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判斷自己應該買足外翻的跑鞋還是買足內翻的跑鞋?


可能每個品牌的鞋子對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應對策略。可以嘗試其官方的測試分析網站。

比如:

Mozuno:http://www.myprecisionfit.com/test/welcome

Nike:http://nikerunning.nike.com/nikeos/p/nikeplus/zh_CN/footwear_finder

adidas:http://www.adidas.com/running/tw/products/footwear/?cm_mc_uid=nullcm_mc_sid_90297136=nullcm_mc_sid_90297149=nullcm_mc_sid_90297695=null#l=/running/tw/products/footwear/%3F

——————————————

補充:

另外在上海ASICS黃金城店有測足型的機器,可以幫你判斷適合什麼系列的跑鞋。店員比較nice,不僅會告訴你應該買什麼系類的ASICS的鞋子,也會告訴你其他品牌的哪些系列是適合的。把機器測量的結果截圖存一下,以後買鞋都可以參照(測試軟體界面是日文)。


# 如何通過跑鞋鞋底的磨損情況,去初步判斷自己的跑姿?#

(以一個腳跟先著地的跑者為例:)

正常鞋底磨損

腳落地特徵:該類型跑者,一般在腳落地時跑鞋的

後跟外側先著地,隨即腳踝在落地之時,腳底接觸地面的瞬間稍微內翻,但落地後隨著腳跟和地面的接觸,腳踝微微內翻迅速由中間向外翻,腳底由後向前腳掌逐漸落地。從足底磨損觀察,此時前腳與掌趾關節中間尤其靠近二三掌骨關節下面磨損面積較大,跑得較快的跑者甚至可留下由於大拇指發力、拔地所留下的鞋尖磨損(如圖陰影部分為摩擦面積,以下均是)。

這種正常的鞋底磨損表明,跑者後腳落地到蹬地再到離地的過程中,腳的內外翻適中,壓力分布均勻。

過度外翻型

腳落地及鞋底磨損特點:該類型的跑者,腳後跟落地點相對正常鞋底磨損的跑者更偏向後外側,落地瞬間腳的內翻角度更大,落地後腳迅速外翻的方向從外向內壓。從鞋底的磨損觀察,腳在蹬地時的磨損主要在前腳掌的內側。腳在迅速從內翻變成外翻的過程中,腳弓塌陷過多,身體重量壓在腳的內側,易造成足弓疼痛;腳過度外翻時,距下關節的過度外翻會帶上距上關節過度懸內,從而易造成膝關節過分扭動,產生膝關節內側的不適。足踝在跑步中的過度外翻也是引起腰疼的最大病因。

過度內翻型

腳落地以及鞋底磨損特點:該類型多見於腳弓高硬的跑者,他們的足跟後側先著地再沿著腳底外側逐步著地,雙腳在落地到蹬地時沿著腳步外緣走,即腳始終保持相對內翻的位置。腳過度內翻時,距下關節的過度內翻會帶上距上關節過度懸外,從而易造成膝關節過分扭動,產生膝關節外側的不適。

望此簡單的方式能幫助大家認識自己的跑步姿勢。

( 部分內容節選自陳博士體能康復實驗室的篇章。)


哎呦,謝邀。

足外翻或者內翻,可以試試barefoot赤足跑鞋或者超薄跑鞋嘛。

這是代償,你僅僅糾正腳,那麼把問題丟給了其他部分(比如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

Enjoy!


外翻內翻的簡單判別,找一雙穿過的跑鞋,根據磨損情況,看下圖判別。


我感覺我越看越茫然了。。。


按照《天生就會跑》中作者的說法,足內翻和足外翻跑鞋對耐力跑的幫助不大,甚至會有加深患足底筋膜炎的幾率,會加深長跑受傷的概率。

該書作者不推薦穿高端跑鞋,包括有足內翻矯正等跑鞋,建議以薄底的鞋用來進行耐力跑,同時掌握良好的跑步姿勢。

該書提出的跑步姿勢如下:

1、跑步時前腳掌著地

2、後背挺直,頭頸保持穩定

3、肘部帶動雙臂大幅擺動

4、雙腳著地後立刻朝後發力踢向臀部


判斷自己的腳型

穿鞋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答案是舒適感,地球上每個人的腳型雖然都各不相同,但是總體上來看分為三大類:外翻型、內翻型和正常普通型。當然這裡我們需要提到的是:三種形態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看上去有些不同而已。根據每個人腳的形態不同,跑鞋廠商會推出不同的鞋楦來適應不同樣式的腳,而只有穿上自己的「型號」自然才會更加舒適,這和穿衣服的道理基本類似。

但問題來了,也許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腳型還有這種分類方式,怎麼才能準確判斷自己的腳型呢?其實我們這裡提供大家兩個辦法,完全不需要任何昂貴、高科技、複雜的科學儀器,就能搞定,請看:

