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是粵語的人一般視普通話為什麼性質的語言?
在網上經常見到一些廣府人聲稱要捍衛粵語,認為用普通話教古文之類的很奇怪,推廣普通話的都是撈佬等等。想知道普通話對於廣府人到底是什麼性質的語言?是外語還是另一種形式的母語?可參考下列截圖:
說普通話時我是中國人,說廣府話時我不單單是中國人,還是中國廣東人。
普通話的性質我的理解就是國家通用語,所以小時候對「普通話」和「國語」的含義沒有清晰了解的情況之下我會稱普通話為國語,「國語」這個稱謂更符合我當時的理解。就是我們國家來自各省來自不同方言區的人可以共同交流的語言,也就是通用語。
實話實說,在我個人的認知里,粵語是我的母語,我張嘴第一句喊媽媽用的是粵語,媽媽教我讀書識字用的是粵語,小時候老師上課用的是粵語,我從小到大一直在粵語環境當中,使用著粵語的思維。
直到後來,越來越多的接觸普通話,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的語言呢,所以如前文所說,我習慣稱普通話為國語。
如果有人問我的母語是什麼,我毋庸置疑會回答是粵語。因為母語一般代表著「第一母語」。但如果有人問我普通話是不是我的母語,我也會說是,因為它算是我的第二母語。
當別人說「中文」這個詞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先會想到的是普通話,因為它代表著我們國家廣大的人民群眾,當中也包括著我,因為我也是中國人。這是我對普通話的認同。
後來我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別人提起「中文」,我想起的不是自己的母語?我的母語也是中文的一種啊。不是說誰爭第一誰驕傲自大的問題,事實上「中文」也確實有很多種,我國八大方言區,甚至細分到下面的子方言,它們都是很美的中文啊!我相信很多粵語人從未有過「僭越之心」,只是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文化也應當百花齊放,而不是一家獨大。
《鄉愁》裡面說,鄉愁是郵票是船票是墳墓是海峽。如今我們國家四通八達,很多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離鄉別井,鄉愁,就是母語。
在國外當我聽到別人說普通話我會異常興奮,因為這是我的同鄉,是我在不同樣式的人堆里的生理認同。而當我在外省拼搏,聽到粵語的時候我又會有另一種感覺,那是更為深刻的一種鄉愁,我會想起我的媽媽,我的爸爸。因為我的媽媽爸爸叫我「瓦仔」而不是「華仔」。
我絕不反對推廣普通話,也不反對普教中,我只是反對文化沙文主義,反對「相煎太急」。我絕不認為方言的消失是理所應當的。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尊重和理解其實是一個特別需要互動的情緒。在我小時候和小夥伴說著粵語,看到牆上「說普通話,做文明人」的標語的時候,我會懷疑自己,我說粵語是不是不文明了?
當我長大,我對這個世界有所了解,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的認知,我會覺得我是被欺負了。
所以儘管有部分人反應過激,說了些不該說的不理想的話,但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不想被欺負,我們不習慣逆來順受,相信你們也一樣。普通話當然是母語,同時粵語也是母語,這並不衝突。因為普通話是從小就開始學的中國官方語言,能很好地將粵語做為書面語言不容易。
在不同的情境下,我們在母語是什麼的問題上會給出不同答案。當大家都是中國人的時候,問母語是什麼,人們傾向於回答比較細的答案,比如東北話、四川話、粵語。但和外國人講的時候,人們傾向於回答Chinese 而非Cantonese或者Mandarin 。
題主說經常看到有人說推廣普通話的是撈佬,至少我在廣東成長快20年是沒見到幾個。同時我也有在網上見到說粵語是門殘次方言,遲早死掉哦嘿-_-#當然都是極少數。
