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等過幾年你就不這麼想了」這句話?
如題,很多次跟身邊的人交流的時候(尤其是長輩、前輩或領導),他們總是會說這句話。每次聽到這句話我總是會有點抗拒...我覺得人和人之間際遇不同,想法不同,價值觀不同,就算是經歷同樣的事情,也不一定會產生相同的想法,為什麼他們都一副能預知我未來想法的樣子呢?
謝邀,社會對我們有一些標準的期望,期待男性雄壯威武扛起家庭重任,期待女性結婚生子料理家事。期待每個人都有一條相對固定的成長路線,認為你現在與社會期望不同的想法只是因為你還沒到那個年齡,等你到了歲數就不這麼想了。
但其實你說的特別對,因為年代不同,際遇不同導致的價值觀和想法的差異很正常,你不一定要遵循著社會對你的期望去成長。
以前我們漢化過Sarah Andersen的一副漫畫,很適合這個題目hhh。
最後用彩虹合唱團的那首歌里最打動我的一句歌詞來結尾:
「我有我自己的人生。」
我們也有公眾號喔→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 簡單心理
我還蠻常用這句話的,不過我大部分情況下會加一個可能——「等過幾年你可能就不這麼想了」。
這句話從邏輯上說,加上「可能」是一句廢話,不加「可能」是一句屁話。前者是廢話因為萬事皆有可能,後者是屁話因為你又不是上帝你怎麼知道我到時候會怎麼想?
不過生活不光是邏輯,對吧?
這句話隱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我」,作為一個長輩,或者前輩,或者領導,站在我的角度,是和你觀點不同的。毫無疑問,你長大之後,或者過了幾年,不一定和「我」觀點會一樣,但是這個信息給了你一個重新仔細審視你的選擇的機會。
我們有時候太過自信於我們的選擇,覺得我們當下相信的事情就是真的,而且會永遠是真的,即便這件事我們從未完整地經歷過。而這種提醒,至少展示了一個我們或許沒想過的未來的可能性。
舉幾個例子吧。
我們高中的時候談戀愛,好多人都會覺得此生相許,地久天長。這時候要是有人和你說,「過幾年你就不這麼想了」,你是不是得回一個「放你娘的狗臭屁」?而事實上,確實大部分高中時候的愛情都未得善終。這並不是說我們高中談戀愛就奔著玩完去,而是你要考慮到分手的可能性。如果多了這一重考慮,那是不是就不會進行危險性行為?是不是就不會輕易為愛情放棄學業?是不是就不會為另一半和父母鬧翻?
同樣的,在我們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我們選的學科未來光明,前途無量。這時候可能有學長和你說,「過幾年你就不這麼想了」。你肯定覺得「那是你玩物喪志」。可過了幾年,你或許會發現,這專業確實找不到工作。高中比你學習差一個檔次的人,因為選對了專業,畢業掙得比你多一倍,你又去哪裡哭?如果當時考慮到這個可能性,仔細斟酌一下自己的選擇,是不是能做的更好呢?
要辯證地看待問題。
當一個人居高臨下地甩出一句「等過幾年你就不這麼想了」的時候,難免會有逆反心理。「你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蟲」。這時候盲目地相信對方固然不對(其實盲從的已經越來越少,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越來越多),但憋著要證明對方說的是錯的也並不可取。要知道如果對方閱歷深一些,說這些話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不妨把這句話當做一個高速公路上的警示牌,既不要膽戰心驚,更不能逆勢而為,稍微打起精神,小心警示牌上提示的事情。
當別人得到了一個不得不服從的命令,或是引起叛逆的心理,你得到了一個重新審視選擇的機會,豈不妙哉?
