會出現通貨膨脹,所以企業沒啥生產的積極性,所以不太會出現科技生產水平突然飛躍的情況,如果因為其它一些外部因素導致一國經濟劇烈波動,政府都要垮台了,何況貨幣制度。
五、金本位下各種貨幣的匯率根據含金量的貨幣平價來確定,你想人為調整是可以,但市場會做出反應讓匯率又趨於平衡匯率。打個比方,在金本位制度下,如果一個國家人為地提高自己本幣的匯率的話,那麼其國際收支就會可能出現赤字,這意味著本國黃金的凈輸出,如果這個國家的匯率不是管制的,那麼此時這個國家黃金總量減少,單位貨幣對應的含金量就降低,那麼這種貨幣在國際市場上就會貶值,匯率就會下降;如果這個國家的匯率是管制的,那麼由於黃金外流,國內黃金存量下降,政府要維持匯率不變,就要減少貨幣供給,以保證貨幣的含金量不變。這樣做就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下跌(通貨緊縮)。物價水平下跌後,本國商品在國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就會提高,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的競爭能力就會下降,於是出口增加,進口減少,這時候這個匯率成了新的平衡匯率。
通縮開始了,人們就會傾向捂緊錢袋,不再投資。這是個惡性循環,一般認為通縮比通脹更危險,可能會導致經濟停滯。
如果生產商普遍都生產出更多的商品,每件商品的價格都下降了,那生廠商也不吃虧,而且生產商也是消費者的一部分,消費的東西多了,效用上升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蒙代爾的政策搭配中用擴張的貨幣政策來解決國際收支順差?
※中國央行錢穎一提及的「貨幣政策是否繼續放鬆,非常看重通脹水平」傳達出怎樣的信號?
※Stanley Fischer談低利率
※如何評價《貨幣背後的秘密》這部專題片?
※深入解讀M0、M1、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