現在在廣東,有很多新一代人不會說粵語,或者說不好,這使得不少人對粵語產生危機感,不同人表達危機感的方式不同,但排斥普通話的肯定是很小一部分人。大多數廣東人,認同普通話,也熱愛粵語,完全不衝突。也希望每一位中國人,包括廣東人都能理解中國是個統一性與多樣性並存的國家。
最後,粵語是門非常優美有趣的方言,粵語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歡迎每一位朋友學習、了解粵語。剛看到一條粵黑的回答。
不好意思,雖然我不會反對甚至支持普通話和其文化的推廣,不代表我會慣著你這種表面答題實際嘴賤還地域歧視的答案。麻煩果位撈佬揸好你嘅「反對加沒有幫助」,有幾遠死幾遠。真系望多你幾眼都嫌嘥電。
—————文明的分割線—————————-
土生土長廣州人,老城區那種。
先說我個人:我會認為普通話和粵語都是我的母語。畢竟我兩個都會說,兩個都(個人認為)流利。
但如果真的只能選一個的話,我會選粵語。因為我和父母親戚說的都是粵語。極個別時候說普通話會跟不上思維。
舉個通俗的例子:打遊戲玩黑魂的時候,如果我被boss殘血反殺了,我下意識喊的肯定是「我叼!」,而不是「我艹」。
不過現在上大學一天到晚和說普通話的混,這種情況越來越少了。
至於「捍衛粵語」這個話題,我個人覺得其實要看地區吧。其他地方我不是很清楚,但就我之前一直生活的老城區來說,身邊說粵語的人其實占很多。無論是小學還是初高中,班上面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說粵語的,不少老師平時交流也是說粵語,我高三的物理老師甚至全程粵語教書(當然這個是私底下的啦,有公開課的話就不能這麼幹了。)我之前回過一次高中,新班級上的人依舊很多說粵語,情況沒有什麼大變化。所以事實上,我是不大覺得粵語到了岌岌可危需要捍衛的境地的。我小學還當過推普員呢,但是我到現在都想不起來我當時做了些啥 。
不過近來廣州的外來人口的確是越來越多了,往往他們不會也不願意去學粵語,這是事實。
所以粵語文化還是要傳承的,但同時推廣便於交流的普通話,也是必須的。這兩者並不互相矛盾。同時我覺得粵語也不需要把自己擺在一個需要捍衛的位置上。上一代傳承的粵語依舊在我們這一代身上發展著,而我們自然而然也會繼續將粵語傳承下去。
至於粵語和普通話,方言還是語言,我覺得這些個討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一向遵循的觀點是: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a navy.語言還是方言,不是學術問題,是政治問題。
看人 大家都會粵語的時候就用粵語 有不會粵語的就普通話 反正語言能交流 聽懂就行 不過個人來說 我是偏愛粵語的
其實我覺得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把粵語區分的很明顯了,其實粵語和普通話對我來說就是普通話和方言的感覺。沒什麼稀奇的。
說粵語怎樣怎樣
說國語如何如何諸如此類的言論實際上只是少部分人的觀點實在不必細想,甚至不必去看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將語言作文一種溝通手段,幹嘛要爭論孰優孰劣?會聽粵語就說粵語,不會聽說國語便是!交流性質
視為另一種語言。
謝邀。大家真正的母語是什麼出生時就有逼數了吧 普通話就是能不說時就不說的語言 一種工具
首先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
但是廣州台,珠江台,翡翠台看的電視劇和新聞都是說粵語。
能看廣東體育的籃球足球轉播絕對不會選擇cctv的普通話解說。
可以想像普通話在廣州或者說粵語區是什麼情況了吧。
看到很多人說粵語是母語
粵語是方言,方言是母語所以陝西話是陝西人的母語
客家話是客家人的母語以此類推不知道我這麼推理對不對個人挺喜歡粵語的真的好好聽關於講普通話是脫離農村的看法這個事情仁者見仁吧方言應該被保護起來,傳承下去,記得有一次學校有關於方言的講座,那些田野調查的老師們很辛苦的,而且方言和民族語言都不應該被消除啊,就像每個人的臉是每個人的標誌一樣,方言和民族語言是地區和民族的標誌,如果都講普通話難道大家都要標準的網紅臉嗎問這個的,可以參考問重慶人,湖南人,四川人,福建人……怎麼看待普通話的!
