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毛細管電泳存在感那麼低?
我總覺得毛細管電泳法在眾多儀器分析測試方法中存在感很低。。。
本著知乎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原則,請大佬們先點評一下我的想法對不對如果是對的,為什麼存在感那麼低?是因為和高效液相色譜太類似了嗎?還是它存在先天性的缺陷?色譜法和電泳法是不是經常放在一起研究啊?
做過你就知道了。
主要面向是強極性的分子,比如有機酸這些在HPLC保留不好的。代謝物用過,蛋白質也用過,但是普遍就是不好用。
測代謝物吧,雖然覆蓋了強極性的。但是跑CE太慢了。而且用幾台機子跑代謝物太麻煩了,如果可以一台HPLC解決多麼完美。
測蛋白吧,一來沒有這麼多蛋白極性這麼強nano-LC解決不了,二來我可以跑凝膠電泳啊~上MALDI多好,幹嘛燒錢買CE-MS
但是我還是要獻出之前CE做的很厲害的大牛——中科院化學所陳義,用CE玩植物激素測定里最頭疼的赤霉素
不過現在他不玩CE了,我們實驗室CE也卸下來換UPLC了。
不好做,不好發文章,發不出高檔次文章。現在純粹的毛細管電泳都沒什麼人做,很多都是和別的方法連用才發的出文章。別人一個學生別的方向一年發兩篇文章,做個純毛細管電泳 兩三年發一篇,除非是不在意文章獎勵,也不在意評職稱了,不然哪個老師願意去做毛細管電泳。
我畢業設計的時候做的就是毛細管電泳,實際上我們實驗室強項就是毛細管電泳,但是那時候毛細管電泳是自助裝的,我經常被電著,毛細管電泳也有許多模式,凝膠啊,配位啊等等,應用於測氨基酸蛋白質等等,屬於生物製藥一類的儀器,但是呢,他的原里的說明測的是離子狀態的物質,而測離子,離子色譜其實也可以,而且應用範圍比其要更廣一點,由於是根據電勢差測定,這就限定了其應用,畢竟離子色譜檢測器也很多啊,液相色譜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這個問題也對也不對。
本科畢設入坑直到博士畢業。當然,也做一些GC、LC相關的研究。其實CE本身是非常好的儀器,小至離子,大到蛋白DNA、顆粒物、甚至細胞都可以分離——90年代極大地推進人類基因組測序,立下了汗馬功勞;各種模式可跨越極性、非極性化合物;還可以做在線富集,就我所知最大能達到百萬倍富集……十年前的CE 地位還是很高的。
CE目前的發展很難。
與色譜不一樣,CE普適性不高。因其太靈活,分析條件非常多,選誰?需要經常維護,這還是個技術活;
CE樣品基質影響非常大,不適用於實際樣品分析;
色譜有譜(retention index)、有庫,CE沒有;
色質聯用已經很成熟,HILIC的發展,已經可以測定極性化合物。而CE因需要電解質溶液,與MS聯用通常只能用有限的幾種緩衝液模式。當然,也有些用CEMS做代謝組學的,能夠發現一些LCMS看不到的化合物;
色譜可以收集餾分,CE……
CE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能夠填補GC、LC分析不了的化合物。雖然毛細管電泳發展進入瓶頸,但目前在生物分析興起的微流控晶元卻恰恰基於CE原理。
他一直存在,還換了馬甲
謝邀 不了解毛細管電泳~請 @Absinthe 了解的來答哈哈
不是特別了解 不過現在單純做毛細管電泳的確實特別少,主要是穩定性重現性都不是很好,費勁做好了,paper也不好發,這就有點划不來了…
十年二十年前毛線管是一個方向是前沿,現在搞科研還做這個就很難出成果了。也難拿經費了。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有部分實驗室在用。但是的確不如色譜柱分離方便。
重現性差
推薦閱讀:
※請問蠟燭遇到水為什麼火苗突然升高?
※全硼富勒烯的發現 —— 實驗與計算的完美結合
※赤橙黃綠青藍紫,古人如何做顏料?|生活中的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