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到底給人怎樣的感覺?
本想洋洋洒洒的用《再別康橋》開篇來襯托一下劍橋的學霸們,可發現自己除了開始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和結尾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一來一走兩句以外,其他的部分都已經全部完好無損的交還給中學語文老師了。劍橋位於倫敦的東北方,與倫敦相距約100多公里,出行非常方便,如果自駕走高速的話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典型的英國鄉村景色,天氣好的時候,蔚藍色的天空飄著零星的幾朵雲彩,公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地,偶爾看到有一些綠樹矗立在草坪的周圍,像是一個個草地守護者。羊群們在草地上悠閑地晃悠,淡定地吃草,沒有長期圈養的壓抑,這裡羊群都長得異常精幹健美。他們偶爾抬頭看看旁邊公路上飛馳而過的汽車,那種輕描淡寫的眼神,彷彿是在告訴奔波的人們應該停下來享受這大自然的愜意。可能是因為高速公路太通暢,司機蜀黍一不小心就會把油門踩猛了,車速實在太快,所以沒來得及抓拍到說好的羊群吃草圖,換一張美麗的劍橋做補償吧。
自駕很快就到劍橋了,這個沒有嘈雜的人群和擁擠的街道,數不清的保留下來的哥特式中世紀建築群和大片的草地使得寧靜的小鎮上隨處散發著一種濃濃的歷史韻味,隨手抓拍的照片都可以製作成油畫般的明信片。鎮上的劍河從城市西門流入,經市區兜了一個弧形大圈後流向東北。小鎮上叫的River Granta和River Cam其實都是劍河,只是流域不同而已。River Granta是河的上游,River Cam是河的下游。有河就有船,以前這裡的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現在的船更多的是不可或缺的娛樂項目。跟大多數旅遊勝地一樣,只要天氣好,不下雨,劍橋街上總是不停的會有人來問你要不要去撐船,問的內容都幾乎一樣,簡潔而具體:「Punting! Granta or Colleges?」 劉若英那首MV在劍橋取景的《親愛的路人》就能給你清晰的即視感。 跟我們國內常見的划船不一樣,劍河上都是撐船,撐桿大約5米長,也有人叫撐篙(Punting)。這個傳統的娛樂項目幾乎是到此必撐,加上劍河並不算特別深,這船撐起來更多的是一種很浪漫的樂趣享受,當然,前提是您先得把握好撐船的節奏,方向和技巧,否則就會成為被劍河洗禮的眾生之一。
撐船的路線有兩條,一條是大學後園線路(Tour for the College
Backs),人均消費大概在9~13.5鎊,由銀街橋(Silver Street Bridge)的磨坊池(Mill Pool)碼頭出發,這條線路的來回時間約為45分鐘(聽撐船小哥說還有60分鐘和120分鐘供選),主要是欣賞劍河下游的風光和各大學院的後院風景。還有一條線路是格蘭切斯特莊園線路(Tour for Grantchester),人均消費大概在13.5~17.5鎊,主要欣賞劍河上游的風光,這一段流域的河流比較曲折,岸邊風景非常自然淳樸,這條路線的單程時間約為60分鐘。
沒來的拍平底船的全貌,這裡特此借一張網圖給大家參考。
