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怎麼用因果解釋叢飛的遭遇?

有些佛棍說因為是他們殺生的果報


真正佛弟子,不敢妄談因果。原因很簡單,你是宿命通、天眼通?你有阿羅漢果位?倘若有此能力,可以觀人五百世因果。倘若是大菩薩或者佛,可以觀人因果,如觀掌珠。到了這個修為,自然可以給人下定論。如果沒有這樣的修為,去妄談他人因果,那就是犯了妄語戒。五戒不守足,連佛法的門都沒入,敢自稱佛弟子嗎?如果有人說我不怕犯戒,那就是連因果都毫無畏懼,連因果都無敬畏的人,反而大談因果,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事實上,因果並非1+1=2這麼直觀的東西,從業的類型上說,有自業、他業、共業,從果的類型來說,有異熟果、等流果、離系果、士用果、增上果,各種業和各種果綜合起作用,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相。而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因果,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實際細究起來,其實可以大略等同於「自善業有自善相,自惡業有自惡相」,而把其他的比如善人的自惡業、惡人的自善業,以及他們的他業、共業和前生導致的在今世起作用的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諸如此類的龐大因果作用都給忽略了。然而因果並非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是指數、微積分甚至更高層次的作用,凡夫只看得到原因1,和結果1,然後疑問1+1為什麼不等於2,但是原因1和結果1也並非1+1=2的關係啊。

想知道原因1和結果1的真正關係?很簡單,修行啊,到了阿羅漢果位,如果你同時有宿命通、天眼通,可以知道自身因果和他人五百世的因果,到了大菩薩和佛,就可以對因果了如指掌,就像小學生只懂得加減乘除,大學生就學到了微積分一樣。

如果一直是個凡夫呢?那就嚴守五戒十善,給自己今生後世造個好點的果報吧,談論他人因果?這本來也非凡夫力所能及啊。


網上的一個新聞:

18年前,他是中俄國際列車劫案的劫匪 18年後,他是身家千萬樂善好施的富商

2011年8月28日,廣西南寧市的金融大廈,當地富商「林永海」因為給貧困學生捐資助學,正在出席有關部門舉辦的慈善捐款活動。戲劇化的一幕突然出現,幾名警察突然來到活動現場,將他帶走。至此,邵迅這名慈善富商的真實身份徹底現形了

在廣西南寧,他是一個善於創造財富而又熱心慈善的公益人士,多次在當地的助學活動中露臉。1993年在俄羅斯莫斯科,他卻是中俄國際列車系列搶劫案的團伙中專門引路搶老鄉的劫匪。

  • 那麼你又如何解釋這個「林永海」的遭遇呢?按照你的邏輯,明明人家是個「樂善好施」的富商,憑什麼你警察跑來抓人?難道做好事也有錯?
  • 你只看這個「林永海」的這十多年,當然人家是個「好人」了,但是你若再拉長個幾十年去看,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你說他是好人,18年前可是多次搶劫的劫匪,你說他是壞人,可人家這十多年又樂善好施。那警察到底該不該抓他?
  • 你要知道,警察抓他,不是因為他「樂善好施」,而是因為他曾經犯下的「搶劫罪」。

同樣的道理,佛教講的「因果報應」是通三世的,從來不是只在這一生。

《優婆塞戒經》:眾生造業有其四種:一者現報(今身作極善惡業即身受之。是名現報);二者生報(今身造業次後身受。是名生報);三者後報(今身造業。次後未受。更第二第三生已去受者。是名後報);四者無報(猶無記等業是)。

  • 佛經上講的很清楚了,曾經所造的業,不一定就是今生就報,可能來生報,也可能後百生、千生後報。
  • 如同前面舉例一樣,不能僅僅從叢飛今生所做善惡,所受報應,便去簡單理解因果報應。
  • 既然你想讓人從佛教因果方面去解釋,若又不去理解「因果報應」是如何報。只聽聞「因果」二字便去想當然的理解,那肯定是難免曲解。


當初搜到這個問題,發現無人回答,索性把自己一直以來所思考的寫下來供大家審閱,寫這個答案的目的,並不是想跟大家說叢飛的因果就是怎樣,非常慎重的跟大家說,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有人說不是阿羅漢就別妄談因果,但是一件事情擺在這裡,你不說,別人定是心生疑慮,退轉初心,何不敞開了談一談各種的可能性呢?大家也好互相印證下彼此所思考的,是不是偏離了初心和經文本意。有人在這個問題底下說了發願的初心很重要,有人說不計較回報的想法很重要,包括那位不妄談因果的回答,感謝你們的發言。這些都對我一種很有益的啟發。

以下是原答案

-------------------------------------------------------------------------

叢飛這個事兒我考慮了很多,因為這個是很著名的種善因得惡果的事件。

我是一個外門漢的佛教徒。

按佛家那套理論,什麼叢飛或許上輩子上上輩子做了什麼惡事之類的,其實也不是解釋不通,但是我拒絕這樣給一個好人臆想什麼惡因來抹黑他。所以,我對叢飛的事情,簡直有一段時間成為了心魔。

後來我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我有一次在地鐵上,碰到一個乞討的人,我給了他一塊錢。後來我把這個事兒跟我一個朋友說了,我朋友說,這些職業乞討人,有錢的很,你這樣縱容他們,只是在助惡罷了。

我想了想也是,以後在地鐵上不會再給乞丐錢,如果有需要,我會在支付寶或者其他的慈善機構裡面選擇捐款,即使是中間經過層層盤剝,也會有一點點流到真正需要幫助人的手裡。

如果這些錢,到了好吃懶做的那些人的手裡,只會助長他們的惡習,可能他們以前只是辛苦生活,後來發現乞討更容易,乞討了更多,為了更多的錢和地盤,打架鬥毆,或者是拐賣兒童弄瞎弄殘來抽成,乃至拐賣婦女販賣毒品之類的,我的施捨和捐款,一開始就助長了這種惡,就像是抱薪救火一樣愚不可及。

回到叢飛的這件事來,令人心寒的是,叢飛生病之後,他之前救助了那麼多的人,卻沒有一個人來看他來幫助他,說明叢飛的捐助,可以說是絲毫沒有培養到任何人的善念,倒是完全助長了這批人的人性之惡,這怕是得惡果的惡因之一。

人性之複雜,怕是連造物主都說不清楚。有一些人,被欺凌的時候痛苦得無以復加,轉頭,就可以抽刀面向更弱者。叢飛天性善良,從一些報道中就可以看出,無論誰對他求一求,他都可以毫不猶豫對這個人進行捐助。然而每個人的因果都不一樣,叢飛捐助過那麼多的人,有些人,因為上輩子的惡因,命里本就該受窮,叢飛改了他們的惡果,就由此種下了惡因。

我並不是告訴大家從此以後就不要捐助,捐助是要捐助的,但是要擦亮雙眼,捐助那些真正需要捐助的人,就好像放生一樣,有高僧大德說放生好,大家一股腦的都去放生,什麼狐狸毒蛇,都敢放生到公園裡,毒蛇咬死了人,你是不是也是惡因呢?警察抓了你,你還要叫冤屈,我明明是放生來著,為何得了惡果?

希望大家能夠謹慎的捐助,捐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錢這個東西,能量太大,能改變太多太多的人性。

PS:講一個我父母的小事兒,七八年前我爸爸有個朋友,他有個兒子在北京做軍官,因為過年發了很多東西,他家就他和他媳婦兩人在北京,吃不了,拿回老家也不值當。就一箱箱的搬到我父母家,我父母自然是很高興,高興高興著就開始算他還發了多少東西,然後居然就變成了怨憤:還留了那麼多東西在家裡,你們倆人吃得完嗎?還好我媽後來領悟到不對勁,及時剎車,說人家送了我們這麼多已經很好了,這件事就翻過不提。

要知道,我家並不貧困,該有的,雖然不如別家,也是都有的。由此可見,金錢的力量,這件事讓我在處理自己的金錢的時候,時刻警醒。

PPS:叢飛夫婦這個事兒,他畢竟捐助了那麼多人,早逝說不定也是福報之一。(說不定他後半生一直在吃苦,這早逝也就免了這個苦。)


一個人

在一個地方做了壞事

在另一個地方做了好事

在做好事的地方意外死掉了

人都說老天不公

這只是他前面的因果成熟了

如果你說他不公

我告訴你

他下輩子好的因果成熟之後

他還是富二代

跟你有啥關係?


南懷瑾老師開示:做好事沒有智慧會出毛病的

「我常說做好事非常難,是要有智慧去做的。沒有智慧,你覺得自己是在做好事,其實會增加別人的煩惱。所以六度萬行以智慧為主,學佛法是智能之學,不是迷信。

比如有錢都可以做好事,但是並不一定真做了好事,我經常發現,拿錢去做好事反而害了人有時候我們覺得做了件大善事,它的後果是大惡事。有時慈悲一個人反而害了他,比如教育兒女,愛的教育是方便,你沒有智慧的愛,會害了兒女一輩子。無慧的方便是一種束縛,要懂得方便必須有智慧。

有些學佛的朋友跟我說,做功德做好事。我說你不要吹了,我現在給你港幣十萬,你今天晚上到香港街上,做一件好事回來,我給你磕頭。要做好事不容易啊!你不能到卡拉OK找個女朋友,一下送了十萬,那不是好事,還不夠呢!還要兩百萬呢!

做好事,還要有福報,有福氣給你碰到這個機會,你才能夠做啊!花一塊錢可以救人命,這才是做好事。至於上廟子去,這裡去送個一萬,那裡送兩萬,到處燒香磕頭,這個是騙自己嘛!這個哪是做什麼好事啊?這是做生意嘛!

你看老太婆到那個廟子上拜拜的,三塊錢買一把香,買兩根香蕉,菩薩面前拜個半天,要菩薩保佑我全家平安、發財,我的兒子大學考取留學,回來要發大財啊……然後,燒完了香,香蕉還帶回去給自己孩子吃。要求的那麼多!這些人上廟子都是做好事嗎?都是做生意!這個不是做好事。真做好事,不是那麼容易做的。

有一次,我在蘇州,跟許多同學在一起吃飯。吃完以後,菜太多了,我還是老規矩,對他們說,好可惜噢!你們叫那麼多,太浪費,包起來帶走。有個年輕同學說,我們在街上看見蘇州的叫花子好多啊,我們送去。我說今天晚上這一包剩菜你們送掉,我南字不姓,改姓北了。結果他們不信,到了街上一個叫花子都沒有。我說這些都是職業叫花子,他們早回去休息了,已經發了財去休息了,他還跟你要剩菜剩飯嗎?結果真送不掉。

然後他們走到一個轉彎地方,有三個人在一條屋檐口睡覺,蓋一條被子。這個同學高興了,總算找到了。我說,人家睡了,不要去叫醒他,他們不會要啦。結果,這一位女同學不相信,去叫醒他,有一個起來拿了,說聲謝謝又躺下去了。我說,你走了以後,他還罵你笨蛋,這些人不是討飯的,他是外地來打工的,你看他拉開被子起來,一身西裝,他一邊謝謝,一邊心裡想,你把我當窮人看!他不罵你才怪了。所以講,做生意賺錢做好事,真難。

莊子講「德之所盪」,講道德是不錯,但不要超越道德的範圍。我常講一個故事,有位同學,夜裡開計程車的,有一天在路上開,看到一個人被打傷了,因為他吃素學佛,講道德,本來車子開過去了,忽然一想這不是學佛的心態,他又馬上倒退回來,把這個人弄上車子,送警察局。

因為我規定同學們都要寫日記,我一看到日記這一段,就拿起紅筆寫「你不懂得道德的做法,會出毛病的」。他下一段日記,果然是出了毛病,人家家裡的人找到他,說是他打傷的,後來麻煩透了。

所以說,做好事有好事的做法,尤其今天的社會,做好事當然應該,但要智慧的處理,不合於智慧的處理,做好事反倒找來麻煩。「德之所盪」就是這個意思,道德有它的道德標準,也有它的做法,你不懂用智慧,就超過了這個範圍,道德反而變成不道德了。或者應該說非道德,因為說不道德太嚴重;非道德是認不清楚,如說不道德,就太肯定了,非道德是還有商量的餘地,這也是邏輯問題。

這位同學被我罵了幾次以後,做好事小心一點了。他做好事很熱心,結果熱心得自己煩惱極了,這就是「德之所盪,而知之所為出乎哉?」也就是人生的名言。

做人要學壞、作賤自己很容易,好的言行要培養成功卻相當難,惡業易就,善果難成,有人就是想做好事,卻因缺乏智慧,弄巧成拙,無形中反而造了惡業的。所以善根成就,須以智慧為前導,依止般若正觀,這便得向文殊、普賢二老看齊了。」

整理自《維摩詰的花雨滿天》《南懷瑾講演錄》《莊子諵譁》《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

我貼這篇文的重點不在於要不要做好事,而是「好事要做,但要用智慧去做」!至於怎樣是智慧的做法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心中的標準本就不同,做事方法不同,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呢是不是?還有句話「好心辦壞事」呢?多想多思辯總是不會錯的對不對!


