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加熱塑料餐盒產生致癌物的問題?
有創意的解決方法,避免加熱什麼的就不要了
首先,要搞清楚致癌物質的來源是什麼。所謂的塑料飯盒的材料可以有很多種,一些常用材料如PET,在高溫下會釋放出致癌物DEHP。另外含苯環的PS類,含雙酚A的PC,這些塑料本身是無毒的,在加熱到一定溫度下會發生降解,產生有毒的小分子。另外少量的加工改性劑也會產生高溫分解的問題。所以你可以選用玻璃,陶瓷或者這個塑料飯盒啊:聚丙烯塑料pp:常見於豆漿瓶、優酪乳瓶、微波爐餐盒,熔點高達167℃,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製品,可在小心清潔後重複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微波爐餐盒,盒體以5號PP製造,但盒蓋卻以1號PET製造,由於PET不能抵受高溫,故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
http://weixin.qq.com/r/v0QYAFjEQgU9rRxj9xGt (二維碼自動識別)
現代生活中,塑料隨處可見。它是汽車,電腦,手機,兒童玩具的重要成分。但還有一個地方,塑料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用作食物和水的容器。我們常常能在我們的外賣,剩菜打包或街邊小吃發現塑料容器的身影。然而,這些塑料餐盒對人體是有很大傷害的。我們應該盡量避免使用這些塑料容器。塑料餐盒中的化學物質導致多種疾病
塑料餐盒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BPS)。聚苯乙烯是苯乙烯的聚合物。在溫度達到65攝氏度以上的時候,會分解並散發出苯乙烯和二噁英等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一般微波爐加熱食物的溫度是100-120攝氏度。所以不難想像,在我們用塑料容器加熱的時候,其實一些有害物質已經不知不覺的隨著食物進入了我們的胃裡。還有一些商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會在餐盒製作中加入工業用滑石粉,石蠟,碳酸鈣等等。這些物質都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長期攝入會導致消化不良,膽結石以及肝系統病變等等。
沒有安全的塑料
聚碳酸(PE)曾經被認為是安全性較高的塑料原料。但是,相信大家都還記得2011年出台的政策:禁止用聚碳酸來製造塑料奶瓶。因為PE會釋放有毒物質雙酚A,導致女嬰性早熟。即使現在有很多商家表明自己生產的塑料容器不含有雙酚A,但也還是難以確保這些塑料容器是100%安全的,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塑料容器的原料來自哪裡。
塑料餐盒會導致不孕和生育問題
幾乎所有的塑料容器都含有有毒化合物。這些有毒化合物對人體免疫系統和荷爾蒙調節系統有害,並且直接關係到不孕的問題。特別是以上提到的雙酚A,它已經被發現能夠造成女性受精卵著床困難並造成流產。與此同時很多數據表明,塑料中的有毒物質可以造成新生兒缺陷。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曾發表調查報告稱,體內雙酚A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患心臟病和糖尿病。而紐約市西奈山醫療中心兒童環境健康中心認為孩子們特別易受雙酚A的危害——女孩乳房會較早發育,這可能會是乳癌的危險因素,男孩更可能發生生殖器畸形。研究也指出,在110例初診性早熟女童中,血清中雙酚A含量越高,性早熟的狀況越嚴重。
塑料餐盒中的化學物質會導致肥胖
一項環境健康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新研究發現,一種在塑料中發現的化合物,名為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BADGE)。這種化合物會導致幹細胞變成脂肪細胞。這項研究也發現,這種化合物會改變代謝系統,讓代謝系統更容易儲存能量轉化成脂肪。所以,想要減肥的大家,慎用塑料容器啦!
塑料餐盒不利於環境保護
這一點相信大家都知道,塑料是千年老妖,很難降解,對環境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負擔。而焚燒處理的話會產生有害物質,對環境不利。所以,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遠離塑料容器吧!
不需要大家記住複雜長串的化學名詞,我們需要記住的,就是塑料餐具對人體有害,如果條件允許,盡量不要使用。那麼,什麼樣的食物容器是推薦的呢?
1. 用玻璃器具來盛食物和水。
2. 用不鏽鋼的吸管。不鏽鋼的吸管在國內不太常見。所以,只要盡量做到不用塑料吸管就好了。也可以嘗試著改掉使用吸管的習慣。
3. 如果你覺得玻璃的器皿太重,也可以使用不鏽鋼的容具來盛食物。
4. 用陶瓷製品來盛裝食物和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Reference
1. Vandenberg, Laura N., et al. "Human exposure to bisphenol A (BPA)."Reproductive toxicology 24.2 (2007): 139-177.
2. Jenke, Dennis. "Evalu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atibility of plastic contact materials an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safety considerations related to extractables and leachable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96.10 (2007): 2566-2581.
3. Sajiki, Junko, Katsuhiro Takahashi, and Jun Yonekubo.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A in serum using two systems of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736.1 (1999): 255-261.
4. Schecter, Arnold, et al. "Bisphenol A (BPA) in US Foo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44.24 (2010): 9425-9430.
推薦閱讀:
※(不可知論)(心理利己論)(決定論)這個沒有真理,沒有愛,沒有自由的世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去生活?
※如何看待科學家發現第六種味道:肥,以及網民的反應?
※朱元璋、雪村:啟蒙中國近代化學的一股神秘的東方力量
※有心人的世界:從巴比松到瓦爾登湖
※巾幗不讓鬚眉,「中國的居里夫人」竟是「兩彈一星」功勛背後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