繁忙的碼頭停靠著很多待出發的小船,在確定了上船人數以後,撐船的小哥會先整理遊船,把乾淨的毯子重新鋪在船上後,讓大家登船。這裡的船都是木質的平底船,每艘船一般可以坐12個人。撐船者多以年輕男孩子為主,也有少數的年輕的姑娘們和壯年大叔。他們大多一身英式的休閑裝束,撐船的技法嫻熟,輕鬆瀟洒的細數著那些古老的建築和發生在這裡的陳年往事,聽他們說話的口音大部分應該都不是本地人,不知道學霸們在業餘時間會不會也來掙點外快。OMG,他居然也是撐船的?!是的,你沒有看錯,小貝2015年5月份也來劍橋享受了一把船夫的感覺,不過我們沒有碰上, so sad...我們選擇的航程是大學後園線路(Tour for the College
Backs),從Mill Pool出發到達麥格達倫學院(Magdalene College)的45分鐘套餐。一開始覺得這45分鐘還蠻長的,沒想到在劍河上看著各式各樣的橋和旁邊美麗的景色,時間真是一眨眼就過去了,好多美景都沒來得及拍下來。劍河上除了Mill Pool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碼頭停靠著隨時可以遊覽劍河的船隻。但是大多數遊客都會選擇在Mill Pool上船,這樣可以欣賞到最全大學後園沿岸風景。「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劍河上的橋和旁邊的學院有著太多的故事,既然這裡是學霸的小鎮,咱就首先從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開始。這座始建於1749年的木質結構橋看上去非常的冷艷,由於眼神不好,我第一眼看上去還以為是鋼結構的橋,心裡驚嘆著這麼早就有這麼複雜的鋼結構橋,這些建築師也是蠻拼的,結果仔細聽了介紹才知道原來這是木結構橋。雖然建造的年代非常久遠,但是外形上似乎已經有了現代鋼結構橋的雛形,應該算劍河上最有特色的橋之一了。 為什麼會叫這座橋為數學橋呢?是因為這座橋的橋身與相鄰衍架之間的夾角都是11.25度,無一例外。其實在沒有聽撐船小哥的解釋命名的原因之前,光看它的樣子就已經能領會這座橋的數學感了。也許是因為劍橋實在是太鍾愛牛頓,還有傳說說這座橋是牛頓設計建造的,可惜這只是大家美好的想法,這座橋其實是在牛頓去世(1727年)以後二十幾年才建造的。
下面這一座橋雖然樣子不起眼,一看望去非常普通,但是有著非常霸氣的名字,叫國王橋(Kings Bridge),建造於1819年,是連接國王學院的橋。
相比氣勢恢宏的國王學院來說,國王橋真的是太過樸實簡約,感覺亨利都把錢用在建造國王學院和教堂上了,這座國王橋建的有點不走心。歷史最悠久的國王學院從正面看,不管是從建築的佔地還是風格,高冷的哥特式建築使得皇家的氣息撲面而來。
國王學院一直致力於同時發展科技,宗教,學術。除了學院本身是學霸的養成地之外,坐落在其旁邊的國王學院的禮拜堂(Kings College Chapel)也是劍橋的榮耀,是公認的全歐最出色的哥特式建築。國王禮拜堂的全貌沒有單反實在是太難拍,我只拍到了東面的一個角落。下面給大家看看禮拜堂在三個不同的王朝時期的建設進度示意。在不同的時期,建築的用料也是有區別的,只是經過的年頭太久,在看到真實的禮拜堂時,已經無法分辨這些細微的差異了。該禮拜堂始建於1446年,耗時將近80年才全部完成,因為經歷的大領導有點多,禮拜堂雖然保留了哥特作為建築的主要風格,但是在建築的各處細節還是有很多不同的風格體現。禮拜堂四面的彩色玻璃窗以聖經故事為主要情景。每三扇花窗繪有一副作品,再由這些小作品組成一片片大的故事群,靜靜的向世人們講述著過去的種種。