無常

三世因果,無法說服我。

有些寒心……

發個願吧。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三世十方無量世界一切眾生,所種因果,現世得報,令其棄惡從善,終證菩提。


首先我不是佛教徒,但我猜佛棍們肯定會把鍋推給上輩子。接著我來講講善惡在我眼裡的定義。

我們身處在一個充滿二元對立的世界,善惡,好壞,美醜,對錯,這一切都是因對比而產生,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而所謂善惡的定義也是由人類自己下的,這世上,好心幹壞事的也有很多,可能最常見也最能讓大家感同身受的就是那句「我這都是為你好」了吧?我們首先要明確善惡是人定的,其次是相對的,最後甚至是會結出惡果的。那麼當一個人盲目追求善的時候,他就會產生一種救世主的心理,而這就是一種我執,(當然反之追求惡也一樣),然後有人就會問了,佛教不是最講慈悲為懷了嗎?是,佛菩薩最講慈悲,但是佛菩薩會產生善惡的分別心嗎?不會,因為到了那個果位,他們已經消除二元對立了。因此,

慈悲不是同情心

慈悲不是同情心

慈悲不是同情心

那麼慈悲是什麼?我在這裡就不給你旁徵博引慈悲是什麼了,簡單講,慈悲就是當你開悟以後,當你看穿二元對立的謊言後所擁有的一種特質,它不是善也不是惡,而是能讓事物得出一個最優解的能力。我不是想說,善良沒好報。我還是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為我相信人性本善,因此,做好事等於遵從了本性的呼喚以及內心的指引,而作惡則是違背這個呼喚,說到這裡,我想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人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不是點燃自己,或是點燃別人,而是大事小事都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而無論是善良的救世主還是邪惡的大魔王,本質上都是被我執完全佔據的人,因此本質上是一類人。但是我們普通人多多少少會被我執所佔據一部分,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西方人書中的小我,大我則是佛性,是道。當我說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時,我們需要分辨這是小我的聲音還是大我的聲音,這一點非常重要,如何分辨?簡單講就是我執不承認事實,只信奉它們所構造的虛假,這就是小我。而它表現在外在的樣貌就是人們的情緒,喜悅,憤怒,憂傷等等都是我執的外在展現。至於如何消除我執我懶得講了。

最後再插一句,傳統中醫對癌症的解讀是就長期違背內心真正的呼喚。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大家隨意理解,隨意質疑。

另外佛教已經被佛棍搞臭了,沒事多看看莊子比較乾淨,推薦《莊子諵嘩》《莊子基本功》,讀罷這兩本,其他講莊子的,也就不用看了。


業的運作是自然規律,不會因為時間空間的改變而改變。因此,也不會有好人,壞人之分。這個世個哪怕是佛陀,哪怕是聖者,只要過去有不善業,今生在世惡業就有可能成熟。比如,釋迦牟尼佛臨終前背痛,想想佛陀在此之前又做了多少善業呢?

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停的造業,惡業成熟即受惡報,善業成熟即受善報,至於業什麼時候如何成熟也有一定的規律,在這裡不必詳說,但對業的完全的撐握不是弟子的範疇,而是佛陀的範疇,這一點需要注意。

回頭來再看釋叢飛,過去犯下惡業躲了一陣子,又造下大量的布施的善業,惡業成熟被抓,但他之後布施善業再成熟也是必然的。我們又何必以「遭遇」視之呢?只是普通的業的流轉輪迴而以,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不是打擊題主,不是讓題主絕望。

你想聽的解釋,都是YY。

世間美好的人或事,很多。但是,發生了那些不可接受的事情。人是無能為力的。若要問個為什麼。因果的東西,一般人看不到。他人若是有能力看到,給你說了,你確定百分百相信么?

佛教徒沒有資格去做解釋,想要真相,只能問佛陀。或者,自己修成全知的佛陀。

對任何人,任何事,理解萬歲,理解才能放下我執,不然總是有偏見,不明因果,只靠心理上的自我安慰是不會長久的。只有獲得無上的智慧才能徹底理解,徹底心服口服。


聊這種話題,開開玩笑還是會很輕鬆地。。

甲:提問!

乙:回答!

甲:你是誰的後代?

乙:我是爸爸媽媽的後代!

甲:哦?你是奶奶的後代嗎?

乙:額。。爸爸是奶奶的後代,我是爸爸的後代。。

甲:哦?你是奶奶的後代嗎?

乙:額。。我是奶奶的後代。。

甲:於是。。你是奶奶和和媽媽的後代?

乙:不對!我是爸爸和媽媽的後代!

甲:你不是奶奶的後代嗎?你不是媽媽的後代嗎?

乙:彆扭。。好吧忍。。我是奶奶和媽媽的後代。。。

和這個類似的例子是傳說中的人類是兩個非洲人的後代的那個梗。。

諸有情眾生的業力所造成的因果鏈並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網狀存在的相互影響的,某個所謂的果並不是單一因的結果,某個果也是無盡下一個果的因。

看待這個問題至少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因果鏈並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第二個問題是對於某個具體的因果鏈中的一環,你可以用各種立場去評價。立場下的事實不是事實,只是基於事實的一種認識。一個事實本無好壞之分,取決於評判者的立場。

第三個問題是因果鏈的發展只要存在就不會停止,人所謂蓋棺定論,一個尚未停止變化的因果鏈評判起來只是個階段結果,無論是追溯以往還是展望未來。不會是個定論,也不可能是個定論。

這個問題並不只有佛教徒才會面對。。非佛教徒該如何解釋呢?


殺生這個太草了,現世因果?

佛陀的解釋是這樣的:過去世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善惡業根本無法計算,也因為業的顯發是沒有規律的,所以今生做善事,但是可能橫死。今生做惡,但是可能發達。惡報肯定是惡業的結果,但是這個業不是這一世的業,而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業,兩件事先後發生,但是不一定有關聯性。

還有一個關於叢飛事件的解釋,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我寧願相信是真的,這樣會讓我好受點。這個解釋說叢飛做善事確實不是無私的,他資助女學生上大學是為了性。

話說叢飛活到現在會怎麼樣呢?現在眾籌事業那麼發達,應該可以延壽吧?


粗涉佛理,本不敢回答,但看了半天大家的解答,越發為叢飛夫婦感到悲哀。

這不是答案,只是些許感想。

首先,作為一個宗教,這樣的具體問題必須允許討論,且要認真對待。高高在上的姿態不能解決問題。不管是不是阿羅漢,都是人,甚至是對佛有信仰的人,憑什麼問個問題還要分三六九等?

第二,叢飛夫婦奉獻之偉大,遭遇之凄楚,都是有目共睹的。可以用理論正向解釋或推演可能出現的結果,切不能反向解釋兩人,否則著實令人心寒。哪怕講因果、輪迴、報應,那還有「現世報」一說,為何要把鍋甩到前世,為何不能就現有情況做點更能服眾的分析。

第三,佛渡的是眾生,講的是慈悲。不能一遇到不好討論的問題就說「佛治不了不信佛的惡人」之類的話,這是有違大乘佛教精神的!

第四,做好事,能不求回報自然是好事。自己不做的好事,有別人做,也是事實,可是誰又能保證做了的人就沒有什麼目的?哪怕是單純如叢飛,不求他物,做了好事,但是卻境遇凄涼,這恐怕也不是人們期望的結果。單純的好人做單純的好事,自然對社會的進步有益,但是不能僅僅依靠於此。眾人行善,往往所求不多,無非是個好報而已,並不過分。

第五,這個問題是希望在佛教的觀念里給問題一個解答,並不是要給佛教一個評斷,知友們不妨冷靜一些,不要讓問題跑偏。事實上,佛教能發展至今,內在的精神與理念是深厚且博大的,無關迷信,對其深入討論,其實是很有意義的。不要直接攻擊佛教本身,這是沒有意義的。


看到這個問題,特地去看了一下叢飛的故事,確實很令人費解,做了這麼多好事,可看起來,結果並不好,癌症英年早逝,後來老婆也出事故去世了……令人唏噓~

如果用世間人的觀念來看,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而懷疑善有善報的道理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這畢竟是世間人的觀念和看法,要不怎麼說是世間人呢,用佛教的話來說,就是凡夫俗子~

佛教從來沒有說因和果必須是馬上就可以顯現的,也就是說現在做的好事的報應,不一定馬上就可以看到,現在做的壞事也不一定馬上就能得到惡報!這就和我們現在所遇到的各種不好的事情,也都是過去所造的惡業的報應顯現,現在所享的福,也都是過去所行的善的報應一樣!都是因果報應,綿綿不絕~

這麼說吧,有的人不太相信這個因果,但是人又總希望世界太平,總希望世間都是美好的,知道為什麼世間總是不消停嗎?總是各種不好的事情不斷的發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因果分離!所有的果都不一定是馬上就看得到的!如果馬上就能看到果報,就是說種了善因馬上就能得善果,那麼做好事的人就必然會越來越多,反之,如果種了惡因馬上就能得到惡果,必然做壞事的人會越來越少,那麼我們的世界早就消停了!沒人做壞事了!就像電門插座不能摸,摸了馬上就會觸電,如果當時摸了,過了一年乃至幾十年才觸電,誰還會在乎敢不敢摸不摸電門?一個道理!就是因為種了因不是馬上就能結果的,所以我們的世界才紛繁複雜,不然世界就簡單了!!!

