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哪一項最難?
個人認為是聽最難,因為聽不僅要在各種不同口音語速下獲得信息,很多時候要去猜測對方意圖,而且要求思維連貫性強
聽力是最容易讓我炸毛的,最近看新聞編輯室(newsroom)有感,不帶字幕很難看懂
作為視覺型學習者,我覺得讀、寫、說、聽難度遞增。
謝邀!
看了一下目前的答案,大部分人都認為是聽說最難。作為英語初級或者中級學習者,認為聽說難比較正常。
實際上,我認為,寫作是最難的。白紙黑字的東西,寫下來要確保地道,用詞準確非常不容易。出國讀書的朋友應該都會有這個感受,用英文寫論文,甚至是寫東西,都會覺得有難度。
語言的聽說,如果真正到了國外,要克服障礙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寫作要順暢地道,花費的時間要久的多。
最後,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聽說讀我們或許都沒有問題,但寫得一手好文章的人恐怕是鳳毛麟角。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很難客觀回答,而且各項之間也不能孤立比較。以下是純個人感覺。
萬事開頭難,開頭是讀。閱讀的難處在於堅持十分不易。每頁都有生詞,不時有看不懂的句子,參雜語法障礙、文化背景、俚語俗話,這都給人造成大面積的心理陰影。還不說環境干擾、時間零碎、雜事糾纏,甚至經常是剛翻開書一個電話就讓你乖乖合上。靜下心,咬住牙,堅持每天閱讀,很難。事實上,以我個人觀察,專業英語學生中真正能堅持持續閱讀的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大多數人都是在跟著課程走,應付各門作業考試,其餘時間都消耗在與英語無關的方面。
如果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同時閱讀的質量保證了一定的辭彙量,說比聽容易。因為說可以強迫對方接受一定程度的文化背景設定,而聽很可能是純英語文化背景。經過一定的練習,說很容易形成自己有把握也很有效的常用模式,而聽經常會覺得對方不按套路出牌。8的平方之後,有兩年的外教真空期。我用這段時間一直堅持閱讀前外教留下的報紙雜誌小說,感覺收益最大的是美國的Readers Digest。新外教到來之後,第一次交流就可以發現,我說很流暢,對方基本沒有pardon,甚至還被問道,「你是不是剛從美國回來」。但是,聽還有點問題,我還得用pardon或excuse me。
即使經過大量閱讀擁有了相當可觀的辭彙量,寫還是比聽說困難。因為聽說有現場反饋,有表情手勢輔助,隨時可以更正以消除誤解,信息交流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可以一直保持流暢。但是寫,你得絞盡腦汁保證各種正確,即使這樣還是不能完全放心自己的意思會不會被誤讀。文采就更談不到了。某次寫作作業,一篇大三學生(當然,我們是三流學校;這位同學在班裡也只是中等偏下)的遊記中,大概總共不到40個句子我數了數有23個以 I saw、I found、I went to、I was、I thought...開頭,複合句的比例很低,虛擬語氣一個都沒有。還有不少學生第一段的時態正確,接著就亂來。似乎他們的意思是:老師你看,我又不是不會用時態,後面嘛,你懂的。
小結:閱讀的難跟其它各項難度的性質不同,不可比較。閱讀的數量和質量與減低聽說的難度有正相關關係。寫作更難是因為其包含的相關因子更多。你覺得中文的聽說讀寫哪個難?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啊。
初級階段:聽&<說&<&<讀&<寫
原因:嬰兒很快就可以聽懂爸媽的話,慢慢的開始會說話,讀寫是上學之後才學會的技能。高級階段:讀~聽&<&<寫~說
原因:輸入遠比輸出簡單。這裡的「寫」是莎士比亞水平的「寫」,這裡的「說」是林肯、馬丁路德金、美國的華萊士(大霧)水平的「說」,聽和讀是普通人就會的技能,所以……中國人的英語:讀&<寫&<&<聽&<說原因:愚蠢的應試教育,匱乏的外教資源。訓練閱讀的大段文字材料有很多,訓練聽力的音頻材料也有,但是過於單一,所以好多人帶點口音就開始聽不懂,考試會考一些寫作,口語基本不考。很簡單,有多少GRE 330+5的拿不到托福全28+呢?利益相關:英專大學生。
別的不敢說,只說說我們大學的課程。
大一時候基礎課是綜英、聽力和口語,
大二綜英、聽力、閱讀。大三綜英、聽力、閱讀、寫作,
最後一年是綜英,聽力,寫作和翻譯。所以我的答案是,聽,說,讀,寫,譯,五大基本功,難度依次遞增。
這個問題點進來的時候真的嚇了我一跳。一打開滿屏都在說輸入比輸出要難,難道是我上課的時候聽錯了?