根據鞋底磨損的情況——根據自己鞋子鞋底的磨損情況進行判斷是最為簡易、準確的辦法。拿出自己以往穿過第一雙鞋子(穿的時間越久越好)查看鞋底,如果是腳跟內側、前腳掌內側磨損相對較多,說明是內翻腳;而如果是腳跟外側、前腳掌外側磨損較大,說明是外翻腳;而腳跟外側易磨損、前腳掌內外側磨損相對比較均勻,則是正常腳。

查看腳在落地時的狀態——如果暫時無法找到一雙穿過時間較長的鞋子,可以通過另外一種辦法來進行判斷:在自己跑步時讓一個朋友跟在後面,通過目測或使用DV進行記錄腳在落地時的狀態,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但由於許多人缺乏判斷的經驗,因此其相對於對於第一種方法而言並不是非常可靠,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多採用第一種辦法。

對於不同類型的腳型,部分專業品牌跑鞋廠商也推出了針對性腳型的產品(如美津濃等)。但如果大家依舊更傾向於選購像阿迪達斯、NIKE這樣的一線大品牌跑鞋,那麼內翻腳腳型的跑友適合選擇支撐型的跑鞋,而外翻型腳型的人則選擇緩衝型跑鞋。


我也不知道,但是在論壇「大神」推薦購買了美津濃Inspire13,亞瑟士gt2000 5之後

兩款支撐系跑鞋對比之下

發現

1.足往哪翻,鞋後跟哪側就高。比如美津濃inspire13是內翻跑鞋,內側高。亞瑟士gt2000是外翻鞋,外側高。(QNM買了兩雙內外翻完全不一樣的鞋糟蹋我大洋)

2.支撐系跑鞋,亞瑟士普遍在腳後跟外側塞GEL,所以大多是外翻鞋;美津濃則在後跟內側夾扇形WAVE,所以大多是內翻鞋

3.亞瑟士的內翻就是「內旋不足」也就是腳往裡崴,外翻是」過度內旋「也即是外崴;亞瑟士的內旋定義貌似是腳掌向內旋轉的角度;

美津濃的官網對鞋子的內外翻定性是對的,但是後面的產品科技介紹里的內旋什麼的貌似又錯了;

所以我建議買雙緩震系的先試試,等著跑爛了,內外翻自然也清楚了


http://www.gearer.info/bbs/viewthread.php?tid=13101amp


asics店裡的圖。


跑步聖經論壇有一個帖子寫的很明白 關於腳型(內翻外翻)的釋疑--算是新手的學習心得吧 - 跑步裝備 - 跑步聖經(跑聖) - Powered by Discuz!

有的時候手機打不開,我貼一段文字:

新手第一帖,班門弄斧。如果主題是啰嗦重複的(反正我覺得有必要再學習下),請多包涵;如果有錯誤,請指正;如果有幫助,請多多支持!

自從被體檢數據打擊了一下之後,我就開始了跑步,當然和許多新手一樣,一開始只能算是「撒丫的就跑」的山寨式的鍛煉。結果可想而知:各種膝蓋疼,各種氣喘吁吁。逐漸地感覺到需要學習點「專業」知識。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首次接觸了關於腳型的知識,也驚訝的發現跑鞋選擇竟然如此的眼花繚亂和專業。

逛論壇、群聊,是知識學習和交流的主要場所。但對於談論概念,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甚至相反,於是很多結論就非常讓人混淆。為了撥開迷霧,我就參閱了不少帖子,也有些心得。

內翻還是外翻?傻傻分不清楚?

特別是新手,你是不是發現有些人(包括大神們)的帖子說外翻適合緩衝,也有些說適合支撐? 你是否試過剛看完一個帖子,建立了一些概念,然後看另一篇文章,發現結果背道而馳?孰對孰錯?

我想說的是:他們都對!!!是的,都對!因為他們的內外翻的定義是剛好相反的!在定義內翻、外翻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了解的是:足內旋(Pronation)——請記住這個英文單詞。

1)足內旋 (pronation):這可以說是人類應該的行走姿勢(動作),也就是腳後跟(偏向外側)首先著地,繼而沿著腳部外側向前,然後向內有個輕微的翻轉後,用腳掌蹬地獲得力量抬腳,這樣就完成了」人類的一小步「。

足內旋,是」每個人」(醫學上罕見病態的腳型在此忽略)都有的。否則無法想像我們走路該是多麼的困難的事情!但也正是Pronation這個概念,被翻譯成「足內旋」 ,與「足內翻」有著文字和想像上的相似性,很多人對此產生疑惑,繼而有人將足內旋與足內翻的概念混為一談! (後文詳談)