所以叢飛的事情本身比較複雜,各有各的因和果,凡夫俗子只知道人世間的事情,判斷事物的好壞都是用人世間的知見和觀念來判斷,可宇宙並不僅僅只有人世間,佛教講了還有天界、阿修羅界、畜生界、餓鬼界和地獄界,也就是六道。並不一定是活的長你就是好的,在三惡道中,受苦的眾生往往壽命都長,想結束壽命都很難,因為結束了惡道的壽命就結束了受苦,就可以轉生到好的地方了!同樣的,凡夫以為人的壽命越長越好,可是相比天界的快樂,人間的日子那真是能少一天就是福啊,天界才是真正的幸福!但前提是你要有這個能力能夠往生天界~

叢飛做了不少好事,因果很複雜,有重報輕受的可能,也有可能福報太大,人間已經無處可享,只能換個更好的地方享福的可能,當然也有可能僅僅是另一個惡報的顯現而已。不管怎樣,希望他能往生到比人間更好的地方,不在人間受苦了~


有些所謂的佛徒為了自家理論的自恰,不惜摸黑一個好人,說人家上輩子做了惡,真的是噁心至極。感嘆三武滅佛不夠徹底。


大....大苦難成大佛?唐三藏也被沙悟凈吃了9次呢


地獄眾生這種有情是不得不救,不是救了就會有什麼回報。而且比起那些才華出眾的早期互聯網創業者,比起以善意支持他們讓他們感染到一絲善良,地獄眾生更加多也更加明顯,並且以叢飛的時間和專業而言自然是傾向於這些山裡的窮人。


願意做好事的人,是不會在乎什麼的

之所以要回報,是現實里有家人。輪迴里有入胎迷。但都是看不透。執著。

俗語,鑽牛角尖了

當你還在計較做好事有沒有回報時。有的人已經把事做了。由此而看,當你有一天需要別人做好事幫你時,別人和你一樣計較回報才做。自己又會怎麼想啦

順手而為,能做到就盡量做到。別人能不能實際得到你的幫助,不要管。當所有人都是如此時,就是佛國了。

計較做好事的回報。倒也不是不對,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是這樣了。

當你完全不計較回報時。且用一生來做到。你就已經是佛了

真正的佛學。因果只是世間法。出世間法是。地藏王菩薩。佛國不去而去人人遠離的地獄。這才是佛法

對別人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會迴轉到自己身上。法輪常轉,時輪輪轉

這就是施捨就是財富的規律和意義。有舍才有得

每個人都聽過,但幾個人相信,做到

不要用環境和身不由己來狡辯。這得問自己

所以,叢飛到底怎麼想自己的遭遇。不是別人能說清楚和明白的、人家願意做,願意做下去

用自己的眼光和思想來衡量別人。這是很多人的想法,這是我執。一切業力都是由此而來,因果因此而造就

能明白這些規律。又能堅持自己而不改變,做個好人。就是福德和智慧

在欲界。也就是現實里。不造惡業是自己的選擇。

但大菩薩從來就不怕這些。

好好看看現實里。工地上做重體力工作的人,和辦公室的人比。他們就是大菩薩。難行也在行。

你不怕因果,因果就沒有了

所以,做個好人。堅持到底,這不以別人的看法存在,而是自己願不願意做

問自己


楞嚴經 華嚴經 仁王般若經 悲華經 央掘魔羅經認定凡夫成佛需歷阿僧祇劫 因果業力91劫 劫數 小劫中劫大劫

爵士貓8 分鐘前

佛教徒怎麼用因果解釋叢飛的遭遇?

匿名用戶

11 人贊同了該回答

真正佛弟子,不敢妄談因果。原因很簡單,你是宿命通、天眼通?你有阿羅漢果位?倘若有此能力,可以觀人五百世因果。倘若是大菩薩或者佛,可以觀人因果,如觀掌珠。到了這個修為,自然可以給人下定論。如果沒有這樣的修為,去妄談他人因果,那就是犯了妄語戒。五戒不守足,連佛法的門都沒入,敢自稱佛弟子嗎?如果有人說我不怕犯戒,那就是連因果都毫無畏懼,連因果都無敬畏的人,反而大談因果,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事實上,因果並非1+1=2這麼直觀的東西,從業的類型上說,有自業、他業、共業,從果的類型來說,有異熟果、等流果、離系果、士用果、增上果,各種業和各種果綜合起作用,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相。而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因果,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實際細究起來,其實可以大略等同於「自善業有自善相,自惡業有自惡相」,而把其他的比如善人的自惡業、惡人的自善業,以及他們的他業、共業和前生導致的在今世起作用的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諸如此類的龐大因果作用都給忽略了。然而因果並非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是指數、微積分甚至更高層次的作用,凡夫只看得到原因1,和結果1,然後疑問1+1為什麼不等於2,但是原因1和結果1也並非1+1=2的關係啊。

想知道原因1和結果1的真正關係?很簡單,修行啊,到了阿羅漢果位,如果你同時有宿命通、天眼通,可以知道自身因果和他人五百世的因果,到了大菩薩和佛,就可以對因果了如指掌,就像小學生只懂得加減乘除,大學生就學到了微積分一樣。

如果一直是個凡夫呢?那就嚴守五戒十善,給自己今生後世造個好點的果報吧,談論他人因果?這本來也非凡夫力所能及啊。

匿名用戶 (作者) 回復文者玉心4 小時前

小學生不按部就班學習,想要了解微積分就是天方夜譚。想要拓展知識?瑜伽師地論和宗鏡錄里把因果類型闡述得很清楚,想要了解因果原理的,可以去看,也有其他大德的論述,我沒有阻止你去聽法啊。我所針對的,是答主所舉的例子,沒有因果常識的人妄談他人因果,比如針對叢飛先生,你有阿羅漢果位?你有宿命通、天眼通?如果沒有,憑什麼妄斷是他人前世殺生果報?這不是妄語嗎?至於我為什麼說答主舉的例子是妄斷,因為如果真有宿命通的人,肯定對叢飛先生的福報也會一目了然,對因果的複雜性也一目了然,不會如此簡單下結論。

思考是對的,但是佛法修行的思路不是要你看著他人的因果妄發議論,那是大叔大媽八卦,那不是修行。真正修行是諸善奉行,自凈其意,佛祖當初未得道時思考的是如何滅苦得樂,如何覺悟真理,你看他有對著路邊死屍有事沒事大發「」哎呀,這個人是因為前世如何如何得了這個果報的啊「的議論嗎?

另外再說點實際的,五戒十善里難道沒有妄語戒嗎?因果是客觀存在的,我自己是個凡夫,就老老實實承認我是個凡夫,我五戒十善守不好,沒有觀察他人因果的能力,我承認我就是這樣,連門也沒入,更不敢稱自己是佛教徒,因為我相信因果,像我這樣五戒十善都沒做全的人,除了努力奉行五戒十善求下一世人身再與佛結緣以外別無他法,而妄語因果很可能會落到野狐禪公案的境地里。至於其他人,我只能說個人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認為你有明察因果的能力,就去談論好了,凡夫有凡夫的修行,阿羅漢有阿羅漢的修行,菩薩有菩薩的修行,我所反對的,是凡夫妄自做阿羅漢、菩薩行且不自知,對於明察因果的人,談論因果不為過,對修行還沒入門的人來說,妄談因果就和妄談神通一樣,於修行有害無利。

3查看對話回復踩舉報

爵士貓回復匿名用戶 (作者)1 分鐘前

因果與業力,非今世的一切法相可以看清楚。因果與業力,需從過去世、未來世、今世這三世聯繫其來看待。佛經里,談到佛祖在91「劫」前,就受到前世佛的教誨,才在歷經91「劫」才出家、修行、證道、成佛。大陸的佛教界,基本上不談多世代的因果業力。大陸的佛教界,只宣講今世開悟、今世成佛,最起碼也是今世可以【往生凈土】。

[1]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2]

[0001c19]

佛告諸比丘:「過去九十一[21]劫,時,世有佛名[22]毘婆屍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23]屍棄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24]毘舍婆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此[25]賢劫中有佛名[26]拘樓孫,又名[27]拘那含,又名[28]迦葉。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過九十一劫,  有毘婆屍佛;

 次三十一劫,  有佛名屍棄;

 即於彼劫中,  毘舍如來出。

 今此賢劫中,  無數那維歲;

 有四大仙人,  愍眾生故出:

 拘樓孫、那含、  迦葉、釋迦文。

師兄的【除了努力奉行五戒十善求下一世人身再與佛結緣以外別無他法】,【我只能說個人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凡夫有凡夫的修行,阿羅漢有阿羅漢的修行,菩薩有菩薩的修行,我所反對的,是凡夫妄自做阿羅漢、菩薩行且不自知,】,說的極好!贊一個。

讀一下經文,幫助大家了解修行豈有今世成佛的道理?

漢地佛教今日已不談【劫難】【劫數】的思想。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大正藏第 02 冊 No. 0120 央掘魔羅經

大正藏第 03 冊 No. 0157 悲華經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都以【阿僧祇劫】的【劫數】背景,談論如何修行!

今世漢地佛教已經陷入了尋求極其可怕的商業成功之追求,離佛法遠伊!

劫數 佛教及印度教時間單位,指漫長的時間,具體數目有各種說法。後亦指命中注定的厄運,大難,大限。

印婆羅門教認為,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後會毀滅一次,然後重新開始。這一生一滅被稱為「一劫」。而在佛教教義中,劫數包括「成、住,壞,空」四劫,壞劫時會有水災、風災和火災出現,甚至導致世界毀滅。

佛教的時間概念和劫數

一一天以內的時間可分:剎那,坦剎那,臘縛, 牟呼栗多,時,晝夜

  關於剎那的長度,佛經中有多種解釋:

  1、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

  2、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又有九百生滅;

  3、剎那是算數譬喻所不能表達的短暫時間。

  公制換算

  1 剎那 = 1/75 秒 = 13.33 毫秒。

  1 坦剎那 = 1.6 秒

  1 臘縛 = 96 秒

  1 牟呼栗多 = 48 分

  1 時 (大時) = 4 小時。

 因此可以了解到一剎那是十分短暫的時間,大約是照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根據「一彈指六十剎那」可以算得一彈指大約為0.8秒,可見這個比喻相當準確。

二很長的時間用」劫」表示,又分小劫,中劫,大劫,無量劫,塵點劫等劫,中劫,大劫,無量劫,塵點劫等

 「劫」又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一般劫都是指大劫。

(1)小劫: 從人壽十歲算起,每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然後再從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總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以此往上推,則為:一小劫=1千六百八十萬年。合起來就是1680萬年,為一小劫時間。

(2)中劫: 二十個小劫=1個中劫。一個中劫由20個小劫組成,這樣一個中劫時間就是20*1680萬年,約為3.36億年。

(3)大劫:四個中劫=1個大劫

  一個大劫中有成(世界生長期)、住(世界壯盛期)、壞(世界老死期)、空(世界滅無期),如此成住壞空相續循環一次為一大劫。一個大劫由四個中劫組成,代表成、住、壞、空四個階段,這樣一個大劫時間為4*3.36億年,約為13.44億年。

一個大劫代表娑婆世界生滅一次的時間,中劫代表一個大劫的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目前我們娑婆世界所處的時間為:賢劫的住劫階段第九個小劫減劫時期100歲。

  大劫、中劫與小劫可以描述我們所處世界的具體時間位。所謂賢劫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大劫的名稱,下一個大劫名稱叫「星宿劫」,前一個大劫名稱叫「莊嚴劫」。

  七個大劫(亦名火壞劫)為一水壞劫.七個水壞劫為一風壞劫。

(4) 【】:

  阿僧祇劫即指阿僧祇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阿僧祇= 10^(7.1×10^31)(即1的後面跟著7.1×10的31次方個0) 一般,從凡夫修行成為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是多長,可想而知.

(5)無量劫, 無量劫即指無量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無 量 =10^(2.8×10^32)。

(6)塵劫:塵點劫的簡稱.

