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ckstarter 是怎麼做起來的?他們做對了哪些事情?
先來看看他有多成功:他們怎麼做起來的?Kickstarter解決了創業著的幾大難題:
- 將收入大幅提前,提前到創業者剛好需要收入的時候。硬體創業不同於軟體,先期需要投入資金用於工具購買,開發和製造。Kickstarter將銷售變為預售,解決了眾多有創造力長尾項目的燃眉之急。
- Kickstarter是眾籌網站,也是產品社區,一旦有用戶投資你的項目,你需要彙報項目進展,回復用戶討論,他們的身份不單是消費者、投資人,還有需求調研員,建議者,宣傳員的角色。這是項目與產品的免費推廣。
- Kickstarter做了很多創業者想做卻做不起重要工作:市場調研。如果你的項目在Kickstarter上規定時間內未籌夠設定的資金,大概市場上對你的項目或產品不感興趣,上市後也不會太受歡迎。大幅降低了創業風險。
做對了什麼事?
- Kickstarter做的是販賣夢想的生意,足夠吸引眼球。同時不乏大批成功案例,引來媒體關注。
- 進入門檻很低,投資充滿風險,眾籌的優勢在於分散系統風險,避免踩到雷。
- Kickstarter的團隊夠專業,上線前的項目審核能保證線上項目的質量與靠譜程度
《連線》雜誌前主編安德爾森在他的新書《創客》中對Kickstarter有著大篇幅的介紹與分析。
Kickstarter是2009年4月成立的一個創意項目籌款平台。設計師,音樂人,電影人,藝術家,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布自己的獨立項目向公眾籌款,注意,必須是獨立項目。
Kickstarter秉持的籌款原則是「All-or-nothing",籌款人只有完成了一定的籌款目標才能得到許諾的捐款,雖然聽起來有些苛刻,但是卻在一方面保證了最終能夠獲得籌款的項目的質量,也在另一方面督促籌款這全力以赴將自己的項目做到最好。
即使得到捐款,這個項目所有權還是歸屬籌款人本人,捐款者的付出並不會得到利益回報,但籌款者往往會以非金錢的方式回報捐款者。譬如研發產品的設計師往往會像捐款者贈送自己的產品,電影人則可能邀請捐款者參加自己的首映式或者專門為他們播放電影,甚至邀請他們出演自己的電影,藝術家們則可能贈送自己的藝術作品(或作品的一部分)給捐款者。
具Kickstarter自己統計,有44%的項目在他們的網站上達成了籌款目標。
如果你對各種前衛的電子產品有興趣的話,不難發現,很多產品都是在Kickstarter網站獲得項目啟動資金,得以開展後續的研發工作的。在這個人人都有IDEA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輕易找到實現夢想的年代,Kickstarter無疑給所有夢想家一個實現自我的機會,也給所有或許自己沒有太多夢想,卻願意盡點綿薄之力助他人夢想成真的人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
給夢想一個切切實實可以實現的機會,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對的事嗎?通過我自己的項目「Kickstarter &>&> TagTalk 世界首款NFC藝術禮品標籤」 產生了一下這些認識:
- 減少商業化步驟:
創造者可以越過審核方(指行業審核,Kickstarter還是會查看項目是否滿足眾籌條件)和投資方,直接向廣大的支持者提出自己的倡議、所需資金和實現計劃。在此過程過創造者會是處渾身解數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並且拍一個很炫酷的視頻讓你對項目產生濃厚的興趣.
