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三觀不正」的人是為何變成這個樣子的?
01-26
有的人他辦了不道德的事情,他心裡是知道這事兒不對的,他會把這個事情瞞著眾人,跟別人討論的時候要麼裝作不知道要麼裝成一副偽善的樣子。
但是有的人(甚至這個人都沒有辦什麼不對的事情),他做事的時候他是不覺得自己不對的,甚至他都沒有想過這種不對帶來的後果比如這個如何評價「老公認為老婆看動畫病態反社會,將手辦偷偷賣掉」的做法? - 兩性關係
這個裡面的男主人公就是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他老婆才是錯的當然這個例子也不是很恰當,哎呀我也很難描述啦,各位高明的答主可以適當舉例啦,請不要糾結於這一個問題就好像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些問題,有的題主確實就是那樣想的他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的不對,其實明顯是他有問題事辦的有問題。就很明顯的那種,但他自己好像沒有感覺的,他就覺得他自己是對的,那麼這種人在三觀形成的時候受到了哪些影響?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
謝邀,我複製了我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
首先談一下三觀,粗略的講,世界觀——如何看待世界,人生觀———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價值觀——什麼是有價值的,重要的。
我個人認為,三觀的形成,是「個人經歷」+「他人經驗」+「思維發展」+「個人慾望」共同作用的結果。1.個人經歷:這裡的經歷,指的是人生中的事件。也許你去過西藏,看過神聖的雪山;也許你曾騎行跨過大半個中國;可能你生於村莊,對農活了如指掌;可能你長於城市,從耳濡目染,看得到現代與繁華......等等,這些事件,就像武俠小說裡面的主人公的奇遇,奠定了認識世界的基礎。
2.他人經驗:包括書本知識,他人傳授,甚至包括網路上別人現成的三觀,都可能被人吸收、接受。
3,.思維發展:人的思維不斷發展,由小時候感性的認識世界,到後來思維能力逐步完善,開始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運用邏輯思維,
4.個人慾望:渴望安逸,因此三觀偏向輕鬆、與世無爭;渴望金錢,因此三觀更重利益;渴望感情,因此可能三觀傾向於家庭。僅僅作為舉例,因為慾望並不是決定三觀的唯一因素。
這四個要素對於三觀的形成是互有聯繫、缺一不可的。 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會對"個人經歷"、」他人經驗「、「個人慾望」進行加工。當然,思維發展不良,這種加工就會比較粗糙,,假如一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差,就可能會奉行「拿來主義」,社會上、網路上流行什麼三觀,直接不經加工就變成了自己的三觀。或者是經過了部分粗加工,但由於另外兩點,「個人經歷」與所得的「他人經驗」的限制,導致了這種加工質量並不好。 比如說,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男孩子追女孩子追不到,這是「個人經歷」,在網上看到了很多關於綠茶婊的評論,這是「他人經驗」,而他的思維發展水平又不是很好,加工水平較差,於是他很可能就覺得他追過的女生都是綠茶婊,這個觀點就形成了,類似的這種判斷多了,自然就形成了一種粗淺的三觀。這大致就是這四要素之間的關係,這四要素任何一個要素都有能力單獨成為三觀形成的主要依據,也可相互融合作用產生影響。在三觀不正的世界中長大。
當然是有個三觀不正的父母和三姑六婆啦
推薦閱讀:
※因為學習好被很多人喜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你的提問,小友用語音來回答|友心人分答開通
※遠離「評價婊」
※一個合格的心理學科班出身的學者,通常都接受過哪些訓練?應該至少具備哪些基本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