  即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每經過一千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便下一微塵,微塵盡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些微塵的個數全部加起來作為劫數,就稱塵點劫。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三各道的時間相對性

  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

  人間一百年,為忉利天一晝夜

  人間二百年,為夜摩天一晝夜

  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

  人間八百年,為化樂天一晝夜

  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他化自在天一晝夜

四各個世界的時間相對性

  根據《華嚴經》:

  娑婆世界的一劫,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才一晝夜;

  極樂世界的一劫,於金剛堅佛剎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晝夜;

  袈裟幢世界的一劫,於善勝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不退轉音聲輪才一晝夜;

  不退轉音聲輪世界的一劫,於法幢佛剎的離垢世界才一晝夜;

  離垢世界的一劫,於獅佛剎的善燈世界才一晝夜;

  善燈世界的一劫,於光明幢佛剎的妙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妙光明世界的一劫,於法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難超過世界才一晝夜;

  難超過世界的一劫,於一切神通光明佛剎的莊嚴慧世界才一晝夜;

  莊嚴慧世界的一劫,於月智佛剎的鏡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從鏡光明世界一劫,於賢勝佛剎的勝蓮花世界才一晝夜。

  到如此,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對於勝蓮花世界已經是微不足道,毫無可言了。

五各道眾生壽命

  人間:人壽100年。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此四天離人間有四萬二千由旬之遠,身長七十五丈,壽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合計九百萬歲。

  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距離人間六百七十二萬里,身長一百五十丈,以人間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

  須焰摩天。也就是空居天,因為離開須彌山,距離人間有一千二百八十萬里,身長二百廿五尺,壽命一萬萬四千四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三百年。男女相愛,只是執手以示愛,而不行淫。

  兜率天。這天分內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內院有大摩尼殿,是彌勒菩薩所住。彌勒菩薩常在內外兩院說法,教化眾生。該天距離人間有二千五百六十萬里,身長三百丈,壽命五萬萬七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四百年,男女相愛,只是一笑。

  樂變化天,距離人間有五千一百廿萬里,身長三百七十五丈,壽命廿三萬萬零四百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樂具,都能隨願變化滿足自己受用,男女相愛,只是熟視而已

  他化自在天,距離人間有一萬萬零二百四十萬里,身長四百五十丈,壽命九十二萬萬一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男女相愛,只用眼一看便滿足。

  梵眾天,身長四十里,壽命二十小劫。

  梵輔天,身長八十里,壽四十小劫。

  大梵天,身長一百二十里,壽命六十小劫。

  少光天。身長一百六十里,壽命二大劫。

  無量光天。身長三百二十里,壽命四大劫

  光音天。身長六百四十里,壽命八大劫。

  少凈天。身長一千二百八十里,壽命十六大劫。

  無量凈天。身長二千五百六十里,壽命三十二大劫。

  遍凈天。身長五千零二十里,壽命六十四大劫。

  福生天。身長一萬里,壽命一百二十五大劫。

  福愛天。身長二萬里,壽命三百五十大劫。此天之福,於有為界中,最為圓滿。

  廣果天。於九地中,叫做舍念清凈地,因舍念清凈,沒有苦樂二念,故劫壞時,水火風三災不能侵,身長四萬里,壽命五百大劫。

  無煩天。身長八萬里,壽命一千大劫。

  無熱天。因為除去一切斗心的熱惱。身長十六萬里,壽二千大劫。

  善見天。身長三十二萬里,壽四千大劫。

  善現天。身長六十四萬里,壽八千大劫。

  色究竟天。身長一百二十八萬里,壽一萬六千大劫。

  空處天。壽二萬大劫,因已消形入空,故無身形長短。

  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而入非非想處天,來窮究空理,修習有漏禪定,不知回頭,迷於有漏之天,錯作無為之想,終至八萬劫滿,無可歸托便墮入輪迴,隨自己的業障,流轉六道中,所謂「饒他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

憍陳如佛

[0053a06]

燃燈世尊之後,經一阿僧祇劫,憍陳如佛出世。佛行三度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一兆人,第二集會百億人,第三集會九億人。爾時菩薩為轉輪王[1],名甚勝者。向佛及一兆比丘眾行大施食。佛向菩薩預言:「汝未來世,當得作佛。」彼聞佛說法,以國事託付大臣等而出家。彼學三藏,得八定及五神通,修禪不怠,生梵天界。

[0053a11]

憍陳如佛之城名喜樂,父為善吉悅,剎帝利族之人,母善生妃,賢與善賢二人為上首弟子,侍者阿?樓陀,帝沙、優婆帝沙為女弟子中之上首,薩拉伽利亞尼為佛之菩提樹。佛之身長八十八肘,壽量十萬歲。

吉祥佛

[0054a07]

此佛之後,經一阿僧祇劫,於同劫中,有吉祥、善意、離日、所照四佛出世。吉祥世尊之時,行三度弟子集會。第一集會一兆比丘,第二集會為百億比丘,第三集會為九億比丘。佛之異母弟阿難(慶喜)王子與九億群眾共同聞法,來詣佛所。佛為彼次第說法,彼與眾獲四種解脫及阿羅漢果。佛徹見此等良家子前世之行,知彼等有能依通力獲得衣鉢之機根,伸右手曰:「來!汝諸比丘。」一同於瞬間皆依通力成得持衣鉢之身。具如六十歲長者之行儀,禮拜之後,附隨於佛。此為佛第三次之集會。他之諸佛身光,四方不出八十肘。但世尊之身光,常滿一萬世界。一切樹木、大地、山海等乃至炊釜之類,皆如黃金之葉所包。佛壽九萬歲,其間日 [P.31]

月,難照自光,晝夜之區別,判然不分。生物常依佛光往來,如日中依太陽之光。世間之人,依夕間花放,朝時鳥鳴而知晝夜之區別。「然則他之諸佛無此威神力耶?」否!亦非如是。他之諸佛若發是願望,滿一萬世以上之光明。吉祥佛依昔之願力,身光常滿一萬世界一如他之諸佛一尋量之光。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31 冊 No. 0018 本生經(第1卷-第2卷)

========================================================================

[0329a05]

[7]右文中,「一生」是由結生始至於死止屬於一生,亦為〔五〕蘊之一相續。「二生」等亦與此同樣。其次「甚多壞劫」等之文句,當知有損減之劫為「壞劫」,有增益為「成劫」。其中由壞〔劫〕亦包攝壞住〔劫〕,〔壞住劫〕是以〔壞劫〕為出發點之故。又由成劫包攝成住〔劫〕。然,如斯解時,說:「[8]諸比丘!有此等之四阿僧祇劫。云何為四?是壞、壞住、成、成住也。」此等〔四阿僧祇劫〕是徧攝〔於壞劫、成劫中〕。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8 冊 No. 0035 清淨道論(第8卷-第13卷)

====================================================

央掘魔羅經卷第三

[0533b12]

佛告央掘魔羅:「我於無量百千億劫,具足修行十波羅蜜攝取眾生,無量眾生未發菩提心者開化令發,我於無量阿僧祇劫,具足修行無量波羅蜜諸善根故,生不生[4]身。」

[0533b17]

爾時,央掘魔羅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身住實際而復生耶?」

[0536a01]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為護法故捨恆河沙身,一一身若傷若打若壞故,生此不壞無為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眾多住處,精進捨身恆河沙數,一一身住無量劫精進苦行故,生不老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生疾疫劫為作良藥,一一身趣恆河沙劫故,生無病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斷無量眾生飢[1]餓之病,施大乘味故,生不死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除無量眾生煩惱垢污,為諸難事示如來藏故,生無染污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除無量餓鬼飢渴之病,以一乘味令其飽滿故,生無漏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2]於一切眾生等心愛念,如父如母如子如兄如弟故,生無罪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不實語者,安立大乘諦故,生諦常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諸非法眾,安立出世間法故,生此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隨邪見者,安立正見故,生此第一寂靜之身。

[0536a22]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有恐怖者,安立無畏故,生安隱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多憂惱者,安立無憂惱法故,生此無憂離憂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一切天人樂他婬者,安立大屍羅威儀故,生此無塵離塵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惡像類者,攝令清淨安立正法故,生此無羸[3]離羸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諸貧窮者,施財法二藏安立菩提故,生無災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諸天及人隨愛欲者,安立離欲故,生此無[4]量無惱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拂除無量眾生、諸天及人一切煩惱,如除蛇毒故,生此無患[5]離患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與無量眾生、諸天及人,結法親屬,世間親厚無過法親故,生無作法明顯妙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如法演說清淨如來藏法故,生[6]此無所有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安立一切諸天世人,令住如來希有秘密故,生希有身。

[0536b16]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以佛成就無量眾生諸天及人故,生無量無邊尊勝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度無量眾生,於處處雜姓示現受生故,生此高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度一切有,安立菩提故,生無上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現隨世間支節不具,令無量眾生安立菩提故,生無上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不隱恆性如來之藏,為一切眾生安慰說故,生此恆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護持淨戒,見天女魔女及世間女不起染心故,生不危脆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一切世間尊長女人所不起染心故,生不[7]崩墜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諸天及人,除諸病患故,生此無邊無比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乃至畜生安立深法故,生深遠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一切天人說如來藏如虛空鳥跡,令佛性顯現故,生不可見身。

[0536c07]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轉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執無我見,示以難見如來藏故,生一切眾生難見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一切天人不害眾生安立正法故,生微細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一切天人生法樂故,生[8]圓滿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普示天人如來之藏,如今所見文殊師利故,生不難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解一切眾生縛安立解脫故,生極難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天人惡趣一切諸有,普於中住,悉令安立真實解脫故,生無分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一切天人淨持五戒故,生無筋骨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善發大願度一切眾生故,生一切處解脫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拔一切眾生諸惡見箭安立真實法故,生此寂靜不變易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等視一切眾生如羅睺羅,亦令他等故,生寂[9]止身。

[0536c26]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自修知足令他知足故,生上止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諸聲聞說離食知足故,生斷一切求波羅蜜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捨離一切魚肉美食,亦教眾生令捨離故,生美妙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吐一切煩惱故,生離虛偽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惡像類者,壞其住處驅出人眾,猶如[1]火雹故,生破宅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迷惑四倒,飲以法味故,生離慢梵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如來之藏寂靜恆道,離亂過惡極令正[2]真故,生寂靜捨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無我佛語者,建立有我如指指月故,生捨離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般涅槃般涅槃,而不般涅槃般涅槃故,生如法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盡無量眾生際,極方便求如來藏垢,不可得故,生此界身。一切眾生悉有此界。

[0537a17]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演說大[3]乘無礙智,無我我[4]所真實門故,生無入處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成就無量眾生令畏煩惱故,生善出世間上上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一切眾生而作歸趣,無依作依無親作親故,生如萬流趣大海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以無畏心說如來藏經故,生安住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捨上宮殿轉輪王位無量快樂入山學道故,生宮殿身安樂不動。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離慢[5]緩眾如避栴陀羅,於淨戒者乃至不同水器故,生不悔身。[6]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輕無量眾生煩惱重擔故,生休息身照然明顯。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毀呰在家如處牢獄故,生一切眾生所求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斷貪恚癡故,生無病無畏無我所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諸天及人,毀呰女人娛樂煩惱猶如毒蛇故,生此滅身。

