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是怎麼挖的?
是從中間往兩頭挖?還是從兩頭往中間挖?
都不是,蘇伊士運河是分成兩段進行挖掘的,挖掘的過程斷斷續續。
1859年,工程首先從地中海岸邊的塞得港開始,向南掘進。整個過程基本等同於挖沙子,蘇伊士地峽主體都是沙漠。一開始他們靠駱駝送水。但隨著工程深入沙漠腹地,情況開始變得嚴重了。
古代曾經有過一個從尼羅河通往紅海的法老運河承擔蘇伊士運河的工作。在1860年,運河公司決定沿著這條老運河,將尼羅河水引入提姆薩赫湖(Lake Timsah),在那裡,工程師們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伊斯梅利亞(Ismailia),作為建設運河的總指揮部與工人休息的場所。那條東西向的運河則被稱為「伊斯梅利亞運河」,1862年運河完工,伊斯梅利亞建成。
這段時期內,工程師一直無償強征當地勞工進行挖掘,期間甚至出現用刑強迫勞動的情況。就在這種非人的待遇下,蘇伊士運河最初的雛形開始出現。1862年11月,地中海/曼扎拉潟湖(Lake Manzala)與提姆薩赫湖相連了。工程師的目標是先用細小的河道將紅海與地中海相連,然後從兩端向內慢慢疏浚擴張它。
在地中海岸邊,蘇伊士運河擦過了尼羅河三角洲東側的潟湖——曼扎拉湖(Lake Manzala),運河與該湖相連。理論上可以借道直接進入地中海,但是由於潟湖太淺,所以運河本身還是一直延伸到了塞得港。
同年,工程從提姆薩赫湖向南擴展,同時北段也開始疏浚擴張。蘇伊士運河並非全部為運河,它的南部有一段乾涸的、充滿鹽的盆地,水注入之後,形成了今天被稱為「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的鹽湖。這段水域很廣闊,是船隻休息、超車、排隊的地方,所以這段無需開鑿。前文提到的提姆薩赫湖,也是一塊沙漠中乾涸的低地。蘇伊士運河並沒有走最近的直線,它儘可能連接起一個個低地,形成湖泊,從而節省距離。
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激戰正酣,北方軍勢如破竹,全世界反奴隸制的聲浪一波高過一波。蘇伊士運河最終承受不了輿論譴責,同意停止強迫勞動,改用機器完成剩餘的挖掘和疏浚。於是,伊斯梅利亞運河被廢棄了。它現在已經成為一條灌溉水渠,繼續滋潤著尼羅河三角洲的農業。
1869年,原先的河道已經擴張到足以讓船舶通過。當年11月,運河宣布建成通航。
今天的埃及政府可以輕鬆地用機器擴建另一條平行河道作為往返通道(伊卡魯斯二號:為什麼蘇伊士運河很多地方都是分兩條航道挖的??),然而在當年,開鑿持續了整整十年,一百多萬勞工在奴隸般的壓迫下,面臨著饑渴和疾病,付出了數萬人死亡的代價,才建成了這個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蹟。運河是人類智慧的象徵,卻也是殖民者貪婪、無情的罪證。
好在,這個世界,終究還是改變了。而帶來改變的,卻是——頗為諷刺性的——西方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技術進步與觀念進步。
推薦閱讀:
※在大城市坐飛機,除了要避開爆炸,你最需要的是耐心
※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都建在陸家嘴不擠么?
※新交規為什麼要設立闖黃燈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