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德國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


德國近代的教育制度始於1806年(普魯士戰敗於拿破崙)。開創了服務全體公民的義務教育。

封建的等級傳統、德國人的務實精神,導致封建教育制度結束,分軌制誕生。分軌之一是與大學銜接的文科中學,之二是訓練平民子弟的國民學校和職業學校。

之後經威廉二世演至魏瑪共和國,此種教育體制不斷強化和完善。

1920年頒布的法律規定:所有兒童接受四年基礎教育,四年以後開始分軌。覆蓋全民與分軌制兩大特徵使德國教育效果顯著。其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使得德國成為文盲率最低的國家,培訓出的優秀工人托舉起它的製造業。

此外,德國的大學和學術研究自20世紀初至二戰前,也幾乎世界第一。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幾乎是按照德國大學的模式打造的,可見德國大學的歷史高度。

德國小學四年。四年後學生們分流到三種不同類型的中學:主體中學,實科中學,文科中學。

主體中學。其學制5年,即5—9年級。大部分學生畢業後接受職業培訓,沒拿到主體中學的畢業證書很難找到職業培訓崗位,而在德國沒有經過職業培訓不能上崗。

實科中學。其功能也正是中間性的橋樑作用。一方面學生畢業後可以接受職業教育,進入專業學校和專業學院,另一方面成績很好可以轉入文科中學。實科中學學制6年,即5—10年級,比主體中學多一年,可使主體中學中有能力的學生轉入實科中學,獲取這裡的畢業文憑。

文科中學。其學制9年,5—10年級是中學,11—13年級是高級中學。前者屬於義務教育,後者是非義務教育。按照巴伐利亞州的規定:「文科中學學生讀完10年級後進行考試,合格者才有資格進入文科中學高年級就讀,不合格者轉入其他類型學校學習。」

引用鄭也夫所著《吾國教育病理》,推薦看,其中更加全面介紹德國教育制度。


主要描述一下德國的中學教育

德國小朋友在小學畢業的時候(10歲左右)會根據老師的意見(也可以說是成績)分流到4種類型的中學

1.Hauptschule(學制7年,畢業後得到Hauptschulabschluss的學位證,沒有大學入學資格,畢業後可以從事的職業類似環衛工人)

2.Realschule(學制8年,畢業後得到Realschuabschluss的學位證,可以接下來學一個Ausbildung-技術培訓或者轉到Gymnasium重新念中學階段,沒有大學入學資格)

3.Gymnasium(學制7-8年,畢業後考Abitur得到有考試分數的Abitur證書,可以申請Universit?t也可以去學Ausbildung)

4.Gesamtschule(包含以上三種類型的綜合性中學)


德國高校教育改革

德國大學的很多專業都進行了改革,主要是轉軌到國際上認可的學士體制,從原來的自成一派,到現在的與國際接軌,而改革最有特色的是2005—2006年的冬季學期名額分配:德國各大高校對入學有名額限制的專業,採取學額分配的方式。就是所謂的20、20、60規則。

20%的入學名額給高級中學的優秀畢業生,他們可以挑選喜歡的學校和專業,剩下20%根據應屆高中畢業生具體等候入學的時間進行名額分配,60%名額由大學自主分配。如果選擇去德國讀書,儘早從中學就開始讀。從高級中學畢業後,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大學和專業,選擇的餘地比較大。

各州根據實際情況,在大學期間收取學費,標準要考慮學生的家庭狀況和當地的教學條件,所以會有學校象徵性的收取幾十歐元的費用的情況。

更有意思的是,在德國學生運動之前,學校實行教授治理學校的制度。學生運動之後,很多學校意識到不能讓教授獨攬權利,於是各大學校建立了大學委員會,成員包括學生,教授,藝術家,以及各界其他人士,一起管理學校的各項事務。

德國的教育體制:德國教育和文化是由16個聯邦州的每個州政府進行管理,德國聯邦政府只負責教育規劃、職業教育和學校的立法,而每個州的文教部長會開聯席會議,進行教育規劃。比較類似於中國的教育部,或者是教育局。

在德國公立學校免收學費:世界的教育市場中,很多國外學校對本國學生免收學費,但是會收取留學生的學費(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選擇移民國外,因為在拿到永居之後,子女可以享受教育的優惠政策)。而在德國,即使是單純留學的留學生也是免收學費的。但是每年要交幾十歐元的學雜費,有的學校還免費提供教科書。德國的私立學校,部分教會學校收取學費。

對低收入學生進行資助:聯邦教育法促進法規定,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可以受到政府的資助。大學生通常可以在規定最長期限後的第五年歸還政府進行的資助。這就說明,在德國,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完成學業沒問題。

