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社會化養老,究竟可不可行,靠不靠譜?


一、美國老齡化現狀:

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就開始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現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總人口的17.4%,是典型的老齡化社會。

二、與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相比,美國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特點:

1、進入老年社會的時間長,美國步入老年國家之列已持續了70年。

2、人口老齡化發展較慢,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處於中等水平。一方面是由於較高的生育率,2005年美國總和生育率為2.0,另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吸納了大量的青壯年移民,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

3、高齡老年人口比重大。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美國老年人口比重還將不斷提高。在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的過程中,美國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三、美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

1、設立保障機構:老人問題管理署、政府老齡問題顧問委員會和社會保障總署

2、制定、修訂法律法規。1935年通過了以養老保險為主體的《社會保障法案》;之後又頒布了《美國老年人法》和《禁止歧視老年人就業法》,使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提高了社會保障支出津貼,修正了《禁止歧視老年人就業法》,取消了強制性退休的法律條文,禁止強制70歲以下的僱員退休。1999年美國政府強調了21世紀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主張把大部分財政預算盈餘投入到社會保障事業。

3、建立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區別,就在於實行的是投保資助型社會保障制度,即「受益人同時也是繳費人」,要享受社會保障權利,必須先要繳費。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以養老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法案》。《社會保障法案》實施後,又經過多次修改與完善,目前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養老保障制度,包括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與救助制度等,美國老人在職時按月從本人工資中扣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所在單位再配套一定比例,各州規定不盡一樣,為老年人構築了社會保障安全網。

4、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服務網路。美國政府在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設老齡局和9個區域性辦公室,在州設立公共服務部負責老齡工作,在州及以下設老齡代理機構,在社區設立老齡服務中心,形成了覆蓋全國的老齡服務網路。各老齡機構主要承擔遊說國會制定相關法規,完善老年人保護服務政策和制度,制定和監督實施老年人保護與服務的規劃,籌集和劃撥老年服務經費,建立和完善老年服務設施等職能。同時,政府有效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大力支持非政府組織參與提供老年照料與服務。美國的多數老年服務中心都是由政府支持下的非政府組織承辦的。老年服務中心通過一部分政府撥款、社會捐助、申請基金會與科研經費支持以及向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收取房租和餐費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送餐、清潔和代理服務、集中照料、醫療護理、精神與心理輔導、老年就業指導與培訓等各方面服務。

5、政府財政投入力度大。美國政府主張把大部分的財政預算盈餘投入到社會保障事業中。美國政府用於社會保障和老年服務的投入在政府支出中佔有較高的比例,以2007年美國財政開支為例,用於社會保障的資金佔21.5%,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的資金為19.1%,兩項合計佔到財政支出的40%。有關數據顯示,養老保險的開支數額佔美國社會保障總開支的80%左右,屬開支最大的一個項目。

6、提供老年服務與照料,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一是提供居家生活服務。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為保證老年人安度晚年,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各種各樣的養老院是大多數老年人的最後驛站,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養老機構也會派出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到老年人家中幫助完成日常事務,協助老年人進行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減少生病老人的就醫時間,節約醫療資源,美國推行醫療高效診治計劃,完善後續醫療護理服務。通過建立康復中心或者上門治療,為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治療和關懷服務。住在康復中心的老年人在支付完所有資產和收入後,由政府提供醫療救助。

四、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1、老齡人口數量不斷增多,養老保險制度面臨挑戰。隨著「嬰兒潮」一代人逐漸步入老齡階段,美國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斷增加。據預測,到2030年美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30%。老齡人口的增多,意味著退休金和健康投入的增加,社會公共服務與財政支出面臨著更大壓力。美國養老保障制度的特點,使人口結構成為影響養老保障體系能否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當在職人員大於退休人員的時候,這一體系運行順利。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領取養老保險金的人數也會逐漸增多,而納稅人口卻在減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面臨著挑戰。

