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對於 90 後而言,是否已經過時了?
一位台灣作家稱:「今日在一大學演講,説人生,用郭靖、虛竹作例子,結果全場只有一人看過金庸小説,當場卡住。」該大學在台南。這種現象是否已經發生?在大陸的情況又如何?
我以後一定會在家裡的書柜上擺上幾本金庸的小說,告訴我孩子,你爹關於理想,俠義,愛情的最初想法全來自於這些小說。
91年的。金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目前為止讀了其中十部。
就我周圍的同齡人來說,讀過金庸小說的的人並不多。我覺得原因有兩個,一是從小到大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充斥著電視熒屏,對於已經知道大致情節的小說,即使好看,大多數人也不會去翻;二是對於90後,娛樂方式多種多樣,電影,電腦遊戲等,再加上鋪天蓋地的網路小說。
但是不是金庸小說就過時了呢?就沒有讀的必要了呢?前些天哈師大的劉斌老師來我們學校講座,也提到了這個問題,這裡就引用部分劉斌老師的觀點,加上我自己的想法談一談。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金庸小說沒有過時,仍具有可讀性。原因如下:
1 金庸小說可讀性很強。語言有古風,而且情節引人入勝。即使你看過影視劇也不會覺得無聊,這是我的親身感受。
2 金庸小說打破之前武俠充滿暴力和色情的詬病,將個人情感,國恨家愁,親情,友情,愛情等多種情感注入其中,塑造了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
3 金庸將許多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說中。如射鵰五絕對應中國的五行,黯然銷魂掌源於江淹的《別賦》,降龍十八掌的招式取自《易經》等,這種中國文化的底蘊在金庸小說里隨處可見。
4 金庸小說中的許多人物和情節都在暗喻政治,官場,或社會現象。有些甚至很有前瞻性,比如寫於67年至69年的《笑傲江湖》中就暗喻某大事件。
以上只粗略總結幾點。無論哪一點都值得90後去讀。我是90年的。我們這一代看金庸的確實少了,但我不覺得這是因為「過時」,我覺得是整個氣氛變得「功利」和「浮誇」了。
金庸先生的作品可以說是雅俗共賞的。但是這一優點在現在反而成為了它普及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不夠雅,所以在青少年時期,父母不會允許孩子看金庸影響學習(像我家這樣初中就給我買齊全套三十六本書的父母應該是少數吧~);不夠俗,就算上大學之後一定程度上經濟寬裕了,金庸也比不上俗到底的網路小說和遊戲吸引人。改編了電視劇我覺得反而會減少大眾去看原著的願望——反正劇情都曉得了嘛。我深以為憾。我是一個(偽)金庸迷。不過因為金庸先生作品的不普及也使得我某些在朋友間裝有文化的行為變得可行,比如我會考他們「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本作品的全稱是什麼。嘻嘻。
90年的,金庸老先生的15部小說全看了,看了不知多少遍,如痴如醉。央視版電視劇全看,港台版看過一部分。改編的電影看過的沒有一部喜歡的,始終覺得電影太短,不能表現出金庸小說的深度與劇情跌宕起伏的可看度。 跑題了……從我身邊看,的確我們這一代人看金庸小說的少了,但基本上都看過電視或者相關的電影,即便有都沒看過的,也都對「華山論劍、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降龍十八掌、郭靖黃蓉、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等這些名詞耳熟能詳。我覺得不能說是過時,只是時代在變,科技迅猛發展,信息資訊大爆炸,我們這一代見到的東西太多了,可選擇的餘地也大大增加,不似八九十年代那樣匱乏。金庸小說就似四大名著一樣,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而會慢慢的內化成我們內在文化的一部分。別說金庸武俠,就是四大名著又有多少人完完整整看完過的?《紅樓夢》衍伸出了「紅學」,可多少次我拿起《紅樓夢》也只能看幾頁就再也不能讀下去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不讀紅樓,紅樓就過時了,紅樓對我就陌生了。誰不知道賈寶玉林妹妹、誰沒聽說過黛玉葬花、十二釵又何曾消失過? 我也長嘆江湖兒女日減少,武俠同僚不見增。但經典就是經典,隨著年華老去,時光飛逝,現當代那些不堪入目的玄幻仙俠小說又能留下幾部?而金庸武俠中華山論劍的傳說難道會隱匿、蕭峰聚賢庄內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氣難道會消失、偽君子岳不群難道會洗白、小白龍韋爵爺又會改頭換面成為痴情種子?NO,不會的。他們依然會深深的映入我們的腦海,依然會走進00後的生活,依然會成為10後的傳說。 所以我認為金庸對於90後而言會過時是個偽命題,只有那些粗製濫造,雷死人不償命的小說電視電影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而成為新一代人眼中的「過時物」,被喜新厭舊的人們所忘記。金庸先生的小說是經典,他的人生是傳奇,經典永不褪色,傳奇永不被遺忘。