隨著經歷和閱歷的不同,人變化的不是想法,而是心態。即使對同一個問題有相似的看法,所持的心態也不盡相同。這就是為什麼「不忘初心」顯得那麼不易。人們總是覺得過去自己的想法做法「很傻」,覺得將來自己「一定會怎麼怎麼樣」,其實都沒有意義。不能用現在的心態去衡量過去,也不能去考量未來,因為都是在變的。
我很煩這句話,真的。為啥呢,很簡單,因為這就是一句不負責任的廢話,沒人知道過幾年的事情,也沒人會過幾年再來驗證這句話,這就是句廢話。就類似於 你要是有那麼多錢可能就不會想了,你要是到那個地位就不會那麼做了。
都是類似於委員長必定頓頓白面饅頭的屁民猜想,你何必非要用你的屁民猜想來否定我的屁民猜想,何況你還沒有猜想,只有否定。
這句話一樣,沒有邏輯沒有內容,只有否定,還很難反駁。我是一個挺看重邏輯的人,和人講道理,你是不能只有觀點沒有邏輯的,你拿個這種東西來否定我,有什麼意思?我只能覺得你沒有別的東西來說服我了才會搬出這樣的東西,不想丟面子罷了,完了我再說我要是不這樣想呢,或是理論這句話的漏洞,對方只要搖頭微笑作高深莫測狀就行了,有意思嗎?但是如果是題主所說的情況的話,我不會去駁這句話,你以為人家真要和你講道理?一開始就不是來講道理的,一開始就是扯閑淡聊閑天要麼是心中早已定論你說什麼都沒用了,這些長輩領導這個年齡的人,比你大一些,思維定型的地方也就更多一些,不能接受的東西也更多一些,但是又沒啥道理,所以才會說這句話。當然,事實上年齡代表不了任何事情,多活幾年蠢貨還是蠢貨,一件事情有無數種可能,只經歷過一種或幾種,有什麼資格光憑這點經驗判斷我的情況?為啥題主您會不舒服呢,因為很明顯,你一開始就是不服的,什麼情況才會講出這句話呢?就是在別人說服不了你的時候,才會說出這樣一句純否定無邏輯的話,要是一個你心服口服的人和你擺事實講道理深入淺出九淺一深有理有據的講道理的話,你會不聽嗎?應該不會的吧,只會當做是一個長者在幫助你提高姿勢水平,就算他從事的不是這個行業,你也會覺得他見得多了,和這些方面的人員談笑風生過也很正常。因為他們講道理講不過,才會拿所謂的「閱歷」來壓人。就跟我小時候我媽吵架吵不過我就一定會說「我不聽你這些歪理」一樣。
還有一句話說得好,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一些比較簡單,符合大眾價值觀的問題上。你以後會符合這標準的概率是很大的,比如結婚。另外人在年輕的時候,考慮的一些事情的確不夠周全,而當時間到了,問題來了,人的軌跡也就趨同了。
但是這只是一個概率性事件,任何對未來的預言都沒有絕對一說。比如,11點的時候說。12點過了就會到達12點零1分,然後30秒的時候地球炸了。
你以後就不這麼想了,這句話其實放大來看,錯誤率要比正確率小。因為說這些話的人,很多都曾有過你當時的想法,他們變了,所以會覺得你也會變。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也確實是變了。人在沒有經歷過處理過一個道理之前,真的很難理解那個道理。別人說再多,聽再多也沒有什麼實質的感受。因為人其實並不能感同身受。對於普通人來說,你要確定說這句話的人是真心為你好,那你可以好好考慮一下。要警惕的是,同齡人對你說這句話,特別是他也只是聽說的。這樣的人,說白了就是裝。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論調,以前每每聽到就會在心裡翻白眼,並且很快結束聊天,但是現在好像能夠更「平穩」的對待這樣的對話了。因為我覺得人們說這句話的時候通常是他們沒法有理有據的說服你接受他們認為對的事情,或者是他們做出的選擇,只好用這樣的說法來試圖維持住他的權威。產生抗拒一方面是因為對權威的挑戰吧,所以有時候也會出現即使覺得對方說的有理,一旦對方拋出這句顯示權威的話,你的關注點由存在矛盾的想法變成了對權威壓制的反抗;另一方面我覺得是這句話本身是太絕對的論斷,因為其實這句話變成「等過幾年你也許就不這麼想了」,其討厭程度就會下降很多。所以我覺得重點應該是關注在存在差異的想法上,如果出現了這樣的話語,就試著跳過好了,嘗試保持一個較為開放的心態。畢竟重要的是現在我的想法,未來我的想法我不知道,現在你的想法也僅供參考。