[0537b08]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於[7]燈光如來所修菩薩行聞自受記,隨順於如不謗[8]經故,生舍宅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聞如來藏,一切眾生斷諸煩惱便得成佛,因其信樂覆護眾生故,生覆護身。我為菩薩時,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作忍辱仙人行四無量故,生一切眾生依怙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常為無量諸天世人,演說大乘一乘無上乘無礙之智,極大照明一切眾生所趣向乘,彼聞說已,以是大乘破阿僧祇惡故,生趣向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讚歎界安隱界一切眾生第一界無垢如來藏,無合會故,生無合會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令無量眾生、諸天及人入白淨解脫[9]天舍宅故,生虛曠無限容受勝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無量眾生若男若女,作父母兄弟姊妹想故,生一切處無上父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於飢饉劫以無量身施彼食故,生一切處離飢渴病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毀呰一闡提惡令生怖畏故,生[10]此捨離一切有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示現無量方便身法身勝藥樹身,不增不善因故,生一切無行寂止之身。

[0537c03]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11]生,度無量眾生[12]令滅煩惱,示其自性,如於掌中視菴羅果故,生斷道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毀呰一切有,如四毒蛇、如空瓶故,生離津溜筋脈之身。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恆河沙生,為無量眾生,滅一切有無量煩惱,離欲滅盡涅槃故,生涅槃不動快樂之身。央掘魔羅!我於無量阿僧祇劫,一切無際處住而復住此。央掘魔羅!涅槃即是解脫,解脫即是如來。」

央掘魔羅經卷第三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2 冊 No. 0120 央掘魔羅經

====================================================

悲華經卷第四

諸菩薩本[13]授記品第四之二

[0188c15]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白第四王子[14]能伽奴言,乃至發願亦復如是。

[0188c16]

「爾時,佛告阿伽那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菩薩道時,以金剛慧破無量無邊眾生諸煩惱山,大作佛事,然後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故號汝為金剛智慧光明功德。』爾時,佛告金剛智慧光明功德菩薩:『善男子!汝於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於此東方過十恆河沙等世界中微塵數等世界,有世界名曰不眴。善男子!汝於是中當得作佛,號曰[15]普賢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世界所有莊嚴,如汝所願悉皆具足。』

[0189b12]

「時寶藏佛告無畏王子言:『善男子!汝今速疾以諸蓮華印於虛空,是故號汝為[4]虛空印。』爾時,佛告虛空印菩薩:『善男子!汝於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於東南方去此佛土百千萬億恆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曰蓮華,汝於是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5]蓮華尊如來、[6]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所有大眾純諸菩薩摩訶薩等,其數無量不可稱計。其佛壽命無量無邊,所願具足悉皆成就。』爾時,虛空印菩薩摩訶薩頭面禮於寶藏如來,即起合掌,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0189c21]

「爾時,世尊讚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願者甚深甚深,以甚深功德因緣故,尋時十方如恆河沙[13]諸世界中,自然而有七寶妙蓋,於上虛空羅列而住,純金為網,以覆其上,七寶為鈴,[14]悉以莊嚴,其鈴常出佛法僧聲乃至無所畏聲。爾時,有百千億那由他眾生,聞是聲已,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5]心,是故號汝為[16]虛空日光明。』爾時,佛告虛空日光明菩薩摩訶薩:『汝於來世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過一恆河沙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東方去此二恆河沙等佛剎,有世界名曰[1]日月,汝於是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2]法自在豐王如來、[3]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虛空日光明菩薩聞是記已,即禮佛足。

[0191b08]

「善男子!爾時王子說是言已,尋得三昧,自見十方如微塵數等諸佛世界,所有諸香[*]憂陀羅婆羅[8]香、牛頭[9]栴檀、種種末香,及見一一方面有不可計諸眾生等,恭敬叉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寶藏如來告王子言:『善男子!汝之所願已得成就,天雨種種諸微妙香已,有不可計眾生,恭敬叉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號汝為[10]師子香。汝於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上方去此四十二恆河沙世界微塵數等諸佛世界,有世界名青香光明無垢,汝於彼土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11]光明無垢堅香豐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善男子!爾時,師子香菩薩禮寶藏如來頭面著地。

[0192b09]

「爾時,世尊讚阿彌具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世界周匝四面一萬佛土清淨莊嚴,於未來世,復當教化無量眾生令心清淨,復當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世尊。善男子!以[17]是緣故,今改汝字[18]名為[19]普賢,於未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末後分中於北方界,去此世界過六十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知水善淨功德,汝當於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20]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善男子!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頭面著地禮寶藏佛。

0195c03] 「爾時,如來讚阿閦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已取清淨世界,汝於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東方去此[13]十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妙樂,所有莊嚴如汝所願,皆悉具足,汝於是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號阿閦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0195c10]

「爾時,阿閦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一切世間陰、界、諸入所攝眾生皆得慈心,無怨賊想及諸穢濁,身心快樂猶如十住諸菩薩等,處蓮華上結[*]加趺坐,三昧正受;以三昧力,令心無垢,是諸眾生身心快樂,亦復如是。我今頭面敬禮於佛,唯願此地有金色光。』

[0195c17]

「善男子!爾時,阿閦菩[14]薩以頭面敬禮佛足,是時一切無量眾生,身心即得受大快樂,其地亦有金色光明。

[0195c19]

「爾時,寶藏如來為阿閦菩薩而說偈言:

「『尊意且起,  汝今[15]以令,

  一切眾[16]心,  心無忿怒,

  復於眾生,  生大悲心,

  兩手各得,  天千輻輪,

  淨意當來,  為天人尊。』

[0195c26]

「善男子!爾時,阿閦菩薩聞是偈已,心大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悲華經卷第四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3 冊 No. 0157 悲華經

===================================================================

仁王般若波羅蜜[*]護國經受持品第七

[0831b07]

「善男子!習忍以前行十善菩薩,有退有進,譬如輕毛,隨風東西。是諸菩薩亦復如是,雖以十千劫行十正道,發三菩提心,乃當入習忍位,亦常學三伏忍法,而不可[6]名字是不定人。是定人者,入生空位,聖人性故,必不起五逆、六重、二十八輕。佛法經書作[7]返逆罪,言非佛說,無有是處。能以一阿僧祇劫,修伏道忍行,始得入僧伽陀位。

[0831b16]

「復次,性種性行十慧觀,滅十顛倒,及我人知見分分假偽,但有名,但有受,但有法,不可得,無定相,無自他相故。修護空[8]觀,亦觀亦行百萬波羅蜜,念念不去心,以二阿僧祇劫行正道法,住波羅陀位。

[0831b21]

「復次,道種性住堅忍中,觀一切法無生、無住、無滅,所謂五受三界二諦無自他相,如實性不可得故;而常[9]入第一義諦,心心寂滅而受生三界。何以故?業習果報未壞盡,故順道生。復以三阿僧祇劫,修八萬億波羅蜜,當得平等聖人地故,住阿毘跋致正位。

[0831b27]

「復次,善覺摩訶薩,住平等忍,修行四攝,念念不去,心入無相,捨滅三界貪煩惱,於第一義諦而不二,為法性無為,緣理而滅一切相故,為智緣滅無相無為。住初忍時,未來無量生死不由智緣而滅故,非智緣滅,無相無為,無自他相,[10]無無相故,無量方便皆現前。觀實相方便者,於第一義諦,不沈不出,不轉不顛倒。遍學方便者,非證非不證而一切學。迴向方便者,非住果非不住果而向薩婆若。魔自在方便者,於非道而行佛道,四魔所不動。一乘方便者,於不二相,通達眾生一切行故。變化方便者,以願力自在生一切淨佛國土。如是,善男子!是初覺智,於有無相而不二,是實[11]知照功用;不證不沈,不出不到,是方便觀。譬如水之與波不一不異,乃至一切行——波羅蜜、禪定、陀羅尼——不一不二故,而一一行成就。以四阿僧祇劫行行故,入此功德藏門。無三界業習生故,畢故,不造新,以願力故,變化生一切淨土。常修捨觀故,登鳩摩羅伽位,以四大寶藏,常授與人。

[0831c19]

「復次,德慧菩薩,以四無量心滅三有瞋等煩惱,住中忍中,行一切功德故。以五阿僧祇劫行大慈觀,心心常現在前,入無相闍陀波羅[12]位,化一切眾生。

[0831c22]

「復次,明慧道人,常以無相忍中行三明觀,知三世法無來無去無住處,心心寂滅,盡三界癡煩惱,得三明一切功德觀故,常以六阿僧祇劫,集無量明波羅蜜故,入伽羅陀位,無相行受持一切法。

[0831c27]

「復次,爾焰聖覺達菩薩,修行順法忍,逆五見流,集無量功德,住須陀洹位。常以天眼、天耳、宿命、他心、身通[13]達,念念中滅三界一切見,亦以七阿僧祇劫行五神通,恆河沙波羅蜜常不離心。

[0832a03]

「復次,勝達菩薩,於順道忍,以四無畏,觀那由他諦內道論、外道論、藥方、工巧、呪術故,我是一切智人;滅三界疑等煩惱故,我相已盡;知地地有所出,故名出道;有所不出,故名障道;逆三界疑。修[1]習無量功德故,即入斯陀含位。復集行八阿僧祇劫中行諸陀羅尼門故,常行無畏觀不去心。

[0832a10]

「復次,常現真實住順忍中,作中道觀,盡三界集因集業一切煩惱故,觀非有非無,一相無相而無二[2]故,證阿那含位。復[3]於九阿僧祇劫,集照明中道故,樂力生一切佛國土。

[0832a15]

「復次,玄達菩薩,十阿僧祇劫中,修無生[4]忍,法樂忍[5]者,名為縛忍。順一切道生而一心忍中滅三界習因業果,住後身中,無量功德皆成就。無生智、盡智、五分法身皆滿足,住第十地阿羅漢梵天位,常行三空門,觀百千萬三昧,具足弘化法藏。

[0832a21]

「復次,等覺者,住無生忍中,觀心心寂滅而無相相、無身身、無知知,而用心乘於群方之方,[6]憺怕住於無住之住。在有常修空,處空常萬化,雙照一切法故,知是處非是處,乃至一切智十力觀故,而[7]登摩訶羅伽位,化一切國土眾生,千阿僧祇劫行十力法,心心相應,常入見佛三昧。

[0832a28]

「復次,慧光神變者,住上上無生忍,滅心心相。法眼見一切法,[8]淨三眼色空見。以大願力常生一切淨土。萬阿僧祇劫,集無量佛光三昧,而能現百萬恆河沙諸佛神力。住婆伽梵位,亦常入佛華三昧。

[0832b04]

「復次,觀佛菩薩,住寂滅忍者。從始發心至今經百萬阿僧祇劫,修百萬阿僧祇劫功德故,[9]登一切法解脫,住金剛臺。

[0832b06]

「善男子!從習忍至頂三昧,皆名為伏一切煩惱。而無相信,滅一切煩惱,生解脫智;照第一義諦,不名為見。所謂見者是薩婆若。是故我從昔以來,常說[10]唯佛所知見覺。頂三昧以下至於習忍,所不知不見不覺,唯佛頓解,不名為信。漸漸伏者,慧雖起滅,以能無生無滅,此心若滅則累無不滅,無生無滅入理盡金剛三昧,同真際等法性,而未能等無等等。譬如有人,登大高臺,下觀一切,無不斯了。住理盡三昧,亦復如是。常修一切行滿功德藏,入婆伽度位,亦復常住佛慧三昧。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奉持品第七

[0841b10]