謝邀。我是北方人,個人覺得粵語挺好聽的,上初中的時候沒少看粵語節目,沒少聽粵語歌。
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就視普通話為國家標準語吧,畢竟它也確實是這樣一個身份。用粵語說話他們有親切感,有熟悉感,普通話相對來說比較生分。
個人理解。粵語是我的母語啊,所以國語當然算是我們的第二種語言啦,每個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就好像陳奕迅的歌曲那樣。富士山下和愛情轉移,一個粵語一個國語。你去聽下你會發現這完全是兩種感覺,富士山下聽起來的傷感程度絕對沒有愛情轉移濃。可是富士山下卻講了一個很悲傷的故事,而愛情轉移感覺就很表面了。
1.普通話是國語、通用語和官方語言,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肯定是要有一門統一的語言的,而南方話太多太雜,很難形成統一的話語,而北方話逐漸融合過程中形成類似於普通話的各地口音,所以普通話是有這個條件的;
2.粵語則是母語,土生土長、自開始講話第一句就是說的語言,跟第1點並無衝突;四川人、東北人的母語也一樣是四川話、東北話,這是每個地方的人應該都沒有疑問的;
3.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是會消失的,上海話如是,陝西話如是,粵語也一樣,最後普通話也一樣,不斷的會有語言消失,也不斷會分化產生,當代人會覺得可惜,但是往後幾代人,如果不會說他們祖先的語言,他們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感覺。
首先我最早學會的是廣東話,這才是我的母語。
而後在我的小學教育中我學會普通話,這也是我的所熟練的語言,我是中國人,我在跟其他地方的人交流的時候會用普通話,我也是廣東人,在跟都會廣東話的人交流的時候就用廣東話,這兩種語言的切換十分自然,我並沒有覺得說哪一種會有優越感或者不適,或許說普通話會2333(因為有廣東口音不標準)。但是我們廣東的新一代卻很多不會講或者會講不敢講粵語,這是令我很擔憂的。你這個問題真的很有深度。
國語為大陸通行語,粵語對於我來說是最自豪的語言,因為粵語包含太多太多的意思了,我們平常的古詩你用粵語去讀的話會非常的流暢並且有跌宕起伏的感覺。
我還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為了糾正班上的(的地得)用法引用了粵語的讀音,粵語(的)讀dik1 (地)dei6(得)dak1,但是用國語的話只能dedede讀。
普通話也算是母語吧。我住在廣東省三線小城市,小學初中語文老師會用半粵語半普通話上課,班上新來的湖北小朋友轉班之後一個月學會聽粵語,我們這邊可以算是粵語普及度很廣,保存很好的地區了。不過即使是這樣,我們從幼兒園開始還是要說普通話,老師裡面很多都是只會說普通話的人,所以日常要說很多的普通話。之後高中去了廣州,身邊就都是說普通話的人了。說了這麼對邏輯有點亂,但就是即使粵語是母語,但生活中很多地方還是要用普通話,現在更加是這樣,飯店服務員都有的時候聽不懂粵語,所以日常越來越雙語環境了。在外地聽到粵語會很親切,但語言不用感覺真的會退化,有的時候在外面久了兩個粵語母語的人都有可能說普通話的。
生為一個廣州人來回答。我覺得把普通話當做母語也不衝突。普通話和粵語都屬於漢語,我的母語是漢語。我的思維是粵語思維,不過在粵語和普通話之間也是可以很流暢的轉換。更多時候把普通話當成標準語。會當成我的第三語言。第一語言是粵語。不過我覺得在過個十幾年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我的表弟表妹侄子侄女不會說他們家鄉話。
國語歌 高音的比較多,用來練歌比較適合。英語也是。
日常用粵語表達肯定比普通話來得走心。
除外語教材以外的其他教材都是普通話編寫的,用粵語閱讀不容易理解。瀉藥,百越人當然是把粵(越)語作為母語,普通話是我們漢人的語言,隨著以普通話為載體的文化的崛起,粵語會加速邊緣化,最終局限在粵港地區,我希望他們能堅持說粵語,這樣也好有個區分,我還希望他們以cantonese(or Vietnamese?)自居,跟chinese分開,免得拉低chinese的顏值和身高
推薦閱讀:
※普通話里沒有 duang 這個音節嗎?為什麼呢?
※「承德人的普通話發音最准」是真的嗎?
※在廣東等粵語區,如何才能有效地繼續推廣普通話的使用?
※師範類專業,在家鄉說普通話,被人說忘本,要改嗎?
※香港未來會成為普通話城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