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不是很懂每天都能活得很開心的人 當你對一切都毫無興趣的時候該怎麼辦 如何才能做到積極樂觀自信又努力 目的達到了又能怎樣呢 努力的動力也沒有了 很討厭這種心態 如何轉變 謝謝


瀉藥

其實我跟題主一樣,甚至曾經抑鬱,想過要自殺

還好沒有死 微笑臉

分享一點我的經驗:

如果你真的努力,並且達成了一個對人生有意義的目標,因此你的技能樹點亮了一個重要的分支,你的生活也會因此有很大的變化:

比如工資高了或者可以做兼職,不但充實了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而且,這種成就感比你路上撿了10萬塊錢都來得爽。

如果目標定的小,快感來得不那麼強烈,當然會興趣索然。

但是,人生有幾次能達到上面所說的非常有意義的目標呢?很少!

  • 我們是依靠生活中的小美好積累正能量熬過漫長的人生的。寫感恩日記記錄每天發生的小小的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你就會真的幸福了。
  • 跑步。不解釋
  • 沒事跟幽默,正能量的朋友侃大山,對總是一個人呆著,比較茫然的人有奇效。
  • 自己散步,看青草陽光。
  • 看書
  • 畫畫,投入到另一個世界,只有你的眼睛,你的靈感和你的手,別在乎畫的好不好,就是去畫就可以了。

總之,用所有正向的東西填滿你寂寞的時間,不出三個月你的心態就會有變化。

祝幸福~

么么噠~


謝邀。

持續抑鬱中,嘗試過無數種讓自己積極的方法,但很遺憾。所以至今也並沒有積極地活著,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個人覺得積極生活就是為了自己內心的平和安寧,也就是讓自己有限的生命更加豐富多彩,更多幸福感啊!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認為,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看到的世界真的太不一樣了。就像下面的文字,我表示完全無法理解啊!!

轉一段叔本華著名的悲觀主義哲學。  

追尋生活的本質,答案其實倒也簡單,無非是慾望罷了。慾望的一大特點就是永遠不會滿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欲無止境,得隴望蜀。慾望的根源就是不滿足,而不滿足的狀態就是痛苦。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就算一種慾望終於得到了滿足,但總有更多未被滿足的慾望;舊的慾望被滿足了,人又會生出新的慾望,所以一個人永遠不會有真正心滿意足的一天。

 更加可悲的是,就算一個人所有的慾望無一例外地得到了滿足,再也生不起什麼新的慾望了,但厭倦之情也就隨之而來,並不會覺得生活是一個多麼令人中意的東西。  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慾望得到了滿足就會厭倦。所以說,人生就像鐘擺,在痛苦和厭倦之間無休無止地擺來盪去,而厭倦又何嘗不是痛苦之一種呢?  能夠擺脫痛苦與厭倦的東西,我們稱之為快樂,然而為了追求快樂,我們便不得不在固有的痛苦之外多加上幾分努力,而努力無非也是一種痛苦。況且快樂總是那麼稍縱即逝,隨後卻帶來更深的痛苦。所以,痛苦之後再無快樂的人生總是有的,而快樂之後再無痛苦的人生卻從來不曾有過。  更有甚者,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人的痛苦卻不減反增。個中道理並不難曉:文化愈是進步,知識的積累也就愈多。人的慾望也會隨之增多,對痛苦的敏感度也更高了。既然人生的慾望無法超越於生活之外,而生活的性質又不外乎痛苦,那麼慾望、生活與痛苦,這三者實在是渾然一體的。

對於這種鐘擺式的人生,叔本華曾經作過一個乞丐的比喻:每一次慾望的滿足都像是丟給乞丐的一丁點兒施捨,在今天維繫了這個乞丐的生命,為的是在明天延長他的痛苦。


我姑且猜一下,題主應該是有挺長時間沒有漂亮地完成一項工作,也沒有消費高質高價的商品(包括服務等),對嗎。

不是鼓吹享樂主義,生活態度積極主動的人,要麼被喚起了對成就感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要麼感受到了生存壓力和貧窮匱乏的恐怖,二者至少應有其一。

