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都已經花了那麼多錢買A了,還在乎花XX錢買a嗎」這一句式?

筆者買了一隻MacBook,花了1萬多,但平時還是比較節約的,所以配件想隨意一些。發現無論朋友還是商家,都喜歡用一個句式叫:都花一萬多的機器了,配件還不捨得花嗎?這種句式產生原因是什麼,是邊際效益問題還是其他?不是經濟學專業,望大神解答。


從非經濟學角度答:這叫木桶取決於短板。

打個比方吧,你看見一個人開著100w的車,住著10平米的房子每天算青菜便宜了兩毛,你會想,這是shenmegui?

你看見一個全身地攤貨假珠寶的大媽背著個lv擠公交,你會想呵呵,這種明顯的水貨也不嫌俗氣,但萬一人家省吃儉用買了真的呢...

道理相似。朋友是從整體B格的角度在為你考慮,整體中不看長板,只看短的。當然如果自己不介意,也完全不是問題,開心就好。


這應該從邊際的角度來想,說話人的暗含假設應該是這樣的:相對於你已經買到的東西來說,你再要買的花費很少。但這個配件帶來的整體效用的提升是很明顯的


我有錢,但是我不傻


三千預算進卡吧,四路泰坦抱回家!


這是典型的需求定律。

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價格下降,需求量上升。請注意這裡的價格是相對價格,那麼就有如下的分析:

假設好配件價格300,一般配件價格10,一般電腦價格4000,mac價格10000.

(1)如果已經花費了10000購買mac電腦,購買好配件後總花費10300,購買一般配件後花費10010;

(2)如果已經花費了4000購買一般電腦,購買好配件後總花費4300,購買一般配件後花費4010;

第1種情況中,好配件與一般配件相對價格是 10300/10010 = 1.0289

第2種情況中,好配件與一般配件相對價格是 4300/4010 = 1.0723

可以看到,第一種情況相比於第二種情況,好配件的相對價格下降了,所以購買好配件的需求量會增加,符合需求定律。

類似分析可以應用於,旅遊或出國後為什麼願意花大錢買貴得東西等等。


自己裝了台10w的alienware 從此再也沒人與我放屁


←_←沉末成本秒殺全體答案@( ̄- ̄)@


類似 狄德羅效應。

我是直接複製百科內容嗎?

「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

"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平衡的現象。"

"狄德羅效應映照著人們內心永遠不能填滿的慾望黑洞,同樣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一個事物本身的特質不會影響到我們的選擇,真正會影響到我們的是我們賦予這件事物的定義。"

具體自行搜索。

來源: 慾望透支,小心掉進「狄德羅」的陷阱

為什麼剁手黨就是剁不了自己的手?


推薦你可以看看《影響力》這本書,買一個高價無形中設置了一個價格的錨,一個參照,低於這個參照人們就不覺得貴了。


考慮下沉沒成本問題。


祭出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導致的個體差異」

笑著回答「我們對物品的設計價值認可度不同罷了,我買macbook,大部分錢都買了它的設計價值,這點錢買了個藝術品,我認為是划算的,你認為這點錢我就買了個硬體,肯定是為了裝逼,可事實上我是一個踏踏實實喜歡划算的人。」

哪些素質很重要,但卻是讀書學不來的? - 金達的回答


量變引起質變吧,理性一些就是把買的物品單獨區分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


牛都丟了 還要韁繩幹嘛


還記得在知乎看過一句話:既然花了幾千塊錢買空調,為什麼還要省電省錢在乎這些細節?答:省電不是為了省錢。


推薦閱讀:

能否在心理測試中誤導諮詢師?
兩人合資做生意,出資相同,更迫切獲得利潤的人會分得更少嗎?
關於羅伯特·奧曼的論文《不一致的達成》怎樣解讀?
關於博弈論闡述有哪些寫得好的書?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煙霧彈?

TAG:經濟 | 經濟學 | 博弈論 | 經濟學常識 | X為什麼賣這麼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