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為什麼解決不了訪問量暴漲的衝擊,因而屢次癱瘓?

今晚喬的死而帶來的微博長時間癱瘓問題,可以看出1.微博在潛移默化的提升著人們心中的搜索引擎排位(至少我現在是這樣的,有什麼大事我都先微博搜索)。2.信息的流出基本是在微博首發,離婚說明微博公布、妹妹遭猥褻微博處聲、誰的周一見等等都是先從微博公布並得到大量轉發。3.微博的公開式傳播得以人人在不被限的情況下可瀏覽可轉發可評論而帶來的同時操作的大數據等問題新浪更應該早知道這些,但是為什麼新浪還是遭到了又一次的長時間癱瘓?不可能新浪不會考慮最大量最小量用戶同時在線值,所以新浪難道不該隨時做好最大量用戶同時在線使用系統的各種準備嗎?

求大神碾壓我,見諒我用的各種門外漢專業詞語~


其實說到底是成本的問題。應對大量的流量是需要非常多的伺服器的,這麼多的伺服器是一比很大的開支。為了偶然的突發時間採購一大堆在平時根本用不上的伺服器,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題主提到的預測大流量當然算是一套解決方案,但是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的速度實在太快,很難有時間讓你在短時間內做好充足的準備。而且即使你在事件開始發酵前1小時已經預測到即將到來的大流量,這1小時的時間你可做的事情可能也只是打電話召集各個節點負責人而已,想在這一小時內完成增加機器等操作基本沒有可能。

當然這件事情也不是完全沒有出路,比如亞馬遜雲(AWS)的創立是因為亞馬遜為了應對促銷活動時的大流量,採購了大量的伺服器,這些伺服器在平時又沒有什麼用武之地,於是就做成了AWS在平時把這些伺服器資源出租給對服務穩定性要求不高的小網站。傳說阿里雲也差不多是因為阿里買了很多伺服器為了應付雙11,但是平時這些伺服器又用不上。

所以可以預見,隨著阿里雲的技術進一步成熟以及阿里對新浪微博的控制加強,早晚新浪微博會開始使用阿里雲的一些技術來應對這種突發大流量。而這個成本對於體量巨大的阿里集團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為了應對突發高峰而增加太多伺服器不划算,就像商家不可能為了應對十一假期遊客而增加客房、擴大餐廳,因為平時人根本沒那麼多,這些資源都閑置了


雲技術是解決流量突發性高峰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有用過SAE的都知道新浪自己的雲有多渣。

在我看來,不認真搞雲技術的互聯網巨頭都是傻逼。

因為互聯網總免不了突發高峰,常備資源來應對少有的高峰是浪費,不常備突發高峰期又應付不了。

如果搞雲服務,一方面可以把常備應急資源分銷出去,另一方面在應急的時候也可以使用用戶閑置資源來節省成本,低成本解決應急問題的同時還擴展了業務。

當然,這是建立在認真搞且有能力搞雲技術的前提下。


上次還在infoq上看到微博技術人員的分享,

用阿里雲?自己的私有雲解決了王寶強離婚時流量暴漲問題,

難道沒有解決完成么,不是安利了很多東西么?


成本問題吧。

和「春運」是一個道理。是否需要為春運這個可預測的臨時突增需求花費更多的基礎建設成本呢?這樣在春運外的時間內,這些建設和維護所消耗的成本是很不「划算」的。

其實只有在「火車賣光站票」、「地鐵滿員運行」的情況下,才是成本收益比最高的吧。所以說擁擠這事,是改變不了的,一旦不擠了,就有人要虧本。


阿里雲天天做廣告喊得計算資源彈性伸縮用在哪了?


窮。


摳門


畢竟這種大流量事件還是發生的少,一年就那麼幾回。如果你要求新浪能夠百分百應付這種突發事件帶來的流量就有點像要求北京到八達嶺要修和長安街一樣寬的車道了。說到底就是成本核算的問題。畢竟買伺服器也是要花錢的


你們家一年才來一次客人,你會為這次迎客多買一套桌椅被褥鍋碗瓢盆嗎?


可能做起推廣來很忙吧。


簡單的說,為啥咱教務系統每學期選課的時候就抽風,但是學校就是不升級下呢?


感覺每次出問題都是搜索。好想知道微博的搜索怎麼做的。

彈性雲計算,也不懂為什麼微博作為阿里的乾兒子,不接入阿里雲?


因為國內用戶好對付


高校選課系統每次用都癱瘓,也沒見學校更新升級。

這次喬任梁事件,訪問量是王寶強+女排奪冠。

解決辦法有兩個,一是買很多伺服器備用,這是一種巨大浪費,所以搞了新浪雲。

二是臨時租用別人的伺服器,這就意味著要有完備的應急切換預案。


推薦閱讀:

周杰倫歌曲可視化分析
《R語言實戰》第3章 圖形初階&第4章 基本數據管理 學習筆記
大數據環境下該如何優雅地設計數據分層

TAG:互聯網 | 新浪 | 微博 | 大數據 | 癱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