仔細看這些彩色玻璃牆上多鐸王朝的標誌雕琢的非常精緻。屋頂的桁架結構像一張張蜘蛛網,柔弱地撒開在窗戶、牆壁和屋頂上方,連成一個高高的長房間。這個扇形拱頂跨度12米,長88米,高24米,一氣呵成,沒有中斷,一眼看上去很震撼。禮拜堂祭壇後方是由魯本斯所繪的「賢士來朝」(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描繪的是來自東方的星相家到耶路撒冷覲見剛誕生的耶穌的故事。
祈禱台上的禱告本擺放整齊,安靜的等待開啟他們的信徒。國王禮拜堂的唱詩班是世界知名的,幾乎與建造禮拜堂同時成立,目前由由16名國王學院合唱學校的中學生和16名國王學院的聲樂學者組成。該唱詩班自1928年起就在聖誕前夜向世界各地播出,是世界知名的聖誕音樂會之一。而這複雜的音樂當中的管風琴都是這禮拜堂里高大的哥特式管風琴演奏出來的。它位於建築的中間,將教堂的前廳和唱詩班的區域分隔開來,管風琴的下面是工藝高超的木雕門樓,而中間是讓人通過的門洞。 劍河上大名鼎鼎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ns)始建於1831年,是按照威尼斯地牢的嘆息橋原樣搬過來的,聽說世界各地有很多嘆息橋。在威尼斯稱之為嘆息橋是因為它是連接法院和監獄的橋。而在劍橋,這裡曾是連接學生宿舍和期末考場的必經之路,大家懂了為什麼劍橋的學霸們要幽默的稱之為嘆息橋了吧。 劍河的水鳥們有著一種傲氣,有個性,有脾氣,它們通常是一家人一起行動,爸爸媽媽帶著一群小孩在河上不怕人群和船,自顧自閑散地游著。它們不輕易與人搭訕,但是一旦搭訕成功後,就會不屈不撓的查看你到底沒有帶吃的給它們。如果最終發現你沒帶吃的,又去搭訕它們,立即送上一個鄙視的小眼神和輕蔑的轉身。
這隻落單的鴨子很喜歡跟我們互動,一直跟著遊船一起游,時而靠近,時而疏遠,似乎等著船上人們的召喚。只要你召喚它,它一般都會游過來,但如果發現你沒有吃的給它,就立即飛走,關鍵是在臨走前還會啄一下船邊以示抗議,這招數,想必也是被傲嬌的水鳥們教壞的。
說了半天劍橋,大家應該都很想見見這座橋的真面目。劍橋位於在麥格達倫學院旁邊,是劍河上最古老的橋,也是劍河上流量最大的一座橋,需要定期維護和加固。雖然現存的橋已經不是最初的那一座,但是橋址卻一直沒有變過。這座橋始建於1236年,當時還是木橋,到了1754年換成石橋。而現存的橋是1823年重新建造的,非常具有現代的風格。連接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的廚房橋(Kitchen Bridge)始建於1790年,是劍河上第二古老的橋。至於為什麼要叫廚房橋,也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說法是因為之前聖約翰學院沒有廚房,該學院所有的烹飪都是在橋上完成的;有說法是因為這座橋是通向學院食堂的橋。目測在這座橋上烹飪好像有點不太靠譜,相對來說第二種說法的可信度應該稍許高一些。 三一橋,是連接三一學院的橋,始建於1651年,外表樸實無華,厚重的橋身給人一種踏實的安全感。三一學院在學術成就上是劍橋所有學院中最頂尖的,也因擁有眾多著名的畢業生而聲名顯赫,到目前為止該學院共培養出了32名諾貝爾獎得主,牛頓,培根,拜倫,羅素,查爾斯王子,尼赫魯,李顯龍,還有六位英國首相都是這裡的校友。聽撐船的小哥說當年查爾斯在三一學院讀書的時候,佔了宿舍的整層樓給自己和自己的保鏢;上課時還想讓保鏢進入教室保護他,但是學校堅決不允許,讓麻麻甚是頭痛。後來麻麻選了2個保鏢跟查爾斯一起讀相同的課程,結果畢業的時候兩個人的成績比查爾斯還好得多,這一度成為了王室尷尬的話題。校門旁邊的迷你花園裡是那顆最出名的傳說中的蘋果樹。當然,這麼小一棵樹,肯定不是砸中牛頓的那一顆,這只是一棵紀念樹。但是牛頓當年的寢室確實是在這附近,聽當地導遊說他在三一學院讀書的時候,房間是在這附近的,而且喜歡在這附近遛彎,思考人生。