「善男子!習忍以前經十千劫,行十善行有退有進,譬如輕毛隨風東西。若至忍位,入正定聚,不作五逆、不謗正法,知我法相悉皆空故,住解脫位。於一阿僧祇劫修習此忍,能起勝行。

[0841b14]

「復次,性種性菩薩,住無分別,修十慧觀,捨財命故,持淨戒故,心謙下故,利自他故,生死無亂故,無相甚深故,達有如幻故,不求果報故,得無礙解故,念念示現佛神力故,對治四倒、三不善根、三世惑業、十顛倒故,我人知見念念虛偽,了達名假、受假、法假皆不可得,無自他相,住真實觀。中品修習八萬四千波羅蜜多,於二阿僧祇劫行諸勝行,得堅忍位。

[0841b23]

「復次,道種性菩薩,住堅忍中觀諸法性,得無生滅,四無量心能破諸闇,常見諸佛廣興供養,常學諸佛住迴向心,所修善根皆如實際,能於三昧廣作佛事,現種種身行四攝法,住無分別化利眾生,智慧明了甚深觀察,一切行願普皆修習,能為法師調御有情,善觀五蘊三界二諦,無自他相得如實性。雖常修勝義而受生三界。何以故?業習果報未壞盡故,於人天中順道生故。上品修習八萬四千[2]波羅蜜多,[3]三阿僧祇劫修二利行,廣大饒益,得善調伏諸三摩地,住勝觀察,修出離行,能證平等聖人地故。

[0841c06]

「復次歡喜地菩薩摩訶薩,超愚夫地,生如來家,住平等忍。初無相智照勝義諦,一相平等非相無相,斷諸無明滅三界貪,未來無量生死永不生故,大悲為首起諸大願,於方便智念念修習無量勝行——非證非不證,一切遍學故;非住非不住,向一切智故;行於生死,魔不動故;離我我所,無怖畏故;無自他相,常化眾生故;自在願力,生諸淨土故。善男子!此初覺智,非如非智,非有非無,無有二相方便妙用,非倒非住,非動非靜,二利自在,如水與波非一非異,智起諸波羅蜜多,亦非一異。於四阿僧祇劫,滿足修習百萬行願,此地菩薩無三界業習,更不造新。由隨智力,以願生故。念念常行檀波羅蜜多,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廣大清淨,善能安住饒益眾生。

[0841c21]

「復次,離垢地菩薩摩訶薩,四無量心最勝寂滅,斷瞋等習修一切行,所謂遠離殺害、不與不取,心無染欲,得真實語、得和合語、得柔軟語、得調伏語,常行捨心、常起慈心、住正[4]直心,寂靜純善,離破戒垢,行大慈觀念念現前。於五阿僧祇劫,具足清淨戒波羅蜜多,志意勇猛永離諸染。

[0841c28]

「復次,發光地菩薩摩訶薩,住無分別,[5]滅無明闇,於無相忍而得三明,悉知三世無來無去;依四靜慮、四無色定,無分別智次第隨順,具足勝定,得五神通——現身大小隱顯自在,天眼清淨悉見諸趣,天耳清淨悉聞眾聲,以他心智知眾生心,宿住能知無量差別。於六阿僧祇劫,行一切忍波羅蜜多,得大總持利益安樂。

[0842a07]

「復次,焰慧地菩薩摩訶薩,修行順忍,無所攝受,永斷微細身邊見故,修習無邊菩提分法——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具足,為欲成就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於七阿僧祇劫,修習無量精進波羅蜜多,遠離懈怠,普利眾生。

[0842a12]

「復次,難勝地菩薩摩訶薩,以四無畏隨順真如,清淨平等無差別相,斷隨小乘樂求涅槃,集諸功德具觀諸諦——此苦聖諦,集、滅、道諦;世俗、勝義。觀無量諦,為利眾生,習諸技藝——文字、醫方、讚詠、戲笑、工巧、呪術、外道異論,吉凶占相一無錯謬,但於眾生不為損惱,為利益故咸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菩提,知諸地中出道障道。於八阿僧祇劫,常修三昧,開發諸行。

[0842a21]

「復次,現前地菩薩摩訶薩,得上順忍,住三脫門,能盡三界集因集業,麤現行相,大悲增上。觀諸生死無明闇覆、業集識種、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皆由著我無明業果,非有非無,一相無相而不二故。於九阿僧祇劫,行百萬空、無相、無願三昧,得一切般若波羅蜜多無邊光照。

[0842a28]

「復次,遠行地菩薩摩訶薩,修無生忍,證法無別,斷諸業果細現行相,住於滅定,起殊勝行,雖常寂滅,廣化眾生——示入聲聞,常隨佛智;示同外道,示作魔王,隨順世間而常出世。於十阿僧祇劫,行百萬三昧,善巧方便廣宣法藏,一切莊嚴皆得圓滿。

[0842b05]

「復次,不動地菩薩摩訶薩,住無生忍,體無增減,斷諸功用,心心寂滅,無身心相猶如虛空。此菩薩,佛心、菩提心、涅槃心,悉皆不起,由本願故諸佛加持,能一念頃而起智業雙照平等,以十力智遍不可說大千世界,隨諸眾生普皆利樂。於千阿僧祇劫,滿足百萬大願,心心趣入一切種、一切智智。

[0842b12]

「復次,善慧地菩薩摩訶薩,住上無生忍,滅心心相,證智自在,斷無礙障,具大神通,修力、無畏,善能守護諸佛法藏,得無礙解、法義、詞、辯,演說正法無斷無盡,一剎那頃於不可說諸世界中,隨諸眾生所有問難,一音解釋普令歡喜。於萬阿僧祇劫,能現百萬恆河沙等諸佛神力,無盡法藏利益圓滿。

[0842b19]

「復次,法雲地菩薩摩訶薩,無量智慧思惟觀察,從發信心,經百萬阿僧祇劫,廣集無量助道法,增長無邊大福智,證業自在,斷神通障,於一念頃能遍十方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微塵數國土,悉知一切眾生心行上中下根,為說三乘,普令修習波羅蜜多。入佛行處、力、無所畏,隨順如來寂滅轉依。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8 冊 No. 0246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12]卷第九

[0450a08]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乃至百劫,然後教令淨修十善;教十善已,又復供養一切樂具乃至千劫,然後教令淨修四禪;教四禪已,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劫,然後教行四無量心;又復供養一切樂具乃至億劫,然後教行四無色定;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億劫,然後教令得須陀洹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千億劫,然後教令得斯陀含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億劫,然後教令得阿那含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億那由他劫,然後教令得阿羅漢果;又復供養一切樂具至千億那由他劫,然後教令盡成緣覺。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0450a23]

帝釋白言:「佛子!彼人功德唯除諸佛,其餘一切悉不能知。」

[0450a24]

法慧言:「佛子!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諸佛初發心時,不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眾生一切樂具,百劫乃至千億那由他劫故,出興於世;亦不為教爾所眾生,淨修五戒、十善、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故,出興於世;欲不斷佛種故,發菩提心;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故,發菩提心;欲悉度脫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中眾生垢淨起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群生虛妄煩惱習氣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心所念故,發菩提心;欲悉分別三世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欲悉知一切諸佛平等境界故,發菩提心。

[0450b14]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無量世界,彼人以此自在神力,從此東行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又第二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此第二人從此東行盡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又第三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四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五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六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七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八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九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十人,神力自在,於一念頃,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彼第十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從此東行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故不得世界邊際,十方世界亦復如是;如是展轉乃至百人,其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至十方,尚可了知得其邊際,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初發心菩薩[2]不齊限,為爾所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悉為十方一切世界眾生故,欲度一切眾生故,欲分別知一切世界故,發菩提心;欲知微細世界即是大世界,知大世界即是微細世界;知少世界即是多世界,知多世界即是少世界;知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知狹世界即是廣世界;知一世界即是無量無邊世界,知無量無邊世界即是一世界;知無量無邊世界入一世界,知一世界入無量無邊世界;知穢世界即是淨世界,知淨世界即是穢世界;於一毛孔中悉分別知一切世界,於一切世界中悉分別知一毛孔性;知一世界出生一切世界,知一切世界猶如虛空,欲於一念知一切世界,悉無有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450c26]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於一念中悉分別知成敗之數,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欲盡算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猶不能知;又第二人,於第一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如是展轉,乃至第十;彼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成敗之數,尚可了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訶薩不為齊限,知爾所世界劫數成敗故,發菩提心;菩薩摩訶薩,欲悉了知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菩提心;欲知長劫即是短劫,短劫即是長劫;知一劫即是不可數阿僧祇劫,不可數阿僧祇劫即是一劫;知一切有佛劫;知一切無佛劫;知一佛劫中有無量佛,知無量佛劫中有一佛;知異劫中有無異劫,知無異劫中有異劫;知有盡劫是無盡劫,知無盡劫是有盡劫;知無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無量劫;知一切劫入無劫,知無劫入一切劫;欲悉了知過去、未來際及現在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薩初大誓莊嚴,所謂:悉知一切劫智慧照明。

[0451a25]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1]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如是展轉至第十人,此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精勤方便,所知眾生種種欲樂,於一念中,悉能了知,此人如是精勤方便,念念次第,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如是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尚可了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初發心菩薩[2]摩訶薩不齊限欲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故,發菩提心;欲悉知十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欲樂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知種種無量欲樂即是一欲,而亦不壞一切欲性,欲悉知一切眾生欲樂海,欲知一眾生欲即是一切眾生欲,欲悉知一切眾生去、來、現在種種欲樂,欲悉知相似欲、不相似欲,欲知一切欲即是一欲、一欲即是一切欲,欲得具足如來種種欲樂力、欲知有上欲、無上欲,有餘欲、無餘欲,等欲、不等欲,有所依欲、無所依欲,共欲、不共欲,有邊欲、無邊欲,善欲、不善欲,世間欲、出世間欲,大智欲、淨欲、勝欲、無礙智欲、無礙智佛解脫欲、清淨欲、不清淨欲、廣欲、狹欲、細欲、麁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眾生有十種欲,所謂:因苦生欲、方便欲、希望欲、著味欲、隨因生欲、隨緣生欲、盡欲、一切欲、初發心菩薩摩訶薩欲悉分別了知此諸欲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451b27]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諸根,以此智慧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眾生種種諸根,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眾生有十種根。

[0451c03]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希望,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希望。

[0451c07]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方便,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方便。

[0451c09]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念念心意,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心。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諸業,廣說乃至悉知一切眾生一一皆有十種業。

[0451c15]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知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眾生種種煩惱,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知東方一切眾生種種煩惱;如是展轉乃至第十;此第十人,於第九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知眾生種種煩惱,於一念中悉分別知,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猶不能盡知一切眾生種種煩惱,乃至十方亦復如是;爾所世界一切眾生種種煩惱尚可得知,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3]可得知。何以故?佛子!初發心菩薩不齊限欲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分別了知一切眾生種種煩惱故,發菩提心;所謂:欲悉知輕煩惱、重煩惱、結使煩惱、纏煩惱、一一眾生無量煩惱、一切眾生種種覺觀煩惱、依無明煩惱、愛相應煩惱、貪欲不善根煩惱、瞋恚不善根煩惱、愚癡不善根煩惱、等分煩惱、一切煩惱、根本煩惱、我我所煩惱、我慢煩惱、邪憶念虛妄生煩惱、因身見生六十二見等諸煩惱、蓋煩惱、障礙煩惱,欲悉了知一切眾生煩惱惑網,具足大慈[1]大悲一切種智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452a09]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中,悉見東方無量無邊世界現在諸佛及彼一切眾生,此人悉能恭敬、禮拜、尊重、讚歎、一心觀察種種供養,無量上味[2]餚膳飲食,香華、瓔珞、繒綵、幢蓋、上妙宮殿嚴飾、帳幔、寶網羅覆、眾寶莊嚴師子之座,此人精勤方便,念念次第,以如是等眾妙供具,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諸佛;又復勸教彼諸眾生,以如是等眾妙供具,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諸佛,彼諸如來般涅槃已,復為一一諸如來故,以無量寶起塔供養,其塔高廣,一一周滿無量無邊世界,又以上妙眾寶而莊嚴之,一一塔中有無量無數如來形像,彼諸形像光明普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又復勸彼一一眾生為諸如來,起眾寶塔,嚴好如前,十方世界亦復如是。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功德寧為多不?」