2、高齡老齡人口增多,醫療費用支出龐大。2000年美國人均壽命就已經達到77歲。人均壽命的延長使美國高齡老年人口增多,佔用了大部分醫療支出。美國政府投入的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主要是針對老年人口和貧困人口的。而美國老齡人口中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佔有很大比例。據統計,這兩種疾病佔據了大約80%的美國醫療資源。一些弱勢群體享受不到醫療保障,美國針對老人和貧窮者的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以及由僱主與僱員共同支付的商業醫療保險,覆蓋不到多數兼職者、體力勞動者、移民以及絕大多數女性僱員。

3、老齡照料服務機構供不應求,針對老年人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需要增多。美國人雖然喜歡獨立,但是基於健康以及服務需求等方面的原因,仍有40%的老人居住在養老機構。養老機構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高質量服務機構供不應求現象較為普遍,一些設施條件好的照料服務機構,都需要預約登記。老年人基本要等候2-3年,才能入住,有的甚至要等上4-5年。一些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如交通、住房、公共設施建設等還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一、中國老齡化現狀:

201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接近總人口的15%,而勞動年齡人口,也就是16到65歲之間的人口每年下降250萬人。此外,曾經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從農村到城市的勞動力流動,正在逐漸枯竭。根據官方數據,農業依然僱傭了中國30%的勞動力。但大多數經濟學家(包括勞動力問題研究方面最知名的經濟學家之一蔡昉)相信真正的比例要小得多。一般的農地很小,大概一公頃左右,因此大多數農民不得不在務農以外從事額外的工作,才能維持像樣的生活。

二、中國老齡化應對措施:

1、養老金入市

地方養老金通過委託社保基金入市,打通了養老金投資股市的渠道,其成功運作可作為他省效仿模式,養老金入市增加了買方力量,對市場屬重大利好。投資藍籌股是養老金長期入市的必然選擇,因而藍籌股的需求將得到提升,其地位也將得到穩固。藍籌股地位的穩定,也會使得原來追逐「壞孩子」的風氣得到糾正,市場正氣將逐步樹立。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1》報告,有14個省區的基本養老保險在2010年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缺口達679億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250億元。同時,在僅允許的存銀行、買國債的兩種投資渠道下,據專家測算,2000年至2008年全國社保基金總的收益率可能不足2%,低於同期的通脹率。

「不投資運營保值增值,更是對老百姓的不負責。」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

而全國社保基金從投資業績上看比較令人放心,成立11年,年均收益率8.41%,高於同期通脹率6個百分點。財經評論人李德林說:「按照現有投資思路,廣東地方養老金投資到固定收益產品的比例會更高。」

質疑方觀點:

1)中國「養老金入市」立法層次非常低:涉及幾千億元的養老金入市,人社部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卻只是無數行政規章的一種,而不是全國人大制定的上位法。

2)中國學者聲稱「歐美養老金可進股市」是大錯特錯:美國涉及養老的聯邦社保基金,只能投資聯邦政府為社保基金髮行的特種國債,而不能進入股市、投資房地產開發。

3)由於只投資特種國債,美國聯邦社保基金收益穩健:近30年內,涉及養老的OASDI基金歷年結餘增長65倍,達到27640億美元;2008年金融危機,OASDI基金總體收益依然高達5.1%。

4)中國股市一直是「賭場」:2007年後,中國股票市場年換手率便開始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高換手率代表股市「投機」心態蔓延;24年間,上證指數劇烈波動次數,超過道指114年間漲跌幅次數。

5)作為受託機構,全國社保基金會的成績並沒有那麼光鮮亮麗:2008年金融危機,該機構收益率為-6.89%;該機構之所以享有超高收益率,得益於參與四大行等國企IPO前的認購。

6)全國社保基金會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投資者:中國國家審計署報告顯示,該機構雖然在個股直接投資中獲超額收益,但2010-2013年指數化投資組合虧損69.53億元,其投資能力令人懷疑。