從三一橋出來就是聖約翰學院了,它的前生是13世紀的聖約翰醫院,由瑪格麗特王太后主持修建,後來從醫院改建成了學院,並最終於1511年4月9日正式建立。學院現在擁有11座庭院,聽說是牛劍學院中庭院最多的土豪。印度的辛格總理和金庸老先生都是聖約翰的校友哦。在這座城市即大學的大街上張貼的各種學校活動推廣,走在路上,隨時都有讓人瞬間有了重回讀書時光的錯覺。看著這些小廣告,特別有親切感,原來資本主義的大學也這樣,哈哈。想來若及笄碧玉之年在劍橋讀個大學,在心中的康橋上談個戀愛來為自己的讀書生涯畫上句號,是多麼的完美。這才是腐女的人生,對嗎? 最後總結一下從倫敦去劍橋的路線給大家參考:
火車:最省時省力的線路是從倫敦國王十字火車站出發前往劍橋火車站,約45分鐘抵達劍橋。非高峰時段的往返票價從29英鎊起。這趟快車每半小時就有一班,隨走隨買,十分方便。大巴:從倫敦維多利亞長途汽車站(Victoria Coach Station,坐地鐵的話,坐到Victoria,District和Circle線Victoria站,出站步行約300米 )到劍橋汽車站(Cambridge Parkside Coach Station)的長途大巴全程耗時大約2小時。往返大巴票價約為17.5英鎊,大家可以提前在網上買好票。早上有一些班次會繞道Stansted機場,可能要多花一個小時在路上,因此最好事先確認好具體行車路線。自駕:從倫敦出來走M11高速公路大約1個半小時左右就到達劍橋了在劍橋待過一天。
僅以遊客視角,劍橋美得酒肉穿腸。學院古樸的建築環起溫潤的草坪,窗前花叢繽紛。主幹路上遊人如織,星羅棋布著精緻小店。小集市卻差了點意思,草帽怕是產自義烏價格也不便宜。Waterstone像許多其他書店一樣,非有情結不能看出大不同。
總結起來,美則美哉,談不上哪裡驚艷。
但莎士比亞戲劇節讓人眼前一亮。
之前看介紹,是在草坪上從向晚看到漫天星輝。摸索到King』s College Gardens(在康河南岸,區別於北岸的King』s College主體)時正是半場休息,天還燦爛地亮著。先穿過寬闊的草坪,繞開居間的一排樹木,穿過世界上最芳香的走廊,便是兩百隻涼椅和更靠前的席地而坐、舉著氣泡酒杯和小點心的觀眾。
真真是仲夏夜之夢。戲劇本身有趣,演員恰如其分地恣意誇張,布景亦和後面的灌木叢、涼亭緊密配合,遠遠近近地聽樂器敲擊聲。好一出亂點鴛鴦譜的佳劇。
劇終人潮散去,眾人穿過同樣的草坪,過了河,學生酒館裡都在鬧著,中午去過的the Eagle這才迎來高峰。
一直到晚上才體驗到劍橋。
劍橋的交通通暢與限區停靠與嚴格罰款息息相關。第二天租車北上,在非常微妙的情況下(略去不寫)趕上交警貼條,罰款35個胖子,兩周截至後還要加倍。後來發現可以challenge panelty ticket,洋洋洒洒寫了一千字過去,詳敘事由並解釋為什麼說得這麼全面,意即不妨追溯1215年《大憲章》以來的先例傳統,其在維護法的穩定性繼而權威性上不可磨滅,但同時又不能慎之又慎地在個案中保護私人權益進而社會公益。臨提交才發現要限縮到3000個字母之內,苦哈哈地改了一個小時……
到今天也沒收到結果。在兩周結束的前一天把罰款交了,在所不論。因此想到劍橋,我會先想起那個異常芳香的草坪,然後是35個胖子之痛。
推薦閱讀:
※日本建築設計圖經常用的植被素材哪裡找?
※如何更簡單地判斷一座建築的風格?
※如何區分古典主義、巴洛克式、集中式、哥特式、洛可可式、Art Deco 等建築風格?
※你最喜歡的建築師是誰?為什麼?
※怎麼設計出讓自己感動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