縱然我成績十分一般,但好歹是個英專出身,應該不會記錯吧。聽說是一個輸入輸出,讀寫是一個輸入輸出,翻譯自成一體,既輸入又輸出。
聽是基礎的基礎,有時候無限聽的輸入能讓腦袋直接崩潰。但是啊,它是說的基礎啊,一個人要是從來沒聽過單詞的發音(除非已經學習多年,可以直接無礙地看見單詞就拼讀出來),怎麼說得出來。
讀指的是文字方面的瀏覽閱讀,是直觀性的輸入,通過文字輸入的辦法學習。因為比起聽來多了一個字形的認讀,所以是要高一級的。同樣的,如果這一關不過,你壓根寫不出來任何東西。所以寫又要再高一個等級。
到最後把聽說讀寫都過關了,你才有可能達到譯的境界。因為翻譯不單單要同時輸入和輸出,還要同時結合兩國的文化特點和語言習慣,這也是為什麼機器翻譯大部分人都會,但是翻譯大家卻很少的緣故。聽和讀簡單,因為只是信息接收。
說和寫難,因為涉及信息生成,是建立在信息接收的基礎上的。
按中國國情來說,聽和寫這一組應該更難,因為中學基礎教育缺乏相關資源,也不是很注重說和寫的訓練(看下考試試卷分數比例可知,我上中學那會一般考試寫作只佔15%分數,而且題目設計不是很科學,說更是不存在考試里),基層的普通英語教師很多自己的口語也不是很好,存在發音不標準的問題,容易把學生帶跑偏。。我個人感覺相對來說讀最容易解決,我語法連初中水平都不到,如果是沒有長難句的小說,只要辭彙量夠了,閱讀就很流暢。
辭彙量要突破,說來也不難,如果說一年內保證增加10000辭彙量,每天只需花一個小時,也沒啥秘訣,只要每天堅持用百詞斬這種背單詞的App,一年365天你能堅持330天就成,偶爾斷一兩天也沒啥。但是,看起來這麼簡單的事情,能堅持背單詞三個月的人,不會超過5%,能堅持一年的,少於1%。關於背單詞軟體,你不知道的驚人真相
說到底,最難的是堅持,而不是方法?方法不至於太爛就行?