2、延遲退休

目前的退休年齡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設定的,允許藍領女性勞動者在50歲時退休,藍領男性勞動者在55歲時退休。這意味著大多數女性可以領取30年的養老金,很可能比她們的工作時間還長。

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表明,到50歲時,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會下降20個百分點。

(註:下文系網傳退休方案,僅供參考,具體方案請以官方為準)

以55歲退休為標準,假定每年延長退休時間為6個月,自方案實施起,逐年累計遞增,直到達到新擬定的退休年齡。

假如每年延長退休時間2個月,1986年出生的小夥伴退休年齡將為58.3歲,到達新的法定退休年齡前,漸進式的延遲退休將波及90後。按照現有預測,法定退休年齡有可能是65歲。

政府新要求:養老不能只靠政府,養老要靠自己。

民眾反對延遲退休年齡的理由:

1)加重就業壓力。中國每年離退休人員至少有600萬人左右。如果延遲退休,就會佔用至少600萬勞動年齡人口的就業崗位,這會使中國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中國經濟現在處於減速下行階段,據多家研究機構估算,GDP每下降1個百分點,減少就業機會約100萬。中國經濟增速已經從10%左右下降到7%以下,意味著每年約減少就業機會300萬個。一邊是經濟增速下滑,一邊是延遲退休,等於每年「吞掉」900萬人口的就業機會。

2)延長退休年齡,一些中年失業者就會長期在貧困中煎熬。近幾年,外資企業大規模撤離中國較多,私企大量破產。不少失業者均在40歲以上,很難重新就業。許多50歲到60歲之間的失業者,已經成為無收入者。不少人依靠積蓄度日,希望熬到60歲退休,領取退休金。

三、開放二胎政策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決定: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繼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後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

根據中國的性別比和女性存活率,每對夫婦需要生育至少2 。2個孩子才能達到更替水平。放開全面二孩之後,即使全國所有夫婦都生育2個孩子,生育率也只有2.0,低於更替水平。何況,近年來的生育意願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平均生育意願只有大約1.8個孩子。一般來說,實際生育率是低於生育意願的,這是因為,有些夫婦雖然想生孩子,但患了不孕不育症(中國人口協會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齡人口的12.5%),並且現代人撫養孩子的成本比較高,多撫養一個孩子需要付出很多金錢和精力,最終對生二胎望而卻步。「單獨二孩」政策受到冷遇,也表明了現在人們生育二胎的意願在下降。因此,即使放開全面二孩政策,中國的實際生育率仍然會遠遠低於更替水平。

有些人擔心,一旦全面放開生育,出生人數會大幅反彈。確實,由於堆積效應,在全面放開生育後的頭幾年,出生人數會反彈,但幅度有限。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國的生育率不到1.4。在如此低的生育率下,並且未來十年中國生育旺盛期女性數量開始銳減,真正要擔心的不是全面放開生育後新生嬰兒的大幅反彈,而是即使放開,年出生人數還是雪崩式坍塌。

觀點: 

放開二胎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齡化問題,但還遠遠不夠。一個國家的生育率如果長期低於更替水平,年輕人口數量不斷萎縮,養老困境只會越來越嚴重。中國的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已經超過20年,由此造成的年輕人口虧缺將會長期拖累中國的養老體系。要從根本上緩解老齡化問題,還是要把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附近,最終維持年輕人口數量的基本穩定。這就需要全面放開生育,並在稅收和教育等各個方面切實減輕育齡夫婦的負擔,讓普通家庭願意生孩子,並且養得起孩子。

總評,我們經濟進入長期下行階段,年輕人的面對就業、房貸、車貸、孩奴等諸多壓力,如果再加上日益加劇的養老壓力,可想而知,壓力多麼巨大。目前的現狀已經是房子買不起,孩子養不起,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階層壓力更大。美國養老保障發展那麼多年才有具備現在的成果,但是想像一下美國的人口,再對比一下中國的人口,這兩個完全不在一個量級,美國的老年人服務機構都供不應求,更何況中國!再加上目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階級固化嚴重,底層人民的基本保障都是自己奮鬥爭取,那些老年群體會更加的艱辛,所以社會化養老前景堪憂!