[0452a25]

帝釋答言:「彼人功德,唯佛乃知,餘無能及。」

[0452a26]

法慧答言:「佛子!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佛子!假使有人於第一人及所勸眾生精勤方便,念念次第,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作功德諸供養具,於一念中,皆悉能[3]辨,此人如是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供養功德,廣說如前;如是展轉乃至第十人,廣說亦復如前;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諭、不可說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彼菩薩不為齊限,供養爾所如來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供養十方法界、虛空界等世界中三世諸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得知盡過去際諸佛無障礙智,得信盡未來際諸佛功德,得知盡現在際一切諸佛所說智慧,彼三世一切諸佛功德,此菩薩摩訶薩悉皆信向受持修習,得證身證,悉等諸佛一切功德,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訶薩,欲不斷一切諸佛性故,發菩提心;欲令慈悲心充滿一切世界眾生悉無餘故;欲悉度脫[4]一切眾生故;欲悉知一切世界成敗故;欲悉知一切世界眾生垢淨起故;欲令三有眾生悉得清淨故;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念煩惱習故;欲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欲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欲悉知一切眾生心心行故;欲悉知一切三世眾生故;欲悉知三世諸佛具足功德故;欲悉知三世諸佛無上菩提故;欲悉知三世諸佛具足淨法故;欲悉知三世諸佛法平等相故;欲悉知三世諸佛無上智慧因緣清淨故;欲悉知長養三世諸佛智慧力故;欲悉具足三世諸佛無畏法故;欲悉具足莊嚴三世諸佛不共法故;欲悉得法界等無量無邊三世諸佛平等智慧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此初發心菩薩即是佛故;悉與三世諸如來等,亦與三世佛境界等,悉與三世佛正法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三世諸佛平等智慧所化眾生,皆悉同等;悉能震動一切世界,悉能普照一切世界,悉能休息一切世界諸惡道苦,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悉於一切世界示現成佛,悉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悉令一切眾生解深法界,悉能護持諸佛種性,悉得諸佛智慧光明;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常不遠離三世諸佛及諸佛法,一切菩薩、緣覺、聲聞及所行法,世間、出世間法,眾生及眾生法,專求菩提智慧無礙。」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9 冊 No. 0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0089b19]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世界無有能得知其邊際。又第二人,於一念頃,能過前人阿僧祇劫所過世界;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過諸世界,是諸世界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往爾所世界得了知故,發菩提心;為了知十方世界故,發菩提心。所謂:欲了知妙世界即是麁世界,麁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狹世界即是廣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說世界,不可說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說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說世界;穢世界即是淨世界,淨世界即是穢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別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體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無體性。欲以一念心盡知一切廣大世界而無障礙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089c12]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劫數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數。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成壞劫數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劫盡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知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數劫與一劫平等;有佛劫與無佛劫平等,無佛劫與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說佛,不可說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與無量劫平等,無量劫與有量劫平等;有盡劫與無盡劫平等,無盡劫與有盡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於一念中盡知前際、後際,及現在一切世界成壞劫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發心大誓莊嚴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0090a06]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諸解差別;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種種差別解,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知一切差別解無邊故,一眾生解、無數眾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說差別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眾生海各各差別解,盡無餘故;欲悉知過、現、未來,善、不善種種無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來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無上解、有餘解、無餘解、等解、不等解差別故;欲悉知有依解、無依解、共解、不共解、有邊解、無邊解、差別解、無差別解、善解、不善解、世間解、出世間解差別故;欲於一切妙解、大解、無量解、正位解中,得如來解脫無障礙智故;欲以無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眾生界,一一眾生淨解、染解、廣解、略解、細解、麁解,盡無餘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別解、自然解、隨因所起解、隨緣所起解,一切解網悉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090b05]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一切眾生諸根差別;念念如是,經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諸根差別。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眾生諸根差別,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根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中一切眾生根種種差別,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諸根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090b17]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眾生所有欲樂,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欲樂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欲樂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090c25]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煩惱;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煩惱種種差別,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煩惱差別;如是,復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煩惱差別,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根邊際,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煩惱差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盡知輕煩惱、重煩惱、眠煩惱、起煩惱,一一眾生無量煩惱種種差別、種種覺觀,淨治一切諸雜染故;欲盡知依無明煩惱、愛相應煩惱,斷一切諸有趣煩惱結故;欲盡知貪分煩惱、瞋分煩惱、癡分煩惱、等分煩惱,斷一切煩惱根本故;欲悉知我煩惱、我所煩惱、我慢煩惱,覺悟一切煩惱盡無餘故;欲悉知從顛倒分別生根本煩惱、隨煩惱,因身見生六十二見,調伏一切煩惱故;欲悉知蓋煩惱、障煩惱,發大悲救護心,斷一切煩惱網,令一切智性清淨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0 冊 No. 0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

0638c17] 「堅意!云何名為有未發心而與授記?或有眾生往來五道,若在地獄、若在畜生、若在餓鬼、若在天上、若在人間,諸根猛利,好樂大法;佛知是人,過此若干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於若干百千萬億阿僧祇劫,行菩薩道,供養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佛,教化若干百千萬億無量眾生,令住菩提;又過若干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字如是、國土如是、聲聞眾數壽命如是、滅後法住歲數如是。佛告堅意!如來悉能了知此事,復過於是,是名未發心而與授記。」

[0639c04]

「阿難!是諸天女!已曾於昔五百佛所,深種善根,從是已去,當復供養無數諸佛,過七百阿僧祇劫已,皆得成佛,號曰淨王。阿難!是諸天女命終之後,得轉女身,皆當生於兜率天上,供養奉事彌勒菩薩!」

[0642c20]

佛告諸[3]天:「文殊師利法王子住首楞嚴三昧,能作如是希有難事。菩薩住此三昧,為作信行,而不隨他信。亦作法行,而於法相轉於法輪,不退不失。亦作八人,於諸無量阿僧祇劫,為八邪者而行於道。作須陀洹,為生死水漂流眾生不入法位。作斯陀含,遍現其身於諸世間。作阿那含,亦復來還教化眾生。作阿羅漢,亦常精進求學佛法。亦作聲聞,以無礙辯為人說法。作辟支佛,為欲教化因緣眾生,示入涅槃,三昧力故還復出生。諸天子、菩薩住是首楞嚴三昧,皆能遍行諸賢聖行;亦隨其地有所說法,而不住中。」

[0643c29]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謂文殊師利法王子!曾於先世已作佛事,現坐道場,轉於法輪,示諸眾生入大滅度。」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迦葉!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龍種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過於千佛國土,國名平等,無有山河、沙礫、瓦石、丘陵、堆阜,地平如掌,生柔軟草,如迦陵伽。龍種上佛於彼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轉法輪,教化成就七十億數諸菩薩眾,八十億人成阿羅漢,九萬六千人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其後續有無量聲聞僧。迦葉!龍種上佛壽命四百四十萬歲,度天人已,入於涅槃,散身舍利,流布天下,起三十六億塔,眾生供養。其佛滅後,法[1]住十萬歲。龍種上佛臨欲涅槃,與智明菩薩授記莂言:『此智明菩薩!次於我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號智明。』迦葉!汝謂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豈異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迦葉!汝今且觀首楞嚴三昧勢力,諸大菩薩以是力故,示現入胎、初生、出家、詣菩提樹、坐於道場、轉妙法輪、入般涅槃、分布舍利,而亦不捨菩薩之法,於般涅槃,不畢竟滅。」

0644c27] 彼佛答言:「如彼釋迦牟尼佛壽命,我所壽命,亦復如是!堅意!汝欲知者,我壽七百阿僧祇劫,釋迦牟尼佛壽命亦爾!」

[0645a02]

爾時堅意菩薩心大歡喜,即還娑婆世界,白佛言:「世尊!彼照明莊嚴自在王佛,壽七百阿僧祇劫。而告我言:『如我壽命,釋迦牟尼佛壽命,亦復如是!』」

[0645a05]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我謂世尊於彼莊嚴世界,以異名字利益眾生。」

[0645a08]

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汝以[1]佛力,能知是事。彼佛身者即是我身,以異名字於彼說法,度脫眾生。阿難!如是神通自在力者,皆是首楞嚴三昧勢力。」

[0645a11]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堅意!以是事故,當知我壽七百阿僧祇劫,乃當畢竟入於涅槃。」

[0645a13]

時會大眾,聞佛所說,壽命如是不可思議,皆大歡喜得未曾有,白佛言:「世尊!諸佛神力至未曾有,一切所行不可思議,於此現壽如是短命,而實於彼七百阿僧祇劫。世尊!願使一切眾生具足如是不可思議壽命。」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9 冊 No. 0017 譬喻經

[P.79] 二七 普利那普伽卡(砂供養)

[0097a05]

殊勝道樹下,毘婆屍佛悟[1],古昔捨砂粒,淨砂吾所撒。

[0097a06]

因吾施砂粒,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施砂之果報。

[0097a07]

五十三劫間,古昔統人王,人稱大砂粒[2],輪王具大力。

[0097a08]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0097a09]

——如是尊者普利那普伽卡長者宣唱此等偈。

--------------------------------------------------------------

三七 拉斯那達耶伽(大蒜布施)

[0111a05]

鄰近雪山處,爾時為行者,吾生大蒜食,大蒜為主食。

[0111a06]

佉梨大蒜豐,吾赴僧伽藍,向僧施大蒜,雀躍心內喜。

[0111a07]

上人毘婆屍,樂欣教僧眾,布施大蒜報,一劫樂天宮。

[0111a08]

彼時施大蒜,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布施大蒜果。

[0111a09]

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0111a10]

——如是尊者拉斯那達耶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四六 巴多瑪奢達尼耶(蓮翳)

[0125a04]

人中世救主,毗婆屍涅槃,吾執盛蓮華,供荼毘柴堆。

[0125a05]

堆積荼毘柴,上騰於高空,遮翳柴堆上,吾作遮日棚。

[0125a06]

時吾供鮮花,歷九十一劫,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0125a07]

四十七劫昔,蓮華自在王,夷平四方際,壯力大輪王[1]。

[0125a08]

四之無礙解……

[0125a09]

——如是尊者巴多瑪奢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〇 阿薩那菩提耶(阿薩那菩提樹)

[0142a11]

生年僅七歲,即見世導師,清淨吾心喜,親近人中尊。

[0142a12]

世間居上首,人間帝沙佛[1],雀躍心喜植,無上菩提樹。

[0142a13]

命名阿薩那[2],達拉尼爾哈[3],無上菩提樹,五株吾奉事。

[0142a14]

見彼樹開花,體毛即豎立,吾近尊佛前,宣己稀有業。

[0143a01]

