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ECE phd,從小夢想當作家,寫小說還是好好做科研?

目前在北美專排大概20的學校讀ECE的phd,但是對科研沒有興趣,自幼便喜歡創作小說,小時候寫過小白文,高中之後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了。本科想學哲學,沒成功,本科受潮流驅使去讀了phd。但我一直想做的就是寫小說,家裡人強烈反對,現在都不敢提了。感覺人生走到了死胡同。我要不要水一水科研,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夢想上?


家人既然都反對了,那就繼續科研唄


搞科研和創作一點也不衝突,路甬祥院士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科幻小說系列」(2008年出版)寫的序言里做了很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翻一翻。

也許你說科幻小說重點是科學幻想,不算地道創作,那還有MIT教授(忘了是數學還是物理)鄭洪寫的《南京不哭》(關於南京大屠殺),用英文寫的小說,讓從不出版文學作品的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破例出版。

科學家做得好好的,偏要去追去文化的,也不在少數。C. P. Snow,也算是出身名門的科學家,在母校劍橋大學發表了著名的演講:《兩種文化》(後來出版成書),呼籲科學與人文彼此溝通。不過他描述的那種科學家,很可能今天已經不存在了。19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Ernest Rutherford嗜讀小說,學生時的古典學(指希臘、羅馬文獻)成績也是全班第一。按照Snow的說法,他認得的大多數文人都不如他。

Snow本人得到物理學博士學位後,科學事業並不順遂,於是改行寫小說,不過他的小說並沒有受到評論家的青睞。相比起來,Alan Lightman的科學生涯和寫作生涯都順利的多,一直當業餘寫手多年,經常在《哈潑斯》、《紐約客》、《紐約書評》等雜誌上發表散文,等到1993年叫好叫座的《愛因斯坦的夢》(Einsteins Dreams)出版,才有點像個全職作家,其後陸續出版了許多部作品,就不一一介紹了。也許一個科學家過了四十歲,鬆懈一些之後就可以縱情於某種嗜好,比如寫小說?

其實,如果我們去關注大學的專業設置,除了純粹的理學以外,大部分專業都牽涉到某種創造,比如說媒體、設計、藝術、廣電、營銷等大量人文相關的門類,即便大部分工科,也免不了大量的實驗設計、設備發明……可以說,大部分專業在求學過程中主要的績效都和創造脫不了干係。

但這種廣義上的「創造」有一個維度箭頭,即從單純的「抒發自我」移向為「他人服務」。最左端的起點,通常屬於文藝,比如藝術、文學、音樂等;右端的重點,則是為組織、公司、實體、觀念服務,比如人力資源、營銷傳播、工業製造等。

箭頭之上,則分布了各式各樣的領域,比如影視創作,仍然是藝術創作,也具有美學成分,但純粹的宣傳視頻或廣告創意,既是抒發自我理念,但也為商業服務。

還沒畢業的學生往往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究竟比較適合哪一邊,就已經選擇或「被選擇」了自己的專業。有的人學設計,以為設計就是天馬行空展現自己的思想,然而設計需要纖細體察對方的需求,如果在學校里沒有養成習慣,工作後要再度學習良久。同樣,真正厲害的演員,是讓你忘掉他是演員,而不是讓你感覺他很用力在「演」。

任何創造相關的領域,出色的人才都很有限,而庸才是絕大多數。一個人想從事創作,首先要想想自己適合的是哪一段,比如說:

我適合做文案嗎?我適合傾聽、觀察、體會別人的需求感受嗎?

我適合做配樂嗎?我適合與別人的作品交互激蕩,而不是過於凸顯自我嗎?

我適合做遊戲設定嗎?我能創造一個為原作品加分的世界體系,而不是只能炫耀畫功嗎?

這些漫長的提問,通常不會立刻有答案,而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摸索。甚至,有可能一次一次地推翻前一次的答案。又或者,有些人需要一段真空的時間,完全不為別人、只專註在抒發自己的感受上、盡情地創作。等到他走過了這一段,他更了解自己了,創作技巧更行雲流水了,他便可以敞開心胸,以開放的心態,專註為他人服務。

甚至即便你在這方面有很多才華,適合走藝術的路線,依然要面對殘酷的外在衝突,包括回答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諸如「你知道多少寫小說的窮鬼嗎?」「畫畫能當飯吃?」、「每天抱著吉他你混出什麼名堂了?」之類的問題。

這個世界的運轉一絲不苟,醫生亂來會死人、司機睡覺會事故……唯有學生,承襲著歐洲基督教修院體系與貴族教育的遺風影響,在成就他們未來偉大的知識建構與社會領導之前,被容許犯錯,這是教育傳統給予的最大的特權與寬容。

也就只有在學校里,你可以專心地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那個聲音叫你去畫畫、叫你去寫歌、叫你去拍照、叫你去跳舞、叫你去設計遊戲……這些看起來根本不能當飯吃的東西,即使在未來很可能仍然不能當飯吃,你也絕不會認為這些時間是無用的投資。

東西很爛也無所謂,很有可能你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假如你什麼名堂也沒闖出來,那也沒關係,重新回到登陸畫面,重新問自己,我適合創作嗎?我的才華在哪裡?我的底線在哪裡?什麼使我害怕?

只要有愛好,隨時都可以開始,但不代表你去做了,就突然變成了天才而不是庸才。另一角度上說,如果想把愛好變成職業,如果在學校這個相對寬鬆的環境里,不去積累相關的知識技能,不去做「不用負責任」的嘗試,你確定這真的是自己的愛好嗎?


你知道有個人叫楊治么……


並不衝突,上學期教我們代數拓撲的postdoc在期末考試的時候給了那麼個政策(takehome考試)

考試周三放出,下周一截止。如果你在周五上午把你的考試交給我,那麼我會在我寫的長篇小說里創作一個名字和你一樣以你為原型的人物。(當然不一定是主要人物但是長篇小說,空位很多)

postdoc比起博士壓力更大,人家尚且有心這麼玩,你怕什麼?


在ECE是做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嗎?即使不是也很容易轉過去吧。所以好好做科研,然後寫一個程序實現自動創作小說。一來滿足小時候的夢想,二來實現機器學習領域重大突破(目前還只能自動生成論文或者詩詞之類的吧)。


對科研沒興趣還堅持讀PhD也是一個問題吧?


搞科研吧,小說什麼時候寫都不會遲的,至少你要有飯吃。

你也可以先試著寫,寫小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搞科研和寫小說也可以不衝突,如果你有那麼大的毅力。


推薦閱讀:

《逆命人》| 序章:離別
寫作練習——井字法
青蛇
所以說,大綱到底該怎麼寫

TAG:價值觀 | 人生規劃 | 博士 | 人生意義 | 小說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