2. 眾籌給了創造者和支持群體產生粘性的機會:
如果你是一個音樂愛好者,在沒有眾籌之前,你只能購買市面上已有的音樂。你既沒有權利替發行商選擇收錄的歌曲,也不能直接支持你喜歡的歌手、確保一定能拿到某張心愛的唱片(當然還有很多間接方式,此處不論)。換句話說,你對產品的決定作用和你們之間的粘性都不強。有了眾籌平台之後,類似於Kickstarter的網站每天都收到數以萬計的創意類項目申請,從音樂到戲劇,電影到文學,科技到衣食住行一應俱全。在籌資完畢後,創造者直接找到合適的發行/生產商,最終將產品送達支持者的手中。因為有了這種自然的關聯,創造者往往會跟支持者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也更願意採取反饋和意見。此時作為支持者,你最終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張碰巧買到的唱片,而是一個包含了你的信任、經過了你的主觀改造的產品,和與你支持的夢想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過程。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眾籌比普通的預售需要更多時間,以至於某些硬體產品不得已以年為單位延期完成時間。眾籌開始的時候創造者往往只有想法和原始模型,離真正商業化的階段還非常遙遠。這中間不僅籌資需要時間,尋找合作夥伴、技術開發、產品更迭和成型、遞送等各個環節都需要萬無一失。一般來說創造者很不願意讓支持者感到失望(當然了,也有騙子圈錢的),也很怕被支持者忘掉,所以基本每個星期會給支持者發一次更新,告知項目現在發展到什麼階段了,遇到什麼問題,準備怎麼解決,請大家繼續安心等待。
3. 籌「人氣」和「需求」
很多小團隊籌資並不多,區區幾萬美金也許並不是因為湊不齊才非要上網。少量現金固然無法帶來命運的改變,但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可以幫我們突破技術、市場、產品、生產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眾籌的目的不僅是籌「資」,更是要籌「人氣」和「需求」。小團隊最怕資金周轉不利,往往也沒有足夠的條件進行大範圍的、充分的市場調查,這種情況下直接投入生產可能會倒置產品滯銷、資金浪費。沒有投資的時候,很難承擔幾個一萬五的風險,一旦失敗估計就要原地解散了。而通過眾籌可以把一小部分市場需求先敲定下來。「你喜歡我的點子,他也喜歡我的點子,可我怕其他人不喜歡,我實施了如果沒有銷路怎麼辦?不如你們所有人一起湊齊七個龍珠,我來出力,成果按投入平分!」這就是眾籌。
更多人選擇眾籌的原因,一字以蔽之就是,火。從兩年前狂籌一千萬美金的Pebble Watch到前兩天剛被臉書以二十億美金收購的Oculus Rift,成功的眾籌項目已是各大投資方和媒體的必爭之地。 有購買力、有投資目光、有曝光度,Kickstarter必將持續是創業的一塊熱土。
36氪上有過一篇文章,Kickstarter六宗罪。
你完全可以反過來解讀,kickstarter成功的六個因素。
第一,充分利用了創業和創新的社會環境。中國創業環境逐步改善,未來光明。第二,充分利用了創業的高回報率的誘人力度。普通大眾還沒看到這些,更沒嘗到甜頭。第三,充分利用了投資習慣。中國有錢不好這口。第四,充分利用了契約精神。擱中國,你能把幾萬塊錢投給一個網上的idea?不知道問題的目的是什麼,不過,我覺得結論很清楚。
kickstarter,使得無數小眾產品獲得了融資。kickstart上的項目,絕對不乏天馬行空之作,但是由於項目過於新穎,個性,拿到投資的難度會比較大,因為過於新穎的idea,受眾畢竟比較小。但是,又卻是存在這樣的市場。kickstarter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有購買意願或者特別喜歡的人,會來給你籌錢,讓你實現自己的夢想,那些付錢的人也可以拿到他感覺super cool的東西。這就是kickstarter所做的,讓你的夢想變成現實。至於市場調研,或者投資人的意見,那些,我不太同意樓上的觀點。註:我的觀點僅限於移動互聯網行業:
首先,我認為美國出品的好多東西不需要市場調研,他們也不會去做。macbook會做市場調研嗎?instagram,facebook,google,他們會做嗎?正是美國人一貫的拼搏和doer精神,造就了現在的這些公司。看起來他們好像做了市場調研,抓住了用戶的需求,但是,我敢打賭說,在項目早期,他們根本沒有進行過市場調研,也沒錢,也沒這個必要。這些成功的公司,是美國的整體的創業環境和美國人doer的思想意識培育出來的,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的努力。
關於投資人的意見。如果籌資人,去大量參考投資人的意見,那他實現的就是別人的idea,那他做這個事就沒意義了。所以,我認為kickstarter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了,少數人的夢想,並讓一些買家得到了自己認為super cool的東西。加上美國整體的環境,kickstarter火的一沓糊塗。大家可以去看看,kickstarter上的idea,和中國絕對不止5年 10年的差距。中國也有類似kickstarter的網站哦~我那次看到,也非常欣慰。也希望大家不要把市場調研看的那麼重要。doer精神最重要。祝君好運。kickstarter的嚴格審核保證了產品的新穎性,他們的精品戰略更贏得消費者
Press —
Kickstarter官網有一個好故事: 如下 btw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 !
推薦閱讀:
※Kickstarter 上有哪些新奇有趣的項目?
※如何評價《Bloodstained:Ritual Of The Night》在kickstarter上快速獲得巨額眾籌集資?
※Pebble 為什麼在 Kickstarter 成為了實現籌款目標最快的籌款項目?
※在 Kickstarter 眾籌過的中國團隊有哪些經驗值得分享?
※跟 Kickstarter 比起來,眾籌網站 Indiegogo 的特色是什麼,好在哪裡?
TAG:Kickstar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