2)現在我們知道了,自己走路都會」內旋「了。但每個人內旋的程度卻不是一樣的:有些人在著地後,腳板向內側翻轉時,還沒翻到位呢,僅在腳板外側著地後不久就抬腳了,這樣,他的鞋子就會形成」 腳後跟磨損較多,前掌外側磨損較多「的情況,這種情況叫做「 Under-Pronation」 ,也就是內旋不足! 相反的,也有些人翻轉的過多,當前掌平均壓到地面的時候,他還沒提起腳,繼續「內旋」,用腳掌內側蹬地獲得力量後方才提腳,這樣他的鞋子就會形成「腳後跟磨損較多,前掌內側磨損較多」的情況,這種情況叫做「Over-pronation」,也就是過度內旋。

好了,到這裡,我們也看到無論內旋不足,還是過度內旋,通常腳後跟外側一樣都會磨損的較多。所以,通過腳後跟磨損情況,是無法鑒定腳型的!而差別正在於前掌的磨損情況。

3)到這裡,我們就可以來探討下,內翻外翻的定義了。

第一種:既然人人都有」足內旋「,那麼內旋的更多一點(Over-Pronation,過度內旋)就自然叫做」內翻「嘛!這是前面講的,因為」內旋「和」內翻「在字面的相似性,思維慣性帶來的一種定義方法(這種推斷是我個人認為有一定合理性的理解,或許與概念當初產生的原因是不一樣的,但結果是一樣的)。 相反,Under-Pronation,內旋不足就叫做」外翻「了!

實際上,有些關於腳型的文章,直接把「足內旋」就叫做「足內翻」,那麼內翻、外翻按照這種定義方法,更加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這種定義,也無可厚非。這也是目前相當多人採納的定義。你是不是也一直這樣理解的呢?

第二種:以Asics官網關於內翻外翻釋義文章為代表,定義是恰恰相反的。他們把Over-Pronation,過度內旋 叫做」外翻";而Under-Pronation,內旋不足 叫做「內翻」。其他品牌的定義,我並沒有找到可信的「官方文章」。但我相信既然都是外國品牌,他們的原版文章多用的是英文概念,而英文概念的under(不足)還是Over(過度)則不至於有任何混淆了。

我個人比較推崇Asics的這種定義,或許是先入為主的成見。我也推崇任何人在用到腳型概念的時候,都註明英文,方便閱讀者知道你的定義,不至於引起困惑。

總結(各家說法):

1)足內旋(Pronation)其實表達的是一種腳步運動形態,只是有過度(over)和不足(under)兩種略不正常的表現(正常的就是正常內旋),對應地,也就是足內旋有內翻和外翻兩種表現形式。只是,「內翻外翻」在中文字面上是相反方向的意思,而我們偏偏用相反的概念來定義足內旋的程度不同,可想而知,這會給人們在理解腳型的時候,特別是對新手帶來很大的誤解了。

2)有人把定義的不同,說成是各家品牌定義的不同。我不太認同,第一,我並沒有看到各大品牌都有這種定義;第二,即使有,也是翻譯過來的,而英文的原文只有over 和under的不同,我相信不會有混淆。有混淆,也是翻譯後的「內翻外翻」的混淆。這就要看譯者心中的定義是前述的第一種還是第二種了。

3)又有人把定義的不同歸為「醫學上」和「選鞋子」上的概念差別,認為前述第二種(也就是亞瑟士的定義)是醫學上的內翻外翻的概念;而第一種概念是「選鞋子」時 用的概念。 對於這種說法,我就更加覺得不認同了。生活里,我們把熊貓叫做貓,但大家也知道它其實是貓熊,這就是「通俗名稱」和「學名」的不同;也有些其他定義是「通俗名稱」和「醫學名」的不同,但「選鞋子」也要創造一個新的概念?我就無法理解了。只能說是先有混淆(不能說是錯誤),再有這種強加的解釋了。

最後,我想說,希望本文能對概念困惑的新手有點幫助;對概念執有一種定義,而總是認為另一種是錯誤的老手、大神們,也能多一份理解;為了跑步知識更好的交流,也希望大家多多探討。

再貼一個亞瑟士官網關於足內旋的說法

應該很清楚了吧。

因為最近準備入一雙亞瑟士的跑鞋,所以我自己總結一下亞瑟士跑鞋的選購建議:

內旋不足:內翻,鞋子前腳掌外側(小母腳趾方向)磨損嚴重,建議選購亞瑟士KINSEI系列,NIMBUS系列,CUMULUS系列。

過度內旋:外翻,鞋子前腳掌內側磨損嚴重,建議選購亞瑟士KAYANO系列、GT-2000系列。

PS:貌似內旋不足即內翻會導致容易崴腳,應該也可以當做一個判斷依據吧。

另外一個論壇寫的也比較好 「足內翻」「足外翻」的中文理解誤區簡要說明以及足翻、足弓、鞋型的選擇。 - 裝備評論與介紹 - 裝備者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


acics或美津濃的網站上好像有教程幫助確定內翻外翻,您自己找一下。

但買跑鞋不僅應關注這個,還跟您的體重和運動量有關,分別對應不同的款。


求問這個是內翻還是外翻,選擇支撐還是緩震哇?@大河馬


推薦閱讀:

TAG:跑步 | 長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