90的。。很幸運,小時候在看電視劇之前,已經把金庸的每本書看過四五遍了。po主情況是存在的,周圍幾乎沒有看過金庸原著的,儘管小說寫的如此之好,大部分人還是覺得太長而不看(而且居然看更長的網路小說)
這裡需要一篇長答案了~
依照樓上慣例,本人93年,男~剛剛拜讀完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酣暢淋漓,特來答上一發~從初中起便開始看各種長篇小說,雅俗共賞,但終究是俗多雅少,整日泡在這些「精神鴉片」中,自得其樂。現下終於看完了一本金庸先生的作品,又遇此問題,胸中有語,不吐不快。
首先,金庸作品絕沒有過時,因為對於優秀如斯的作品來說,只能是從流行變成經典,而不會過時。之所以現在讀過金庸作品的人變少了,我覺得 @段三瘋說的極是,反映到我身上的情況就是經常能聽到有人大談金庸作品,奉若神明,可它卻還是流行小說,並沒有轉變經典,如何能被放到如此高度?所以我以前完全對此不屑一顧,覺得他們是頑固不化,完全沒有體會到現在網路小說貫通中西,氣勢恢宏的場面,也不知道多種族配合之間的戰鬥有多精彩(玄幻類)。越是有人跟我說金庸作品如何偉大,我便越是可憐他們見識短淺。唉,這中二病犯起來當真可笑之極。下面還是言歸正傳說下我看完金庸作品後的感覺。金庸先生實在是個講故事的高手,從細節上來說,金先生往往寥寥數筆便能描繪出一幅畫面感極強的場景,比如下面兩條:逍遙派武功講究輕靈飄逸,閑雅清雋,丁春秋和虛竹這一交上手,但見一個童顏白髮,宛如神仙,一個僧袖飄飄,冷若御風。兩人都是一沾即走,當真便似一對花間蝴蝶,蹁躚不定,於這「逍遙」二字發揮了到淋漓盡致。旁觀群雄於這逍遙派的武功大都從未見過,一個個看得心曠神怡,均想:「這二人招招兇險,攻向敵人要害,偏生姿式卻如此優雅美觀,直如舞蹈。這般舉重若輕、瀟洒如意的掌法,我可從來沒見過,卻不知哪一門功夫?叫什麼名字?」
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腦海中不自覺的浮現出少室山上虛竹與丁春秋交戰時的場景,手上該如何出招,身體該如何翻轉,一觸便走時的方位,以及眾人的站位,看他倆爭鬥時的表情。不自覺的腦補了五六招出去,直到自己想不到新的出手或遊走方式時才收住心思往下看。
側眼一看,只見蕭峰負手旁站,意態閑逸,庄聚賢卻躺在地下,雙足斷折,大聲呻吟。原來蕭峰少了慕容復一個強敵,和游坦之單打獨鬥,立時便大佔上風,只是和他硬拚數掌,每一次雙掌相接,都不禁機伶伶的打個冷戰,感到寒氣襲體,說不出的難受,當即呼呼呼猛擊數掌,乘游坦之舉掌全力相迎之際,倏地橫掃一腿。
此處更是精彩,一個」意態閑逸「簡直把蕭峰本人推到了我眼前,當即呼呼呼猛擊數掌,乘游坦之舉掌全力相迎之際,倏地橫掃一腿。 這一句更是僅用27個字便引得我腦補了將近十秒,蕭峰該是如何出掌?單手還是雙手,豎著還是橫著,手掌是否擺動?等著些想通了後,腦海中極快的掌法加上倏地橫掃一腿當真痛快之極,恨不得大喊出來。
再從故事主線上看,整本書大致圍繞段譽,蕭峰,虛竹三個人來描述,三條故事線之間切換的甚是巧妙,比如我都到段譽消失好久後才發現主人公換成了蕭峰。三條線互相交錯,卻在少室山上全部相交,引得全書中最大的一個高潮,讀來真是令人暢快,欲罷不能。
我覺得三人的成長軌跡也是有講究的,段譽是歷經千險,巧遇機緣,一點點成長,蕭峰是一出現就是一等一的高手,這兩個人的定位其實極大的提升了故事的趣味性,一個角色顯單薄,多個角色都從頭開始的話不免乏味,而且也不會讓讀者知道就算是一流的高手也有不得已和無奈的地方。遊戲中常有的技巧,一個從零開始的角色與滿級角色互相使用,提升趣味。
說到高手的不得已和無奈,蕭峰的那節真是虐心,看到阿朱死後直覺得頭暈目眩,伏桌良久。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可能?而後自是悲從中來,沒有太多的煽情,卻讓我整一天都是在為此傷心和難過,我還改了qq心情訴說我的難過,我為小說中的人物這樣還是第一次,就連潘子死去我都沒有如此傷心。不過傷心卻不是為了阿朱,而是蕭峰。(本想展開了多寫兩句,可是怎覺得這悲痛莫名,無可名狀,相信有同感的人自會懂得)既然提到兒女之情,不得不說金先生對少男之心把握的真是到位,段譽對王語嫣的那些小心思當真被訴說的恰到好處,便是多那麼一分或少那麼一分也都不對了。總的來說,金先生的武俠故事實在是很好,怎的會有過時的說法? 便是對00後,10後來說,也是能令其興趣盎然的讀物罷~-----------------------------------------------偶是分割線---------------------------------------------------------------------------本人計算機專業,胸中點墨甚少,此文只代表了我個人看法,如果哪處說的不對,還望海涵則個~推薦閱讀:
※中國的房價何時降?90後不靠父母買得起房嗎?
※90後是幸福的一代嗎?
※哪個瞬間你感受到身邊人的戾氣重?
※淺析宗教教會運營------兼獻給佛系青年。
※3年過去了,還有人記得龐麥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