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實驗上如何測粒子的自旋?


談到自旋,必然涉及到極化和宇稱。

自旋的物理屬性, Elliot Leader 在 Spin in Particle Physics 一書的開篇就說:Spin is an essential and fascinating complication in the physics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穩定粒子的自旋就和課本上說的一樣,相對簡單。 但是 Stern-Gerlach 實驗對自旋的發現影響甚微,自旋的概念主要還是應解釋線譜劈裂的需要而產生的。但是有一點必須說明,單個粒子的自旋很難測到, 粒子物理探測器一般都是 spin-blinded 的。觀察測量單個粒子的自旋,粒子物理中比較少。

而短壽命不穩定粒子的自旋確定又和極化、宇稱糾纏在一起,通常是通過研究衰變末態的角分布來確定粒子的自旋、極化和宇稱的。在粒子物理譜學中的具體方法是角分布分析和分波分析(Partial wave analysis ),又叫做振幅分析(Amplitude analysis )。

其中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希格斯自旋宇稱的確定,方法比較典型,也比較簡單---但並不是說數據分析簡單。文章在此:Phys.Rev.Lett. 110 (2013) no.8, 081803 和 Eur.Phys.J. C75 (2015) no.10, 476

當前的分波分析是譜學中一類複雜度非常高的工作,充滿了挑戰。具體的做法大概是這樣的,根據假設的粒子性質:質量,寬度,自旋和宇稱等,能夠對粒子的各種末態分布性質做出很大程度的預言,雖然不是完全預言。然後用這些不同粒子假設的預言結果和數據去比較,同時也可以用數據來確定預言的不完全部分,這就是分波分析。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歷史上核物理里用分波展開表象來描寫這些分布的。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到:第一,必須會用一定的理論知識來預言末態的分布;第二,要會對各種假設做出選擇,這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第三,要會『比較』,所謂的『比較』,其實是一個多參數擬合(30-100+),需要用到各種優化知識,乃至用GPU來加速優化。第四,開腦洞的想法,可能能用到機器學習中的模式識別,雖然看來很難。第五,一旦完成這個工作,將會得到幾乎全部粒子的性質:質量,寬度,自旋,宇稱,產率等,所以分波分析可以稱為終極大殺器。

師弟師妹由於其複雜性和挑戰性,在師兄師姐的宣傳下,往往迴避這類課題。

北京譜儀上有幾十年的分波分析經驗,這種方法具有不同的研究功能。

第一,尋找奇特態。普通介子的量子數由夸克模型可以預言,有些量子數的介子是不存在的,比如 0--, 0+-, 1-+, 2+-等,如果發現具有這些自旋-宇稱屬性的新粒子,必然是夸克模型無法容納的,也就是奇特態。這是量子色動力學『QCD』非阿貝爾性的直接證據。

第二,找到一個新粒子,確定自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 北京譜儀 III 剛發表的這篇文章:Phys.Rev.Lett. 119 (2017) no.7, 072001, 就是確定了 Zc(3900)的量子數,距離發現這個粒子已經過去了4年才發表,足以說明這個工作的複雜性。

第三,窮盡數據中的信息。一般來說,粒子物理大多是計數實驗,截面和概率直接相關,數數就能得到概率分布。而分波分析,則是最大化提取數據中的信息,這也是『大殺器』的本意,也是北京譜儀 三不斷採集大量數據的意義所在。一般來說,一種具體末態,做過分波分析後,別人就不用再做同類研究了。


利用中子干涉儀可以驗證4π symmetry,2π的相對相位差可以測到。如果有實驗需要測量自旋,測量的是polarization在某個方向上的投影。


斯特恩-格拉赫實驗(Stern–Gerlach experiment)。兩位大哥把高溫銀原子從爐子中射出,穿過一個不均勻磁場。結果原子束分裂成兩束,打到屏上兩個光斑,說明原子角動量是量子化的(不然應該打出一條線)。


比如核磁共振氫譜,在強磁場高分辨的情況下觀察到峰的裂分情況,就是電子自旋的實驗現象。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第一次接觸自旋是關於電子自旋,大學《原子物理》上第一次講到了粒子自旋的概念,對應的實驗是塞曼分裂實驗,都是比較基礎的東西。


就我所了解而言,我不知道有直接測量自旋的實驗…自旋的提出是因為早期模型和實驗不符,所以增加了一個維度,即自旋量子數,對於多電子有兩個不同的取值,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但也不知道怎麼就叫「自旋」了…實際上並不是粒子在實空間的旋轉,而僅僅代表量子數變化的一個維度。類似的情況還有夸克的「色」。一般是根據譜線分析為量子數賦值。具體的方法可參考以下文獻。測定自旋量子數工作的論文我暫時沒找到。

參考文獻:

[1]褚聖麟.原子物理學.

[2]梅鎮岳.原子核物理學.

[3][美]戴維·J·E·英格拉姆著.陳家森 鄔學文等譯.射頻與微波波譜學.


推薦閱讀:

為什麼漂在水裡的東西都往岸邊聚集?
馬斯克與芒格:探尋大腦的規律,思維框架與物理學方法
極地科考船用的破冰船,船頭設計得很怪,有哪些考慮?
從武漢開潛艇順長江入海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