我自己用百詞斬三百多天,辭彙量至少增加了10000(學了12000+,姑且認為記住的有10000),同時還因為看Quora等其他因素,一年內總共增加了20000左右。
現在看三星難度的小說已經很容易了,至於最難的四星、五星,等我把語法補一下,遲早也可以解決。
大量可理解輸入(聽讀),然後才會有輸出(說寫),因此下一步我想突破聽,如果聽不包括各種難適應的口音,只是比較標準的美音或英音,那麼我相信聽也可以說就是堅持的事情。如果考慮到要自如適應各種口音,那難度就很大,應該是最難的一項。
如果沒有足夠質量的聽讀,哪怕花大量時間去和他人磨嘴皮子,進步是會很有限的。
說如果只是日常口語流暢,應該還算容易,如果是要能爭論,甚至演講打動人心,那可就不容易了。
同樣,寫如果只是寫簡單郵件還算容易,寫畢業論文也還湊合,如果要有文采有風格那就不容易。
對於大多數人英語學習者來說,日常口語流暢,寫作文簡歷不費神,這樣的表現已經算得上成功了。雅思成績
聽8.5 讀7.5 寫6 說5.5什麼鬼啊!(╯‵□′)╯︵┻━┻
所以我覺得產出比輸入難多了。。。能聽能讀不一定能寫能說。。。
不僅僅是因為應試教育考這個不考那個,語言學習就是這個規律啦!標準提一提,分分鐘被秒。
說:英專大一應該有一門語音基礎課,就是教發音的。學完之後的感覺就是我不會說英語……聽:高考-四級—專四——bec 中———專八聽寫—VOA BBC常速 經歷過的都懂
讀:說實話,反正我倒是覺得這是相對容易的一門,一來都是選擇,二來有一定技巧(運氣)。四級到專四到專八到雅思 gre economist 有閑心可以去讀狄更斯,王爾德啥的。
寫:這項是我最弱的一項,因為我語法一般,所以寫作基本只用最簡單的結構。分詞和從句都用的很保守。不過寫作好像也是個技術活,頗有技巧,大概可以按照四六級—專八—雅思的路線提升。在一個小孩子的母語進程中,聽力的形成有如類似電腦的文檔「下載過程」...當中口語也是有類似的特點...即在一定的時間量內所有的孩子就可以高效地完成!並不需要沒完沒了的進行下去...
較好的讀與寫能力則需要在學校這一種環境中由專門的老師教導來完成...個體與個體之間並非有母語聽力/口語中類似電腦的「下載過程」的無差別的一定時間量內完全拿下來的效果...有邏輯/懂比較/會歸納的學生比這些方面欠缺的學生學得更快更好...
而讀是唯一需要一直要做的一件事! 在日常生活中,聽/說多一點少一點對母語中的聽/說能力影響幾乎沒有...但閱讀還是不閱讀,閱讀的量大還是小,閱讀的程度是深還是淺,卻在聽/說/寫/譯等環節中充分顯露出來!
外語學習中也可以參照上面講的來理解...但外語學習中的聽/說兩個能力卻不能單單只練聽/說來拿下! 它們沒有母語中類似電腦的文檔「下載過程」一定時間內即可完成,而需要融入長期/大量的「讀」加上一定量的科學的有針對性練習,即能把聽/說的能力構建好!
需要沒完沒了地做的是「讀」...通過抓閱讀這個總綱,把聽/說/寫...總體拿下。
外語學習環節中的"讀",如果從由它帶著構建好綜合語言(聽說讀寫)能力的方方面面的使命來看,是最難的...說。想地道、流暢地表達自己,親身體驗,實在是非常困難。
蟹妖聽原版電影不用字幕 √說姆爺的Rap √讀On The Road原版 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並不背誦 √寫四六級作文不及格 √
作為英語渣我覺得哪個都難……
然後這個問題問的不好……每個人對於聽說讀寫的要求都不一樣,到哪個程度來比?
作為scientist,要說最難的我覺得是寫……讀的速度慢點就慢點,不存在讀不懂。聽的話一般講座也有slides,連蒙帶猜也能懂的七七八八。說的話明知道英語不好就多練幾遍再和人講。因此聽說讀都處於能用的狀態。寫這個實在是沒辦法了,專業文獻對於寫作要求很高,水平要是不行,花多少時間都不管用,而且提高也非常緩慢。
當然了,從事大多數其它行業並不需要這種級別的寫作(一些行業甚至都完全不用寫吧),自然也就沒有這個問題。在國內做學生時候考試,覺得聽力難,因為寫作和口語咱都有模板不是。
出國留學之後,聽和讀都不是問題,卻頭疼如何寫出語言地道簡約又切題又邏輯清晰的文章。
工作以後,怎麼實時把腦子裡的知識點靈活自如地運用到工作場合,和人溝通,表達觀點,有技巧地談判,向對方傳潛移默化價值觀,卻是一直要努力的方向。簡而言之,聽和讀是基本功,聽得懂,讀得懂,之後加以消化吸收,才能變成寫和說。當然這是一個螺旋進化的過程,要進步的話,每天的聽說讀寫都不能停,沒聽過好的,讀過好的,怎麼能寫得出來和說得出來呢~對我來說,說是最難的