爾時自存者,名為帝沙佛,比丘眾中坐,為說如次偈:

[0143a02]

「植菩提樹者,向佛盡供養,吾將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0143a03]

天界三十劫,統領神世界,六十四度間,彼為轉輪王。

[0143a04]

[P.111] 八

從兜率天沒,淨根所使故,享二無虧樂,樂趣為彼人。

[0143a05]

專念勤精進,心靜無執著,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0143a06]

一〇

吾樂於孤獨,心淨無執著,如象斷其縛,吾住成無漏。

[0143a07]

一一

時植菩提樹,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植菩提樹報。

[0143a08]

一二

七十四劫昔,杖軍名聲高[4],具足七種寶,吾為轉輪王。

[0143a09]

一三

七十三劫昔,大王七人出,名稱為全輪[5],吾為轉輪王。

[0143a10]

一四

二十五劫後,剎利名充滿[6],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143a11]

一五

四種無礙解……

[0143a12]

——如是尊者阿薩那菩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0144a10]

攝頌:

   維多帕那達耶伽、薩塔藍西、薩耶那、

   [1]烏達齊與[2]瓦西耶、薩波利瓦拉薩那、

   潘迦底毘、達伽、[3]鉢頭摩與第十菩提樹。

   以上長老為十品,偈共九十二。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9 冊 No. 0017 譬喻經(第1卷-第39卷)

--------------------------------------------------------------------

九四 斯質多耶迦(針布施)

[0178a10]

最上親惠城[1],吾昔職鐵工,毘婆屍大仙,吾行針布施。

[0178a11]

如斯善業故,智慧比金剛,解脫無貪欲,達至諸漏盡。

[0178a12]

[P.135] 三

既已過去世,乃至未來世,吾以智慧識,施針此果報。

[0178a13]

九十一劫昔,金剛似七人[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178a14]

四種無礙解……

[0179a01]

——如是尊者斯質多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第十二 摩訶巴利瓦羅品

一一一 摩訶巴利瓦羅(大隨眾)

[0196a14]

世尊毘婆屍,彼為世上首,六萬八千眾,入滿度摩市。

[0197a01]

出得城市來,吾赴佛支提,拜見離塵佛,接受尊供物。

[0197a02]

吾近傍處有,藥叉八萬四,帝釋三天眾,敬謹為侍居。

[0197a03]

[P.147] 四

爾時吾持布,由彼聖處出,跪拜並叩首,供施與大仙:

[0197a04]

「諸佛與諸法,尊師皆成滿,佛之大威力,搖撼此大地。」

[0197a05]

見此未曾有,身毛皆豎立,如是兩足尊,佛使吾心淨。

[0197a06]

吾心為淨化,施布與尊師,吾向佛歸依,諸臣侍衛同。

[0197a07]

彼時行此業,九十一劫數,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0197a08]

十五劫之昔,乘輿十六人[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197a09]

一〇

四種無礙解……

[0197a10]

——如是尊者摩訶巴利瓦羅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三 巴耶薩達耶迦(乳糜布施)

[0212a06]

三十一相具,佛陀黃金色,比丘眾等隨,山傾斜出來。

[0212a07]

手持青銅鉢,吾備辦乳糜,思及尊供奉,吾捧供物去。

[0212a08]

其時彼世尊,人中之長者,乘風路空上,昇於經行處。

[0212a09]

不可思議事,見已豎汗毛,吾置青銅鉢,禮敬毘婆屍:

[0212a10]

「汝佛神或人[1],及一切知者,牟尼慈愍故,受吾此乳糜。」

[0212a11]

世間大導師,知吾之用意,牟尼一切知,受吾乳糜供。

[0212a12]

彼時所布施,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施乳此果報。

[0212a13]

四十一劫昔,世有佛陀王,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2a14]

四種無礙解……

[0213a01]

——如是尊者巴耶薩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四 康豆達奇耶(香水)

[0213a07]

吾坐佳樓閣,見毘婆屍佛,如迦休樹輝,漏盡一切知。

[0213a08]

樓閣附近處,世界導師來,彼如日落時,放射紅光輝。

[0213a09]

[P.158] 三

吾手持香水,散灑於佛身,於心得清淨,當場吾死逝。

[0213a10]

因吾灑香水,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0213a11]

三十一劫昔,有芳香之王[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3a12]

四種無礙解……

[0213a13]

——如是尊者康豆達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五 山穆伽塔義迦(面前讚)

[0214a05]

毘婆屍佛生,預言其瑞兆:「眾多人得淨,佛將出此世。」

[0214a06]

「有人出生時,一千界地震,世尊為尊師,具眼者說法。

[0214a07]

有人出生時,出現大光明,世尊為尊師,具眼者說法。

[0214a08]

有人出生時,河流水停止,世尊為尊師,具眼者說法。

[0214a09]

有人出生時,阿鼻地獄燃[1],世尊為尊師,……。

[0214a10]

有人出生時,翼眾不交飛,世尊為尊師,……。

[0214a11]

有人出生時,風層遂不吹,世尊為尊師,……。

[0214a12]

有人出生時,一切寶生輝,世尊為尊師,……。

[0214a13]

有人出生時,舉足行七步[2],世尊為尊師,……。」

[0214a14]

[P.159] 一〇

無論生與否,佛眺見諸方,言宣滿威嚴,此為諸佛法。

[0215a01]

一一

吾啟動眾人,讚歎世導師[3],禮敬正覺尊,指向東方去。

[0215a02]

一二

自吾稱讚佛,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讚佛此果報。

[0215a03]

一三

九十劫之昔,名喚面前讚,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5a04]

一四

八十九劫昔,其名喚地鼓[4],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5a05]

一五

八十八劫昔,其名喚光思[5],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5a06]

一六

八十七劫昔,薩利他達達,大力……。

[0215a07]

一七

八十六劫昔,其名喚火消[6],大力……。

[0215a08]

一八

八十五劫昔,名喚王風似[7],大力……。

[0215a09]

一九

八十四劫昔,其名謂趣斷[8],大力……。

[0215a10]

二〇

八十三劫昔,其名謂寶焰[9],大力……。

[0215a11]

二一

八十二劫昔,其名謂足步[10],大力……。

[0215a12]

二二

八十一劫昔,名謂王省察[11],大力……。

[0215a13]

二三

八十劫之昔,其名謂恥髓[12],七寶具足……。

[0215a14]

二四

四種無礙解……

[0216a01]

——如是尊者山穆伽塔義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六 庫斯瑪薩尼耶(花座)

[0217a04]

爾時於穀市[1],吾為婆羅門,語彙儀式通,吉凶古傳說。

[0217a05]

文法答釋明,亦熟知占術,通曉三吠陀,弟子唱真言。

[0217a06]

時持五青蓮,置於吾頭上,父母相會處,吾為尊供祭。

[0217a07]

毘婆屍佛陀,比丘眾等隨,人中長者來,諸方耀光輝。

[0217a08]

吾設置座席,邀請大牟尼,吾敷花朵後,導入己家中。

[0217a09]

家居既備辦,吾為眾攝食,自具清淨心,向佛行布施。

[0217a10]

知為進食時,吾於單手伸,佛示意稱謝,指北方而去。

[0217a11]

彼時布施花,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布施花果報。

[0217a12]

由今一劫前,有王曰勝見[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7a13]

一〇

四種無礙解……

[0217a14]

——如是尊者庫斯瑪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二七 巴羅大耶迦(果施)

[0218a07]

精聖學聖書,亦通三吠陀,雪山不遠處,仙處吾住居。

[0218a08]

分陀利樹果[1],垂吊樹梢頂,吾於祭火時,落入吾袋中。

[0218a09]

[P.161] 三

巴多穆塔拉,受人尊供物,搖動啟吾心,乞食近至前。

[0218a10]

清淨心內喜,吾向佛施果,使吾生光榮,齎來世幸福。

[0218a11]

受人尊供物,金色正覺尊,尊師立空中,說示次一偈:

[0218a12]

「布施此樹果,更依心中願,十萬劫之間,彼不墮惡趣。」

[0218a13]

依此清淨根,吾享無虧福,勝敗皆捨棄,達於不動位。

[0218a14]

七百劫之昔,王名善瑞祥[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19a01]

四種無礙解……

[0219a02]

——如是尊者巴羅大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八 尼耶那山尼耶迦(智想)

[0219a09]

雪山之山中,吾住山峽谷,時見光輝砂,歸命殊勝佛:

[0219a10]

「智慧無等倫,無以尊師鬥,了知一切法,佛以智解脫。

[0219a11]

貴尊吾南無,吾歸依最尊,於最勝智慧,無有等齊者。」

[0219a12]

淨心於佛智,一劫得天樂,其餘幾劫間,得積諸善業。

[0219a13]

智慧所想得,由此九一劫,吾不知惡趣,智想此果報。

[0219a14]

七十三劫昔,一人名砂花[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20a01]

[P.162] 七

四種無礙解……

[0220a02]

——如是尊者尼耶那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二九 康提普毘耶(甘提花)

[0220a08]

應施毘婆屍,佛身黃金色,弟子等隨後,由其僧苑出。

[0220a09]

徧知漏盡者,吾見此勝佛,喜悅心清淨,供養康提花[1]。

[0220a10]

兩尊如是人,依此心清淨,雀躍心內喜,吾再禮如來。

[0220a11]

彼時吾捧花,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是供佛果報。

[0220a12]

四十一劫昔,有王婆留那,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20a13]

四種無礙解……

[0220a14]

——如是尊者康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三〇 鉢頭摩普奢迦(赤蓮華供養)

[0221a06]

雪山不遠處,有名瞿曇山,眾樹多蔽覆,群鬼所住居。

[0221a07]

即此處當中,化作有仙處,吾住其仙處,眾多弟子隨:

[0221a08]

[P.163] 三

「弟子等出去,採來鉢頭摩,吾等以供佛,兩足如是人。」

[0221a09]

彼等應諾然,採集鉢頭摩,如實吾占卜,捧此以獻佛。

[0221a10]

爾時弟子集,了知吾所諭,汝等切勿懈,不懈於造福。

[0221a11]

如是謙虛言,曉諭弟子等,勤此不懈德,彼時吾死逝。

[0221a12]

依此捧花供,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0221a13]

五十一劫昔,有王最勝水[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0221a14]

四種無礙解……

[0222a01]

——如是尊者鉢頭摩普奢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0222a06]

攝頌:

   世雷耶伽、普帕脫、巴耶薩與康達奇、

   多瑪薩[1]與阿薩尼、巴羅、山尼、

   康提、鉢頭摩普奢、見真義人說此百零五偈,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9 冊 No. 0017 譬喻經(第1卷-第39卷)


========================================================================


佛棍想怎麼說都能自圓其說,例如上輩作惡啦、這輩子受苦成佛啦,捐款助惡啦、又或者其實是好報啦、幾世因果啦……不一而足,有意思嗎?好的壞的正的反的都讓你說去了。同時用一大堆生硬繁瑣的譯文來繞死你。

如果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意.淫還算人畜無害,出來迷惑眾生就不對了。

人家叢飛被那樣說,我倒想啐一句:你棍也配?


推薦閱讀:

佛法為什麼即肯定因果又否定宿命?
墮胎醫生有什麼果報?
幫助弱者是幫助壞人嗎?
婦產科醫生做墮胎手術是在幫人殺人?
今生如何償還對方前世於我的恩情?

TAG:佛教 | 輪迴 | 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