就算過幾年不這麼想又怎麼樣呢,人到底是活在當下還是活在未來呢? 就算人長大了不喜歡甜得發膩的糖,但也不能否認兒時吃到時的美味與喜悅。如果你總是想未來怎樣而犧牲現在,你打算什麼時候停止呢,不停止的話不就永遠在為未來犧牲現在,最後只能導致當下永遠不開心吧。我一直很懷疑犧牲當下換取未來的正確性,就算是正確的,也應該有一個頭吧,未來到了還有未來的未來,未來只有到死才是頭。 我知道我過幾年可能不會這樣想,但這又怎樣?只要我一直做我當下開心的選擇,我就可以一直開心了(就是活的這麼簡單,本寶寶不接受嚴肅的反駁)
以前很抗拒這句話 現在好像真的相信了 好多事我現在都會加上一句 我現階段。。。
(過幾年你就被我們洗腦了)
或者(過幾年你就懶得跟我辯解了)道理我自己悟,路我自己走,過幾年我怎麼想是我自己的事。
這句話暗含著一種,你現在的想法太幼稚,我沒辦法和你說清楚,但你要知道,我是對的。
答主現在是學生,生活費都是由家裡出。從高考中放出來不多久,不用找工作,也沒有房貸車貸水電費柴米油鹽人際來往的重壓。所以想法都偏理想化。遇到實在不愛干或者實在不知道怎麼處理的難事,都一拍大腿——去他媽的老子不幹了,然後推給父母家長出面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我說出我的想法,就很容易聽到等你過幾年了就不會這麼想這句話。
有時候兩個人觀點各不相同,不僅是因為新生代(如我)想的那樣,老一輩人傳統,守舊,不願意嘗試新東西。我走的路確實沒他們走的橋還多,我吃的飯也確實還沒他們吃的鹽還多(母親訓我時的原話)。很多事情沒有放在考慮的範圍內。
這句話確實有一定在理的地方。因為你也不知道過幾年後你會不會也覺得現在的自己是對的。它之所以讓人感到不舒服,在於這句話暗含一種你太嫩,我現在和你講了你也不清楚的意思在。說這句話的人,要麼就說教說的不耐煩了,要麼就希望嘚瑟一下他的資歷。但無論怎樣,這句話都是在說,你現在是錯的。
我的回答就是,既然過幾年我就不這麼想了,那你就過幾年再來找我聊聊,說不定那個時候我就聽進去了,覺得你是對的。
高中時母親和我說,等你上大學了你就知道我說的是對的了。
大學時母親和我說,等你工作了你就知道我說的是對的了。和這差不多的是——等你做了母親你就知道我的難處了。等你畢業了你就知道老師的一片苦心了。……無話反駁。因為在他們眼裡,你還沒有「到時候」,你說的話,是不作數的。這句話再換個模樣,就是你不是這個圈子裡的人你不懂。你問我這話該怎麼回?沒什麼巧答。
笑著說一句您說得對,然後想幹嘛幹嘛。很多人也就圖一個說教時的快感,真正下一步該怎麼走,還是自己決定。摔一摔也不是什麼壞事。對不對和做不做其實也是兩個問題。看說這話的人在聽者內心的地位。
我可以想像我說出「過幾年你就不這麼想了」這句話時,語言是多麼的蒼白和無奈,那一定是無話可說了
感覺一般是談話到了一定階段沒法進行的收尾想法這種東西沒法完全達成一致,所以妥協一下交給時間。只要不以此為理由逼迫,還是挺講理的。如果倚仗所謂的「經驗」「輩分」來要挾,那就挺荒謬的了。
看說話的人,有些真的睿智的長輩往往判斷還真是對的。
首先說這句話的人肯定是以自己的經驗為依據來說的,可能會作為一種建議,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選擇,不能一概而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