的確有極少數人雷厲風行已成習慣,但他們不是家教如此,就是曾長期處於上述兩種情況之一。

而題主大概正好在不上不下的中間狀態,既可堪溫飽,沒到生存都困難的地步,又身無餘財,幾乎沒接觸過——我就說難聽點吧——上一個階層的世界;更不巧的是最近工作(學業)也沒什麼太大成績,或者乾脆就不順利,於是就對努力的意義產生了懷疑。


同感。可能是因為我這種心態出現的太早,和很多同齡人格格不入,所以會覺得,積極生活什麼的,就是在有時間有精力的時候跟自己說什麼很有意義然後去滿足這種意義滿足自己。其實吧,有類似的想法之後是很難再回到積極的狀態的了。索性就這樣,偶爾順著公眾價值觀,偶爾自我提升,生活什麼的就過了,差不多也算一種程度上的積極生活了。畢竟,生活會給你各種東西,不管想不想要,都給你,然後告訴你沒有意義,而且要循環下去,只要還活著。


那是一個新的世界,就像是天堂。

我曾經有過一段很抑鬱的時期,維持了大概一年多,這一年多里,我嘗嘗深陷自我否定和對外界的懷疑無法自拔。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積極的生活。每天要是能夠平平常常的過完就很滿足了。其實那時候覺得別人的開心很多只是單純吧,不懂得這個世界的艱苦,的確,現在我去看還是帶有這中想法。但那時的我更多是因為自己無法獲得快樂,就認為快樂只是現實中的苦難的麻醉品。現在看來,其實不是,我能感受到快樂的真實,是一種正確的生活狀態。

我的改變源自看了許多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能苦難也是吧。最初是心理學的書,開導自己,後來各種哲學近代現代的,歷史中國的外國的,政治什麼馬克思孟德斯鳩,小說陳忠實王小波余華.......

我的動力則完全來自於一個完全嶄新的世界觀,現在回想其實舊的或者說大眾化的世界觀早已給不了那時的我絲毫的動力了,庸俗,拜金,浮華。

這個新的世界觀也是從一本不起眼的哲學書里看到的,很快就在我心理紮下了根。圍繞這個世界觀,我開始重新建設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學習的目的,生活的目標,人生的規劃,就在那個世界觀逐漸成型時越來越清晰。而我自己也得以徹底擊敗了曾經懦弱,消極的我,使過去腐朽的我永遠成為了心中的一個可以和別人分享的故事。

在積極的世界裡,很多東西變得簡單了。


1.相信只要活著總會遇到好事。

2.感恩每一份不期而遇的溫暖。

3.承擔屬於你的那份積極樂觀。

積極地生活這件事本身沒什麼意義,但是你想想消極地生活也沒什麼好處啊。


沒有意義,任何生命形式、生活的方式本身都不具有意義。但是卻可以人為地創造意義,這又是讓人激動的一件事情。


羅素的幸福之路告訴我,產生持續的快樂,在於把興緻拓展,對很多事物產生興趣。我也很認同,積極的意義,在於放下對自己的過渡關注,走出自己封閉的小世界,看一看外面。

打個比方,你上班坐地鐵,在一般無人認識的車廂,各自總是低頭看手機以度過自認為是無聊的地鐵路程。但其實你還可以抬頭看看,看看每個你能看到的人群,他們每個都有自己的特徵,不同的外形,不同的打扮喜好,不同的氣質感覺,說話的方式不同,表情各異,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於是這一個旅程,你便發現,其實並不是和昨日一般一成不變。

孩子總是常常有興奮點,對沒見過的事物保有強烈的興趣。如此前,我家中來來了一個小孩子,看見家裡我自認為是再普通再平常不過的小水壺,竟然也能生出強烈的興趣,整天把玩不斷。成人長大過程若是在日漸被各種奇怪觀念壓抑,便就日發失去孩童般好奇心。應當向孩子學習,學會放下自我,啟發好奇,發現生活中有趣的一面。當你打開自己的那扇窗,也相信會發現更多有趣風景。


