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西方教育的我們如何與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父母更好的相處?

父母一輩大多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教育注重從眾,中庸。兒女一輩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注重尊重,自由。觀念上的衝突,想法的不同,導致語言上的衝突。父母以是中年,希望能更好的與父母相處。


我們不曾接受西方教育,他們也不曾接受傳統教育。


謝邀,觀點不同沒辦法,也不知道你在哪接受的西方教育……就一條,說話注意態度,許他們著急不許你著急。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接受西方教育的我們如何與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父母更好的相處?修改

父母一輩大多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教育注重從眾,中庸。兒女一輩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注重尊重,自由。觀念上的衝突,想法的不同,導致語言上的衝突。父母以是中年,希望能更好的與父母相處。

我標出來的這句話...題主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謝謝邀請

中國文化傳統主要受農耕社會宗親體制的影響,包括儒教也是在宗親體制下發展起來的

這種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家庭形式下的等級制,並且儒教將這種形式社會道德化。家庭成了社會道德實踐的基礎。那麼就會有家長有了晚輩「不聽話」的道德缺陷感困擾,這就是現在年輕人不能很好的與長輩共處的問題。在這樣的社會情感下(文化左右情感),長輩們不願意徹底的放下架子傾聽,晚輩們不願意無原則地服從。於是就產生了代溝衝突。這裡沒有客觀的道理可講,卻有抹不開的面子作祟。

如此情景,一般是傾聽但不一定服從,等有機會再講述自己不服從的理由。給面子是中國文化的偽飾,但又是化解衝突的方法。

切記,不要在衝突中講道理


時代和教育的不同一定會塑造出不同的人,所以想大一點,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所以每個人之間的思想觀念都會有不同,這些衝突不止存在於父母子女之間。

例如:不是身邊所有的同齡人都能聊得來。知乎上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和親人以外的關係是有的選擇的,大多人會選擇走開。就是常說的 話不投機半句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等等~

但是和父母的關係是沒的選擇的,這是上天給每個人的必修課。有像朋友一樣的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友善有愛,那麼這門必修課就簡單。輕鬆過關。

大部分普通的父母,並不因為做了父母就能格外聰明,無私,智慧,並不能妥善面對外部世界和自己認知的不同。於是父母子女之間出現了各種問題。

我們能做的,1)承認父母和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承認每個人的不同,看清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與此同時也要認清自己各種思緒。

2)接納不同。我們都是凡人有各種缺點,父母也是。接納別人的不完美也是人生必修課。

3)真誠溝通和交流。 肯定不容易,但兩個不一樣的個體能否和平共處就看溝通的好壞了。

4)如果溝通結果不好,適當保持距離(心理距離),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雙方。

5)恰當時機,無限重複步驟3。

最後的最後,一定有人這輩子也過不了這門必修課,那麼坦然接受。


題主的問題:

父母一輩大多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教育注重從眾,中庸。兒女一輩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注重尊重,自由。觀念上的衝突,想法的不同,導致語言上的衝突。父母以是中年,希望能更好的與父母相處。

答: 不用太在意,中二病好了就沒事了~


何為中庸,即為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則和態度,並不參雜反尊重反自由的思想,何為尊重,尊重他人所做的在道義上,在法律上都合情合法的事兒和言論,自由也是一樣。

倘若晚輩覺得長輩不夠尊重晚輩,那不是中庸出了問題,而是晚輩所理解的尊重出了問題,亦或者是長輩所理解的尊重出了問題,自由亦是如此,自由不包括胡作非為,任由個人的想法去處事兒,凡事兒都有相對性,自由更是如此,否則法律秩序全無,道德準則全失。

倘若因此而產生了矛盾,也合情合理,因為二者都偏離了尊重,自由的本質。


目測受「西方教育」的題主連中庸是啥意思都搞不清楚


推薦閱讀:

傳宗接代很重要?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的鬼、神不分家,兩個經常相提並論沒有區別的?
文物里的土豪金,別看太久,會閃瞎!
你知道什麼時節要喝什麼酒嗎?
掌握了這些,你也能擁有絕美中國風(上)

TAG:西方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 | 中西方文化差異 | 與父母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