參考源:財政局社會保障司發文,新浪新聞,網易新聞,FT中文網,鳳凰新聞,社科局數據等

編輯不易,喜歡請點贊+關注,謝謝了

掃一掃,關注【牛頓師兄】,學習更多乾貨


社會的財富是需要年輕人來創造的,因為計生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且人口增速下滑迅速,未來長期負增長不是夢。所以養老金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鍋還真得計生來背。有人估計又會拿出計生部門屢試不爽的幾個理由來搪塞了,無非是人多資源就沒了;吃不上飯就打仗了。

實際上,這就是「人口恐嚇」。市場化後,一旦經濟狀況發展到一定層次,人口負增長就是必然趨勢,幾乎無法扭轉。

養老問題就是官老爺顧前不顧後、只顧流產不顧養老的後果。


社會化養老不是關鍵問題,問題是誰來出錢?

其他答主說產業化這個詞,我非常反感這個辭彙,因為任何產業化都是一門生意,不是社會保障手段。它的前提是,人們有這個消費能力或者積蓄。

按照如今這個通脹和老年人收入下降的預期,還有人口整體老齡化的實際,我認為我國不可能讓絕大部分人過上好日子,如果不把老齡人口絕大部分控制在溫飽線上,意味著我們全部年輕人的產出和勞動力都要被老人消耗,這是不可能的。

人生必須競爭,即便現在沒有生死之憂,想毫無壓力活的舒服到老,也只能寄託於歷史的偶然機遇里了。


社會化養老在中國肯定是有必要施行的。目前中國的老年人口(60歲以上)已經超過了兩億,在城市裡,有大量4-2-1的家庭。一對夫妻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孩子,還要照顧四個老人,無論在時間上、精力上還是金錢上,都是亞歷山大的。在農村,很多年輕人長年在外打工,只剩老人在家裡,成為空巢老人。儘管從傳統上和主觀意願上,子女和父母大多仍希望居家養老,但問題就是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政府有必要承擔起養老的責任,社會化養老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不管是大力推行社會化養老,還是把它和家庭養老結合,如果能施行起來,理論上都是挺好的。

目前,社會化養老在中國最主要的問題是發展不成熟。

一是國家還沒有靠譜的整體規劃和政策。到底怎麼社會化養老,什麼形式,在國家處於什麼地位,資金怎麼保障,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頂層設計跟不上,其他就是白扯。在這些問題中,最主要的其實還是錢的問題,但靠養老金肯定是不夠的,國家撥款的話,這是年年要持續撥劃的一大筆錢,戶部銀子就算足,也未必就那麼痛快,靠地方自行解決,問題也肯定多多。如果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錢讓子女出,那在養老成本上,恐怕一點也沒減輕子女壓力,而且社會化養老變成了拼兒拼女,有錢人好養老,窮人難養老。發達城市好養老,農村難養老。無論哪種情況,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二是社會觀念的問題。至少目前我們這一代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在思想觀念上還都沒有完全做好社會化養老的準備。有的家庭,即便國家掏錢,有些子女父母恐怕也未必願意。即便現實中有些子女不怎麼孝順,巴不得讓老人出去,但真讓老人出去養老了,恐怕面子上也不能接受。這種思想在欠發達地區、鄉村地區還是根深蒂固的。

三是執行層面的現實問題。社會養老說起來簡單,但落到實處還是有很多難題。市場化運營沒有什麼明確的法規和運行規範,全靠養老機構自行管理,難保不會有問題。比如硬體設施問題、人才和服務的專業性問題、從業人員素質問題,這些問題不考慮周全,社會化養老肯定推廣不起來。現在有些農村養老機構,說句不好聽的,老年人進去就是混吃等死了。即便有些城市的養老機構,也矛盾重重。