生活的意義因人而異吧。對我個人而言,其實簡單點,不管好賴能堅持活下去就算積極的了。有時候有的人就是對「消極」的信息敏感,難改,我是不知道怎麼改這毛病。人總有低谷的時候,在這些時候心態別崩,不想死,堅持下去還是有些樂趣的,雖然是短暫的,但去尋找總會找得到。生即是苦,是生命個體的局限已決定的,所以才要及時行樂,難得糊塗啊。消極的人更應該學會這項技能,這樣會過得舒服些。人應該找一個舒服的方式活著,可惜天不遂人願,人們總身處被比較的環境里,這從來沒有改變過,身不由己所以累。我覺得一個人在堅持做一件事兒的同時還能時不時的找到些樂趣,那他就是在積極的活著,如果做這事兒還能夠養活自己那簡直是完美。


多和生活積極不愛抱怨的人交朋友,這樣你倆的聊天話題不會總是負能量,起碼她不會給你負能量,而且她的正能量會讓自己覺得自己所擔憂的都是瑣事,和這種人呆習慣你想問題的角度都會不一樣呢。

當然自己少去接近負能量的人,且多做有意義的能學到東西的事情,讓生活充實起來,沒時間胡思亂想。

把生活和工作分開啦,下班就不用想工作的事了。

早點睡心情也會比較好。


生活,即生下來,活下去。我認真去過每一天,認真去對待每一個認識的人,認真去做每一件事。不去想這麼做能收穫多少益處,能擁有多少財富或地位,只是因為這樣對得起自己。長此以往,樂趣自在其中。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既沒有那麼多風浪也沒有那麼多光芒,有的不過是重複的日日夜夜。但只要認真對待生活,你會發現樂趣在這其中而非要去外界尋找。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很多道理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感悟,如果當初我沒去,我現在是不是已在異國他鄉,如果當初我沒走,現在是不是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到處充滿著蝴蝶效應,只有回頭看的時候才知道以前決定的意義重大,是否每個決定無關對錯只是不同的際遇?



靜下心來觀察一下:路邊長著蔥蔥的大樹,小鳥也在上面蹦蹦跳跳,路上的行人也面帶微笑……

「它們都在幹什麼?」、「它們為什麼要做這些?」

你就不好奇嗎?眼前這些事物就已經是如此繽紛,但這只是大千世界小小的一角,有那麼多的新奇和未知,等著去發現和認識。在認識滿足好奇之後加入它們,與它們同樂不也是一種生活的意義嗎?


可以高能量地去承受生活中的好與壞。


意義是,積極生活讓我覺得我確實就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努力的動力是讓自己活的不那麼無聊


前任公司在地下二樓,長時期見不到陽光,心中積壓太多不開心。離職一周內,自己一個人在家,也沒人交流,各種不安全感,孤獨迷茫。不快樂在離職一周後爆發,殺傷力極大,摧毀了一段關係。後來,真實分析自己內心需求,主要是自己那段時間體驗不到哲學上的存在意義,感覺自己與這個世界沒有任何聯結。後來,我聯繫原來的5位朋友,陪我在微信上聊天,淺聊深聊內心最真實的話,慢慢地慢慢地有點作用。之後,仍是一個人在家二十多天,沒有人交流,變得沒有熱情,思維不靈活。然後,自己就採取措施,在高中女閨蜜面前像個小孩子放鬆自己,強迫自己出去吃飯,一起出門旅行策劃思索。旅行中,出現了我們狀態不合拍的問題,我分析我們的情緒狀態和原因給她聽,最終彼此很滿意。截止到目前,終於積極生活,充滿熱情生活,生命真美好。


在於相信陽光,變得陽光,變成更好的自己


樓主先做到積極樂觀在說吧,當你真正的做到了後面你的提到的那些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所以,樓主並沒有達到過真正的「積極樂觀」.

世界和我們的內心都是兩面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兩面都有,且很好的平衡這兩面,而不是要其中一面佔據主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物質尚未滿足,卻追尋精神高度的人?
精神衰弱但是找不到壓力源怎麼辦?
爸爸不拿著我和媽媽當人看,我應該怎樣去對待他。?

TAG:生活 | 生活習慣 | 努力 | 人生意義 | 精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