獎學金數額不取決於成績好壞:獎學金數額取決於家庭的家長收入、一起上學的兄弟姐妹的人數多少。與學生成績沒關係。比如學生的父母收入比較低,同時又有5、6個兄弟姐妹上學,那學生的獎學金就很高。

德國教育體制特色體現

實行12年的教育制度,學生年齡在6-18歲。

0—6歲的學前教育不屬於12年教育制度內,需要自費。但是如果孩子移民到德國,政府會給予補助金(牛奶金),能抵消一部分學前教育費用。

德國學制分為3級,初級教育、中級教育、高級教育。中級教育分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分為3年。

德國每個學校每個年級都開設宗教課,方便有宗教信仰的學生學習。學校也為沒有宗教信仰的學生,專門開設了倫理課。

———————————————————————————————————————

今天來介紹一下德國的小學、中學、大學的制度吧。

德國小學實行4年制的教育制度,小孩子6歲就能入學,跟中國有些教育制度是一樣的。

柏林和勃蘭登堡州是6年小學教育制,每周5天上課時間,一年12周假期,一共2個學期。一年的8、9月—次年的2月為第一個學期,次年2月—7、8月為第二個學期。學年結束之後會有學年證書,記錄學生一年的成績和表現。

德國中學:德國中學是不同類型的中學融合體,有5年制、6年制,以及9年制。體制比較靈活,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挑選學習的年限。

德國有3類中學:5年普通中學,6年實科中學,9年高級中學。還有綜合中學。只有持高級學校的畢業證書才能去高等院校深造,這個畢業證書也稱為高級中學9年制畢業證書。

如果不是高級中學畢業的學生,需要接受雙軌制職業培訓,結合學校的理論培訓以及企業實踐進行學習,類似於中國的職業高中。

德國的高等教育歷史可謂悠久,1386年就建立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學就在德國。大部分大學都有500年以上的建校歷史。

德國大學分為不同類型:工科大學、綜合大學,還有以某一個專業為主的理工科學院、師範學院、音樂學院,或者高等專科學院,類似於中國高等院校。

來來來,這裡來專門說一下高等專科學校,也被稱為,應用技術大學,比較特別。比中國本科大學少一年,相當於很厲害的藍翔技校,所學的內容和孩子將來的實際工作有很緊密的聯繫。

在德國不是所有人都看重高等學歷,很多人會選擇進入應用技術大學學3年,為將來更好的進入社會。應用技術大學在讀學生人數幾乎占整個德國上大學人數的三分之一。

除了這之外,德國還有函授教育大學。1974年德國在哈根建立的函授教育大學,就是德國第一所函授大學。

德國大學教育思想

1810年柏林大學在德國建立,建立柏林大學的教育學家威廉馮洪堡,強調科研與教育實踐統一的教育思想。至今在德國的傳統大學中,都佔主要地位。所以德國的大學偏向於實踐和理論的結合,也更偏向於實踐動手。

德國大學的課程類型

有講座、實踐課、研討課不同類型,在每個學期開始,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課程計劃。在每門課程結束之後,都會有一個課程結業報告,需要完成作業上交,如果選擇的是實踐課,還要做一些實驗操作。完成作業並通過的學生,會被頒發學業證書。每門課都有證書。德國的大學很嚴格,沒有通過基礎課程的學生,要離開大學,這裡需要注意一下。

最後稍微說一下德國的研究機構

學術交流、藝術交流從事者,也許聽說過「德意志藝術交流中心」。它成立於1925年,於 1950年重建,旨在推動與各國間的學術交流,發展與國際間的合作,同時還與歌德學院一起負責德語的推廣。

它是一家半官方的學術研究交流組織,也是德國各個大學之間留學生的業務協調和交流部門,同時向學生提供獎學金,向本地學者提供經費資助他們進行學術活動。所以在留學德國的過程中,會跟德意志學術中心進行打交道。

留學前的德語學習指定場所—歌德學院

有兩個地方可以學德語:一個是北京外國語學校,一個是歌德學院。兩所學校頒發的證書都得到德國的認可,如果學德語,建議還是去這兩所學校學習。

歌德學院與數萬家的學校合作,如果有德國留學傾向的學生,會被直接輸送到歌德學院進行德語學習。學院擬定一份成長計劃,據美新所知,第一批加入這個成長計劃的學生就有8000人,可見去往德國學習的學生數量在增加。學院總部在慕尼黑,於1951年建成。


推薦閱讀:

大學學習思修,毛概,近代史,馬克思原理的意義在哪裡?
怎麼看待上海大學的國內排名與QS亞洲排名的相去甚遠?

TAG:教育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