說到底,我國這些年發展是快,但積累起來的問題也多。計劃生育問題、貧富和地區差距問題、城鎮化問題、社會保障問題,都趕到一塊了。這些問題,不管誰入閣為相,也是會頭疼的。社會化養老問題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點點來。


我國的養老模式其實已經在逐步健全,目前的政策方針是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是主導方式,社區養老是過渡,機構養老是補充。而且為了迎合老齡化社會,很多地方已經衍生出了社區嵌入式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日托中心、老年餐廳、社區微養老院等。老人們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進行選擇。如果不想做飯,可以選擇老年餐廳;如果只是白天寂寞沒人陪,還得有人照料,那麼可以選擇日間照料中心或日托中心;如果不想離開社區的親人和老夥計,可以選擇社區嵌入式養老院......


不管是社會化養老,還是家庭養老,本質上都是全體年輕人養全體老人。

在年輕人總體比例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怎麼養都沒用。

只能期望將來人工智慧高度發達,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了。


其實我還是挺期盼等我老了拿房子做個反向貸款的。自食其力,商業合同受法律保護,還能解決一部分遺產問題,多酷!

不過我猜大多數人和我想的不一樣。

期盼有答主拿出乾貨,舉出歐洲的例子來,幫助大家了解中國在這方面能做哪些努力。


只要醫療免費,老人到一定年齡其實真花不著什麼錢。


基本上還是要有國家保障。

個人和個人建立信任太難了。

最後很多人還是偏向有血緣關係的親戚。

法律現在不知道,但是07年前後,農村老人贍養還是很扯皮的事呢。

除了電視,電影里,看見沒有自理能力的人可以得到財團的贍養外,中國不結婚的老人不是國家養著,身邊也有幾個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培養出來的自己人呢。

。。。

說點黑暗的。

過去的太監有錢的有的是。

但是真的得善終的,不是皇帝找人安排了。就是自己真遇見對自己好的人了。

更多的還是別人沖著錢去的,錢騙到手,人就等死吧。

。。。

就算是社會養老。

國家也要有法律保障。

不然社會養老不靠譜。

年輕人合作契約都可能被坑呢。何況沒有什麼能力的老人了。


建養老院可行,但是還是要自己出錢。

我覺得國家要是能大利扶持養老產業,養老現代化,產業化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所有養老體系本質上都是養兒(女)防老,因為不論藉助何種計算和分配方式,供養老年人口所消耗的各種資源都必然是由當時的勞動人口提供的,除非有一天科技進步到絕大部分人口可以脫離勞動。

那麼為什麼我還支持計劃生育呢,因為養老要勞動人口不代表有了勞動人口就可以養老啊,生存空間就這麼大,不計劃生育勞動人口連自己都養不活。

最後開個腦洞,「缸中之腦」技術的成熟將會是養老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工作滿30年就可以進「天堂」什麼的…


小姑娘多大了?

咋還睜眼說夢話呢!


社會養老,家庭養老。還有一種,在歐美髮達國家和日本。你懂的!


老齡化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誌,人均壽命的提高說明生活水平條件好了。現在所做的社會化養老是指政府提供部分資金,將服務外包給相應企業或組織,政府做好監管,服務對象包括高齡、特困等老人,一般對象老人可以自己出錢享受各項服務。養老金是社會保障,社會化養老服務可以看作是一種社會福利,性質不同。老年人對於花退休金購買服務意識不強,養老保障水平低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只能寄希望於產業改革和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了。


只說一點,社會化養老能解決老人們的情感需求嗎?


推薦閱讀:

江西經濟還有希望嗎?
又到七夕為何你還是單身狗?這11張圖真相了
真正決定中國城市未來經濟強弱的, 是人口——為什麼曾經如此廉價的人口, 突然就如此值錢了呢?

TAG:人口 | 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