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師範類專業,在家鄉說普通話,被人說忘本,要改嗎?


謝邀。這是情景或者情商問題。普通話和家鄉話並不互斥,是看你用哪種語言溝通更高效,而不是哪種語言更高級。正如你在國外,你不會在一堆只會英語的人里說中文。

跟父母、長輩、老同學敘舊,或者在菜市場,沒必要說普通話。這是個雙方都習慣講方言或者家鄉話的場景。你以前對於家鄉的一針一線,都是用家鄉話的語音來表示的,他們更習慣你用這一套「編碼」解釋事物。相對於普通話,他們更習慣聽你講家鄉話。既然你懂家鄉話,又何必加一層面紗為難父老鄉親?

你上大學跟新同學講普通話,是因為他們聽不懂你的方言。

工作場景,例如跟你的非本地上司、跟你的學生、跟非本地政府人員溝通,那當然最好是用普通話。因為跟非本地的工作者,普通話是更高效的溝通語言。而跟學生說普通話,是國家政策的要求。當然,這不是說這些場景就不能說家鄉話,畢竟,即使是外地人,也希望通過語言來融入你家鄉;學生,也不應該沒有一些鄉土情懷。


不是忘本的問題啦,這是別人認為你在秀優越,而明顯你的條件讓人不認為你有秀優越的資格。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你的普通話口音特別生硬,讓人聽起來有很突兀的感覺,這會讓人有你在賣弄之嫌。

原來外出打工的人過年回家後一口生硬的普通話我聽著也感覺不舒服。心裡想著才一年就把你的嘴給拐成這樣拉?

還是逮著冬天不打雷所以使勁把一年的逼合著這幾天裝完?


我在外地說普通話,在家說方言

家裡人都是說方言,要是就我說普通話,總感覺有點不自在

在外地肯定得說普通話,不然我同學也聽不懂啊@_@

主要就是看說話環境吧,什麼環境說什麼話


在家鄉說家鄉話唄,在城市說普通話,感覺這個並不是很難共存。

我每次回家和我初中同學聚會,一說普通話就會被調侃。但最開始的幾分鐘確實很難適應,不過多說幾次話感覺又回來了。然後回家(在城市)後,說家鄉話又會被我媽念念叨叨。然後又要改口說普通話了~


問一句,問什麼要在家說普通話?


你在家鄉,如果想融入到當地的氛圍,那還是最好不要說普通話。很多老一輩的人都是聽說話的口音來判斷說話者是哪裡人的,所以他們對說什麼話這一問題很重視。如果你說普通話,他們有可能會覺得你明明是自己人,卻要說外人的話,所以說你忘本。如果你覺得回鄉,探親,與原鄉宗族打好交道對你來講不太重要,那講普通話也無所謂。

說什麼話,那是個人的自由。


卸腰

不知道題主為什麼加上「師範類」的定語,是因為覺得以後要當老師所以不管在哪裡都要說普通話嗎?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有關方言問題的邀請越來越多,因為懶癌也幾乎沒回答,這個回答,是因為覺得題主跟以前的我有點像(如果我想的方向正確的話…)

從十八線小窮地方去了一線城市念書的第一年回家,看哪哪不順眼,窮和鄉土是原罪,外出都不忘裝X,想方設法露出點「馬腳」讓別人知道自己剛剛從大城市回來。

言歸正傳,回到題主的問題。

有三個量度,或者說判斷標準,分別是專業,所在家鄉方言與標準普通話的差別大小,以及鄉黨對普通話的接受程度或是態度。

第一,專業。

下面是私貨。

不知道題主提到「師範類」的原意如何,容易引起歧義和揣測,我說自己的想法吧。私以為把教師當日後職業的人,首先應有一顆有教無類或是包容之心。日後學生千人萬面,心性不一,教師要與之相處,得先從自己出發,不說理解世間萬物,總要對大部分事物有多少包容和從善的教育意識才行。至於語言,實在不是第一個應當在意的。

第二,方言與標普的差別。

一般來說方言與標普差別越大當地的普通話就越不標準,這個當然是臆測,不過是依據私下生活所見說說,如果不是如此,也沒有關係,就當我們談的是普通話標準程度好了。

答主所在地方言與粵語有些相像,所以鄙視鏈大致是普通話(粵語)>粵語(普通話)>本地方言,畢竟廣州音白話是所有粵語地區粵音的標準,能說好一口標準廣州音,總是比小地方方言更博好感的。當然,如果有人操一口像廣州音實則不標準的方言,就要放到鄙視鏈的更下方了。

我在學校偶爾碰見似乎說粵地方言的人,也是先用廣州音白話打招呼,確認是同鄉後,才用自己的方言打招呼的。

然後,題主你也知道了,港普廣普,獨具一格。

明明在家鄉,明明可以講家鄉話,偏要對著平時的親友說一口港普,在我這裡,我只當做笑話。

第三,是家鄉里對普通話的態度。

實話說,我所在的地方,近兩年開始大力發展經濟,揚新風,一夜之間大家都把自己當城裡人,我是不太看得慣的,教育和素質還沒有全盤翻一番,單靠改一點語言,對地區升級作用不大。

去買奶茶,奶茶店的小姐姐硬要操一口不標準的普通話問我要什麽;去買早餐,早餐鋪的阿姨也非要用普通話報價;村頭的王二麻子李二狗,從小玩到大各自方言習慣說什麼都懂,上個大學回來你就跟我文縐縐講普通話,裝什麼呢?

當然,這是我的態度。

身邊人的態度,有贊有彈,有人覺得說普通話才叫新時代人類,有人懷念一口方言的溫情,哪有什麼標準。

所以我也覺得題主的鄉親有所不妥,只是說普通話而已,不見得就是忘本。

但裡面有他們的擔憂,就像我會選擇無視奶茶小姐姐的普通話強行方言回應,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地方並不是什麼與大城市的接軌處,本來大家也都從小說方言長大,人面桃花還在,你就開始想著換個口氣,抱歉,我不想配合。(還有原因就是小姐姐的普通話真的太爛不想配合她的表演(?_?))

也當然,有例外,高中同學。高中在縣城,裡面生源來自各鄉鎮,鄉音各自不一,實在難以統一,所以學校里大家都自大地用普通話溝通,習慣了,所以如今再見面也仍然條件反射用普通話。

所以你看,語言的統一是為了溝通,車同軌,書同文,在大統一的時代,統一語言是為了各自了解與和諧。大環境下,彼此來自不同城市而方言各異,所以用普通話,小城市裡,本來方言就是不知演化了多少個百年才衍生穩定的統一語言,代表著本地的文化特色和歷史更迭,卻要因為經濟發展硬生生失傳,私以為,總是不太妥當的。

當然,聊作些許見解,具體如何做,相信題主心中有數,不便多言了。

以上。


家鄉人會不會說普通話?他們日常是不是以普通話溝通?這都是題主應該考慮的因素吧。回家那一段時間說家鄉話也不至於把普通話帶歪。你在家鄉講普通話不代表你忘本,只能說不合適吧。


想到一個問題:如何顯得自己很高端?

回答:說好普通話。

不要被淤泥帶入深淵。


推薦閱讀:

香港未來會成為普通話城市嗎?

TAG: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